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農產品質量安全科學解讀系列之水果篇:別讓謠言蒙蔽雙眼!

農產品質量安全科學解讀系列之水果篇:別讓謠言蒙蔽雙眼!

本期專家

李祥洲研究員

農業部農產品質量標準研究中心、中國農業科學院農業質量標準與檢測技術研究所政策與信息研究室主任,《農產品質量與安全》雜誌副主編兼編輯部主任,全國無公害農產品認證評審委員會委員。

近年來,農產品質量安全問題一直是媒體報道的熱點,也是社會公眾關注的焦點。

無籽水果是用避孕藥種出來的嗎?

GIF

謠言事件

GIF

一段無籽葡萄是用避孕藥培育出來的視頻在微信朋友圈瘋傳,視頻中一位「無名水果店」的水果商販在車內與人對話,稱無籽葡萄都「抹了避孕藥」,不能給孩子吃。網路中有流言稱,無籽水果中含有大量激素,是用避孕藥處理來達到無籽效果的,經常食用對人體有害。由於「避孕藥」與「無籽(子)」容易引發聯想,不少網民表示「以後再也不敢食用無籽葡萄了」。

無籽葡萄

GIF

問題實質

GIF

「無籽水果是用避孕藥種出來的」的說法純屬謠言,無籽水果的生產與避孕藥毫無關係。

GIF

科學真相

GIF

目前無籽水果的常見培育方法主要有3 種。

第一種是利用植物激素處理,抑制種子生長而促進果實發育。

第二種是通過雜交,使原本能夠產生種子的二倍體植物轉變為不能產生種子的三倍體植物,無籽西瓜就是用這種方法生產的。

第三種是通過尋找自身產生的種子不育但又能夠產生植物激素的植物突變個體來生產無籽水果。

無籽西瓜

水果上的白霜是農藥殘留嗎?

GIF

謠言事件

GIF

有網貼稱,果皮表面的「白霜」 是農藥殘留,對人體有一定毒性。

GIF

問題實質

GIF

「水果上的白霜是農藥殘留」的說法純屬謠言。水果上的「白霜」是水果本身分泌的糖醇類物質,是水果表面的蠟質或果粉,對人身體無害。

新鮮藍莓

GIF

科學真相

GIF

像人的皮膚一樣,大多數被子植物的表皮細胞外都覆蓋著一層角質膜,有些植物的果實(如葡萄、李子)和一些莖、葉(如甘蔗)在角質膜外還沉積著一層蠟質。水果上的「白霜」學名叫做「果粉」或「蠟質晶體」,就是植物表皮細胞角質膜外沉積的蠟質,是自我組裝的蠟質晶體。

水果上的「白霜」對人體無害。科學家已經通過色譜等分析方法鑒定了這些蠟質晶體的化學成分,主要是葡萄糖、果糖、脂肪族化合物及一些酵母、植物活性成分等。

西瓜等瓜果會通過打針增甜增色嗎?

GIF

謠言事件

GIF

多個微信公眾號發布「緊急通知,有一種西瓜不能吃!」的消息,說有很多黑心商販給未成熟的西瓜打針,注射禁用食品添加劑甜蜜素和胭脂紅,這些添加劑會損害肝腎、影響兒童智力發育。

GIF

問題實質

GIF

「打針西瓜」一類網路爆料屬謠言。「西瓜打針增甜」不僅不可行,還會使西瓜很快變質。

新鮮西瓜

GIF

科學真相

GIF

注射不能增甜,還會使西瓜很快變質。給西瓜打針既不能真正將所謂的增甜成分注入西瓜,也不能改善品質提高售價。在西瓜生長過程中及採收後,對西瓜果實採用打針方式注射液體物質,是不可能被西瓜吸收的。因為植物只通過維管束組織吸收水分與營養,強行注入的液體物質,只會在微小組織內積累,且會破壞西瓜瓤組織特性, 不可能像傳言中描述的那樣西瓜瓤呈紅色且汁液也很「豐富」。

草莓在水中掉色是不是因為染色了?

GIF

謠言事件

GIF

網路論壇中曾有傳言,「買回家的草莓用水浸泡後,草莓表面泛白,水則變紅了,疑似染色草莓」,另有網友稱,「正常情況下草莓表面的種子是金黃色,如果是紅色的可能是染色草莓」。

清洗草莓

GIF

問題實質

GIF

「草莓染色」一類問題系謠言。草莓不適宜染色。草莓保鮮期很短,尤其是沾水後極易腐爛。

GIF

科學真相

GIF

如果用染色劑去染草莓,染色的過程必定會接觸到水,這樣會使草莓還沒上市就腐爛了。因為草莓本身就是紅色的,拿在手上稍有點破損就會導致手指變紅,放入水中一會兒也會使水變紅。

另外,草莓太熟或者放久了也會出現掉色現象,這都是草莓自身的天然色素溶出所致。

此外,草莓種子是外露的,種子顏色隨著草莓的成熟度在不斷變化,草莓果實是青色時,種子也是青的,等草莓熟透了,種子也會隨之變為紅色。

新鮮草莓

真有「注水葡萄」嗎?

GIF

謠言事件

GIF

有市民在小區門口買葡萄,回來發現,每顆葡萄上都有將近10個類似「針眼」的傷痕,網友懷疑這是「注水葡萄」。看完帖子,很多人表示憤慨,「真受不了這樣的商販」。

新鮮葡萄

GIF

問題實質

GIF

「注水葡萄」純屬謠言。

給葡萄注水後,葡萄很快會腐爛變質不能食用,徒勞招損。

GIF

科學真相

GIF

葡萄無法注水。

葡萄注水絕對不靠譜,純屬臆想。從保鮮角度講,葡萄皮輕易不能破,一旦破了, 營養就會流失,很快就腐爛。再說,500克葡萄有25~30顆吧,發帖者說每顆葡萄打了近10針,1公頃產量為15000千克,這得雇多少人來打針?要多少勞動力啊?

葡萄表面疑似「針眼」的東西是葡萄生長過程中, 病害管控留下的痕迹,沒有毒性。

采寫|李海燕 陳瑩侯丹丹

設計|陳瑩

專家及團隊介紹

李祥洲研究員主要研究方向是農產品質量安全信息資源管理。主持完成了國家農產品質量安全風險評估項目計劃等項目課題30餘項,主編、參編著作16部,發表科研論文100餘篇,制定國家農業行業標準3項,主持完成的「農產品質量安全輿情風險監測與分析」被評為中國農業科學院「十二五」農產品質量安全亮點研究成果獎。創刊的《農產品質量安全輿情快報》受到農業部及國務院食安辦的高度重視,主筆撰寫的我國農產品質量安全輿情年度分析報告連續多年受到農業部副部長批示肯定。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農科專家在線 的精彩文章:

TAG:農科專家在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