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吃出癌症——是我們自己養大了癌細胞

吃出癌症——是我們自己養大了癌細胞

癌症目前依舊是危害人們生命財產健康的一大殺手,雖然臨床上的進展捷報頻傳,但晚期癌症難以治癒,會為患者及其家庭帶來極大的打擊。著名雜誌《Nature Communications》刊登的科學報告顯示:調整飲食可降低患癌風險。確實,通過飲食和日常的習慣,防患癌症於未然之中。

吃出癌症——是我們自己養大了癌細胞

煙——肺癌

這裡的煙不僅指吸煙,做菜的油煙也要引起重視。吸煙致癌已經是世界共識,中國人燒菜多以煎、炒、炸等高溫烹調方式,這種做法很容易產生大量油煙,其中夾雜著不少烷烴類物質等致癌物,以及類似於PM2.5的可吸入顆粒物,所以大油炒菜的時候一定要記得開窗、開排氣扇,盡量使用無油煙的綠色環保飲食方法。

方便、節省——亞硝酸鹽致癌

不少人懶得做飯,喜歡吃火腿、香腸等加工食品,老一輩把隔夜飯菜熱熱、湊合吃掉是生活常態,豈不知吃進了多少風險。美國癌症研究所與世界癌症研究基金會聯合發表的報告顯示:食用培根等加工肉製品會提高下腹部癌變(如結直腸癌)的風險。而每天食用50克加工肉製品,將會提高18%的患下腹部癌症的風險,這些加工肉大都採用腌漬的方法製作。因為此類食品會在胃內被轉變為亞硝酸鹽,與食物中的胺結合成亞硝酸胺, 具有極強的致癌性。

包括大家愛吃的烤串等熏烤類食物,在製作中會產生大量的多環芳烴類物質,強致癌物苯並芘就是其中一種,它會造成細胞突變,引發癌症。

糖——乳腺癌、胰腺癌

瑞典科學家曾對8萬人進行了長達9年的跟蹤調查,發現過多攝入糖、甜飲料、果醬等食物會增加患胰腺癌的風險。吃糖會導致胰島素大量分泌,使胰島功能受損,成為誘發胰腺癌的潛在因素之一。而美國MD安德森癌症中心的研究人員今年年初發現,典型西方飲食中,大量糖的攝入可增加患乳腺癌以及癌症向肺部轉移的風險。世界衛生組織建議,每天糖的攝入量應控制在50克以內,最好不超過25克。

燙——食管癌、賁門癌

中國人尤其吃飯講究「趁熱」,但是國際癌症研究機構發布的一項新研究顯示,飲品溫度在65℃以上飲品(如咖啡、茶等)可能會引發食管癌。流行病學研究發現,愛喝功夫茶、生滾粥的潮汕人,愛喝大碗燙粥的太行山區居民,常飲滾燙奶茶的新疆哈薩克人,都是食管癌、胃賁門癌的高發人群。這是因為過熱的食物會損傷食道黏膜,長期吃過燙的食物,黏膜反覆受到慢性損傷,就可能引發慢性炎症,進而增大癌變的可能性。

霉——肝癌

發霉的食物當然沒有人會故意去吃。不過花生、玉米、大米、高粱等食物很容易受潮,進而被黴菌污染,有時候不易被發現,特別是夏天的冷盤,有一些發霉也是肉眼無法辨別的。這種情況下的食物,很可能有致癌作用的黃曲霉素是目前所知致癌性最強的物質之一,與肝癌的關係極為密切。大家要學會合理儲存食物,防止受潮霉變。

當然,並不是這些食物就是絕對禁忌,任何脫離劑量的致癌說都是不切實際的。但只要不過多攝入,相信大家還是可以體會豐富美食的。

特別值得注意的是:美國等國家80%以上的癌症治療藥物未在中國內地註冊,抗癌新葯在國內上市的時間目前來說遙遙無期,腫瘤患者在國內也就失去了治療的機會。因此,赴港就醫成為腫瘤患者在此形勢下的最好選擇。在此,香港特區腫瘤中心溫馨提醒患者:香港正規渠道的全球抗癌新葯必須由有用藥資質的香港註冊醫生確認患者適用後方可開具處方。為了腫瘤患者的用藥安全、有效,患者最好親自赴港,先請有用藥資質的註冊醫生診斷病情,根據醫生的診症和評估,結合患者實際情況確定用法用藥,在醫生的全程監護下安全用藥,切不可運用民用快遞來郵寄藥品或購買來路不明的非正規來源藥品。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知識百科 的精彩文章:

閣樓里的少年:天才物理學家的艱辛歷程
你知道嗎,這四種宇宙存在比光速還快!

TAG:知識百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