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繼新零售之後,汽車廠商們也要開始站隊BAT了?

繼新零售之後,汽車廠商們也要開始站隊BAT了?

摘要:近期,圍繞著互聯網汽車的概念,不少車企已經開始選擇BAT中的某一家進行合作,一場車聯網的大戰已經悄然打響。

來源|小商幫科技

公眾號| xiaoshangbang

作者 | 辰陽

1、背景

在汽車領域最為高調的百度,最近一年多來卻遇到了強有力的挑戰,不僅僅是華為、騰訊、阿里巴巴等重量級企業先後宣稱進入無人駕駛領域,更重要的是,阿里巴巴AliOS系統已經在上汽榮威上平穩運行了近兩年,裝車超過50萬輛,目前已經進化到了AliOS2.0,合作的車企也從上汽擴充到了神龍、福特等,並與寶馬等廠商達成了技術賦能的戰略合作;而騰訊也毫不示弱,在去年11月推出了AI In Car的戰略,併火速拿下了廣汽、長安、吉利、比亞迪、東風柳汽以及一汽等6家企業。

百度在2017年11月,終於在百度世界大會-智能駕駛分論壇上,繼阿里推出AliOS近一年半後,發布了汽車操作系統——Apollo小度車載系統,英文名為「Apollo Pilot」,這與百度早早宣布投入無人駕駛領域的情景相比較,有「起個大早,趕個晚集」的感覺。

在這次大會上,百度車聯網事業部總經理徐勇明公布了首批戰略合作夥伴的量產計劃。截止2017年11月,百度已擁有13家首批戰略合作夥伴,其中4家車企8款車型將於今年實現量產。此外,有4家18款下一代旗艦車型將於小度車載系統進行深度整合,其中最早車型計劃於2018年量產。

有意思的是,不少車企在選擇站隊時並沒有「All In」的決心,比如一汽選擇了同時與百度和騰訊進行合作,福特選擇了同時與百度和阿里進行合作,「不把雞蛋放在同一個籃子里」以及觀望的心態非常的明顯。

而除此之外,一些車企選擇了自主開發操作系統的方案,比如吉利汽車的GKUI,採取與眾多企業合作的方式(包括高德、百度地圖、騰訊地圖、京東智能家居、喜馬拉雅FM等等),打造一個開放的操作系統平台。當然,吉利也選擇了與騰訊的AI In Car進行合作,補足自身的短板。有意思的是,奇瑞也採取了類似的策略,在近期發布了「雄獅」智能化戰略希望自主研發操作系統,但其當前的核心產品卻又離不開百度的支持。

而眾多新興的互聯網造車勢力,部分選擇自主開發操作系統,比如蔚來汽車的NOMI,小鵬汽車基於安卓的操作系統。而另外一些,比如拜騰和威馬汽車則選擇了百度進行合作。

不管怎麼樣,汽車與互聯網進行結合已經成為了2018年的標配。自榮威搭載了阿里的AliOS取得了重大成功之後,車企和互聯網巨頭們猛然驚覺,車聯網時代已經不再是一個概念,而是切切實實擺在了眼前,沒有搭載真正意義上的車聯網系統,將會很快在激烈的競爭中被淘汰。伴隨著互聯網造車新勢力的不斷崛起,幾乎所有新興車企都有車聯網OS,留給傳統車企的時間已經不多了。

2、方案?

與新零售一樣,汽車廠商在進入車聯網領域時也面臨著極為困難的選擇:到底是自主研發,還是選擇與BAT進行合作?如果選擇合作,那麼應該選擇誰?

實際上,有資格與汽車廠商們進行車聯網合作的互聯網企業並不多,因為這套系統除了系統開發本身之外,最為困難的實際上是車聯網背後的生態系統,而這,關係到未來無人駕駛時代的重要戰略部署。

這個生態系統中,百度背後有愛奇藝、百度百家、百度搜索、DuerOS、Aplllo、百度地圖等生態支持,百度更是在無人駕駛領域擁有極強的力量,2018年,百度與金龍合作的商用級無人駕駛微循環車已經開始準備量產,領先於其他競爭者。而百度在汽車生態領域的AI技術力量儲備方面,由於投入巨大,先發優勢明顯,也處於國內領先地位,領先於阿里和騰訊。

而阿里巴巴的生態系統則更為豐富:優酷、UC、高德地圖、購物、支付寶、阿里大文娛乃至於尚處於布局階段的阿里遊戲、阿里體育、阿里健康等等,而背後更有高德地圖+共享單車的數據資源以及ET城市大腦的智慧城市布局,更為重要的是,AliOS是目前唯一量產的,平穩運行達到近兩年的車聯網操作系統,先發優勢明顯。

與百度和阿里巴巴相對比,騰訊的策略是AI In Car,說白了,就是把騰訊的AI能力賦能給汽車企業,而不是為車企定製一套操作系統,這套方案的策略在於「補短板」——車企可以選擇自主研發操作系統或者選擇其它操作系統,但騰訊可以利用自己的生態優勢和AI能力為車企補短板,加速車企系統研發的速度和強健性。而騰訊在社交、內容、遊戲等領域處於國內第一集團,這些領域可以大大豐富操作系統的體驗,在未來的無人駕駛的娛樂體驗中同樣擁有極強的競爭力。

看起來,BAT三家各有優勢,到底選擇誰,確實是一個難題。

而自主研發,對於車企們同樣具有誘惑力。

選擇與其他企業進行合作,不可避免的需要磨合和進行技術和數據的共享,數據的安全性如何保障?如果不掌握核心技術,是否會被別人「掐住脖子」?

然而,車企自主研發雖然看起來很美,卻會面臨諸多的難題:

首先就是技術能力問題,沒有互聯網和技術開發基因的車企,一般會選擇基於Android或者Linux等平台進行二次開發,由於Android系統在車載系統中存在開機啟動時間長,系統不穩定等問題,表現並不令人滿意,真正有實力的車企會選擇基於Linux進行開發,以往一度紅火的QNX、Wind River、MicroItron等車載操作系統,由於各種問題,一般不會是國內車企的主流選擇。

目前,國內車企中自主正式推出互聯網操作系統並在量產車中應用的,吉利算是其中的佼佼者,其GKUI系統與BATJ以及科大訊飛、喜馬拉雅等公司合作,把他們的最優產品進行整合(比如阿里的高德地圖,騰訊的社交等),思路上是對的,但由於系統基於Android進行開發,對於車載OS而言其實並非最優解決方案,但這樣開發會比較快。

而基於Linux的二次開發並非易事,一個典型的案例是,阿里YunOS基於Linux進行開發,在手機操作系統方面推廣多年也沒有取得太好的成績,而華為這樣的手機廠商,開發出麒麟操作系統後也遲遲不敢推出,可見難度之大。當然,阿里在車載操作系統領域的AliOS已經取得了階段性的成功,但這背後的開發難度也是非常大的,可以參考小商幫科技(公眾號:xiaoshangbang)的歷史文章《阿里巴巴悄然布局萬億智慧交通市場》)

其次就是生態系統的整合。

表面上看,類似於吉利GKUI這樣的系統可以自由的整合各家的優勢產品,比如科大訊飛的語音,阿里的高德,騰訊的社交,京東的電商等等,感覺是優於BAT的解決方案的,但實際上由於各家產品的不同,在數據共享、系統優化、生態對接、雲平台優化等方面會存在比較大的問題,舉一個最簡單的例子,你用科大訊飛的語音去喚醒百度的地圖,和百度直接用小度車載喚醒百度地圖,哪一個會更快更精準?再舉一個例子,吉利的雲端部署在阿里雲上,通過科大訊飛的語音,去調集雲端的某一個應用,速度和精準度方面,也一定沒有AliOS調用同一個應用那麼快,那麼精準,尤其當雲端的應用達到海量的時候。

在無人駕駛和智慧城市的物聯網時代,隨著海量數據的爆發,對於海量數據響應速度的要求不斷提升,這種基於Android二次開發的操作系統以及大雜燴的合作,劣勢將會更加的明顯。

此外,核心的系統到底行不行,還要看Android系統的臉色,畢竟,這種開發無論如何都會基於Android進行,Android系統在車聯網系統中可能存在的主要問題,二次開發的系統基本上都逃不過去,前斑馬智行的CEO施雪松曾經直言:手機時代的操作系統已經不適用於汽車操作系統,雲端一體架構的OS才會是車載OS的未來。百度的小度車載操作系統,同樣支持這一理念。而阿里雲總裁胡曉明更是直接的說:「AliOS在技術上領先了谷歌的Android Auto系統三年」。

極端情況下(比如中美衝突加劇),不排除基於Android系統二次開發的OS出現重大問題的可能性(不要認為不可能,就在不久之前,Android就宣布其9.0版本中,非認證設備不能用谷歌App,這實際上就是一種壟斷的霸權)。

最後,企業自主開發操作系統,時間成本如何?花費巨大成本建立系統研發團隊到底值不值得?產品迭代速度能否跟得上互聯網公司同類產品的迭代速度?等等,這些都應該是車企應該考慮的問題。比如系統迭代方面,互聯網公司在IT技術研發方面的技術水平和執行力會明顯強於車企,迭代速度快,用戶體驗優化會快得多。

小商幫科技(公眾號:xiaoshangbang)認為,車企與互聯網企業合作進行操作系統的開發,主要生態系統採取其中一家的,再去接入其他公司的應用,會是一個省時、省力、高效的方案,絕大部分車企沒有必要自行開發操作系統,否則很可能會得不償失。

3、對比

上汽在一開始也打算自己做操作系統,但從2010年開始,折騰了一段時間之後效果並不好,2013年,上汽首席架構師張新權得到董事長陳虹授命,考察國內車聯網行業現狀。他拜訪了包括騰訊、華為、百度在內的多家互聯網公司的車聯網項目組,最後找到了阿里。

雖然上汽與阿里的合作歷經波折(參考36氪文章《阿里上汽造車:互聯網人、車企人「打成一致」》),但最終雙方還是完成了任務,對於上汽而言,榮威搭載的OS成為了國內真正意義上的第一款基於互聯網的車載OS產品,榮威也從上一年的業績下滑變成了銷量暴漲,並成為了國內互聯網汽車的典型,而AliOS也在此一役中一戰成名,很多車企發現,百度沒有開始真正操作的項目,阿里已經做出來了,而且口碑還很好。

對於車企而言,如果選擇自主開發操作系統,那麼與BAT中任何一家合作進行系統的完善和補充,都會是一個不錯的選擇,就像吉利和奇瑞做出的決定那樣,比如吉利和騰訊合作AI賦能,旗下的沃爾沃也和阿里的天貓精靈合作等等。這個時候,可能騰訊的AI In Car策略會有更多的用武之地。

如果選擇與第三方進行全面合作開發操作系統,那麼目前情況下只有選擇百度或者阿里進行合作,因為騰訊還做不出車載的操作系統。國內其他公司的生態系統則與BAT差距懸殊。

我們前面說過,選擇與誰合作,就是選擇與其背後的生態系統以及技術能力進行合作。下圖簡單對比了一下阿里和百度在車載操作系統大生態方面的實力(清晰圖可後台留言獲取),兩家各有優缺點,供感興趣的人士參考:

我們可以預測,2018年,越來越多的車企會選擇百度或者阿里的操作系統進行深度合作,同時,這些車企中的一部分也會與騰訊進行部分AI技術和內容、遊戲領域的合作,以此來「補短板」。

隨著無人駕駛和5G時代的迫近,沒有車聯網操作系統的汽車將會全面落伍,可以預見的是,車企的「站隊」將會越來越快,而沒有選擇站隊,也不進行車聯網操作系統開發的車企,將會在未來1~2年中迅速落伍,並很可能被市場所淘汰。

4、寫在最後

對於外界認為百度和阿里的車聯網解決方案中,關於「社交」的方面會存在缺失,因為兩家都沒有微信這樣的產品。小商幫科技(公眾號:xiaoshangbang)認為,車聯網的社交和手機微信的社交是不同的,在當前的車輛中,語音交互會被大量使用,而語音交互的對象,絕大部分都是用戶手機通訊錄中的親朋好友,這時候只要把手機和汽車進行通訊錄同步,就可以在汽車中輕鬆完成語音交互。

比如說,朋友間組成車隊後,不僅可以實時看到對方車輛位置,還能聊天對話,目前,阿里的Carchat功能已經可以實現這種類型的社交,相信量產後的百度小度車載系統也會擁有這方面的能力。

而車聯網也可以用於匿名的社交,比如尋找附近的車友、匿名聊天、參與各類語音遊戲、組局吃飯,唱歌,遊戲等。有消息稱,阿里雲正在秘密研製一項國際服務,可能會在4月26日南京雲棲大會上公布,並放言三年成為雲通信「全球第一」,消息人士認為這項服務對標的是雲通信服務商Twilio,國內的模仿者是雲通訊,這項服務能力在車載系統中進行應用,將會給車輛場景中的匿名社交、點對點視頻等增加重磅的能力。

無論如何,真正的車聯網時代已經來臨,對於即將到來的無人駕駛時代,車載OS必然會成為標配,這一領域將會成為互聯網巨頭們和車企們決戰的另一重要戰場,只有勝利者,才能在下一輪無人駕駛的時代中摘取甜美的果實。

來源|小商幫科技

公眾號| xiaoshangbang

作者 | 辰陽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小商幫 的精彩文章:

阿里巴巴悄然布局萬億智慧交通市場
「怒懟狂人」陳偉星

TAG:小商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