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醉里飛花令?珍貴 河海洋:孫曙印象

醉里飛花令?珍貴 河海洋:孫曙印象

孫曙印象

醉里挑燈版主 河海洋

金秋時節,歐風花街一家書店的河濱花園裡,一個舞台,一百多個座位,火一樣紅色的地毯,海一樣藍色的背景,作家孫曙的「燃情書」新書發布會將在下午開始。

從街角到後園,一張海報迎賓,地面上精緻的小腳印,以「燃」字導引,跟著腳印走,一步步走近一本書,走進一個作家和他的世界。

孫曙,一個尋常的名字,他是教授、作家、評論家,從初次見,就有一種不尋常的親切。

每一次遇見他,總看到他微笑著和每一個人問好,握手,拍拍對方的肩膀,並示意對方入座。有好幾次,他把我引見給一些朋友,或是外地來的作家。

他的圍巾,是他的一本書。不管是在台下,還是台上,他幾乎是和圍巾合為一體的。色調是淺淺的,沒有什麼花式,就像一條水,圍繞著他。他就如同這西鄉(老一輩鹽城人,稱串場河以西為西鄉)的水一樣,柔和,清凈。

《鹽城生長》是他的散文集,也是我讀的他的第一本書。十年前在醉里挑燈的一次徵文活動中,這本書和其他一些書,成為我的最大收穫。它是一本不厚的書,收集了孫曙老師歷年來創作的和鹽城有關的散文。如龍岡,便倉,安豐等許多歷史文化古鎮,讀萬卷書,行萬里路。

詩人還寶生是他的至交,他說他們一幫人和孫曙老師走過很多地方實地採風。《鹽城生長》里的文字,不僅是他雙腳走過的路,也是他的心走過的路,是他的生命之路。

在《牡丹歲月》中,他從小鎮的早市開始,「娘娘,看看我的茄子,早上才摘的,露水還在上頭;娘娘,帶點百葉,豆腐?」當你還沉浸在對日常生活畫卷的遐想中,他的筆一下子已經觸及靈魂的深處,歷史的深處,便倉的枯枝牡丹,歷史悠久,名聞遐邇。他說「花有了擔當,有了志節,轟轟烈烈,英雄氣長」。便倉牡丹,是開在歷史滄桑里的一朵奇葩。

早在二十多年前,就曾慕名訪牡丹。那時剛到鹽城讀書,班上有個同學家就是便倉的。穀雨時節,正值牡丹花開。一個周末,她邀請了十幾個同學,一同去她家玩。那時的牡丹園還很小,像個農家園子。除了新奇,至於賞花的情節,哪還有什麼印象呢?就像孫曙老師說的「那時小小年紀,不解牡丹,哪懂花的好」。

在讀《鹽城生長》中,我越來越體會到,它又是一本深厚的書。正如書名「生長」,在閱讀中,鹽城——我的家鄉,一次次在他的筆下生長。很多時候,即便是生於斯長於斯,卻未必了解它。故鄉和土地一樣深沉。透過文字,透過一個作家的冷峻的思考,熾熱的表達,故鄉為我打開了另一扇門。

他以赤子之心,書寫家鄉的一草一木,一磚一瓦。《民饃》和《咸》,是鹽城深處的瘡。《咸》是另一種版本的「舌尖上的中國」,他沒有以華麗的筆法去包裝甚至美化民間的食事。他一筆一畫,勾描這片土地上最尋常的生活。

「同鄉之先人,荷鋤夜歸,桌上一盆粥映著月光,白汪汪的,舉碗而視,忽將一盆粥倒在桌面,喊來婆娘」,「深秋,春末,一家家的場院攤開葦席,拉起繩子曬青菜,顯出窮人家過日子的熱鬧來」等等,每一篇文字,都是一幅風情畫,每一篇文字,都壓制著肺腑里的悲憫。

他是個重情義的人。有一次,在演講中,他說,這麼多年,感覺大家在一起真的好,有一幫朋友,到哪都能遇到最真誠的文友……他說文學真好,把一幫朋友緊緊連在一起。

讀《鹽城生長》,就是這樣一種親切的感覺。

《文字歡場與聲色天下》,這是一本文化評論集,我更願意說,這是一本他的讀書筆記,是他的精神生長。在書中,他談余秋雨,談賈平凹,談魯迅,談熱點人物與事件。而那正是教科書刪除魯迅的風口浪尖。他的作為教授的學養,作為作家的真誠,作為評論家的犀利,在這本書中得到充分地體現。

他寫蕭紅,這個三十年代的文學洛神,「決絕地堅持著自我,貪圖著生命的快樂」,「不為什麼停留,也什麼都得不到」。對於文學,他有著深刻的自省,和宗教徒的虔誠。他說,「如果她能再活一次,願那一生還是蕭紅」。他悲憫著蕭紅的悲憫,而絕不是簡單的同情。

在《燃情書》新書發布會上,來自各行各業的朗誦者,朗誦了書中的作品,我印象最深的是蔣婉求先生,雖一頭銀髮,精神卻佳,她不請自上台,談了她讀孫曙老師作品的感受以及多年來,她是如何看著孫曙老師一步一步成長的。她的目光慈祥中帶著銳利,她的語氣激昂中帶著讚賞,她的話語平凡中帶著懇切。主持人說,老先生的激情為「燃情」而燃情。

讀《燃情書》,除了孫曙式的優雅外,還有一種庖丁解牛般的清透。「鄉愁」是「置身於舊、老、古、自然」的一種「內心寧靜」;「初戀」是一場成熟的儀式,是青春的獻禮。在《身體的黑暗》中,他列兵式的一一檢視,自我、生命和情緣。

都說身體是革命的本錢。而那些沉默的器官,才是本錢的本錢。或許,每一個器官,都是一種隱喻。人生,也是每一個器官的共贏。「腎啊,我最美麗的大紅馬」,在蕭紅的筆下,也有一匹馬,「 一會兒,天空出現一匹馬,馬頭向南,馬尾向西」,這兩匹馬,一匹在黑暗的身體里,一匹在明亮的天上,然而,都只是他們心中的馬,是一種追求,一種夢想。

他說,「最後的河流是血」,「而我也見過這河流的死亡」。人固有一死,但生活中,非自然的死亡,太多。這裡沒有上升到哲學的死亡命題,但書寫著生命的疼痛。人世間,有幾人有莊子的逍遙。死亡,是最後的燈盞,是黑暗的使者。

在書店的書架上,站著無數個作家,他們用智慧和靈魂點亮人類的星空;而在河邊的舞台上,有一個作家和一本書,正在燃情。世間有一條寂寞的路,便是文字的路。而孤獨處才見風景,幸運的是,在這條路上,有像孫曙老師這樣的前輩,陪伴我們成長。

蘋果手機讚賞

請長按識別左邊二維碼

醉里挑燈簡介

醉里挑燈

願與您一路同行

編輯 | 林慧妮

校審 | 曹艷春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醉里挑燈文學論壇 的精彩文章:

倉中青:讀書,是結交君子的捷徑
醉里飛花令?讀書

TAG:醉里挑燈文學論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