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唐朝宦官真的比明朝宦官權勢大嗎

唐朝宦官真的比明朝宦官權勢大嗎

在今天我們談論唐朝,無不驚嘆於他的輝煌。唐朝無論疆域,經濟,技術都是當時的世界上第一。

但是很少人去注意,在唐朝中後期,宦官權勢滔天,他們隨意廢立皇帝,甚至可以決定皇帝的生死。

所以大部分人認為,唐朝宦官的權力為歷史之最,比之明清,有過之而無不及。但是事實真的如此嗎?

先看看錶象。

安史之亂期間,唐肅宗即位,尊父親玄宗李隆基為太上皇,封勸說自己繼承帝位的宦官李輔國(賜名)為元帥府行軍司馬。

從此宦官開始掌握兵權。

之後張皇后欲廢太子李豫、改立越王李系,此舉被李輔國的同黨發現,李輔國等首先把太子保護起來,然後逮捕了越王及其支持者,並囚禁了張皇后。當晚唐肅宗病死,李豫(唐代宗)登基,下令貶張皇后為庶人,並殺死了張皇后。

其後繼位的德宗和順宗都無宦官干涉。

但是順宗李誦在即位時已經全身癱瘓,在位僅八個月,為宦官俱文珍所迫退位,傳位給太子李純,是為唐憲宗。

唐憲宗元和十五年正月庚子(820年2月14日),憲宗卒,宦官梁守謙等擁立李恆,丙午(2月20日)登基,是為唐穆宗。

穆宗在位時間不長,死後就是他長子唐敬宗李湛。

唐敬宗寶曆二年(826)十二月初八日辛丑,宦官劉克明與蘇佐明等同謀將其害死,他們要擁立絳王李悟,結果王守澄等宦官派兵滅了劉克明,擁立李昂登基為唐文宗。

唐文宗開成五年(840年)正月,文宗病重,宦官仇士良、魚弘志矯詔廢皇太子,立李炎為皇太弟。同月文宗去世,李炎即位,為唐武宗。

唐武宗會昌六年(846年),武宗卒,李忱為宦官馬元贄等擁立,登基為帝,為唐宣宗。

唐宣宗駕崩,李漼被宦官(不詳)迎立為帝,為唐懿宗。

唐懿宗病重彌留之際,李儇在宦官(不詳)的支持下被立為皇太子,並於咸通十四年(873年)七月二十日,在唐懿宗駕崩柩前即位,為唐僖宗。

唐懿宗文德元年(888年)二月,僖宗病危時,宦官楊復恭請立壽王李曄,為唐昭宗。

此後,昭宗一直受制於李茂貞與朱溫,唐朝已經陷入名存實亡的境地。

縱觀整個唐朝中後期,在皇帝的廢立上,宦官充當了重要角色。

再看看明朝,明朝宦官權力最大的是王振、汪直、劉瑾、魏忠賢四人,稍遜的還有曹吉祥、尚銘、李廣、馮保等。

王振在土木堡之變中被明英宗護衛殺死。汪直失寵後被東廠提督尚銘等人彈劾,即刻被貶往南京。權勢滔天的劉瑾被不理朝政的武宗朱厚照一張紙條廢掉並判以凌遲。崇禎皇帝一上台,治魏忠賢十大罪,命逮捕法辦,魏忠賢畏罪自縊。曹吉祥父子謀反失敗,英宗下令把曹吉祥凌遲於市。尚銘失歡於皇帝,驅逐出宮。李廣貪污畏罪自殺。萬曆歸政,馮保即被放逐南京。

從以上來看,明朝宦官生死都是皇帝一句話,遠沒有唐朝宦官權勢大。

所以有人專門分析,直指原因是明朝權宦掌握了兵權,而明朝權宦只能依附皇帝,無兵權。

但是真的如此嗎?

先看看唐朝第一位權宦李輔國。李輔國擁立太子李豫,張皇后擁立越王李系。李豫勝利,李輔國成了唐代宗李豫的功臣,加宰相銜,是唐朝第一個當上宰相的宦官。但是第二個月李輔國就被唐代宗貶職發配,數月後被「盜賊」所殺,而且未留個全屍。

第二位俱文珍。唐順宗是個幾乎全身癱瘓的人,太子利用俱文珍等宦官在宮裡活動,太子登基為唐憲宗後,俱文珍失寵,鬱鬱而終。

第三位梁守謙。宦官吐突承璀擁立澧王李惲,而擁立太子李恆的除了有宦官梁守謙,王守澄,還有郭子儀的孫女,當時在後宮和朝堂,都有極強的勢力的郭貴妃,而郭貴妃正是太子李恆的生母。梁守謙在太和元年致仕後暴卒。

第四位王守澄。宦官劉克明與蘇佐明擁立絳王李悟,王守澄等擁立李昂。李昂為唐穆宗李恆次子,也即是現在的郭太后的孫子。結果可想而知。

第五位仇士良等。矯詔廢皇太子,擁護李炎。李炎為唐穆宗李恆第五子,同上,也是郭太后孫子。

後面的馬元贄,楊復恭也都是順應時勢,本身並無太大權力。

以上事實可以看出,唐朝那些成功的宦官必然是擁立那些水到渠成的皇位繼承人(早就被先帝冊立的太子、沒冊立太子情況下的長子、皇帝的兒子還很年幼時的皇帝之弟,郭氏集團的子孫),也不存在廢皇帝的權力,更沒有因為自己掌握了大權而任意殺皇帝。

至於謀害唐敬宗的宦官劉克明與蘇佐明等,本身在當時的宦官里權利並不大,只是與當權宦官王守澄有極深矛盾,狗急跳牆,不殺死王守澄的靠山唐敬宗擁立別的皇子就活不下去。

再來對比下唐朝和明朝的宦官。

明魏忠賢時,全國官員為了巴結或自保,都要給他修生祠。強如袁崇煥,遠在邊境也不例外。唐仇士良矯詔廢皇太子,藩鎮劉從諫也能為甘露之變王涯等人上書嗚冤,矛頭直指宦官仇士良。

曹吉祥造反,想立自己的養子為帝,唐朝的宦官還沒有哪個造反想讓自己的嗣子當皇帝的。

其實宦官的權利,都是在皇帝或即將上位的皇帝允許的範圍內享有的。

明朝制度比較完善,皇帝與士大夫治天下,皇位的繼承有著嚴格的程序,就算是皇帝也不得不遵守,所以有了著名的爭國本事件。為立太子之事,明神宗與群臣爭論達15年之久,最終還不能如願。在這種環境下,宦官不可能參與皇位繼承,只能依附於在位皇帝。皇帝一換,得寵宦官立刻變為新皇帝身邊的宦官。

而唐朝藩鎮割據,皇帝與貴族治天下,雖說原則上是立嫡長子為儲君,但是還有不少太子非嫡長子。再加上各勢力爭鬥的也比較嚴重,這就給宦官有了站隊的機會。但是宦官往往只是利用的工具,皇帝繼位後基本都被清算。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唐朝 的精彩文章:

真實的貞觀一朝五大名將
我們都稱唐朝為「盛唐」,唐朝究竟強大在哪?

TAG:唐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