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資管新規下,銀行說不保證收益,老年客戶扭頭就走

資管新規下,銀行說不保證收益,老年客戶扭頭就走

手頭閑錢超過5萬元,短期又不打算用,放在哪裡既有收益還很安全呢?銀行理財絕對是不少市民的首選。因為許多銀行理財產品宣傳自己是保本保息的,到期後保證能拿到固定的利息。但是,資管新規快要實施了,假如理財產品不讓承諾保本保息了,銀行也不能墊資兌付承諾的利息了,那麼大家還會買銀行的理財產品嗎?

多數人認為買銀行理財會保本

以前購買銀行理財產品是承諾「保收益」的,當產品到期時,如果收益達不到預期值或者出現了虧損,金融機構就自掏腰包把錢墊付給投資者,這就是所謂的剛性兌付。在去年11月份公布的資管新規徵求意見稿中,倡導打破剛性兌付,預期收益就不一定能兌現了,而且凡是剛兌的金融機構將予以嚴懲。

記者近日在省城多家銀行採訪發現,標有預期收益率的理財產品仍然是營銷主打款。記者在不同銀行選取了幾款收益率在5%左右的理財產品,詢問大堂經理風險如何,獲得的答覆基本相同:「銀行理財不能說沒有風險,但是風險非常低,基本能保證預期收益,而且以往銷售的理財產品,到期時都能如期兌付。」然而在這些理財產品的說明書上,卻都標註著「不保本」和「收益浮動」的字樣。

「現在產品說明書上明確保本保收益的很少了,即使有,收益率也往往也在4%以下。絕大多數理財產品,雖然聲明不確保預期收益,但銀行為了聲譽考慮,都會實現兌付。」幹了十多年銀行大堂經理的劉女士介紹,投資者們現在已經習慣了預期收益率的剛性兌付,給客戶介紹理財產品的時候,如果強調不能確保預期收益,那很多老年客戶扭頭就走。劉女士說:「這讓我們很矛盾,所以銷售時就得注意語言技巧,儘管不能明確承諾保證收益,但可以給客戶看看以往理財產品的兌付記錄,讓他們心裡有底。」

記者採訪了幾位買過銀行理財產品的市民,一位退休幹部表示知道資管新規的消息:「國家出這個新規定是為了防範風險,買銀行理財產品風險還是很小的,不會虧錢的。」而另一位女士則一臉驚詫:「啥?買銀行理財也不安全嗎?那還能買啥?我再對比對比去,這家不保本我就換一家唄,反正那麼多銀行,總有保本的!」

投資者厭惡風險,不能承受資金虧損

儘管資管新規的正式落地時間目前還並未確定,但從銀行方面的表態和動作看,已經開始著手業務和產品的調整,以適應新的監管規則。甚至有分析機構預計,未來超九成的銀行理財產品將在政策推動下轉換為凈值型。

凈值型理財產品像開放式基金,老百姓沒法提前知道會賺多少利息,而是根據產品實際投資運作情況,定期在產品開放申購或贖回日公布產品凈值,投資盈虧由投資者自負。

截至2018年3月中旬,中國理財網(全國銀行業理財產品信息披露門戶網站)共有391隻凈值型產品登記發行。而2017年同期僅59隻凈值型產品,且絕大多數為外資銀行產品。

雖然登記數量發生了6倍多的同比激增,但記者去銀行網點諮詢時,卻基本沒有客戶經理主動向客戶推薦凈值型產品。「讓習慣了銀行理財的客戶去買凈值型產品,估計得有個為時不短的過程。」有客戶經理分析,銀行理財的客戶多為風險厭惡型投資者,且部分客戶不僅不能承受資金虧損的情況,甚至對於收益波動也不太接受。

記者採訪一家城商行時了解到,該行的市場金融部正在計劃推出凈值型產品,但在產品的設計與管理上,都想與傳統的銀行理財產品有所類似。比如目前發行的凈值型產品,除了開放申購贖回的開放式產品外,還有投資期限封閉的凈值化期次型產品。在產品管理上,銀行也要盡量降低凈值的波幅,實現一個相對穩定的收益率。

期限封閉、收益穩定,這種凈值化產品形態與傳統銀行理財十分相近,也是目前銀行凈值型產品體系的主力軍,在流動性和收益性間尋求平衡。

結構性存款,相對安全的理財

保本類理財產品不符合要求,在凈值型產品還沒有全面鋪開,而市民又有購買需求,於是「結構性存款」就成了銀行網點展板上的主打產品。

走進一家城商行網點,記者在大堂里看到一塊產品展板,上面列有定期存款(1萬元以上)的利率:1年2.025%,2年2.73%,3年3.575%;下面則是上浮程度更高的「結構性存款」(20萬以上)利率:1年2.13%,2年3.03%,3年3.91%。

結構性存款的基本結構為「存款+期權」。對於投資者來說,收益也由兩部分組成,一部分是存款所產生的固定收益,另一部分則與標的資產的價格波動掛鉤,因此有在基礎收益之上獲得較高投資報酬率的可能。也就是說,結構性存款的本金仍然是以定期存款的形式存在,只是利用利息進行期權投資。據大堂經理介紹,對於喜歡存定期的客戶和比較保守的中老年客戶,結構性存款是他們的首選,這種產品具備風險低、收益高、流動性強等優勢。

與定期儲蓄存款相似的是,結構性存款100%保障本金安全,而且可以提前全部支取,獲得活期利率計息。由於增加了一定的投資屬性,它的收益要比定期存款高出一些,而且在產品說明書里給出的是區間範圍。比如上述城商行推出的2年期結構性存款,就給出了一個2.52%-3.03%的預期收益率區間。

「在打破剛性兌付的要求下,產品說明書里的預期收益率只能給出一個區間而並非具體數值,但產品到期時,往往是按照區間的上限數值來兌付。所以3.03%雖然是最高的預期收益率,但這家城商行也敢把它寫到展板上。」有業內人士介紹,銀行在設計產品時考慮了投資概率,使得按照較高利率兌付成為大概率事件。

比如一款掛鉤國際金價的結構性存款產品,在6個月的期限內,如果國際金價漲跌幅在500美元/盎司以內,就可以獲得4.3%的較高收益;如果漲跌幅在500美元/盎司以上,則獲得2.3%的較低收益。如果你對國際金價稍有關注,就知道國際金價這些年基本在1300美元/盎司左右波動,漲跌幅連200美元都超不過,500美元/盎司以上的漲跌幅幾乎不可能出現。

從這樣的產品設計不難看出,在結構性存款里,銀行是一心想讓客戶獲得較高收益的。他們這麼做的原因也很簡單,就是能給你一個像存款一般安全,符合監管要求,而收益又高於儲蓄利率的產品。

轉載自:齊魯壹點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老年 的精彩文章:

如何才能擁有一個頭腦清醒的晚年?預防老年痴呆
明星們的老年照 誰能認出來最後一位算我輸!

TAG:老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