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小說已死,有事燒紙

小說已死,有事燒紙

《水滸傳》插圖

文學比文化的概念靠譜,繪畫比藝術的概念靠譜。比如,假設一個人說自己是文化人,尤其在當代,八成他是啥也不會的。但一個人說自己的是作家,意義就不一樣了,雖然範圍小了,但也就具體了,可以相互切磋切磋。藝術家在今天也是個不靠譜的概念,不信你脫光了在小區內跑一圈,三個老太太看見了,準保有一個會拿你當行為藝術家來看,尤其當藝術開始訴諸於意義和觀念時,你胡亂編個理由戳在那兒不動,你也能算藝術家;而畫家就不同了,範圍縮小了,但也約束你好歹得能處理好一幅畫的畫面問題。

但,有意思的也來了,這個小概念也不是誰都能染指的。就拿作家這事說吧,先是前些年王朔放出話來,說不寫長篇小說就算不上是作家,魯迅一輩子除了雜文就是幾部短篇小說,因此只能算思想鬥士,離文學家還有一段距離;而余秋雨只會寫遊記,壓根不能以作家自居。這樣的狂言也只有朔爺敢說。此外,80後的張一一和90後的蔣方舟也說過類似的話,兩人一個指向別人、一個指向自己,總之都是在說當代作家的長篇小說寫作功夫問題。寫長篇小說的確是文學裡最見水平的,你想啊,能想像出這麼多人物,這麼多情節,還得捏鼓在一塊,講究結構與修辭,這多不容易啊!

《水滸傳》插圖

後來風頭轉了,作家堆里又紛紛看不起寫故事的人了。德國漢學家顧彬說中國當代小說的水平距詩歌、散文差得很遠,又說不需要寫故事的人,這時代有太多故事了,作家的責任應該是分析人、分析當代社會。而詩人們似乎是從來看不起故事的,在詩人楊黎看來,諾獎頒給了一個在中國寫故事的人(莫言),說明評委壓根不懂得現代文學。

不會什麼就貶低什麼,反之亦然,乃是人性的劣根。但仔細想想,小說這門藝術已經雄霸江湖幾百年了。明清時候小說開始抬頭,在人民群眾的呼籲中,在大批評家金聖嘆的鑒賞中,狠狠出了一口氣。什麼氣呢?被詩歌、散文、策論乃至戲劇壓在頭上的不平之氣。小說是市井遊戲,是「玩」,是不正經的,追求高大上的古代文人們當然看不起它。突然間,小說在中國燦爛的崛起了,《金瓶梅》《水滸傳》《聊齋志異》《紅樓夢》這些篇章放世界上不知道得拿多少次諾獎了;進入民國後,只要是個識字的就要寫小說,小說逐漸成了衡量文學家水平的唯一一把尺子。不會寫長篇小說,拿散文混作協會員,扯呢吧?

《水滸傳》插圖

任何藝術形式,都有它嘚瑟的時候,也都有它慫的時候,跟他媽人一樣。趕上了就是趕上了,沒趕上就是沒趕上。小說在當代確實過時了,話說以前看小說的,至少一大半以上都是因為那時候沒有電影,才不得不訴諸於用文字講述故事。小說講故事的天然屬性,使獲取故事成為讀者的首要目的。這無可厚非!因此,當電影、電視劇、網劇等糅合了劇本和視聽的藝術形式出現以後,小說的衰落就不言而喻了。

更奇葩的是,我們的世界充滿了故事,點開手機,各種APP推送的全是新聞故事;進個賣場,一群銷售在那給你編故事;政府領導和公司老闆在給你講一個叫未來的故事;你回來晚了跟你老婆也得說故事吧?這些真真假假的故事混雜在一起,充斥著我們的頭腦神經。我們還需要小說嗎?或者說,小說在經歷了數百年的輝煌,在文學的舞台上還會繼續散發光彩嗎?我認為不會了。

《水滸傳》插圖

那未來是什麼呢?我不能說是公眾號上的這些雞湯、隨感、說理的文字,或是廣告文案、脫口秀劇本(其實《詩經》中很大一部分也來自民間口頭文學)之流,如果是這樣,那這個時代文學的藝術成就也太不咋地了。其實我也不知道取而代之的文學體裁會是什麼,可能是一種全新的文體吧!總之,肯定是要變的。亨利·米勒的小說就寫得不那麼像小說,爛七八糟的,穿插了很多思想性的東西,因為全是由人物組成,被稱作長篇小說也沒有問題,就算它是吧,可裡面畢竟找不到很完整的故事。

我們的故事太多太多了,水貨們都在叨叨故事,全是故事,全是小說,不要了。一想到會有新的無法無天的文體出現,我就興奮。

摁住我就能進入我

跟 王 冠 哥 哥 一 起 做 個 精 神 上 的 野 人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野人文件館 的精彩文章:

少跟我談王明陽

TAG:野人文件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