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關於在伊朗旅行的一些大實話

關於在伊朗旅行的一些大實話

我們最初計劃在伊朗旅行1個月,古老的波斯理應值得這些時間,可能還遠不足夠。但在經歷了德黑蘭、設拉子、亞茲德和伊斯法罕後,在克爾曼(Kerman)塵土飛揚的旅館房間里,我們決定終止在伊朗的旅行,放棄後半程的卡尚、大不里士、馬什哈德,即刻離開這個弔詭的國家。

或許唯有這樣,那些原本充滿了魅惑與榮光的地點和名字,才不至於徹底坍塌,淪為活生生的鬼火。

設拉子堡壘剪影; 波斯波利斯浮雕; 伊斯法罕經學院穹頂。

我們發現,這是個防範心極重的國家,不僅為自己制定規則,並且試圖強加於人。一路上,我們不斷被禁止——「不能穿拖鞋去餐廳吃早餐」、「不能穿不及膝蓋的短褲外出」、「不能把腳擱在長途巴士的座墊上」,諸如此類的細枝末節,不勝枚舉——似乎每個伊朗人,都在自我審查,同時也檢視著別人。

去伊朗之前,乃至離開後,坊間有關它的旅行故事,層出不窮、似曾相識:建築藝術這般優美典雅,風土人情那般友善大方……而我們,有另一個版本的故事要說。

咔嚓。同伴對著路旁偶然出現的幾爿矮房子按下快門,它們的存在令荒原更荒。然而,彷彿觸動了什麼機關,幾個荷槍實彈的軍人從裡面衝出,比劃著命令巴士停下。司機讓我和同伴下車,作為全車唯一的外國人,我倆在全車人的目光和低語中,一頭霧水。

同車的伊朗女子; 不起眼的土屋也可能惹來麻煩; 行駛在荒原中。

一個長官模樣的軍人,翻檢著我們的護照,先用波斯語問話,見沒反應,又改用笨拙的英語:「從哪兒來?到哪兒去?職業是什麼?為什麼來伊朗?」

當他指著同伴的相機,面色陰沉地說:「打開!」我們終於弄清自己犯了什麼「罪」,可又怎會想到,這茫茫荒原上不起眼的土屋,竟是軍事設施?!底片曝光,我們得以繼續上路,看似依舊的窗外風景,已多了幾分禁忌與敏感。

頻繁出現的兩位伊瑪目的畫像,昭示著我們越來越接近目的地——克爾曼,伊朗東南部最大的綠洲城市。自公元3世紀起,這兒就是波斯帝國通往印度半島的商路重鎮,阿拉伯人、土耳其人、土庫曼人、蒙古人等,不止一次在此上演慘烈的攻城戰,或插上大王旗,或淪為刀下鬼。直到19世紀,德黑蘭政權強力崛起,克爾曼復又回歸安寧。

它在地理上是如此接近阿富汗和巴基斯坦。隨著巴士駛進克爾曼城區,有別於千篇一律的頭巾和罩袍,俾路支人別緻的游牧服飾和巴基斯坦人輕薄的淺色長衫,宛如一股清風,夾雜在車水馬龍間。

孩童與老嫗; 甜膩的茶點; 無花果樹; 指出清真寺方向的路標。

我們在Akhavan旅館訂了房間,它被《孤獨星球》評為伊朗性價比最好的住宿之一。房內鋪著花哨的波斯地毯,還有製冷效果幾近於無的空調,破損的傢具和像患了哮喘的淋浴設施,一再提醒住客:在飽受歐美經濟制裁的伊朗,不該要求太多。

「克爾曼城區很安全,不過到巴姆古城 (Bam) 的路上,發生過綁架外國人的意外。雖然加強了警力,最好還是小心點。」說完,旅館經理讓小工端上有椰棗的紅茶,作為「Welcome Drink」,轉身與其他客人應酬,留下我和同伴面面相覷。

上網檢索後發現,旅館經理所說的「意外」,指的是在1999、2003和2007年,先後有5名外國遊客被當地毒販綁票,要挾巨額贖金。欣慰的是,短則數周、長則數月後,最終都毫髮無傷地獲釋,也沒有支付一分錢。

而我們要去的巴姆古城,則是波斯文明版圖上最閃亮的一枚黃鑽,與設拉子的波斯波利斯王宮和伊斯法罕的伊瑪目廣場齊名。

遊人寥落的巴姆古城; 馬賽克裝飾; 攀登沙山; 沿途的風蝕地貌。

作為世界上最大的土坯建築群,巴姆古城始建於公元前500年的阿契美尼德王朝。它持續繁榮了2000多年,天際線上點綴著宣禮塔、捕風塔、瞭望塔、理智塔,形若林莽。往來於絲路的商旅和行者,無不為之讚歎,其中就有馬可·波羅。

這樣一座體現兩河流域人類文明的城池,如今卻門可羅雀。大半天的時間裡,除了我們及零星的建築工人,再沒他者。「獨佔」巴姆古城的喜悅,很快就被眼前的蕭索沖淡,牆垣傾頹,塔樓崩裂。除內城堡壘尚可一探外,其餘早被2003年12月的大地震蕩為平地。

我們在已塌陷大半的浴池附近,偶遇了Mohammad,他自我介紹是導遊,願意陪我們四處逛逛,不給錢也沒關係。通過他,我們了解到眼前的古城還是經過修復後的模樣,日本、法國和義大利出錢出力,派遣專家組參與重建,並提供了復原所依據的古地圖,世界銀行也批准了一筆數目可觀的資金。

巴姆古城再現輝煌,似乎指日可待。伊朗文化遺產組織(ICHO)的官員,也信誓旦旦放言:重建只需5年!可一晃10來年過去,60%的廢墟仍橫陳原地,巴扎、清真寺、經學院、商旅客棧,依然是瓦礫一堆。這究竟是怎麼回事?

保守的城鎮一隅; 伊朗腹地典型的沙漠風景。

Mohammad於是給我們講了個故事。曾經有一次,伊朗沙阿(國王)視察鐵路時,不巧前方有機車出軌,傾覆在他的專列必經的鐵軌旁。鐵路工們不想陛下看到他們不稱職的證據,拚命想把機車放回軌道,但怎麼也挪不動。眼看皇家火車呼嘯而來,一個波斯式的點子及時浮現——他們用觸手可及的沙子,把機車給整個掩埋了起來!

波斯也好,伊朗也罷,一次次盛開的文明之花,逐漸榨乾了這片土地的血肉骨髓。而它也在不斷的分崩離析中,一再擠壓碎所孕育的文明之花,既詭異又怪誕。或者這樣說吧,當你問一個伊朗人左耳在哪裡,他會用右手繞過自己的後腦勺,指出來。

Copyright ? 2014-2018 Lungta Voyages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Lungta旅行靈感 的精彩文章:

TAG:Lungta旅行靈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