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一部戲&一本書,關於鈴木忠志導演你還能了解更多

一部戲&一本書,關於鈴木忠志導演你還能了解更多

相信對很多人來說,聽到鈴木忠志導演的名字,就已經會掏錢去買票了。舞台上演員們獨特的表演方式令人矚目,鈴木表演訓練方法也吸引了很多人追隨。

幾年來,鈴木忠志導演有不少戲在國內上演,《咔哧咔哧山》《酒神·狄俄尼索斯》《厄勒克特拉》《李爾王》《大鼻子情聖》等等。

5月19-20日,受靜安·現代戲劇谷邀請,鈴木忠志早期作品《特洛伊女人》將在上海演出。另外,推薦給大家鈴木導演的文集《文化就是身體》

一部劇,一本書,好戲微店均已上架,搭配享用效果更佳。

《特洛伊女人》劇照

和我們過段時間會介紹的希臘導演特作普羅斯(請念三遍記住名字)一樣,鈴木忠志也是國際戲劇奧林匹克的發起人之一。

兩位戲劇大師,一東一西,頗有一些相似之處。

比如他們都是國際戲劇文化交流的橋樑,比如他們都喜愛詮釋希臘悲劇,比如他們都非常注重演員的身體能量,因此都摸索出了自己訓練演員的一套方法。

特作普羅斯在阿提斯劇院中訓練自己的演員,而鈴木忠志則乾脆把劇團搬到山村裡,遠離人間煙火,與青山綠水為伴。

冬天的利賀 (圖源《文化就是身體》)

鈴木忠志1976年離開東京,把劇團搬到日本富山縣利賀村,隨後開始把民房改造成「利賀山房」作為舞台。

1982年,鈴木忠志和團隊舉辦了第一屆的「利賀戲劇節」。之後隨著劇團的發展,這個偏僻的村莊,吸引了來自全世界戲劇愛好者的目光。

鈴木忠志注重身體能量,他稱之為「動物性能源」。

當代劇場中,科技化的元素隨處可見。除了繁複的燈光、音效,還有升降機、自動化的布景。而這些元素,在鈴木忠志眼中,都是非動物性的能源,是聲光電的戲劇效果,而不是表演本身的。

因此,你可以在鈴木忠志的戲劇中發現,沒有複雜的舞台布景、沒有多餘的燈光。演出過程中,舞台的背景非常黑暗,燈光僅用來照亮角色。

《酒神·狄奧尼索斯》劇照

此次的《特洛伊女人》,是鈴木忠志的早期作品,改編自古希臘悲劇大師歐里庇得斯的同名作品,首演於1974年。

區別於大部分古希臘悲劇故事,《特洛伊女人》並沒有十分明顯的故事線索,它意在呈現特洛伊戰爭後流離失所的民眾對於日後悲慘命運的無望等待。

儘管《特洛伊女人》發生在一個遙遠的異文化國度,但觀眾理解起來並沒有什麼困難。鈴木忠志削弱了這個題材的時間性和地域性,轉而挖掘其中永恆不變的悲劇內核,並在配樂和表演方面極大地突出日本民族藝術能劇的特點。

《特洛伊女人》劇照

在眾多的古希臘悲劇中,這是少見的戲劇性較弱的作品。

關於這一點,導演的看法是:

其中最關鍵的戲劇性事件是特洛伊城的淪陷,這是整個故事的發生背景。這部作品表現了倖存婦女在戰後等待著淪為奴隸的場景,她們想像著今後的悲慘人生,劇中人物唯一的戲劇動作就是對境遇的持續哀嘆,這就是為什麼一些人會認為這雖然是一部戲劇作品、卻毫無』戲劇性』的原因。

但是作為一個戲劇人,我卻認為沒有什麼能比被迫等待和想像一個可悲無常又無法改變的命運更具有戲劇性的了。我希望通過這種雙重曝光法跨越時間和空間,來揭示無論是東方還是西方,普通百姓在戰爭浩劫中的不幸。

《特洛伊女人》劇照

這部戲的時長並不長。由於持續的能量流動,對於演員和觀眾來說,都是很大的考驗。

你會從人物緩慢的動作中看到他的儀式感,可以從她落地有聲的台詞中聽到的情感的強度,也可以從他們肢體甚至表情中,感受他們的能量。

鈴木忠志有一個觀點是:文化就是身體。我們今天推薦的書,也取自這個名字。

「我認為一個所謂的有文化的社會,就是將人類身體的感知與表達能力發揮到極限的地方,在這裡身體提供了基本的溝通方式。」(《文化就是身體》)

人類對身體機能更大的需求,使我們擴大、延伸身體的基本功能。比如,望遠鏡就是眼睛視覺的延伸。而鈴木忠志認為,這種為了延伸身體機能的產物,就累積成了文明。

但這樣的文明,也並非是好的。文明與科技進步了,卻肢解了我們的身體機能與感官。

「汽車是我們放棄動物性能源移動的結果;電腦則是我們放棄了直接聽和看事物,以機器複製人類機能、停止身體接觸的產物。」(《文化就是身體》)

SCOT在野外劇場演出《來自地球邊緣的問候》

(圖源《文化就是身體》)

因此,鈴木忠志的表演訓練方法的目的也就是,在這個科技化的社會,恢復人的動物性能源,打開機能、重塑感官。

這個基本論點,對於鈴木忠志來說,很大程度上來自日本能劇。因為能劇就是在劇場現代化之前,在劇場中基本只使用動物性能源,存活至今的劇場類型。

因此,我們便不難理解,鈴木忠志要把劇團從東京搬到利賀去的原因——遠離現代商業與科技。

利賀鈴木劇團草創時期的舊山房(圖源《文化就是身體》)

試想一下,如果某個中國當紅導演要把劇團從北京搬到內蒙古的某個小鎮上,這需要多大的決心和多麼堅定的信仰,又是多麼地令人不可想像。

鈴木忠志有信仰也有能力做自己認為對的事情,他成功了。

鈴木忠志導演(2015年)(圖源《文化就是身體》)

在利賀修習的學員們,都住在集體宿舍中。每日的生活很簡單,訓練、吃飯睡覺、打掃房間……

遠離城市的簡單日常生活,讓在這裡學習的人,極大地恢復了本能的身體能源和感官知覺,也極大地恢復了專註力。

想像一下,一個偏遠的山村,到了晚上也沒有什麼燈火,只有一些訓練結束的學生,在靠近山與水的地方,喝點酒聊聊戲……

這樣的環境鍛造出的安寧的、專註的心態,是城市所無法給予的。

野外劇場(圖源《文化就是身體》)

其實這樣的觀點,和希臘導演特作普羅斯的觀點也非常相近(此處再次強調)。特作普羅斯認為透過麥克風出來的聲音,不是來自演員的,而是來自電波的。科技對人類的感官的肢解,即使你不是戲劇人,你也可以感受得到。

打開感官對於戲劇、對於演員如此重要,正是因為劇場是一個能量流動的場域。演員的情感能量爆發,觀眾才能被打動、震撼。這對於世界上任何一個有經驗的導演來說,都是不需要質疑的。

冬季的合掌屋(圖源《文化就是身體》)

第一次看鈴木忠志導演的戲,很多人都會一頭霧水,為什麼台上的演員各說各的語言,為什麼他們以那樣的姿勢表演?

如果有更多的疑惑,推薦你讀一下這本由上海文藝出版社出版的《文化就是身體》。

用慣了Kindle和手機,回歸書本像是回到了大學的課堂,240多頁的書,有分量,但也不算沉,很適合周末找個咖啡館晒晒太陽翻一翻,它沒有那麼的「學術」,倒像是一本富含人生哲理的散文。

本書選錄的文章,從時間跨度上出版於1984-2014年之間,內容方面除了大家最為好奇的訓練方法,還有鈴木忠志導演對日本和西方,傳統和現代的理解。

比如在《關於導演》這篇文章中,鈴木忠志導演就以《三姐妹》、《等待戈多》等為例,記述了他對具體台詞、場景的解讀。關於能劇、歌舞伎等日本傳統戲劇對演員訓練方法的啟發,鈴木忠志導演也進行了詳細的闡釋。

上海文藝出版社是一個有著六十多年歷史的綜合性的文學藝術出版社。2017年上海文藝出版社、上海文化出版社、咬文嚼字和故事會合併為全新的上海文藝出版社。

「新文藝」是上海文藝出版社唯一官方微信號,專註分享最新鮮的文藝好書,探訪編輯部的小秘密。

感謝上海文藝出版社的朋友對鈴木忠志導演本次演出的關注和支持,現進入好戲微店購買《文化就是身體》可享8折優惠(原價45元現價36元),可與戲票一起下單。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仲夏 的精彩文章:

TAG:仲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