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中醫 > 腹部脹痛還咕嚕亂響未必是吃多了,原因可能是這樣

腹部脹痛還咕嚕亂響未必是吃多了,原因可能是這樣

小編導讀

今天的文章,小編相信會有很多朋友有共鳴。大家有沒有在吃過飯之後腹部脹痛,還會伴隨有一股氣在肚子里亂竄、咕嚕作響?

肯定有吧?這種時候大家是不是都去求助於健胃消食片了?別著急啊,這可能還真不是因為吃多了!原因可能是這樣——

基本情況

姜某,女,30歲,十堰人。

主訴

腹部脹痛不適半月。

病史

患者平素飲食不規律,嗜食肉類、水果、冰凍飲料及辛辣食品,早晚手腳涼,腳怕冷,容易出汗。半月前,患者吃了較多冰凍食品後,又去吃辣肥腸,隨後出現腹瀉癥狀,自己口服藿香正氣丸無效,又吃氧氟沙星後腹瀉止,但隨即出現腹部脹氣疼痛不適,脹痛反覆無定時,以吃飯後最明顯,伴有氣墜肛門急迫感,腹部氣竄鳴響,並可見肚臍及附近隆起包塊,大便後或者矢氣後癥狀可緩解。遂來任之堂就診。

現症

腹部脹痛,氣竄鳴響,肚臍及附近可見稍隆起,右側手指麻木,心煩,以脹痛發作時明顯,口乾口苦,多飲,愛喝涼水,胃納好,無嘔吐,大便2天一行,便溏且不順暢,小便黃,睡眠差,夢多。平素月經正常。

舌象

舌質紅,舌尖及兩側可見紅點,舌根白。

脈象

雙寸關脈滑數,雙尺脈弦。雙手脈均上越。

處方

黃連5克 黃芩10克 乾薑10克 党參20克

大棗5枚 法半夏20克 炙甘草6克 小茴香10克

厚朴15克 枇杷葉30克 酸棗仁20克 生大黃10克

3劑

分析

此案病機當為下寒上熱;脾胃虛弱,中焦不運。

患者平素愛吃水果、喝冰凍飲料,導致脾腎陽氣受損,久之而生寒濕,積於下焦,故見早晚手腳涼,腳怕冷。愛吃辛辣則發散陽氣,久之易生浮熱,故而平素容易出汗。患者長期不良的飲食習慣,使身體處於上熱下寒的不健康狀態,其實已經為各種疾病的產生埋下了隱患。本次發病前吃了冰凍食品,損傷脾陽以致清氣不升,而後又吃辛辣食品,辛能入肺而開通大腸,故而出現泄瀉癥狀。吃抗生素苦寒攻伐脾胃,雖然止了泄瀉,卻導致了脾胃之氣損傷。胃氣虛則濁氣不降,脾氣虛則清陽不升,導致中焦氣機不轉,上下不得,故生脹滿,滿甚則痛;食則脾胃氣行,故脹甚;中焦是氣機出入升降的樞紐,中焦不轉,上下陰陽不能溝通,熱氣獨留於上焦,寒濕獨沉於下焦,就容易導致上熱下寒;雙側寸關脈滑數提示上焦鬱熱,故見心煩,口乾口苦,多飲,愛喝涼水,小便黃,睡眠差,夢多;雙尺脈弦提示下焦寒水結聚;雙手脈均上越提示氣逆不降,人身左主升,右主降,今氣逆濁氣不降,壅於肢末,故見右手指麻木;舌質紅,舌尖及兩側紅點,舌根白正是上熱下寒的表現。

治療以半夏瀉心湯為底,該方出自《傷寒論·辨太陽病脈證並治下》:「傷寒五六日,嘔而發熱者,柴胡湯證具,而以他葯下之,柴胡證仍在者,復與柴胡湯,此雖已下之,不為逆,必蒸蒸而振,卻發熱汗出而解。若心下滿而硬痛者,此為結胸也,大陷胸湯主之,但滿而不痛者,此為痞,柴胡不中與之,宜半夏瀉心湯。」方由黃連、黃芩、乾薑、党參、炙甘草、大棗、法半夏組成。方中法半夏善降胃氣,具有土之氣,乾薑、黃連、黃芩色黃,具有土之色,党參、炙甘草、大棗味甘,具有土之味。所以,整個方子善治脾土之病。其中半夏、乾薑辛溫能散寒結,黃連、黃芩苦寒能泄鬱熱,大棗、炙甘草、党參味甘能補中。諸葯同用令中焦運轉,則上下溝通,寒熱調和。臨床治療脾胃虛弱、中焦不轉、中氣痞結導致的寒熱膠結於中焦,或者上熱下寒,效果都很好。老師在方中加厚朴苦而辛,降中有升,為溫中行氣要葯,其與乾薑相配則又善化寒結;加小茴香以溫暖下焦腸道,能促進腸道蠕動,排氣排濁;《神農本草經》言酸棗仁主「心腹寒熱,邪結氣聚」,李時珍言其主臍下滿痛之症,故方中加酸棗仁,以療臍下滿痛,且其味酸能收斂濁氣,其仁有脂而潤能潤腸,與枇杷葉、大黃共用降下逆火逆氣,通導胃腸。

二診

患者4天後複診,訴服藥後腹部脹痛癥狀消失,手麻木明顯減輕,其他口苦心煩各症均好轉,但中午吃了冷凍的酸牛奶後腹脹痛又發作,故來複診。

處方

黃連5克 黃芩10克 乾薑10克 党參20克

大棗5枚 半夏20克 甘草6克 小茴香10克

厚朴15克 枇杷葉30克 酸棗仁20克 大黃10克

生牡蠣20克 葛根20克 細辛8克 3劑

分析

患者愈後再吃生冷,本來虛弱的脾胃再次受到損傷,故病情複發。方在原方基礎上加牡蠣、葛根升清斂濕,加細辛溫散下焦寒水。

再過4天,患者又因為吃冷辣食品引發腹痛回來複診。這真是「患者不忌口,醫生忙斷手」。老師好好地教育了她一番再開藥。此後再複診2次,病情方告痊癒。

評註

對於這種脾胃虛弱兼寒熱虛實夾雜的脾胃疾病,西藥治療往往療效不佳,甚至會引發變證, 因為西藥苦寒攻伐傷正氣,雖然能去邪氣,但卻會導致脾胃更加虛弱,病情反而加重。而以半夏瀉心湯為主,根據患者脾虛情況及寒熱輕重調整黃連、黃芩、乾薑及人蔘(党參)用量,臨床療效很好。但是「病從口入」,故凡治療脾胃疾病,患者要特別注意飲食忌口,否則吃再多的葯也是沒用的。

溫馨提示:

中醫治療的特色在於「一人一診一方案」、辨證論治,講究四診合參。所以,文中所發內容,僅供中醫從業者和中醫愛好者交流學習所用,亦可作為患者與醫生交流之參考。但是,請朋友們切勿不經診斷就照方使用,適合別人的未必適合自己,切記切記。

小編有話說

其實脾胃癥狀現在很多人都有,不規律的作息、刺激性的飲食都為脾胃功能帶來不同程度的考驗。脾胃是最需要慢慢養護的,功夫下在平時,才能防止出現劇烈的脾胃損傷。而脾胃強,身體各處才能得到水谷精微的濡養,保持長久的生機活力。

平時養脾胃,小編給大家推薦個好東西——

健脾開胃、消食減脂、酸甜可口、零添加、嚴格配比、專家把關……一次吃一顆,為你的脾胃保駕護航!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悅讀中醫 的精彩文章:

這才是最酷的中醫——沒聽說過的疑難怪證,照治不誤,藥到病除!
春困之時又揚塵,昏昏沉沉的大腦還能好嗎?——是時候用這三味葯了!

TAG:悅讀中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