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小孩子沒興趣就別背古詩,成年人的世界他們不懂

小孩子沒興趣就別背古詩,成年人的世界他們不懂

我在小時候也是背過一些古詩的,如唐詩一百詩,宋詞一百詩,還有其他古詩。當時背誦的時候,對古詩理解不夠,只是字面上的背誦,因此不能長久,到如今已經忘得差不多了。

我覺得,如果對古詩不是很感興趣,就沒必要去背誦(當然指的是不感興趣,如果感興趣,還是主張背誦的)。俗話說,熟讀唐詩三百詩,不會作詩也會吟,其實也未必。做詩一方面是一種天賦,另一方面是一種努力。背誦只是努力的一少部分,未必會背詩就會作詩。

況且現在不提倡寫古詩,即使有人寫古詩,未必能找到幾個讀者。古詩講究的是對偶對仗之類的形式,而無論是作詩還是寫文,內容是主要的,而不是形式,為了形式而作詩或是寫文,顯然是捨本逐末,丟了西瓜揀了芝麻。

毛主席是寫古詩的大家,他寫的詞可以說是達到了豪放派的高峰,有極高的藝術價值。但他並不主張寫古詩,認為現代還是要寫現代詩。我認識一位作家,以寫古詩見長,出了好幾本詩集。但他的詩卻找不到讀者,他的詩集鮮有人問津。他為了推銷他的詩集,到各個單位求人,本是有尊嚴的詩人,在求人的過程中丟盡了自己的臉面。

古詩描述的多是成年人的世界,而小孩子還沒有成人,成年人的世界他們不懂。如李清照的「尋尋覓覓,冷冷清清,凄凄慘慘戚戚」,寫得的是一種孤寂落寞、悲涼愁苦的心緒,小孩子正是天真爛漫的時候,這種愁苦的情緒沒有,也不應有這種情緒,如果強行背誦這樣的詩句,似必影響孩子心理的健康。比如「在天願做翼鳥,在地願做連理枝」,是描寫愛情的,而小孩子還沒有成熟,這種描寫愛情的詩句他們怎麼能懂得呢?背這樣的詩句不是讓促使他們早熟早戀嗎?再比如「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是描寫老年人的感悟的,小孩子如初生的太陽,充滿了希望,何必要學習這種描寫老年人的古詩呢?

孩子就是孩子,孩子有孩子的讀物,如兒童類的作品,童話了,寓言了,動畫片了,等等。孩子有孩子的特點,只能根據孩子的特點進行教育,如果不切實際地灌輸成年人的作品,是無助於孩子的成長的。

古詩用文言文作詩,文言文本身就難懂,沒有一定的文言文功底,沒法看得懂文言文。而詩歌又是語言的精華,古詩的難理解程度超過了一般的文言文。小孩子沒有文字功底,更沒有文言文功底,很難讀懂古詩。沒有理解只有字面上的背誦,又有什麼用呢?這樣的背誦既不能持久,也不能給人以啟迪。既浪費了時間,又浪費了精力。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而古詩很難讓小孩子有興趣,沒有興趣的東西,不如不去嘗試。

學習語文,一是閱讀,二是寫作,而背誦古詩既無助於閱讀,也無助於寫作。現在閱讀的都是白話文,寫作也是用白話文寫作,當然寫作可以引用文言文,但都是在理解的基礎上進行引用,沒有理解的文言文沒法引用到自己的文章里去。

孩子還小,不如學點適合孩子的東西,等孩子稍大一些,有了一定的文言文功底,再去學古詩背古詩不遲。

拔苗助長的故事頗耐人尋味。一個農人種地急於求成,嫌苗長得太慢了,於是把苗拔起來,以幫助它生長,結果苗不但沒有長起來,反而死掉了。孩子的成長都有其自身的規律,不切實際的讓孩子學這學那,超過了孩子的學習能力,無疑就是一種拔苗助長。

這也跟望子成龍心切有關。沒有一個家長不是不望子成龍的,但人中龍鳳畢竟是少數人,不是我們凡夫俗子經過努力就能做到的。對孩子要有一顆平常心,孩子將來能做什麼就做什麼,適合做什麼就做什麼,這也是一種做父母的成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古詩 的精彩文章:

【詩詞鑒賞】一犁新雨破春耕—古詩詞里的春耕
【古詩詞】問情

TAG:古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