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美文 > 你,決定了未來30年中國發展的走向|大數據&文化自信

你,決定了未來30年中國發展的走向|大數據&文化自信






2018年4月13日,在第四屆中國數字閱讀大會期間,中國青年出版總社主辦了「大數據視野中的青年文化自信」高峰論壇。來自內容出版、投資、生產,以及大數據、人工智慧等多個領域的數十位學者、行業精英展開了熱烈的討論交流。



大咖們就

如何利用新科技提升青年的閱讀品位、豐富青年的文化生活、增強青年的文化自信、引導青年樹立正確的奮鬥觀

,提出了許多有價值有啟發的意見和建議。




我們將這些精彩內容做了整理,在近期連載刊登,歡迎大家在留言中討論、分享、交流。




今天分享的是中國青年出版總社黨委書記、社長皮鈞和盤古智庫創始人、理事長易鵬的精彩主題演講。關於青年、科技和文化,來聽聽他們怎麼說吧。



大數據視野中的青年文化自信




文|皮鈞


中國青年出版總社黨委書記、社長




「中國青年閱讀指數」發布一年以來,充分展示了中國青年文化發展的整體態勢和基本布局,為此,我們必須以更高的緯度和更大的深度來挖掘青年閱讀性格,找出當代中國青年「新時代強國奮鬥文化」形成的基因和規律。


 


我們認為,中國青年閱讀指數是探索青年的太空望遠鏡,用以發現青年的思維版圖。




我們可以用

三個緯度來闡釋青年的思維版圖

:第一個是

制度走向

,是大勢

――我們進入到一個新的時代。第二個是

科技走向

,是趨勢

――以ABCQ(人工智慧、大數據、雲計算、量子技術)為代表的新一輪重大產業和革命。第三個是

人口走向

,是時勢

――中國青年年輕世代更迭和需求升級的周期運動。這三個「勢」的疊加導致了一個完全不同的趨勢出來。


 


由此可見,了解青年,滿足青年,已經是一種「尖端科技」探索了。


 

通過中國青年指數的發掘,我們發現

文化自信需要有三個支柱來支撐:文化的自尊、文化的自覺、文化的自強。




自尊-文化逆襲:從小寫的我到大寫的我




首先,21世紀以來,以互聯網為基礎的技術革命,賦予了「我」的力量,「我」成為強大的標尺。平民可以述史,草根可以和精英爭奪話語權――

整個互聯網世界中,「我」成為衡量世界的尺子和評判的標準。

所以沒有「我」的充分發展,是不可能出現第一個起點的。




其次,當「我」充分發展之後,很多人獲得了整體授權――不是某個人或部門的授權,而是時代和技術的授權――「我」成為了一代人衡量世界的尺子。這也就是很多年長的人不理解年輕人的根本原因,因為青年形成了自己看世界的體系。




最後,我們看到在2012年到2017年這五年有一個新的變化,

青年內部出現一個理性、溫和且強大的聲音,

「我」

成為尺子,

「我」

需要權利,但是

「我」

需要責任。

因此就形成了現在看到的自我成就時代,我們認為,

當代中國青年文化的自尊是這樣形成的,是由「我」變成一把尺子,變成一種授權,變成自我成就的時代

——這是在文化自信中打下的第一個樁子。




反映在青年閱讀需求中,我們看到,在一線、二線、三線城市形成一個文化張力。




這是我們展示的青年的思維版圖,裡面有各種我們熟悉的東西,但是究竟哪些東西是青年人心目中最佔主流的東西?需要我們來做整體畫像。 




介面-文化自覺:從腦圖到星圖




近年來,中國年輕人中流行的是次元文化,是亞文化,是社群文化。我們很長一段時間認為這些文化是一個地下河系,包括燃文化、萌文化、爽文化甚至喪文化。其實,它已經成為介面——

在互聯網技術塑造「我」的過程中,形成了無數個介面,有多少個「我」就有多少個介面,而這些介面都是一個自覺的介面。

通過任何一個青年的介面都可以看到這個世界――這是青年的版圖中完全不一樣的東西。每個人、每個星球都可能住著一個小王子、萌公主。正是這樣的介面,把唯一的現實世界結構成一個星雲,變成了無限的虛擬現實,四億青年介面就會有四億個不同的社群和星球出現。 




▲2018年4月中國青年閱讀指數文學閱讀域閱讀熱度詞雲圖



 


所以,我們為了適應這樣一種變化,應該有新的認識範式和知識範式來應對這樣的條件。




現有的主流範式已經不足以應對當下的科技革命,以及由此而來的話語革命,思想、政治、經濟、社會和文化革命。過去是因為我們沒有東西可看,導致了我們無法認知這個世界,但是現在的情況是反過來,每天世界上會有大量的信息製造出來,如何看清信息的汪洋大海中所有的內核和規律,形成我們新的認知模式,而不讓青年只是變成信息汪洋大海中撿貝殼的小孩子,才是我們的職責――這也是我們希望重構知識譜系、見識譜系的思想基礎。




力量

-

文化崛起:

從中美之爭

「年輕的第三極」





最近大家看中美的貿易戰,我們要解構一件事就可以了――從「合法性根基」到「合序性軌道」。




大家普遍認為,一個大國的崛起必然要侵害另外一個大國的利益,比如修昔底德陷阱之說。


 


但是在青年的眼睛裡,我們走在一個共同的軌道上,無非是有人走得快一些,有人走得慢一些,一個大國的崛起並不必然導致另外一個大國的崩潰,只不過走得快的人不希望其他人超過他而已。




未來走向是會徹底改變現狀的,很有可能要把「合法性的根基」變成一個「合序性的軌道」。






如果我們能夠改變這樣一個傳統的更替的秩序,我們就從青年的角度構建了新的秩序。所以我們認為

真正在將來改變現在世界格局的是青年一代。

對於大國崛起來說,根本的路徑在於,在經濟崛起、政治崛起之後有什麼樣的青年崛起。有了這樣一個新的崛起,我們才有可能使我們整個社會的途徑發生徹底扭轉,所以對於青年人來說,如果不能認知到自己在政治、經濟崛起之外可以利用技術的發展形成第三種崛起,我們是不可能認知到文化自信的前提的。




青年文化自信:強國奮鬥文化構建運動




通過自尊-文化的逆襲、介面-文化的自覺、力量-文化的崛起,我們可以下一個結論,

文化自信將在青年一代中率先突破。


 


我們認為之所以在十九大以後,很多年輕人發自內心地期盼新時代的到來,因為他們已經感覺到自己和國家之間已經有了一個最大的公約數,這個公約數就是重構一種我和世界,我和國家,我和民族,甚至我和人類之間都能夠打通的一個路徑。重構一種新的文化符號,推動新的文化潮流,形成新的文化運動,都是青年人通過他們自身的努力做出的文化上的探索。


 


基於此,我們判斷,

中國青年的強國奮鬥文化的構建運動將會影響未來國家30年的發展,將會成為整個文化潮流新的趨勢。


 


因此,當我們到了這樣一個節點上,我認為這既是挑戰也是契機,這體現了整個國家和民族對

「強國一代」

(註:從解放一代、建設一代到改革一代,青年在各個時代發揮著重要的先鋒作用。黨的十九大報告明確提出,到本世紀中葉,把我國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我們認為,當代青年適逢其時,空間廣闊,可以稱之為「強國一代」)

的塑造,也體現了當代青年希望重新定義一切的思維和思潮。在下一波浪潮即將到來的時候,我們認為每一個年輕人都應該從這樣的角度來思考。

到了2050年,我們要建成社會主義強國,強國一代有什麼樣的思維,有什麼樣的文化品格,有什麼樣的品質素質,將直接決定未來30年中國發展的走向。


 


在下一步浪潮即將到來的時候,我們用大數據這樣一個視野來觀察青年文化自信,進而發現中國青年新時代強國奮鬥文化重構運動現象。我們希望把這個結論傳遞給每一個青年人,在這樣一個讓我們的前輩、父輩完全沒有預料到的場景之下,走出一條與眾不同的路來。(完)




中國青年的國際視野




文|易鵬


 盤古智庫創始人、理事長




我今天講青年的國際視野,主要談兩個方面的事:


 


一是要了解中國青年的世界觀,

要了解世界究竟發生了怎樣的變化。


 


當下的世界特點,我總結了九個字:

多極化、數字化、人本化。


 


多極化

很簡單,最近大家都知道中美在PK,我相信在座的各位都希望中國贏,我也跟大家一樣希望中國贏,但是我也希望美國別輸。世界如果是一個你死我活、我贏你輸的時代,這是一個什麼時代?達爾文講的叢林法則的時代。這個時代在歷史上反覆出現,所以才有了「休斯狄德陷阱」。我個人觀點是,要以多極化來看這個世界,國家之間、人與人之間不是單純的你輸我贏的博弈,而應該是雙贏的博弈。要想達到這一點,確實需要世界共同的改變。


 


第二是

數字化

。新技術在發展,人工智慧、大數據、雲計算等各種技術都在改變這個世界。在數字化的背景下,意味著我們的生命會更長,我們的生活品質會更高,我們的學習方式會改變,人與人之間交流的方式也會改變。有人認為印度會超過中國,因為印度的人口比中國年輕,人口規模比我們大,英語水平比我們高。但是我在印度的時候跟政要講過,當人工智慧來的時候,人口多管用嗎?機器人可以干很多人乾的事。所以,我也想給在座的年輕人一個小建議:大家學技能,盡量學一點機器代替不了的技能。


 


第三,

人本化

,以人為本。現在的年輕人有個性、善於思考,越來越看重「我的生活方式我做主」。有人把馬雲看作目標,看作偶像,也有一部分的人認為錢算什麼,我的世界我做主。這意味著,道德、宗教、文明、價值觀不是公共的了,而是個體的。在法律允許的前提下,你想幹什麼就幹什麼。所以我們要尊重每個人的思想,每個人的個性,每種價值觀的選擇,每條人生道路的選擇。


 


既然世界正在發生如上三大緯度的變化,

年輕人應該通過什麼樣的理念和價值觀來看呢?


 


第一個是要有

天下觀

。年輕一代不能只考慮國家,我們要考慮全人類,要多想想我能夠為天下、為全人類做什麼樣的貢獻。


 


第二個是

參與觀

。要擁抱這個世界,參與這個世界,和世界一起成長。


 


第三個是

合作觀

,天下那麼大,合則共贏。我們要合作、擁抱、團隊、握手。有了這種思維,我們會走得更遠。(完)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青年文摘 的精彩文章:

負面情緒怎麼你啦,你為什麼不能接受它?
窮養富養,都不如這樣的中國式教養!

TAG:青年文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