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打開另一扇文學的窗

打開另一扇文學的窗

作者:路遙

3月14日,英國理論物理學家、宇宙學家霍金去世,這一天是圓周率日,愛因斯坦的生日。霍金來過中國,他那麼有名是因為他的科普著作《時間簡史》,說實話很多人讀不完幾頁就放下了,但他是科幻小說家劉慈欣創作的靈感源——理論物理,劉慈欣的科幻小說就是基於理論物理的文學版本。

科幻文學是一個陌生的範圍,以前我極少涉獵。自以為它是高度幻想者的非理智世界,科幻兩個字,我偏執地關注了「幻」,遺漏了「科」,更遺忘了科幻文學它的本質仍是文學。在看完了劉慈欣的科幻小說《朝聞道》,合上書本的那一刻,我終於明白了這個題目的含義。「朝聞道,夕死可矣」恰如其分地切合了小說內容,契訶夫式的結尾,帶給我意料之外的震撼。劉慈欣站在現實的世界卻打破了我對現實世界的感觀。看似合情合理的想像,將我帶入另一個幻境——一個我從未觸及和了解的情境。

丁儀作為一個優秀的物理學家,為物理學付出了自己畢生的心血。在愛因斯坦赤道即將開始探尋宇宙的奧秘,實現宇宙世界的大一統模型時,這條赤道突然消失了。伴隨著赤道消失出現的是宇宙的排險者,排險者「蒸發」愛因斯坦赤道正是為了限制低級文明向高級文明的汲取,避免造成宇宙的毀滅。因為想要得知宇宙的終極奧秘,以丁儀為代表的科學家們走上了真理祭壇,以生命換取世界難題的答案,不顧苦苦挽留的妻子和懵懂無知的女兒。但是多年後,丁儀的女兒文文同樣也走上了物理學這條道路,對未來與未知充滿好奇,但是誰又知道這是不是又一個無法言表的輪迴呢?

想像力,不僅僅是科幻作家的依仗而是所有文學從業者的依託,更甚而言,想像力改造和美化了這個世界。想像力,教會我們更細緻入微地探看,更盡心竭力地洞察;教會我們領略偉大的世界和人類無盡的能動性。我們探究、苛求、窮追不捨,想像力和求知慾相輔相成的出現,我們不停地向著知識的高崖攀緣。縱使每一步走的磕磕絆絆,依舊沒有停歇。閉上眼睛,是夢;睜開眼睛,便朝著夢的方向走去。然而想像力的宮殿不是烏托邦,是基於現實的對未來的展望。站在石頭上,能望見山頂從而開始想像立於山頂時雲彩的柔軟;觸摸到水紋,感受到海洋的波瀾便開始想像海洋深處的壯闊。用最簡單的語言,最表面的現象,搭建一個地基可以用來建造宏偉而雄壯的構築——想像力的構築。終於,科學脫離了枯燥乏味的狀態變得形象而又生動。文字優美的排列組合替代了繁瑣複雜的科學名詞,引人入勝的描寫方式戰勝了千奇百怪的物理公式。文史哲與理化生的交匯融合,給我們製作了一餐想像力的饕餮盛宴。

文學,始終脫離不了社會,而社會又永遠脫離不了人性。人性的千姿百態成就了社會的五光十色。我們在社會中摸打滾爬,踏著人性走向自己的光輝道路,留下不可磨滅的腳印。不論你是富有還是貧窮,即使是死亡也帶不走曾經努力生活的痕迹,而新的生命將又開啟新的輪迴,每個年代,都擁有同樣的痴迷。讓自己痛苦地活和讓親人痛苦地活,是個難題,怎樣選擇都不盡然全對,但也不至於全錯。在人類與人工智慧這一仗中,是冷與熱的對抗,是機械與思想的對碰,似乎將是一次對決。人,始終有其能動性,具有靈活的大腦,處理的是比數據更為複雜的思想,人類似乎還是應該繼續相信自己。

真理祭壇,埋葬的不僅是科學家的生命,也是科學的生命。科學的生命來自於人類的不斷思考,對知識的不斷需要。縱使排險者知識多麼的豐饒,然而求知慾的邊界總比知識的邊界遠闊。我們總是不滿意現有,從而進一步渴求。所謂的高級文明與低級文明,不是誰的知識儲備豐富,而是在於創造的能力。人各有志,對於為科學獻身的人們,我們無法質疑卻也無從宣揚。真正的科學家會認識到科學的美惡,就像真正的哲學家會分辨人性的優劣,排險者回答不出宇宙的目的,哲學家也未必能對人生的目的做出解答。

看著科學家為了真理一步步從容赴死的場面,我開始惶恐和後怕。人類與人工智慧相比較而言真的就那麼不堪一擊嗎?所幸,人文與人工智慧的對碰最終沒有以人文的完全喪生而終結。霍金的一個問題難住了排險者,我不由得想:所謂的真理祭壇究竟祭奠的是什麼呢?

數學家奉獻生命,是為了探究哥德巴赫猜想;生物學家終其一生是想知道恐龍是怎樣滅絕的;那物理學家呢?是永動機還是量子引力?當這些科學家為真理付出了生命,留下了十分鐘的寥寥數言卻不如一問來得簡單透徹,宇宙的目的是什麼?是行星的運動,養活了渺小而無知的人類?還是追尋宇宙的起源、探究人類物種的種種是非?沒有人可以回答,至少沒有人可以清楚地回答,無論是科學家還是哲學家,是機器還是人類。探究目的的本身,涉及無法預知的環境,人們沒有強大到打破「宇宙」的禁錮。真理祭壇,祭奠的是人類的主動思想能力。可惜的是人們往往放棄了思想的機會,打著求知慾的名號,拿著輕而易舉的答案。

正如小說中提出的那個問題一樣,「人生的目的是什麼呢?」科學與哲學終於找到了相似之處。同樣是對目的的追問,也得到了同樣的回答「我不知道,我怎麼知道呢」。一個擁有世界上最豐富最先進最巨大的知識庫,一個經歷過喪夫之痛、獨自經過40年風風雨雨的人生經歷的人,可是面對這個問題都無法回答,滿目憂愁。

當目的是一個具體而現實的問題時,或許還可以找到答案。吃飯的目的是什麼?填飽肚子,大快朵頤,嘗五味,品特色。喝水的目的是什麼?保證生命,潤唇止渴,貪涼津,舒咽喉。但是當目的擴大到一個自己所不能真正了解的概念,我們只能卑微地哀愁,重新體會渺小的意義,甚至連一知半解都沒有,概念太過龐大,我們承受不起但是我們卻又無比執著。

當科幻小說以這樣一種方式展現在我的面前,我的愧疚感油然而生。我的偏執與誤解,認為自己的純粹浪漫主義享受不來這樣理性的書寫方式。可是,我從劉慈欣的小說中卻讀出了另一種感覺。科幻的文學仍然可以依賴綺麗的文筆,依然可以構建宏大的場景,依然可以用簡易的方式了解。科幻的文學,不是專業術語的堆積,不是科學理論的辯證,不是複雜公式的推導。一言以蔽之,站在現實的角度上去想像未來,便讓我們更容易地接受了想像力的美妙;用哲學的角度看待科學,便讓我們用更崇高的胸懷對待科學但又不妄自菲薄;用龐大的未知來對比現在的已知,便讓我們清晰而明了地看清所處的位置。

劉慈欣,作為亞洲和中國第一位榮獲世界科幻最高獎——雨果獎的科幻作家,受到讀者熱烈而持久地追捧。劉慈欣在談到他的科幻創作時說:「科學是一座美的富礦,科幻小說是通向科學之美的一座橋樑,它把科學之美從冷酷的方程式中釋放出來,展現其巨大的藝術魅力。」劉慈欣的科幻小說就是基於理論物理的文學版本,初具經典效應。

不一樣的科幻,不一樣的感受,打開了另一扇文學的窗。如沐春風三千丈,不知源頭在何方。尋尋覓覓又一處,驚覺萬物似個長。何其我幸!坐上《朝聞道》小說中這輛時速500公里的小車,在北緯45°線上繞了地球一圈。

(本文作者系太原師範學院文學院副教授)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光明網 的精彩文章:

冰心:願你的生命有夠多的雲翳,造成一個美麗的黃昏
依賴「流量明星」 街舞綜藝落窠臼

TAG:光明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