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四月飄「雪」,北京進入「飛絮時間」!

四月飄「雪」,北京進入「飛絮時間」!

又到了一年飛絮飄飄時,行走在街道邊、衚衕里,總是能與大片大片如棉花般的飛絮來個親密接觸。拍者君幾位患有鼻炎的小夥伴們最近時常在朋友圈抱怨:「又到了一年最難熬的時間!」

本期就帶大家從鏡頭中去感受下漫天飛絮中的北京。

空氣中飄蕩的飛絮到底來自哪裡?

北京林業大學教授張志翔介紹,飛絮其實是楊柳雌樹的種子和衍生物。這種現象主要發生在楊柳樹普遍種植的北方十多個省市區,具有明顯的季節性和周期性。

4月16日,京密路東側,陣風揚起楊絮。攝影/新京報記者王子誠

4月16日,京密路東側,行人捂鼻走過被風颳起的楊絮中。攝影/新京報記者王子誠

北京現有的楊柳樹集中種植於20世紀六七十年代。

相關負責人解釋,當時我國城市綠化尚處於起步階段,可選擇樹種相對較少。楊樹柳樹具有適合北京土壤和氣候、易於繁殖成活且生長速度快、養護成本較低等優勢,成為北京綠化的主力樹種。

4月12日,中國人民大學校園內柳絮漫天,大學生捂口鼻前行。圖片/視覺中國

4月17日,朝陽公園東門附近,一位小遊客拿著成團的楊柳絮玩耍。攝影/新京報記者王子誠

針對有些市民建議直接把產生飛絮的楊柳雌株都砍掉,張志翔認為,楊柳樹作為北京的鄉土樹種,在生態作用上有很多優點,不能因為飛絮就否認它們的生態貢獻。

楊樹有遮陰效果,而柳樹景觀效果較好。同時楊柳樹還具有釋氧固碳,降溫增濕、減菌殺菌,吸收有毒有害物質等生態功能。

4月16日,京密路東側,白色的楊絮覆蓋植被。攝影/新京報記者王子誠

4月16日,在京密路,行人走在被風颳起的楊絮中。攝影/新京報記者王子誠

對於大家關注的「飛絮一般何時消散」一問,拍者君的小夥伴請教了相關負責人,對方給出了如下解答:

按照往年情況,飛絮一般在5月中上旬結束。今年飛絮提早開始,如果溫度未出現較大波動,飛絮也將比往年提前結束。

4月17日,朝陽公園,一位市民戴上了口罩。攝影/新京報記者王子誠

4月17日,朝陽公園,楊柳絮覆蓋在路邊的植被上。攝影/新京報記者王子誠

據介紹,飛絮的產生需要一定天氣條件。有個關係到生物有機體發育速度的指標,叫積溫,即溫度的累積。

以毛白楊為例,根據《植物物候圖譜》統計,對於楊絮來說,只有日平均氣溫>0℃,才是對毛白楊的生長發育有用的溫度,將這些超過0℃的數值累加起來,當總和達到480℃,而且日平均氣溫達到14℃時,毛白楊的果實開始成熟炸裂,楊絮隨後飄飛。

4月18日,通惠河北路,國貿附近,一女士把手舉在半空中,飛絮飛舞在她的手邊。攝影/新京報記者王嘉寧

4月17日,朝陽公園,一位遊客用衣服蓋在頭部走過游步道,道路的兩側因楊柳絮覆蓋程度不同而顏色不同。攝影/新京報記者王子誠

事實上,飛絮其實是楊柳樹發育成熟的種子。楊樹和柳樹雌株上雌花序發育成熟時,雌樹的幼葉也開始慢慢生長。雌花序是由若干朵小花組成穗狀的葇荑花序,每一朵小花發育後長成一個小蒴果,小蒴果里包裹著白色絮狀的絨毛,在絨毛中間藏著一些像芝麻粒大小的種子。

隨著小蒴果及種子的不斷發育成熟,小蒴果逐漸裂開,白色絮狀的絨毛便攜帶著種子隨風飛散,試圖傳播繁衍下一代,這種現象就是我們所說的「楊柳飛絮」。

4月17日,朝陽公園東門附近,一位男士騎車穿過楊柳絮飛揚的道路。攝影/新京報記者王子誠

4月17日,朝陽公園,楊柳絮隨風飄揚,一位男士揮動手掌驅趕楊柳絮。攝影/新京報記者王子誠

4月17日,朝陽公園,一位女士站在楊柳絮中等待家人。攝影/新京報記者王子誠

4月17日,朝陽公園,一處指示牌附近飛揚著楊柳絮。

4月17日,朝陽公園,洒水車作業完的路段,楊柳絮被吸附在水面。攝影/新京報記者王子誠

4月17日,朝陽公園,遊客經過洒水車作業完的路段,飛揚的楊柳絮明顯減少。攝影/新京報記者王子誠

4月12日,騎車人在漫天楊絮下經過北京南四環馬家樓橋下。圖片/視覺中國

如何緩解飛絮?

市園林綠化局科技處副處長杜建軍介紹,北京今年將治理30餘萬株楊柳雌株。

至於治理方法,杜建軍介紹,將對重點地區的楊柳雌株注射花芽抑製劑抑制花芽形成,減少飛絮,並結合林地綠地管護,優先修剪楊柳雌株過大過密的樹冠,減少飛絮產生。同時,在飛絮集中時間段內,採用高壓槍沖洗、及時清理收集飛絮等管護措施,避免飛絮再次隨風飄移。

4月16日,人定湖公園,工人在修剪好的柳樹上嫁接樹枝以在春季抑制飛絮的形成。攝影/新京報記者侯少卿

今年還會繼續對飛絮「治本」。杜建軍說,將逐步更新改造現有老、殘、病等楊柳樹雌株,減少飛絮總量。此外,今年北京市還將建設城市綠地1萬畝,通過增加城市綠地總量,提高對楊柳絮的吸附滯留能力。

據介紹,2017年,北京市啟動了楊柳飛絮治理試驗和示範工程,結合綠化景觀提升疏伐並更新優良鄉土樹種、注射花芽抑製劑和實施柳樹雌株「高接換頭」等技術措施,已治理楊柳飛絮40萬株。

4月16日,人定湖公園,工人對柳樹注射抑花藥物,抑制其飛絮的生成。攝影/新京報記者侯少卿

受飛絮困擾的小夥伴舉個手吧!

- The End -

攝影:新京報記者王子誠 侯少卿

剪輯:李強

編輯:小麥

本文為拍者(微信ID:ipaizhe)原創內容

未經新京報書面授權不得轉載和使用

歡迎朋友圈分享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拍者 的精彩文章:

PM10近兩千!直擊北京沙塵!
十數年如一日,聚焦「城市表情」

TAG:拍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