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文史宴:東吳的諸葛亮,比蜀漢的更加大起大落

文史宴:東吳的諸葛亮,比蜀漢的更加大起大落

文/倫敦

諸葛恪在動漫、遊戲裡面被醜化成了一個丑角,一些傾向性較強的史料對他的記載也很不友善,所以給大家留下了很壞的印象。實際上諸葛恪之能在其父諸葛瑾之上,在東吳混到了諸葛亮的級別,功業也十分突出,然而即便如此,依然滿門滅盡,其中的原因就頗值得深思了。

歷史上有這樣一類人,聰明絕頂,甚至大多數是年少成名,烜赫一時,但是他們往往身首異處,不能全身而退。而在紛亂的三國時期,這樣的人物最典型莫過於東吳權臣諸葛恪。

今天本文就要在此和大家一起討論這一類「聰明人」的人生失誤。也說東吳的天驕諸葛恪。

諸葛家族是三國時期重要的政治家族,諸葛家族在三國時期綻放了近半個世紀,從漢末初展頭角的第一代青州泰山郡丞諸葛珪,到第二代權利炙手可熱的蜀漢丞相諸葛亮、東吳大將軍諸葛瑾,再到第三代權傾朝野的東吳諸葛恪以及名過其實的蜀漢衛將軍諸葛瞻,都是官居顯職,名播四方。

直至諸葛瞻最後戰死綿竹,諸葛恪被滿門抄斬,諸葛家的輝煌才告終止,但也可謂雄霸一方,勢可敵國了。

而諸葛恪是三國時期諸葛家族的最後的榮耀。也正是因為他後來的一系列犯糊塗的作法,導致了整個諸葛家族輝煌的迅速湮滅。那諸葛恪到底是個怎麼樣的人了?

聰明且能幹的神童

1

諸葛恪,字元遜。出生於203年,是吳國大將軍重臣諸葛瑾的長子,也是諸葛亮的侄兒。

由於他父親的關係,和現在許多官二代一樣,成年後就被拜為騎都尉,後來同司馬懿的發跡史一樣,又成為孫權太子孫登的賓客,與當時的官二代顧譚、張休等人同為太子黨,前途似錦。

這些外部條件並不能直接說明諸葛恪如何了不得,這也不能說明他比他的兄弟們諸如諸葛瞻等人出色,而他最後成為權傾朝野的權臣自有他的內在因素和手段。

諸葛家後輩第一諸葛恪

首先是諸葛恪聰明,諸葛恪的聰明反應在應變上。《三國志》《江表傳》稱他是少有才名,發藻岐嶷,辯論應機,莫與為對。舉幾個例子來說明:

1、諸葛恪的父親諸葛瑾面孔狹長像驢的面孔。一天,孫權召集大臣們,差人牽一頭驢來,在驢的臉上掛一個長標籤,寫上:諸葛子瑜(諸葛瑾字子瑜)。

諸葛恪跪下來說:「乞求給我一隻筆增加兩個字。」於是孫權讓人給他筆。諸葛恪接下去寫了:「之驢。」,於是標籤就變為了「諸葛子瑜之驢」,在場的人都為諸葛恪的聰明感到驚奇,於是孫權就把這頭驢賜給了諸葛恪。

2、孫權有一次在宴會上問諸葛恪,問他:「你的父親和你的叔父(指諸葛亮)誰比較優秀?」諸葛恪應聲回答:「我的父親比較優秀。」孫權問他原因,諸葛恪說:「我父親知道侍奉誰為君主才對,而叔父不知,所以我父親比較優秀。」

孫權聽罷大笑,便命諸葛恪依次給大家斟酒。諸葛恪斟到老臣張昭面前,張昭已有了幾分酒意,不肯再喝,對諸葛恪說:「這樣的勸酒,恐怕不符合尊敬老人的禮節。」孫權說:「你能否讓張公理屈詞窮,喝下這杯酒?」於是諸葛恪反駁張昭:「呂尚年九十,依然高舉白旄,手持兵器,指揮部隊作戰,還沒有告老退休。如今軍隊上的事,將軍您跟在後邊;聚會飲宴的事,將軍您總被請到前面,這還不夠尊敬老人?」張昭無話可說,只好飲酒。

3、後來蜀國有使者到來,群臣集會。孫權對蜀國使者說:「這個諸葛恪很喜歡騎馬,回去告訴諸葛丞相,為他的侄子選一匹好馬送來。」諸葛恪當即跪在孫權面前拜謝,孫權感到奇怪,問他:「馬還沒有到為何就當面稱謝呢?」諸葛恪說:「蜀國就好像陛下在外面的馬廄,如今有了旨意,好馬就一定能送到,我如何敢不謝呢?」

這三個故事都是發生在諸葛恪小時候到年輕時候的事,可以看出諸葛恪的聰明和隨機應變的能力,特別是前兩個例子,可以看出年紀輕輕就知道怎麼巧妙的化解矛盾,轉移話題,被譽為神童實至名歸。

孫權很喜歡諸葛恪,而且對諸葛瑾說:「藍田生玉,真不虛也」,我覺得是恰如其分。

這是年輕時候的諸葛恪,可謂年少成名,已經在諸葛家族的同輩中名列前茅,而他人到青年又要往哪方面走了?

諸葛恪年少時聰明,人到青年他的膽子也大了起來,當時東吳在統治和軍事上有個大的問題,那就是在東吳腹部——丹陽郡(今安徽江西江蘇等許多縣市都屬其中 具體不可考)有山越作亂,不服管教。

從孫策執政時期,公元198年以來,到諸葛恪30歲而立時,丹陽山越已作亂三四十年,成為東吳政權的一大隱患。東吳政權屢伐山越,雖然屢勝,但是因為丹陽山越在山區,經常游擊出戰,始終沒有剿滅乾淨。

丹陽山越之威脅

而諸葛恪卻屢次上書孫權,要求討平丹陽山越。而且立下軍令狀,不僅要繳平山越,而且三年內還會徵集四萬人。於是孫權提拔諸葛恪為撫越將軍,丹陽太守。

諸葛恪上任後,首先對山越地區實行堅壁清野政策,對山越人實施經濟封鎖,時間一長,山越人就斷了糧,不得已山越人向東吳朝廷投降,然後諸葛恪更下令不得對投降的山越人有所懷疑或拘禁他們。

這期間臼陽長鬍伉拘禁投降的惡霸周遺,諸葛恪以違令為由將胡伉處死,殺一儆百,其餘未投降的山越人見此,認為朝廷只想他們出降,並無加害的意圖,於是不論老幼都相繼出降。

山越投降達到十萬人,於是諸葛恪採用屯田的方法,給這些人土地,自己種植糧食自己食用。後又從這十萬山越人中選取四萬人,編入東吳軍隊。

諸葛恪圓滿的完成了任務,僅用三年平定了擾亂東吳政權三四十年的後患,同時還給東吳政權的軍事力量注入四萬生力軍。在35歲完成了這麼一樁大事,可謂人中龍鳳。

對比公元245年的同時期的諸葛亮長子諸葛瞻,諸葛恪是靠自己的功勞做到了東吳大將軍,代病故陸遜領荊州事,駐軍武昌。而諸葛瞻順風順水在蜀漢政權做到了尚書僕射、軍師將軍。孰優孰劣一看便知。

所以說諸葛恪是諸葛家族第三代的輝煌是名符其實的。而壯年的諸葛恪即將迎來人生的頂峰。

「萬人迷」太傅的人生巔峰

2

公元252年4月,吳大帝孫權在位52年死,孫權最小的兒子孫亮即位,年僅十歲。

打個岔為什麼孫權七個兒子要選擇最小的兒子即位了。這是因為長子孫登、次子孫慮早年去世,而三子孫和和四子孫霸因為互相黨爭,導致朝野大亂,於是孫權廢黜三子孫和的太子之位,賜死四子孫霸。

由於五子孫奮是袁術孫女的政治因素不被立。最後六子孫休和七子孫亮,兩人年齡相差八歲,但是孫亮的母親是潘皇后,而孫休的母親連封號都沒留下,只知道姓王,所以子由母貴,孫亮就被立為太子。

但是孫亮即位的時候,年齡太小了,於是孫權仿照劉備和曹丕等人的辦法,立輔政大臣,孫權選擇了大將軍諸葛恪,同時加封為太子太傅,中書令孫弘,同時加封為太子少傅,還有太常滕胤、右將軍呂據、侍中孫峻等人為託孤大臣。

這時的諸葛恪為託孤之首,位高權重,到了人生中最輝煌的時候。而他對於未來也是一片雄心壯志,立志北伐來展現自己的雄心壯志。

是啊,官二代,才學出眾,年少成名,到青年時立下利在千秋的功勞,接替陸遜留下的大將軍的職務,是整個家族的希望,人到壯年,又成為一國的託孤之首,大權在握……

這樣的人生履歷表,不說在諸葛恪的同輩人中,也不說是在整個諸葛家族沒有人比得上,就是在歷史上又有幾人可比諸葛恪這樣的豪門背景、聰明才智、國家貢獻、領導職權。

但是誰也想不到,就是這樣近乎完美的一人,在他登到權利的頂峰後,只有一年,確切說是只有十八個月,就身敗名裂。不僅是掉下權利的頂峰,而且是滿門抄斬。可謂是非成敗轉頭空。

那又是為什麼諸葛恪這麼聰明、大權在握的一人會留下這樣的結局了,迅速慘敗了?

話還要從孫權死說起。孫權留下的輔政大臣之一太子少傅、中書令孫弘平時和諸葛恪不和,害怕孫權死後,被諸葛恪整,於是想先下手為強,封鎖消息不發喪,想假造詔書殺掉諸葛恪;當時另一託孤大臣侍中孫峻就孫弘的密謀告訴了諸葛恪。

諸葛恪不動聲色,派人請孫弘前來議事,然後就在席中把孫弘殺了。然後給孫權發喪,太子孫亮即位,任命諸葛恪做太傅,滕胤做衛將軍,呂岱做大司馬。

可以想像,孫權布置孫弘、諸葛恪這對冤家共同輔政新皇帝,是讓這兩個有實權的人互相牽制的,其他輔政大臣平衡的,但是沒料到孫弘和諸葛恪一開始就決出了勝負。只能說孫權只看到了開頭,沒算到結果。

諸葛恪掌政後,採取的是親民的內政和北伐的國策。諸葛恪下令罷免了孫權晚年執政時充作朝廷耳目的各官,不需要這些舌頭了,然後免除了關稅等稅務,減輕了百姓的負擔,於是受到百姓的愛戴。

據說諸葛恪每次出外或回來,百姓們都站在路旁,伸著脖頸,想看看他的容貌。可見得民心如此。這是內政,而對外的國策是西和蜀漢,北伐曹魏。

公元252年十月,也就是孫權死了6個月後,諸葛恪調集軍隊在東興(今安徽含山西南),建築大堤,東與濡須山、西和七寶山相接,中間建築了兩座城,各留一千多人,派將軍全端防守西城,都尉留略防守東城,作為前哨,防備魏軍。

僅過一月,魏帝曹芳下詔命令王昶等分三路攻打吳國。十二月,王昶攻擊南郡,毋丘儉率兵指向武昌,胡遵、諸葛誕率眾七萬攻打東興。

於是諸葛恪率兵四萬,日夜兼程,前往救援東興。魏將胡遵等命令軍隊做浮橋渡河,陳兵於大堤之上,分兵攻打兩城;由於城牆高峻,不能很快攻破。

諸葛恪派將軍丁奉和呂據、留贊、唐咨等人為前部,從山的西面而上。丁奉親自率領所屬三千人迅速趕路,兩天就趕到了東關,於是據守徐塘。

當時正刮著北風,下著雪,天氣十分寒冷,魏國將領胡遵等正在聚會飲酒。丁奉見魏軍前部兵力稀少,就讓士兵們都脫下鎧甲,丟掉矛戟,只戴著頭盔,拿著刀和盾,裸身沿堤而上。

魏兵看見他們,都大笑不止,沒有嚴加防備。吳兵登上堤岸,便大聲呼喊,攻破魏軍前部營壘。這時,呂據等人也率兵相繼趕到。魏軍驚恐萬狀,四散奔逃,爭相搶渡浮橋,浮橋毀壞斷裂,魏兵許多人互相踐踏,大多落入水中。魏軍前部督韓綜、樂安太守桓嘉等也都陣亡,死者數萬人。

雪天裸舞丁老怪

韓綜原是吳國的叛將,多次危害於吳國,孫權在世時常常對他痛恨得咬牙切齒。諸葛恪命人把韓綜的首級送回以祭告大帝廟。這一仗打得很漂亮,吳軍繳獲魏軍的車輛、牛馬、騾驢等各以千數計,資材器物堆積如山,凱旋而歸。

奪取東興戰役的勝利後,諸葛恪因功被封為陽都侯,兼荊、揚州牧,督中外諸軍事,並賜金一百斤,馬二百匹,繒布(古代對絲織品的總稱)各萬匹。

為什麼最終渣都不剩

3

東興之戰後,轉過來年,未到兩月,諸葛恪想要再度出兵。各位大臣都認為頻繁出兵,會使軍隊疲憊不堪,共同勸諫諸葛恪暫停出兵,但諸葛恪不聽。中散大夫蔣延堅持諍諫,諸葛恪就命人把他拉了出去,不許他再說話。

諸葛恪見反對人多,就同他叔父諸葛亮一樣,還專門寫了一篇文章闡述為何北伐,同時又親自回信,婉拒丹陽太守聶友、衛將軍滕胤的勸告。

到了三月,諸葛恪硬是不顧眾將的反對,發州郡之兵二十萬人再次進攻魏國,任命滕胤為都下督,總管朝廷留守事宜。拉開了合肥新城之戰的大幕。

諸葛恪想要先進攻淮南,驅策掠奪百姓。將領中有人建議說:如今率兵深入敵境,邊疆的百姓必然相繼遠逃,這樣我們的兵士費盡辛勞而功效甚少。不如只圍新城,新城被困,救兵必來,我們再猛烈攻擊,就可大獲全勝。

對這一建議,諸葛恪還算是採納了。五月,撤回軍隊,圍攻新城。但攻守數月,卻沒能把城攻下來。

當時天氣十分炎熱,吳國士兵疲勞不堪,又飲用了不潔凈的水,造成腹瀉、浮腫等疾病流行,生病者過半,死傷之人滿地都是。各兵營的官吏每天都報告生病的人太多,諸葛恪認為他們是謊報,要殺掉他們,從此沒有人再敢說了。

諸葛恪心中沒有良策,又恥於攻城不下,所以忿怒之情常流露於外。將軍朱異在軍事上與諸葛恪發生抵觸,諸葛恪就立刻奪去他的兵權,驅逐他回建業。都尉蔡林多次提出軍事計策,諸葛恪都不採納,蔡林於是策馬投奔魏國。

魏國各將領偵查到吳國兵士已疲憊不堪,於是發兵前往救援。無奈之下,諸葛恪只能率軍退卻。

吳軍士卒受傷生病的很多,有的流落在路上,有的人困頓地倒斃於溝中,有的人則被俘獲,全軍上下沉浸在哀痛悲嘆之中。但諸葛恪卻安然自若,像是沒看見一樣,退回後在江中沙洲上住了一個多月,還計劃在潯陽屯田。

這時,命令他回去的詔書接連不斷,他才慢騰騰地返回。從這次戰役起,群臣和百姓開始對諸葛恪失望,人們對他的怨恨之言也越來越多。

諸葛恪出征回京之後,又開始整頓政務,對選曹司所奏請的各機構選任的官吏,一概不用,重新選拔。治事愈來愈威嚴,被治罪和受責備的人很多,去進見諸葛恪的人沒有不心驚膽寒的。

諸葛恪又更換宮中侍衛,全部選用他親信的人;同時下令讓軍隊加緊備戰,想要再出兵攻打青州、徐州。

常言道違眾者民多怨,自狂者眾必棄。原來極力推薦諸葛恪的孫峻因他失去民心,百姓怨恨,官員厭惡,於是就在吳主孫亮面前說他想發動叛亂。孫亮相信了,於是在同年十月,兩人計劃召集諸葛恪入宮,準備發動鴻門宴,然後席間殺死諸葛恪。

與諸葛恪恩怨糾纏的孫峻

諸葛恪進宮的前一天晚上,諸葛恪晚上沒有睡覺,為什麼沒有睡覺?《三國志》說是他精神不錯,而《資治通鑒》說是諸葛恪覺得家裡有異樣,所以通宵沒睡。

到了早上,諸葛恪起來洗漱更衣,漱口時發現水是臭的,換水又是臭的,不止是水,他換衣服也是,衣服也是臭的,換了一件又一件,都是臭的。

好不容易整理好了,他準備出門,突然他家的狗咬住他的衣服,諸葛恪楞了下,自言自語是說狗不讓我去么?然後坐下來,過了會又站起來出去,狗又咬住他的衣服,於是諸葛恪趕走狗,上車前往皇宮。

到達皇宮門口,諸葛恪收到他的兩個心腹散騎常侍張約和朱恩寫的紙條子給他。紙條委婉的告訴他,要他別入宮。

諸葛恪一看如此,轉身就出宮門,結果在宮門口又遇見好友滕胤,諸葛恪對滕胤說他肚子疼,今天見不了皇帝了,滕胤不知道裡面的密謀,就勸諸葛恪還是來都來了,還是去見見皇帝。

諸葛恪猶豫了下,還是選擇了進去面見皇帝,不過諸葛恪也防著,他選擇帶劍上殿,同時怕被毒殺,自己帶了藥酒自己喝。

大殿內酒過三巡,孫亮就獨自回到內宮去了,然後孫峻也借口上廁所的機會,解下了自己的長袍,穿上了短服,拿上了劍,然後出來說有詔誅諸葛恪,於是對著諸葛恪就是一刀。

諸葛恪尚未拔劍,已被孫峻親手砍翻,隨後武士上殿,亂刀砍下,一代權臣諸葛恪魂歸。同時詔令通緝諸葛恪家族,後來諸葛瑾這一家族在東吳的勢力全部被誅。

諸葛瑾早年有一子諸葛喬過繼給諸葛亮了,一直跟著諸葛亮在蜀漢,所以得以保存諸葛瑾這一脈的血緣。十年後,鄧艾偷渡陰平,諸葛亮長子諸葛瞻戰死綿竹,自此三國諸葛家族的榮耀,在這輩停止。

回望諸葛恪作為東吳權臣的一生,他不像蜀國的權臣諸葛亮和魏國的權臣司馬懿的結果,諸葛亮贏的生前身後名,司馬懿奠基了一個王朝的霸業,而諸葛恪獨落個全家抄斬的荒涼結局。

你說他不如司馬懿諸葛亮聰明么?非也,不如他們的客觀條件好么?也不是。

我認為諸葛恪失敗在經歷上,諸葛恪的一生太順了,所以他把許多事情想得簡單了,從而自大自狂,剛愎自用,擅權專斷,驕矜圖功,最終毀了自己。

再者,一個人不可能永遠正確,所以不能獨斷專行,要多聽取他人意見,再做決斷。

諸葛恪的一生雖談不上壯麗,但是留給我們後人思考的東西特別多,我想我們應當有所思。

歷史遠去,是非成敗轉頭成空,時常耳中迴響諸葛瑾說諸葛恪的那句「恪不大興吾家,將大赤吾族也」。噓唏之餘,感人生在世,尚需謹慎。

歡迎關注文史宴

專業之中最通俗,通俗之中最專業

熟悉歷史陌生化,陌生歷史普及化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文史宴 的精彩文章:

三國時期的坦克與勞斯萊斯
袁紹、曹操之前,此人也差點統一北中國,卻被自己打敗

TAG:文史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