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雍正年間某省鄉試,主考官因出一題被定罪謀反,其實他很冤枉!

雍正年間某省鄉試,主考官因出一題被定罪謀反,其實他很冤枉!

最開始甲骨文的「王」字是無頭的

都知道甲骨文是現在已知的最早漢字,上古時代皇權沒有如此霸道,代表皇帝的」王「字的寫法是「沒頭」的。可是到了清朝,有個倒霉的主考官因為出了一道題目,就被誣陷謀反,後來雍正認為他在暗諷皇帝「沒頭」,這是怎麼一回事呢?

文字獄應該說是清朝的特產,沒辦法,滿族從塞外入關,趁大明和李自成、張獻忠等「流賊」火拚時奪取天下。雖然滿清「龍興」時武力值爆表,說到底還是不夠有文化自信的。特別是雍正、乾隆兩朝時,皇帝內心深處都有「化外胡族」的陰影,所以大興文字獄,搞出什麼掉腦袋的冤假錯案。

最有名的就是雍正時期的「明月有情還顧我,清風無意不留人」,這是一個叫徐駿的大臣詩集里的句子。雍正認為這裡面有褒明貶清的意思:明月指的是前明,「明月有情還顧我」里有說不盡地對前朝的懷念;「清風」指的是清朝,「清風無意不留人」那就是表示對清朝同治的不滿。

說起來雍正也是個小心眼的皇帝,某年某省舉行鄉試,主考官出了一套題目「維民所止」,要考生做一篇八股文。原本,「維民所止」出於《詩經》,「邦畿千里,維民所止「。考官出這一題,可能原本想拍馬屁,這句話大意思」許多老百姓都安居樂業,住在皇帝的邦畿裡面。

哪裡知道,這馬屁拍到馬腿上面,主考官白白送了性命。

某個御史跟主考官有仇,參了一本,說他蓄意謀反。

雍正自然要追問有何證據,那個御史道:「『維民所止』這道考題,首尾兩字很像我主的年號,卻又不完全是,用意極壞,臣不敢往下再講。」

雍正本就是多疑的性格,一下子就明白過來了,「維」字是「雍」字去了頭,「止」字是「正」字去了頭,這簡直是大逆不道,用拆字的遊戲罵皇帝沒有頭。結果,這位考官掉了腦袋,如果早知道有這個結局,估計他打死也不會出這樣的題目。

其實,雍正不必勃然大怒,要知道在最早的漢字中,代表皇帝的「王」字就是沒有頭的。眾所周知,現在已知的中國最早的文字是甲骨文。在商朝君主祖甲之前,「王」字的寫法就是沒有「頭」的,缺了上面一橫。

甲骨文的特點就是很形象,那時候的「王」字,就像一個人端拱而坐,南面稱王。有專家考證皇帝的「皇」字,是「王」字上面加了一頂帽子,戴了冕的才是皇帝。商君祖甲是武丁的幼子,他登基後想要改革前朝的禮制,第一件事就是商量「王」字的寫法如何規範。

祖甲認為史官們寫「王」字不雅觀,王字上面應該加上一橫,表示高高在上、垂拱而治的意思。祖甲的理由是,代表國君的字,焉有不寫腦袋的道理?君王不可以無頭,祖甲決定從今往後,寫「王」字都要頭上加一筆。

大臣們認為他說的有道理,點頭稱是。從祖甲元年開始,到以後的廩辛、康丁兩世,王字用的都是有頭的寫法。可以大膽的猜測一下,在此前的賢明君主諸如堯、舜、禹等等,如果稱王用的可是最原始的「王字,就是沒頭的寫法。

所以,雍正皇帝如果知道甲骨文「王」字的演化,或許就能轉念饒了那位倒霉的主考官了。只不過,甲骨文的發現,要到清末光緒年間了,有個叫王懿榮的國子監祭酒,因為生病抓藥,發現藥材之中有一味「龍骨」,上面有刻著古老的文字。王懿榮本就有深厚的金石文字功底,他認定「龍骨」上是商代人用來占卜的文字,甲骨文才逐漸被世人所知。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千夜看歷史 的精彩文章:

史上最被低估的短命皇帝,差點統一天下,英年早逝便宜了親家公
《獨孤天下》男主為何不是楊堅?北周、隋、唐三朝相愛相殺秘辛

TAG:千夜看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