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佔80%的慢性血小板減少,怎麼治療的?

佔80%的慢性血小板減少,怎麼治療的?

血小板減少性紫癜有急慢性之分,一般處於急性期的血小板減少患者,只要治療合理,病情就很容易恢復正常,但慢性期血小板減少病情的治療就不是如此簡單了!

慢性期血小板減少患者,初期病情隱匿,可能是體檢時才發現,而隨著治療的進行,發現這個病不僅難治,還反覆發作。

慢性型血小板減少患者佔ITP的80%,多為20~50歲,女性為男性的3~4倍。患者可有持續性出血或反覆發作,有的表現為局部的出血傾向,如反覆鼻衄或月經過多。瘀點及瘀斑可發生在任何部位的皮膚與粘膜,但以四肢遠端較多。可有消化道及泌尿道出血。外傷後也可出現深部血腫。顱內出血較少見,但在急性發作時仍可發生。脾臟在深吸氣時偶可觸及。

慢性期血小板減少患者板值多在30~80×109/L,常見巨大畸型的血小板。部分患者可能因為一些誘發因素,導致病情加重,發展為難治性血小板減少,導致血小板數值常年在20以下,甚至是10以下,病人的生活質量和生存期都可能受到影響。

慢性血小板減少的治療,包括以下幾點:

①:一般藥物治療,主要包括一些升血升板的中成藥,西藥,平時生活中需要限制活動,加強護理,避免服用阿司匹林等抑制血小板聚集的藥物,避免外傷等。

②:激素類藥物和丙球,一般對提升血小板,防治出血顯現更有明顯效果,但慢性期血小板減少患者可能出現激素用藥後無效或者是需要長期口服一定量的激素維持血小板數值在較安全的範圍內,停葯就下降,而長期用藥的後果就是副作用太大,病人生活質量不升反降。

③:切脾,部分慢性期血小板減少患者因為久治不愈,病情反覆加重等現象,不得已選擇切脾治療,術後血小板數值是顯著上升,然而,脾臟是人體內最大的免疫器官,導致病人對其他疾病的抵抗力減弱,同時,部分患者可能會發生切脾無效或者是數年後複發的現象,而切脾後血小板減少複發,其病情治療難度更大!

④:免疫抑製劑,如環磷醯胺,長春新鹼等,對血小板減少患者有一定效果,但此類藥物毒副作用大,且不能避免病情的再次複發或反覆發作現象。

⑤:輸血小板,用於有危及生命的出血患者或術前準備,沒有治療作用,且頻繁輸注,病人體內還可能產生抗體,病情不減反增!

⑥:TPO,血小板生成素,有一定效果,但治療效果有限,不宜長期頻繁使用

⑦:中藥,比較適用於慢性ITP患者,中醫對血小板減少病情辨證論治,依據不同患者的不同病症表現,進行對症開方用藥,效果更穩定!

備註: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血小板減少病友會 的精彩文章:

為何說激素提升血小板「有效」卻是「假象」!
化療後發現血小板減少了,怎麼提升?

TAG:血小板減少病友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