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養生 > 身體「火氣」旺不旺,看舌頭就知道,簡單幾招,把「火」通通趕走

身體「火氣」旺不旺,看舌頭就知道,簡單幾招,把「火」通通趕走

每年春暖花開之時,就會聽到很多人開始說「最近上火了」,也確實如此,春季是一個非常容易上火的季節!

那麼,你知道嗎?

上火,也分很多種,如:心火、肝火、胃火、肺火、腎火!

而對於不同部位上火,去火的辦法也不同,對症下火,才能事半功倍!

那麼,如何判斷,身體是哪裡上火了呢?

很簡單,伸出舌頭看一看便知道!

身體「火氣」旺不旺,看舌頭就知道,簡單幾招,把「火」通通趕走

舌頭是健康的窗戶,通過這扇窗,每個人都可以監測自己的身體狀況。

舌頭可以反映出身體哪裡有「火氣」,好讓人們對症去火!

一:舌尖紅,說明心火旺

心主舌,如果我們的舌尖發紅,並且經常口乾,煩躁、手足心熱,小便熾熱發黃,大便偏乾等癥狀,那麼就有可能是心火旺。

心火旺,還會導致口舌生瘡,口腔內膜也有可能會生瘡!

心火旺,還會導致睡眠,可以說大多數單純性失眠,或多或少都是因為心火旺盛,心火和腎水不交融導致的。中醫上將這樣的情況歸為「心腎不交」。

心火旺的人,在臉部、精神、口舌方面有非常明顯的表現,會氣色微黃,出現精神不集中,好忘事,時不時心煩,或時有兩顴潮紅,或反覆口腔潰瘍。

簡單2招,把「心火」趕走

第一招:喝百合蓮子茶

對於心火的調理,多要養心血、清心火,最簡單的當屬百合蓮子茶!

百合50克、蓮子30克,可以用茶壺熱水浸泡半個鐘頭左右,根據自己需要添加冰糖。

兩味葯具有補心陰,清心火,除煩安神的功效。

《本草綱目》記載蓮子心「清心去熱」。故可治療心火內熾所致的煩躁不眠。

百合入心經,有助於防治失眠多夢、精神抑鬱等問題。

二者搭配在一起,對於清心火,改善睡眠問題有很好的幫助!

第二招:點壓5大穴位

點壓手少陰心經上部分穴位,可以起到抑制心火過旺的作用。

具體方法是:

每天點壓5個穴位各1分鐘,有助抑制心火,能起到很好的養心作用。

極泉穴(腋窩中點);

少海穴(肘關節內側橈骨與尺骨中間凹陷處);

靈道穴(人體的前臂掌側,當尺側腕屈肌腱的橈側緣,腕橫紋上1.5 寸);

神門穴(腕部,腕掌側橫紋尺側端,尺側腕屈肌腱的橈側凹陷處);

少府穴(手掌面,第4、5 掌骨之間,握拳時,當小指尖處)。

二:舌兩側紅,說明肝火旺

有肝火時,舌質也是紅的,但兩側紅更明顯!

此外,肝火旺,會導致清氣不能上升,濁氣不能下降,濁氣上逆引起口乾,口苦,口臭等。

肝火旺,還會引起婦女月經紊亂,表現為經血量減少、經期延遲或者閉經等。

肝火旺,還會導致失眠、多夢,容易驚醒,尤其是凌晨一點易醒來!

肝火旺的人往往會有多汗的情況,由於「內風擾巔者筋惕,肝陽上冒,震動髓海」,肝火旺也會導致頭痛等癥狀的出現,從而進一步影響睡眠質量。

簡單兩招,把「肝火」趕走

第一招:喝金桂菊茶

肝火旺,可以用一些清熱利濕、疏肝泄膽的中草藥,泡水代茶飲,有很好的幫助,可以自己動手做一杯清熱去火的金桂菊茶飲,每天喝,給肝臟「降降火」!

取蒲公英3.3g,菊花0.3g,金銀花0.3g,桂花0.1g,製成茶包,每天取一包,泡水代茶飲,可反覆沖泡!

金銀花自古被譽為清熱解毒的良藥,能清熱解毒,疏熱散邪。常與菊花搭配使用!

菊花能清肝火,又能散風熱、平肝明目,臨床上常與蒲公英配合適用。

蒲公英歸肝經,具清熱解毒、保肝利膽的功效,善於清肝熱,即可清肝又可疏肝。

桂花香氣柔和、味道可口,性質溫和,不僅可以中和寒性,還有解除口乾舌燥、腸胃不適之效!

四者搭配在一起,可以很好的給肝臟「降降火」!

第二招:按摩太沖穴

太沖穴是肝經上最重要的穴位,經常按摩,可使肝經的水濕風氣由此向上沖行,可以起到去肝火的作用。

位置:可以找到第一、二趾跖骨的連接處,用手指順著拇趾和次趾的夾縫向上輕輕移動,當摸到有跳動的脈搏的時候,此處就是太沖穴。

按摩:按摩前先用溫水泡腳10~15分鐘,用左手拇指指腹按揉右太沖穴3分鐘,然後換右手拇指按揉左太沖穴3分鐘,反覆2~3次,按揉力度以產生酸、脹、痛感為宜,最好每天早、中、晚各進行一次。

三:舌前半部分紅,說明肺火旺

發紅部位在舌頭的前半部,且伴隨咳嗽、鼻干、口乾、咽乾等,一般屬於肺火。

肺火旺,在我們身體中的部位對應的癥狀有:

口部:口乾、口渴

鼻腔:氣熱乾燥、流鼻血

咽部:咽干、咽痛、失聲

肺部:乾咳、氣喘、咳黃痰、咳血

肺火也會引起皮膚相關的問題,比如痤瘡就是我們常說的青春痘、皮膚乾燥也歸於肺熱,因為肺主皮毛。

簡單兩招,把「肺火」趕走

第一招:喝雪梨銀耳湯

將銀耳浸泡5小時,把泡好的銀耳撕成小朵,將雪梨削皮切成塊,將銀耳雪梨放入高壓鍋內,加入適量的冰糖,大火燒開轉小火燉15分鐘後關火,燜半小時即可,大火燒開轉小火燉15分鐘後關火,燜半小時即可。

銀耳與雪梨,都有清肺熱的作用,二者搭配在一起,可以很好的去肺熱,同時還可以滋養肺部健康!

第二招:按摩少商穴、魚際穴

少商穴在我們大姆指指甲根的外側。

魚際穴在大拇指的指根到腕關節位置的中點,在手背和手面交界處。

這兩個穴位有清咽得喉、清肺瀉火的功效

四:整個舌頭紅,說明胃火旺

有的人胃疼,並伴有口臭、口苦,想喝涼水,整個舌頭比較紅(有時舌紅苔黃,黃色把紅色覆蓋了)就是胃火的表現。

胃火多由邪熱犯胃;或因嗜酒、嗜食辛辣、過食膏粱厚味,助火生熱;或因氣滯、血瘀、痰,濕、食積等鬱結化熱、化火,均能導致胃熱(胃火);肝膽之火,橫逆犯胃,亦可引起胃熱(胃火)。

簡單兩招,把「胃火」趕走

第一招:喝蒲公英根茶

將蒲公英根莖,清洗乾淨,注意一定要多清洗幾遍,以免殘留泥沙;洗凈的蒲公英根,切成5-10毫米左右的小段,在蒸籠中蒸15分鐘,取出後自然降溫;冷涼後的蒲公英根,放到炒鍋中烘炒,注意勤翻炒,避炒糊了,炒至顏色到淺褐色為止,取出降至常溫,即可。

蒲公英根入肝、胃二經,可清胃火,甚至有人認為,蒲公英清胃熱能勝過白虎湯,效用好於黃連。而且,蒲公英清胃火卻又不傷胃氣。

《醫林纂要》認為,蒲公英「補脾和胃,瀉火」。

蒲公英為治療胃痛之佳品,食滯化熱、脾胃濕熱及胃火熾盛等所致的胃脘痛、脹滿、嘔吐吞酸等皆可應用。

所以,用蒲公英泡水喝,不僅可以去胃火,還可以改善胃部炎症,有很好的養胃效果。

第二招:按摩內庭穴

內庭穴是足陽明胃經的滎穴,在足背當第2、3跖骨結合部前方凹陷處。它的最顯著的一個特點就是可以瀉胃火。

取穴時,正坐垂足或仰卧位,在第2跖趾關節前方,第2、第3中趾縫間的紋頭處。

平時也可以多用指端按壓此穴,按壓時,以一側拇指的指端按住此穴,稍用力按壓,以酸脹感為宜,每側1分鐘,共2分鐘,每天堅持按摩。

五:舌紅少苔,說明腎火旺

中醫沒有「腎火」的概念,但腎也會出現熱象。表現為舌紅少苔,腰酸膝軟、口乾、耳鳴,有時睡眠不好等。

如果,在這個基礎之上熱擾心神,出現心煩、盜汗、手腳心熱,多是「腎火」旺的表現。

腎火嚴重者舌頭更紅,沒有苔或少苔,可能是一層薄薄的黃苔,表明有熱出來了。

簡單兩招,把「腎火」趕走

第一招:喝豬腰枸杞湯

豬腰2隻,枸杞子、山萸肉各15克,共放入砂鍋內煮至豬腰子熟,吃豬腰子喝湯。

豬腰有補腎、強身的功效,吃豬腰可以去腎火,但不宜長吃,因為它的脂肪含量和膽固醇含量極高。

第二招:按揉照海穴

照海穴位於足內側,內踝尖下方凹陷處

照海穴是八脈交會穴,是足少陰腎經上的重要穴位,也是八脈要穴之一,它通陰蹺脈,具有滋腎清熱、通調三焦的功能。

照海穴是強腎降火的神奇妙穴,點揉此穴位,既可以調理陰蹺脈,又可以調理腎經,一舉兩得。

因舌頭本身就是粉紅色,辨別起來會比較困難,我們在判斷的時候也可以根據其他的一些癥狀一起判斷,這樣會更加準確一點~

不同的火,要用不同的方法,才可以對症去火,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圖片來源網路,如有侵權,麻煩聯繫刪除,謝謝!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營養師雪姐姐 的精彩文章:

血液變得粘稠前,會出現5大徵兆,這3種食物再喜歡也要少吃!
早上起床後,嘴巴又苦又臭,多數情況下是這4種疾病!

TAG:營養師雪姐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