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便」識健康!分清好壞便便,從此不再糾結寶寶大便問題!

「便」識健康!分清好壞便便,從此不再糾結寶寶大便問題!

崔玉濤的育學園

很多媽媽絕對想像不到,生完孩子自己的愛好會從研究吃什麼,變成研究寶寶拉了什麼:

不拉,擔心是便秘;

拉多了,又怕是腹瀉;

拉完了恨不得拿個放大鏡,看看便便里都有些什麼,湊近聞聞味道對不對,就差用手捏起來檢查了。

如果拉得好,這一天的心情也會因為好便便而美麗一天;

要是拉得不好,顏色不對,性狀不對,心情也會跟著低落:寶寶是不是吃得不合適了?消化不好?

寶寶的大便,真成了媽媽心情的晴雨表:好便便就是晴天,壞便便就是陰天、雨天、霧霾天……

但你真的清楚什麼是好便便,什麼是壞便便嗎?很多讓我們揪心的壞便便其實是「披著狼皮的小綿羊」,屬於正常現象;而一些真正的壞便便,卻是我們餵養不當造成的……

想要分清好便便和壞便便,要從顏色和性狀來區分,當一個合格的「便便觀測員」可沒有那麼簡單。

今天,小維就和大家聊聊如何通過便便了解寶寶的健康狀況,和相應的治療方法。

01

便便的顏色

好便便的顏色

對於寶寶來說,棕黃色、黃綠色、綠色、金黃色的便便,基本都是好便便。

「啊?綠便便也是好便便嗎?」一定有不少家長會對這點持有懷疑。

所以小維重點講一下,家長們最最最關心的綠色大便。

江湖上有很多有關於綠色大便的傳說:

「寶寶受到了驚嚇,就會拉綠色大便!」

「哎呀,媽媽奶水不好,寶寶沒吃飽,你看看孩子都拉綠粑粑了!」

一般來說,沒添加輔食的寶寶排綠色大便和下面幾個原因有關:

過度餵養:

寶寶一哭鬧,我們不加分辨,盲目用餵奶的方式安撫,就會出現營養物質的供給量超過寶寶正常的需求量,多出來的營養物質難以被寶寶消化吸收,就可能會造成綠色大便。

所以我們要學會排查寶寶哭鬧的原因,分辨寶寶哭鬧是因為飢餓、熱了或者是因為腸絞痛等。

腹瀉:

寶寶腸道蠕動過快,會使營養物質沒來及被完全消化,就已經被代謝掉了,也會造成寶寶大便發綠。

我們適時調整腸道菌群,或給予針對性地益生菌補充,可以幫助寶寶促消化吸收。

吃部分水解配方粉:

除了吃部分水解配方粉外,如果寶寶吃的是加工更為深入和徹底的深度水解或氨基酸配方粉,大便顏色很可能會更深一些,甚至發黑。但這都是正常現象,家長不用緊張。

攝入過多的鐵元素有關:

如果寶寶額外補充鐵劑,而這些鐵元素又沒有被完全吸收,那麼排出的大便也會發綠。

添加了輔食的寶寶排綠便,我們要看看寶寶是不是吃了深色的綠葉菜,也可能導致大便的顏色偏綠。

所以, 多數情況的綠色大便並不代表寶寶出現了健康問題。只要寶寶進食正常、睡眠質量好、精神狀態不錯,不用太在意大便是黃還是綠。

壞便便的顏色

如果寶寶的大便出現黑色、灰/白色、紅色,三種顏色中的任意一種,家長就要關注了。

黑色大便:

如果寶寶(非新生兒)大便是黑色的,近期也沒有進食過血豆腐、鐵劑等富含鐵的食物和藥物,那麼要考慮,是否有上消化道的大量出血。

因為紅細胞中的血紅蛋白經過消化道後,裡面的鐵元素在腸道細菌的作用下,會與腸內產生的硫化物結合成硫化鐵,呈現黑色。

一般上消化道出血量達到50-75ml時,糞便可變為黑色、質軟、富有光澤的樣子,宛如鋪路用的柏油,就是上消化道大量出血時典型的「柏油便」。

灰/白色大便:

也叫做白陶土樣大便,多見於膽管梗阻。

因為進入腸內的膽汁減少或缺失,無糞便色素生成,就會使寶寶的大便呈白色、灰白色。一旦發現這種情況,就要儘快去就診諮詢醫生。

紅色大便:

大便表面上沾有鮮血或血絲,很有可能是寶寶有肛裂的情況;

大便中混有血液,可能是下消化道出血。

不過,當寶寶過多食用西瓜、蕃茄、胡蘿蔔、紅彩椒、紅心火龍果等深色食品,糞便也可能呈出紅色。

總之,發現寶寶大便呈現異常顏色時,家長應儘快根據飲食等情況進行初步判斷,如果懷疑與健康狀況有關,一定要帶寶寶就醫檢查。

02

便便的性狀

對於大便的描述,有一個著名的「布里斯托分類法」(如下圖)。它形象地將不同性狀的大便做了分類:

好便便的性狀

比較理想的大便是小香腸形的大便(上圖中4),光滑、柔軟、濕潤;

炸雞塊形(上圖中5)也是比較正常的大便;

芝麻醬形大便不成形,呈比較粘稠的糊狀,多見於添加輔食之前的嬰幼兒和消化功能不好的成人。

壞便便的性狀

花生豆形、葡萄串形和玉米棒形(上圖中1-3)的大便,都屬於較乾的大便,寶寶很有可能便秘。

雞蛋湯樣一般就是我們常說的水樣便(上圖中7),基本無固體成分或含有整塊的未消化食物、奶瓣,可伴有粘液,多見於各種原因導致的腹瀉。

寶寶如果便秘、便便里有奶瓣或者粘液,我們都會特別著急,所以小維把這幾個家長最關心的問題單獨拿出來說一說:

寶寶便秘怎麼辦?

寶寶便秘與腸道內腸道細菌及纖維素變少有關,要想解決便秘,家長可以使用「細菌+纖維素」的方法雙管齊下。

這裡的「細菌」指的是益生菌,用於治療便秘的益生菌主要是雙歧桿菌和乳酸桿菌;

纖維素則廣泛存在於蔬菜、水果或穀物中,多喝水並不能增加纖維素,也無法讓大便軟化。所以家長可以給寶寶多吃些富含纖維素的食物。

常見食物的纖維素含量,可參考下面的表格:

圖中標出顏色的食物是纖維含量較高的。

需要特別提醒的是,我們在加工綠葉菜時,不宜太過精細,否則綠葉菜中的纖維素就會遭到破壞,一般來說,綠葉菜在開水中焯燙後剁碎給寶寶吃即可。

也有不少家長搞不清「便秘」和「攢肚」,其實二者很容易區分:

攢肚是寶寶在未大便期間,吃奶、睡覺和精神狀態良好;之後排便時,沒有非常不適的表現,大便性狀也基本正常,軟軟的不幹不硬。「攢肚」現象在純母乳餵養的寶寶中更為常見。

便便中有奶瓣:

大部分寶寶便便里有奶瓣屬於正常現象,這和寶寶消化系統不成熟有關,只要生長發育正常,就無需擔心。

也有的寶寶是因為攝入過多營養而造成的。本來寶寶的消化系統還未發育成熟,再攝入過多食物,消化不了的奶液就會隨大便排出形成奶瓣。

這類寶寶一般體型偏胖或體重增長過快。家長需要分辨一下寶寶的情況,根據寶寶的飢餓需求餵養,避免過度餵養。

但是如果寶寶大便中有奶瓣,且體重增長緩慢或者伴隨其它不適癥狀,就需要引起注意,儘快去醫院檢查寶寶的消化功能是否有損傷,或對配方粉有不耐受。

便便中粘液:

寶寶偶爾排黏液便,進食和精神狀態都正常,可能是寶寶腸道受到輕度刺激後的反應,屬於身體的自行調節,我們不用太擔心。

但如果寶寶有腹瀉、乳糖不耐受等腸道損傷,大便中的粘液會相對多一些且較為頻繁,這就需要根據醫生的建議進行對症治療。

小編說

以前,小維和很多媽媽一樣,只要一提到寶寶便便就神經緊張,有時候我也覺著自己有點過度焦慮了;但是寶寶不會說話,吃得好不好,消化得好不好,除了研究這一坨便便,我們還有什麼別的方法呢?

還真有!

在育學園APP中,不僅有「大便」的專題,裡面關於寶寶便便的知識和大家關心的問題,簡直可以說是史上最全的「便便大全」!

還有貼心的記錄功能,我們可以用照片和文字記錄寶寶便便的「真實模樣」,即使心有存疑,有問題詳諮詢醫生,也可以用圖片說話和精確的時間表來說話。

最後,小維想和大家分享一下自己的心得:

養孩子,不是養大便,只要寶寶吃的好、睡得好、精神狀態好,我們就不用過於追求完美的黃金大便。

千萬不要做大便的奴隸!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寶寶 的精彩文章:

主人無力撫養狗寶寶,送人之際,狗媽媽衝出圍欄親吻孩子道別
媽媽要注意了,這種病嚴重影響寶寶智力,一定要早查早治療!

TAG:寶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