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道學 > 《道藏》太多看不完?那就先看看小道藏吧

《道藏》太多看不完?那就先看看小道藏吧

文/浮黎子

中國道教在數千年發展的過程中,不斷被完善,不斷成熟,形成了自己獨有的理論體系。

雖然在發展過程中形成了各個流派,在各自傳承中形成了獨有特徵,並且各有傳承,但是從宏觀角度來說,這些流派卻共同遵循一個總體而系統的理論體系,這這就是道藏。

《雲笈七籤》書影(資料圖)

在弘揚傳統文化的今天,道藏應該為更多的人所熟知。歷史學家顧頡剛在《走在歷史的路上》曾說:「一部《道藏》,……若拿它作研究時,便是一個無盡的寶藏;我們如果要知道我們民族的信仰與思想,這種書比儒學正統的《十三經》重要得多。

《道藏》搜集了幾乎全部的道教重要著作,囊括了道家哲學、道教教義、科儀符籙、仙傳、山志等等。其中不僅有豐富的思想文化資料,還有大量的古代科技資料。

可以說,《道藏》是中華民族的大寶藏,是傳統文化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但《道藏》浩如煙海,有沒有更簡單全面了解道教的經典呢?那就要看我們的「小道藏」——《雲笈七籤》了。

北宋時期,道教在皇家力量的扶持倡導下,發展迅速。不僅道教各派皆獲得了長足發展,道教文獻典籍的收集、注述也興盛起來。鑒於唐代所修《道藏》亡逸散亂,北宋太宗、真宗時期陸續重新輯校《道藏》

唐代所修《道藏》亡逸散亂,北宋太宗、真宗時期陸續重新輯校《道藏》(資料圖)

大中祥符年間,一個重要人物登場了,他就是張君房。《雲笈七籤》就是張君房對《大宋天宮寶藏》的內容加以總結的輯要性書目。

張君房,字「允方」、「尹方」,湖北安陸人。景德中進士及第,官尚書度支員外郎,充集賢校理。(見《四庫全書總目》卷146)他年輕時便好道術,留了些玄而又玄的故事在古籍里。

大中祥符五年(公元1012年),到御史台上任不久的張君房被貶到了寧海,因這個機緣,遇上了在杭州編纂《道藏》的戚綸、陳堯佐等人。

當時《道藏》編修遇到了困難,急需人才,張君房的到來,簡直就跟及時雨一樣。於是張君房順利地接手了《道藏》的修纂任務。

掇雲笈七部之英,略寶蘊諸子之奧(資料圖)

張君房時任著作佐郎,奉命主持校正秘閣道書及蘇州、越州、台州舊存道藏。在北宋天禧三年(1019)先編成《大宋天宮寶藏》4565卷,後又擇其精要精華部分,於天聖七年(1029)輯成《雲笈七籤》122卷,約170萬字。

憑藉這些成果,張君房重新獲得了朝廷的賞識,官職也升遷了,也可謂功成名就。在《雲笈七籤》《序》中寫道「諸道士依三洞綱條、四部錄略,品詳科格,商較異同,以銓次之,僅能成藏,都盧四千五百六十五卷,起千字文「天」字為函目,終於「宮」字型大小,得四百六十六字。且題曰:《大宋天宮寶藏》……掇雲笈七部之英,略寶蘊諸子之奧,總為百二十卷,事僅萬條。

從中可以看出,《大宋天宮寶藏》是一部對以往道教文獻的全面系統整理,而《雲笈七籤》則是《大宋天宮寶藏》的概括,所以被稱為「小道藏」。

相比於《道藏》而言,這部「小道藏」具有系統、全面、簡明等優點,因而廣受歡迎。

習之,可以階雲漢之游,覽之,可以極天人之際(資料圖)

《雲笈七籤》徵引道經七百餘種,笈指的是道教的藏書,簽是指書卷、畫軸封套所用的牙質帙簽,泛指書籍卷帙。《雲笈七籤》取書名是由於道藏被分為三洞(洞真、洞玄、洞神)和四輔(太玄、太平、太清、正一),合計七部,故而為「七簽」。

《大宋天宮寶藏》早已亡佚,幸虧《雲笈七籤》得以流傳,其中保存了大量宋以前的道經,是研究道教的寶貴資料,亦是了解和研究道教的必備工具書。

《序》中寫道:「精究三乘,詳觀四輔,採摭機要,屬類於文。……掇雲笈七部之英,略寶蘊諸子之奧,總為百二十卷,事僅萬條。習之,可以階雲漢之游,覽之,可以極天人之際。

考核類例,盡著指歸,上以酬真宗皇帝委遇之恩,次以備皇帝陛下乙夜之覽,下以裨文館校讎之職,外此而往,少暢玄風耳。

以部為綱,以卷編排,指類明確,便於檢索(資料圖)

《雲笈七籤》整部書打破了傳統的「三洞」、「四輔」分類方法,以「道德」為基、「法術」為干、「靈驗」為終,將120餘卷按內容不同,分為30餘大類,每類下設若干小類,以部為綱,以卷編排,指類明確,便於檢索。

其內容涵蓋非常廣泛,包括道教的經教宗旨、仙真位籍、服食鍊氣、內丹、外丹、方葯、符圖、守庚申、屍解諸術及讚頌詩歌、神仙傳記等,可以幫助把握前期道教的發展脈絡和基本史實。

在文獻收錄上,該書除了收錄漢魏六朝至北宋初的正統道藏的主要內容,還保存了部分佚失道書的篇章,這對道教的教理教義、本始源流、經法傳授等都有提綱挈領的作用,尤其敘述上清經傳授系統和上清派修真方法尤為詳細。其內容可分為七大部分。

在「道」的融攝下,討論道德之為何(資料圖)

第一部分(卷1至卷3)是道教哲學基礎。這一部分共有三類:其一道德部,有《老君指歸》、《韓非子·主道篇》、《淮南鴻烈》、《混元皇帝聖紀序》等篇。其二混元混洞開闢劫運部,有混元、混洞、空洞、混沌、劫運、太上老君開天經等內容。

其三道教本始部,有道教序、道教所起、道教三洞宗元靈寶略紀、左乙混洞東蒙錄、靈寶略紀、三寶雜經出化序、天尊老君名號歷劫經略等內容。這些內容的主要側重點都是在「道」的融攝下,討論道德之為何,宇宙大千何以生成、變化及主宰,道教品位和起源等問題。

第二部分(卷4至卷20)是道教道經的成書、流傳等。該部有三類:其一是道教經法傳授部,包括靈寶經自序、上清經序、三皇經說、道教相承次第錄、玄都九真盟科九品傳經錄等;

其二是道教經教相承部,收編《真系》、茅山諸真傳記;其三是三洞經教部,有三洞品格、皇文帝書、玉牒全書及四輔、十二部、三十六部書的說明等。

宮有丹青金書玉字上皇寶經,皆玄古之道、自然之章(資料圖)

它們圍繞一個「經」字,講述三洞經法傳授經過,以及道經分類原則,道經怎樣成書、流傳等。對茅山上清派的由來、傳承與入道儀式做了系統說明。

《上清源統經目注序》言:上清乃天上眾仙真所居之宮名,「宮有丹青金書玉字上皇寶經,皆玄古之道、自然之章,起於九天之王九玄道君推校本元,已歷九萬億九千劫」。

第三部分(卷21至卷28)是道教的神仙世界。該部共有五類:包括天地部、日月星辰部、十洲三島部、洞天福地部及二十八治部。它們講述仙山位置、帝王神話及天宮、仙地的神奇景象,解釋十大洞天、三十六小洞天和七十二福地方圓位置及二十八治位置。

如道教的天有三十六層,第一欲界六天,第二色界十八天,第三無色界四天,在二十八天之上,又有四層「種民之天」,四層種民天之上又有三清勝境,即玉清聖境清微之天、上清真境禹余之天、太清仙境大赤之天,分別由元始天尊、靈寶天尊、道德天尊三位天尊主宰。

三清天之上名為大羅之天,即是元始大道生化之處,勝境之極。此天沒有主宰,只有清靜真一之道氣瀰漫諸天,以彰顯大道無形無相之理。

清靜真一之道氣瀰漫諸天(資料圖)

第四部分(卷29至卷31)是人成仙何以可能。這一部分主要由稟生受命部構成,主要有太上九丹上化胎精中記、解胎十二結法、帝一混合三五立成法、九真中經天上飛文、大洞迴風混合帝一之法、太微帝君太一造形紫元內二十四神回元經。

該部分論述人生之源,體內的各種神靈,各種各樣的長生方法及隱身法、變化法等機巧法術。這一部分主要體現了「我命在我」的命運自主意識。

第五部分(卷32至卷86)是成仙的方法和途徑。該部共有十五類,包括雜修攝部、齋戒部、七簽雜法部、存思部、秘要訣法部、雜要圖解部、雜秘要訣法部、魂神部、諸家氣法部、金丹部、方葯部、符圖部、庚申部、屍解部。

這一部分主要講解服氣、導引、守一、五時七候、胎息、屍解,還有各種禁忌和養生妙法。以術數為例,《養性延命錄》的「術數」是從治身的意義上講的,體現了術數在生命修養過程中的特殊作用。沿著《養性延命錄》的思路,後來的《元氣論》做了進一步發揮。

夫術數者,莫過修神,淘煉真氣,使年延疾愈,外禳邪惡,清凈心身,使禍害不幹(資料圖)

《元氣論》指出:「夫術數者,莫過修神,淘煉真氣,使年延疾愈,外禳邪惡,清凈心身,使禍害不幹。」也就是說,該篇把實施「術數」分為兩個層面,即內修與外禳。

就內修而言,術數就在於要延年益壽;至於外禳,說到底也是為了生命健康,因為外禳「邪惡」實際上就是去掉不利於健康的各種干擾信號,建立一種和諧的生存環境。這樣行事,禍害就可以免除。

又如存思,張君房用了三卷的篇幅來收載當時所行數十種存思術,包括「存大洞真經三十九真法」、「存思三洞法」、「老君存思圖十八篇」(含存道寶、經寶、師寶「三寶」及存雲氣兵馬、三色三一魂魄等十餘種存思法)、「思九宮五神法」、「存元成皇老法」、「存帝君法」、「存玄一老子法」等等不一而論。

第六部分(卷87至卷95)主要講人應修仙。該部有六類,包括諸真要略部、仙籍旨訣部、諸真語論部、十部語要部、七部名數要記部、仙籍語論要記部、仙籍理論要記部等。內容包括太清神仙眾經要略、道生旨、養生辨疑訣、下元歌、神仙可學論、道性論、三相論、真相論、陰陽五行論等篇章。

具有廣泛的包容性和無量的救度精神(資料圖)

第七部分(卷96至卷122)主要講述神仙的生活以及神仙贈答授受詩歌、神譜、仙傳及靈驗故事。共計三類,包括讚頌部、紀傳部、靈驗部。主要介紹了諸位天尊、真人、祖師等各位神明的來歷及身世,從各位神仙的傳奇故事中,體悟道德真諦,修行妙訣。

這七部分依次排列,始終圍繞著修鍊成仙長生這個主題,一種強烈的生命意識貫穿於全書,並且具有鮮明的修道成仙的實踐性,同時也表現了道教修行的思想導向即止惡揚善的倫理觀。

由此可見《雲笈七籤》實為《道藏》中有關修鍊成仙的主要道經的縮影,具有廣泛的包容性和無量的救度精神。

由於《雲笈七籤》的內容豐富,中心突出,主題明確,分類也比較科學,將道教多重結構整合統一,所以對道教感興趣的人閱讀它可以迅速地對道教教義有一個比較完整的輪廓印象。

此書也可以幫助對道教教義某個方面感興趣的讀者和研究者,迅速檢索到所需要的資料。《四庫全書總目提要》評價:

天寶君說洞真為上乘,靈寶君說洞玄為中乘,神寶君說洞神為下乘(資料圖)

《雲笈七籤》一百二十二卷,宋尚書度支員外郎充集賢校理張君房撰。祥符中,君房自御史台謫官寧海。適真宗崇尚道教,詔以秘閣道書付杭州,俾戚綸、陳堯臣校正。綸等同王欽若薦君房主其事。君房乃編次得四千五百六十五卷,進之。復撮其精要,總萬餘條,以成是書。

其稱《雲笈七籤》者,蓋道家之言《三洞經》,總成七部。天寶君說洞真為上乘,靈寶君說洞玄為中乘,神寶君說洞神為下乘,又太玄、太平、太清三部為輔經,又正一法文遍陳三乘,別為一部,統稱三洞真文。君房以道經總旨不出此,故以名之。

《自序》所謂『掇雲笈七部之英,略寶蘊諸子之奧』者是也。詮敘之例,自一卷至二十八卷,總論經教宗旨及仙真位籍之事;二十九卷至八十六卷,則以道家服食鍊氣、內丹外丹、方葯符圖、守庚申、屍解諸術,分類縷載;八十七至一百二十二卷,則前人文字及詩歌傳記之屬,凡有涉於道家者,悉編入焉。大都摘錄原文,不加論說。」

前人文字及詩歌傳記之屬,凡有涉於道家者,悉編入焉(資料圖)

「其引用《集仙錄》、《靈驗記》等,亦間有脫遺。然類例既明,指歸略備,綱條科格,無不兼該,足為道家總匯,博學之士咸取材焉,誠不可廢矣。

從這個角度來看,《雲笈七籤》不僅具有思想史價值,而且體現了道教文化寓理於實踐之中的特色,具有很高的閱讀、研究和使用價值。

時光流轉,《大宋天宮寶藏》已佚,擷取其中精華的《雲笈七籤》卻幸運地流傳至今,也為一幸事。

(編輯:柯恩)

聲明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騰訊道學 的精彩文章:

圓通自在,玄功莫測——恭賀圓通自在天尊慈航元君觀音大士千秋聖誕
誠夏道人書畫小集

TAG:騰訊道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