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方寸之間顯「軍魂」:郵票再現我軍發展史

方寸之間顯「軍魂」:郵票再現我軍發展史

來源中國軍網綜合

郵票是時代發展的見證,方寸之間記錄著社會發展的變遷,歷史上的重大事件,等等,這其中當然也有很多人民軍隊發展史上的重要歷史瞬間。

黨對軍隊的絕對領導是人民軍隊根本的「紅色基因」之一,黨對軍隊的絕對領導發端於南昌起義,奠基於三灣改編,定型於古田會議。郵票也以其上栩栩如生的故事圖案,再現了上述我軍發展史上具有重大意義的歷史事件,像一位解說員般訴說著人民軍隊「軍魂」的歷史進程,告誡我們要時刻保持政治上的堅定,以軍魂意識確保「紅色基因」永不褪色。

請關注今日《中國國防報》的報道——

方寸之間顯「軍魂」

張 苗 王居首

黨對軍隊絕對領導的開始:

八一南昌起義

八一南昌起義打響了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統治的第一槍,是共產黨獨立領導武裝鬥爭和創建革命軍隊的開始,同時也是黨對軍隊絕對領導的開始。

這樣一個在中國歷史乃至世界歷史上都極為重要的大事,自然成為中外多款紀念郵票的素材。如右上這張郵票,即由古巴發行,其上的圖案就是那幅廣為流傳的表現南昌起義場景的油畫作品。

1927年,從南京國民政府「四一二反革命政變」到7月武漢國民政府決定「清黨」,成千上萬的共產黨員倒在血泊中,革命處於隨時被扼殺的危險境地。

為了反抗國民黨反動派的屠殺政策,挽救中國革命,中共中央於7月下旬決定在南昌實施暴動,同時成立了以周恩來為書記,由李立三、惲代英和彭湃等組成的前敵委員會,領導武裝起義。

8月1日凌晨2時,在以周恩來為首的前敵委員會領導下,賀龍、葉挺、朱德、劉伯承等率領黨直接掌握和影響下的軍隊2萬餘人,在南昌城舉行起義。激戰至拂曉,全殲守軍3000餘人並完全佔領了南昌城,八一南昌起義取得階段性勝利。

八一南昌起義標誌著中國共產黨獨立創建革命軍隊和領導革命戰爭的開始。它如一聲春雷,使中國人民在黑暗中看到了高高舉起的火炬,指明了中國革命的方向。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這是中國共產黨歷史上的一個偉大事件,是中國革命史上的一個偉大事件,也是中華民族發展史上的一個偉大事件。」

偉大的革命實踐必然孕育出偉大的革命精神,聽黨指揮就是南昌起義革命精神的核心內涵。南昌起義自始至終都是在黨領導下進行的。起義準備階段,前敵委員會牢牢把握部隊的政治方向,成為部隊的堅強領導核心。起義成功後,周恩來莊嚴宣告:「現在,我們起義成功了。從此,這裡的軍隊歸共產黨領導。」在實質上明確了黨領導軍隊的原則。起義後的部隊整編,絕大多數的軍、師、團都配備了由共產黨員擔任的黨代表、政治部主任、指導員等職,從上到下逐步確立了黨對軍隊的統一領導和指揮。

1955年授銜的中國人民解放軍十位元帥和十位大將中,八位元帥和六位大將與南昌起義緊緊相連,這是世界軍事史和戰爭史上的奇蹟。周恩來強調「我們共產黨人要有繼續奮戰在黨的旗幟下的決心」;南昌起義前,總指揮賀龍還不是共產黨員,卻明確表態「我完全聽共產黨的話,黨說怎麼辦,我就怎麼辦」;面對黨的指示,朱德、葉挺、劉伯承等軍事領導人臨危受命,毫不猶豫表達對起義的支持;陳毅等大批沒趕上參加起義戰鬥的革命志士,披星戴月追趕隊伍,義無反顧地投身革命。他們用忠誠於黨的堅定信念,開啟了推翻國民黨反動統治的艱難征程。

支部建在連上:

三灣改編

三灣改編是我軍建設史上具有里程碑意義的一次整編,中間這枚郵票上的圖案即為當時改編的地點——江西省永新縣三灣村。

1927年9月9日,毛澤東領導的湘東贛西秋收起義爆發。這支以農民為主體的起義部隊因多次戰鬥失利,在9月29日到達三灣村時,人員已不足1000人,組織很不健全,思想相當混亂。

為鞏固這支新生的革命軍隊,適應革命鬥爭需要,毛澤東在當晚就主持召開了前敵委員會議,進行了著名的三灣改編。主要內容為:第一,遣散部分不願留隊的人員,部隊縮編為1個團,稱工農革命軍第一軍第一師第一團;第二,在部隊中建立黨的組織,做到連有支部,營團有黨委,連以上設黨代表;第三,規定官兵待遇平等,幹部不得毆打士兵,建立士兵委員會,參加部隊的管理,協助進行政治工作和群眾工作。這三點,就是三灣改編的核心內容:黨指揮槍、支部建在連上、官兵平等。

三灣改編是中國共產黨建設新型人民軍隊最早的一次探索和實踐,從政治上、組織上奠定了新型人民軍隊的基礎,是毛澤東把「造成真正革命的工農軍隊」之設想付諸於實踐,譜寫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在軍事上的開篇之作,具有深遠的歷史意義。

三灣改編給軍隊注入了「聽黨指揮」的靈魂。毛澤東創造性地提出支部建在連上的原則和實行黨代表制度,使部隊的一切重大問題,都必須經黨組織集體討論決定,這就在部隊第一次建立起嚴整的黨組織,為解決黨對軍隊的領導權、黨全面建設和掌握部隊提供了可靠的組織保證,開創了黨指揮槍的歷史性探索,從此,這支部隊便開始完全處在黨的絕對領導之下。

思想建黨、政治建軍:

古田會議

最下面這張郵票上的圖案為古田會議會址,即1929年12月28日在福建省上杭縣古田村召開的紅四軍第九次黨的代表大會。

井岡山革命根據地成立後,隨著形勢發展和革命隊伍的擴大,黨組織和紅四軍吸收了大量農民和其他小資產階級出身的同志,由於戰鬥頻繁,生活艱苦,部隊得不到及時教育和整訓,一些非無產階級思想如流寇思想等逐漸在紅四軍內蔓延。受歷史條件所限,毛澤東試圖糾正上述錯誤思想傾向的想法未能實現。上述情況引起了黨中央高度重視,形成了由陳毅起草、周恩來審定的《中共中央給紅四軍前委的指示信》,即著名的九月來信,明確指出毛澤東「應仍為前委書記」。

1929年12月28日,古田會議召開,出席會議的代表有100多人。會議的主要任務是克服紅四軍內部存在的各種非無產階級思想,加強黨對軍隊的領導。大會經過討論,一致通過了毛澤東代表前委起草的《中國共產黨紅軍第四軍第九次代表大會決議案》,即古田會議決議。

古田會議認真總結了南昌起義、秋收起義以來建黨建軍的經驗,確立了人民軍隊建設的基本原則,解決了如何把一支以農民為主要成分的軍隊建設成為中共領導下的新型人民軍隊的問題。由毛澤東起草的古田會議決議的第一部分——《關於糾正黨內的錯誤思想》,是中國共產黨和紅軍建設的綱領性文獻,其精神至今仍然是人民解放軍行動的基本遵循和原則。

黨對軍隊的絕對領導,成熟於古田會議。古田會議第一次以黨的決議這種具有正式法律效力的形式,把黨對軍隊絕對領導的根本原則確立下來,明確指出軍隊建設的核心內容是黨指揮槍,不是槍指揮黨,反對以任何借口削弱共產黨對紅軍的領導。它所確定的著重從思想上建黨和從政治上建軍的原則,奠定了我軍政治工作的基礎,確保黨從思想上政治上組織上牢牢掌握部隊,紅軍這支黨的軍隊和人民的軍隊,從此有了「根」和「魂」。

時隔85年之後,2014年10月30日,被稱為「新古田會議」的全軍政治工作會議在古田鎮隆重召開,習主席明確指出:「堅持黨對軍隊絕對領導是強軍之魂,鑄牢軍魂是我軍政治工作的核心任務,任何時候都不能動搖。」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解放軍報融媒體 的精彩文章:

黑雲乍起訓練場!空降兵「搞事情」就是這麼勁「爆」
有女朋友後,兵哥的幸福瞬間

TAG:解放軍報融媒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