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前言後記——安慶百年勸業場

前言後記——安慶百年勸業場

在安慶最為繁華的人民路上坐落著一幢與周圍看似格格不入的青磚建築,現在的安慶人管它叫「前言後記」,老安慶人都知道這裡原來是「勸業場」。

勸業場最早出現於清末,「勸業」寄託著實業圖強的希望,其經營宗旨以「勸業商場」四字的字頭寫出四句警言,即「勸吾胞興,業精於勤,商務發達,場益增新」,發展實業,以求發達。

地理位置

安慶安徽勸業場,又稱「市政大樓」,位於安慶市迎江區人民路,坐西朝東,三層磚木結構,典型文藝復興風格西洋建築。

平面呈日字形,面開十一間,側深七間,西洋門樓位於正面中間,中為券拱、兩側馬蹄拱,三層皆三拱門洞,其中一層設有三拱門廊。

發展歷程

清光緒三十四年五月(1908年6月)根據大清農工商部要求,安徽巡撫馮煦設安徽勸業道,似於御碑亭隙地籌設安徽勸業場。

民國元年(1912年)安徽都督府秘書長陳獨秀,為振興商業、建設省垣,再次籌議「安徽勸業場」,因財政困難,僅「省城菜市」在御碑亭隙地落成。民國四年(1915年) 12月6日「安徽勸業場」工程正式落成完工。

民國四年(1915年)8月,經安徽都督倪嗣沖同意,安徽巡按使李兆珍批准,在原有申報建設基礎上,擴大範圍改建萬壽宮與御碑亭之間原高等巡警學堂校舍及省城菜市,高標準建造全國一流的「安徽勸業場」,主旨「建築房屋、租賃商家、開設支店、辦理分銷」,促進民族國貨銷售,提倡興辦會展經濟等,吸引全國各地商戶入場經商。

因李兆珍私下查明商人段兆龍乃革命黨人段瑞蘭[段煥英]之弟,特意將勸業場工程擴大,商人段兆龍無力續建浩大的「安徽勸業場」。

民國十五年(1926年) ,中國內地第二座設市的城市「安慶市」,市政管理機構「安慶市政處」在勸業場成立,安徽勸業場大樓更名為「市政大樓」。民國三十四年(1945年) 日本駐「安慶領事館」在安徽勸業場門前鐘樓廣場播放日本天皇投降詔書。

民國三十七年(1948年); 安徽省政府還治安慶,安徽省政府在徽勸業場辦公。如今,安徽勸業場是安徽省唯一解放前省府辦公舊址歷史建築。

安慶解放後安慶地區黨、政、軍機關入駐安徽勸業場市政大樓辦公,時稱「安慶專署大樓」。

歷經浩劫

2008年,一場大火,勸業場只剩斷壁殘垣。

2013年,人民路綜合改造工程啟動,勸業場納入改造範圍,勸業場如何處置掀起討論高潮。

勸業場是老安慶的標誌,是離鄉人的鄉愁具象。為此,對勸業場的保護民間發聲不斷,查健便是其中一位,他們搜集資料、拍攝照片、邀請專家、建言獻策。

2014年,勸業場修復工作提上日程,10月底正式啟動。

建築價值

勸業場是安慶目前保存最大、最完好的十大近代歷史建築之一。勸業場融入了中式建築風格、西洋建築手法,既不同於黃山等地的徽派建築,也不同於南京等地的西洋建築,而是獨屬安慶的皖派風格,十分特別。

如今現狀

現如今的「勸業場」又名前言後記,藏書豐富,而且內設有咖啡館、休息室,來往的人絡繹不絕。

前言後記安慶勸業場店每周五還會舉辦「知書會」,愛書之人自發組織,共話書趣;每周六舉行文化沙龍,書店請來各個知名作家與讀者零距離交流,共享文字之美;每周日舉辦「聯盟會」活動,以各種與文化生活相關的趣味分享活動讓廣大書友享受休閑時光。

青磚扁砌、白泥勾縫、木頂黛瓦、天井、迴廊、木窗……前言後記安慶勸業場歷經百年滄桑完成了一個從民國政府大樓到全民閱讀基地的蛻變。

前言後記,現在細細想來,頗有幾分味道。小夥伴們,你覺得呢。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安慶微城市 的精彩文章:

「安慶」地名原來還有這麼多故事,厲害了,我的安慶!
佛系鄧石如——釣雨耕煙度平生

TAG:安慶微城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