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心理 > 你離標準顏值還有多遠?

你離標準顏值還有多遠?

文/鬼才大小姐

「美人在皮不在骨」

「顏值即正義」

「你這麼美你說什麼都對」

……

這些鋪天蓋地的段子和調侃

令你感到焦慮過嗎?

我算是小有名氣的「審美博主」,像庖丁一樣對人的面貌做拆皮去骨的分析。我告訴我的粉絲,這樣的面部骨骼長得美,而上面的皮肉走向則需要用怎樣的方式來修飾。我很欣慰許多粉絲反饋說學會了讓自己變美的更多方式,但我感受到更多女性對於自己「不夠完美」的焦慮

不管我如何強調「美有千姿百態」,似乎總是無力於現實社會的狀態。我曾經許多次地表達過,審美,本身映射的是人對於自我、他人、社會和之間關係的體驗和理解。

身體形象問題與集體焦慮

「這就是美的」,後面有複雜的原因。而每一次重新審視和反思自己的「審美」和社會的「審美觀」,都是一次反思自我、社會和他人的過程,是一種自我賦權

我遇見過的女孩,沒有身體形象問題(body image)的,很少很少。不管是在國外還是在國內。

圖片來源:Shutterstock/Gorynvd

以前可能只是不滿意自己的身材,不喜歡自己的塌鼻子,皮膚不夠白(黑),頭髮不夠茂密。現在我們從爆炸的信息當中找到嚴苛的新標準——枕骨不飽滿,顴弓太突出,面中與眉骨不夠相襯,脖子比合適比例短了三分……一夜之間興起各種審美公眾號,他們說「美人在皮不在骨」,或者乾脆告訴你「整容也不過換個丑法」。

我們一邊知道,女明星往往已經是天賦異稟的美貌;另一面,女明星也自覺地進入到生產與消費焦慮的過程之中。

楊冪和Angelababy都在生育之後三五天里就妝容精緻身材纖細地出院回家;佟麗婭在產後一個月如期曬出了平坦得毫無痕迹的小腹;袁姍姍一度靠健身鍛煉塑造了「馬甲線女神」的形象,但誰知道人家除了高強度運動之外,一天只吃普通人一頓下午茶的食物量呢。

剛生完孩子出院的楊冪

圖片來源:網路

很難說是女明星們強悍的自我管理令普通人也跟著焦慮不安,還是普通人接受到的關於「美」的大量信息令市場對女明星們也更加苛刻。但總之這形成了一個閉環,這個閉環里,沒有人放過自己。

關於「高級臉」

「高級臉」的概念一度泛濫到令人產生不適,「高級臉」們不僅需要一定的臉型五官的範式,甚至還被要求有風情、有故事。我們拋棄了「網紅臉」,卻轉向一種更難把握的追求。這種從一種標準轉向另一種標準的崇拜,有什麼根本性的不同嗎?

布爾迪厄說過「品味,是階級暴力」。

「高級」和「低級」來自於階級區隔。

每一次為「高級審美」搖旗吶喊,就是在揮舞「階級暴力」的大旗,在強調階級差異。

逃離了「網紅審美」之後,再次構建一個標準化的「高級審美」,不過是從一個暴力打造的牢籠跳入了另一個牢籠。最終仍然逃不脫物化女性的陷阱。

更為令人擔憂的是,社會輿論和某些具有影響力的人物,確實不斷以單一審美為基準物化女性,簡單地將女性作為一個人的價值消解為某種符合單一標準的「美貌」,並宣稱這種美貌能使人獲得更多的愛、收穫更好的感情關係、得到更多的工作機會甚至能得到更多的錢。

「她美她有理」,「美貌是最高真理」,「人長的丑要多讀書」,這種在正面與反面共同強化以外貌為標準的物化原則的言論,在不斷強勢宣揚一種社會公認的「美醜標準」。這既壓迫符合標準的美人,令他們無法逃出「美」的標籤,又壓迫了不符合標準的「不夠美」的人,令他們覺得,一切都無法彌補「不美」的遺憾。

這種言論和社會文化,毫無疑問地加重了現在社會中關於外貌和身材的焦慮。

賈玲只能在公開演出的小品里扮演「剩女」,以自己的身材為笑料,扮演愛吃、貪吃、不被異性喜愛的女性。

賈玲在春晚小品《女神和女漢子》中,飾演被女神反襯得黯然失色的「女漢子」

圖片來源:網路

某些婚戀專家,以年輕貌美的為基準,衡量伴侶價值,然後催促你在伴侶價值高時趕緊結婚生子,要不然會一路貶值進而整個人生都要失敗。

某些言論告訴大眾,要麼瘦要麼死,要瘦到皮膚挨著骨頭才是舒暢。售賣焦慮,獲得盈利。購買「知識」,獲得焦慮。

我想這是個人局限性導致的困境。為什麼追求「美」的過程如此艱難,便是因為每一個人都生活在這個社會裡,被過去和現在的歷史、文化、政治的因素影響,被潮流挾持,被小環境綁架,被人與人之間的關係糾纏。沒有人能夠逃離外部的影響,而完全尊崇內心的聲音,並建立足夠的堅強的自信,去面對現實社會中的困擾和曲折。

我也站立在這樣的角力狀態中。

也恰恰是因為個人的困境,讓我明白過程的艱難,除了多了對於他人屈從的理解,也讓我更加努力地希望不斷地向所有能聽見的人發聲:

美的人,是健康、自由和人格獨立的人。這個定義,沒有高級、低級之分,無關乎「好不好看」等等外在的表象和皮肉骨所呈現的狀態。

它關乎,一個人,不管是男性還是女性,健康、自由並獨立地活著,去追求和思考自己所鍾愛的事物和問題。

美究竟是什麼呢?

我現在覺得,任何一個活生生的人, ta過去活著的每一分每一秒所經歷的和吸收的經過ta的理解、消化和反思,以及ta此時此刻的經歷的情緒和感知,反哺出ta呈現在別人面前的面貌,這就是ta的動人之處和美,或許也是ta的不美和不動人之處。

任何關乎美的評價,都是關乎這個面貌背後所呈現出來的體驗和思考的總和,是人感知和感受之後展現出來的感染力,而不僅僅是皮肉骨捏成的形象。

每個人都會有動人與不動人之處,任何一種面貌都體現了自己、他人、社會與時間在人身上的作用。它們留下的印記,總會有各種各樣的閃光與晦暗之處。

迥然相異的笑臉

圖片來源:Shutterstock/Ollyy

體會和理解這些閃光和晦暗,是包容自己和他人,理解自己與世界的過程。而所有的美與不美,都只是一時一刻語境的設置和一瞬間的溝通。

我知道僅僅說這些並不會真的能夠解決沮喪、撫平受到的傷害和真的鼓勵起信心。

但請務必相信,揚起一張真正沒有受過的欺負的臉,可能並不是因為我們真的沒有受過欺負,而是因為你不再讓自己困囿於這些不平等的社會規則、這些沒有道理的壓迫、這些缺乏尊重和理解的膚淺和這些難以讓人信服的嘲諷。

因為每一次一個人的抬頭,就是在瓦解這塊看似不可動搖的土壤。每一次拒絕參與將自己和他人放入這個框架里去審判,就是在為自己和他人爭取更多的自由和平等。每一次肯定自己,都是在向壓迫說「No」。

為什麼還覺得同性戀是「變態」?教科書教的啊
60%的人都在這個地方啪過,你不想試試嗎?

TAG:談性說愛Lovematter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