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文化 穿越玉華宮

文化 穿越玉華宮

這裡曾是大唐帝國的政治文化中心

見證了唐朝由盛轉衰的歷史

這裡也是玄奘法師弘法譯經之地,

功德圓滿,安然示寂,

走進關中福地,巍巍玉華山

殘垣斷壁中尋找遠去的故事

《穿越玉華宮》

在陝西省銅川市西北郊有一片被叢林包圍的區域,這裡曾是唐太宗李世民的行宮所在。公元624年,唐高祖李淵為抵禦突厥南侵,鞏固北部邊境,在玉華山營造仁智宮。唐太宗李世民在仁智宮的基礎上,由宮廷建築大師閻立德負責設計擴建為「佔地九頃,十殿五門」的宏大規模,並更名為玉華宮。除此之外,著名的玄奘法師也曾在此翻譯佛經,並最終圓寂在這裡。

GIF

三月的銅川市桃花早已盛開,《文化大觀園》攝製組,來到了這片唐朝時期的繁盛之地。這一天剛好是玄奘法師圓寂1354年的紀念日,這裡正在舉辦一場法會,以此來感念玄奘法師為中國佛教所做出的巨大貢獻。

GIF

時光回溯到1373年前,歷經19年的西行遊歷,公元645年3月,玄奘法師從印度返回長安,此時玄奘歸國的消息早已傳遍了長安城,聞訊而來的百姓阻塞了道路。十九年前,年輕的玄奘孤身一人離開了長安城。十九年後,玄奘也已屆中年。第二天,大唐宰相親自主持,在長安城舉行了盛大的歡迎儀式。

GIF

王魯湘:一直很好奇,在當時信息不發達的情況之下,國人尤其長安城裡頭的這個人,從官員到百姓,怎麼知道這個取經的和尚回來了,而且這個取經的和尚當年出去的時候是名不見經傳的一個小和尚,怎麼知道他取得了那麼大的成就,然後要這個傾城而迎。

李利安-西北大學玄奘文化研究院:玄奘在西天取經的所有的中國僧人當中,他有他自己強烈的個性,他是一個非常有遠大志向的,有抱負的人。他也是一個非常有政治智慧的人。他對社會有了解,對內心世界有自己的一個比較獨立的,超脫的這樣一種境界。所以他是一個能夠靈活機動地處理一切事務的這樣一個高僧。你看玄奘在印度,他和國王有很多的接觸,和王公貴族有接觸,回國之後在和田這個地方的時候,他就給唐太宗寫信了。這個是一般的人恐怕也會想像不到的,這樣一種政治的智慧吧。所以他等唐太宗的回復之後,他才緊急趕往長安。所以這個時候,我想長安城裡早已經知道有一個取經僧人將要回來了。

王魯湘:大街小巷已經傳遍了。

GIF

留學印度期間,玄奘收集了大量的經典和佛教聖物,657部佛經,150粒佛舍利,七尊珍貴的佛像。玄奘明白,西行已經結束,但他真正的事業還沒有開始。此時的中國,唐太宗已經締造了顯赫的貞觀之治。在炎熱的夏季,他往往會選擇在離長安城100公里之外的玉華宮度過。

GIF

仵錄林-玄奘文化研究學者:玉華宮整個來說小氣候,氣溫比較低,一年平均氣溫大概是8度,夏季最高溫度只有28度。

王魯湘:避暑勝地。

仵錄林:所以這個地方既具有避暑勝地的優勢,又具有充足的陽光,確實是一個天設地造非常好的地方。

王魯湘:也就是玉華宮實際上是唐代的夏宮,對對對夏宮。李世民也好、李治也好到這裡避暑來的,夏天在這裡治理國事。

仵錄林:所以古代人說玉華宮是「當時此地最清涼,九成翠微不足數」。

GIF

在玄奘法師回國後不久,在玉華宮避暑的唐太宗接見了他。

李利安:唐太宗當時覺得身體不太好就來到了玉華宮。在這裡呢他就想起了玄奘。那為什麼想起玄奘呢,現在我們不得而知,就是有人說是從印度回來的王玄策來到了玉華宮拜見唐太宗,王玄策這傢伙,他是在印度是滅了一個政權,扶持了一個政權,而且俘虜了一萬人。聽說這一萬人還帶到長安了。這一萬人當中,據說有一個懂醫的,這就把這個懂醫的貢獻給唐太宗了。唐太宗當時身體也不是太好,據有人猜測嘛,這個他們交流不是太順暢吧。說是玄奘呢,梵語特別好嘛,就把玄奘請過來了。

GIF

見到唐太宗之後,玄奘法師努力讓這位對佛法沒有興趣的皇帝轉變態度。而唐太宗卻是一心想讓玄奘法師還俗輔政。

王魯湘:皇帝太宗一代明君,他為什麼執意的一定要這樣一個,從印度這個取經回來的高僧還俗,他的真實動機到底是什麼?

李利安:唐太宗在玉華宮再次召見玄奘,這一次,是再次提出希望他能夠還俗輔政。那玄奘再次拒絕,據說這一次是唐太宗最發火的一次。

王魯湘:還真發火了。

李利安:那是發火了。那嚴格講,應該說也是很危險的。幸虧當時有褚遂良在,褚遂良再三的給唐太宗做工作,當然怎麼做工作的,我們不太清楚。但是最後的效果是非常明顯的。就是唐太宗態度為之一變,就和玄奘探討起佛法來了。而且最後玄奘看他的態度好,就開始請他寫那個聖教序。最後形成了一種,這樣一種和緩的局面。從此之後,唐太宗再也就不再提這個事了。那為什麼唐太宗要執意的請他還俗輔政呢?我想這對於國家來講,玄奘他是一個人才。他是在當時中國來講,他應該說是最有理論水平的人,同時他自己的長相,又很端莊很清秀,

王魯湘:而且還年富力強。

李利安:年富力強。所以這對國家來講真是一寶。

GIF

唐太宗對玄奘非常欣賞,然而,他對佛法似乎仍舊沒有興趣,他更關心西域各國的風土人情,他讓玄奘法師寫一本書,將十九年西行的見聞記錄下來。這就是被今天的學者公認的稀世奇書《大唐西域記》。

李立安:這個對當時的中國人來講,是具有震撼意義的。這也是他的一個最大的價值所在吧。因為唐初立國不久啊,急需要了解周邊各國,尤其是西北地區各國的一些基本情況。那作為一個國家戰略,作為一個最高統治者的需要,玄奘應該說也照顧了這方面的這樣一個需求。所以對各國的地理的位置,交通的狀況,國家的首都,以及人口的多少,經濟的狀況,包括思想文化信仰方面的一些情況都有一個詳細的介紹。這些情況對統治者來講是非常有用的。

王魯湘:不僅對中國的,當時唐朝的統治者有用,而且後來對印度歷史的復原也起了很大的作用。印度的一些學者甚至(認為)如果沒有《大唐西域記》,可能印度歷史的記載有很大一段時期就是個空白是吧?

李利安:是的,我們現在研究佛教史的,玄奘的《大唐西域記》是離不開的。研究印度的經濟史,政治史,《大唐西域記》也離不開的。在學術方面來講,近代以後興起的印度的考古,包括佛教考古了,也都離不開《大唐西域記》,今天我們在研究「一帶一路」尤其是研究絲綢之路的陸上絲綢之路這樣一個歷史,那更離不開《大唐西域記》了。

GIF

內容細密詳實的《大唐西域記》讓唐太宗非常高興。後來玄奘法師拿著剛剛翻譯完成的《瑜伽師地論》,讓他做序時。唐太宗答應了下來。這就是《大唐三藏聖教序》。唐太宗用極其華麗的文字,高度評價了玄奘西行取經的壯舉,肯定了玄奘的佛經翻譯事業。

GIF

李利安:據說呀,他當時對這個《瑜伽師地論》,一百卷啊,他看了整整一個月呢,這個作為一個皇帝來講,能夠把它全部看一遍,我覺得這是太了不起了。

這個看完之後,就像你剛剛所說的,意味無窮啊。他是大為驚嘆。就是他對佛教的這個認識的根本性的改變,就是看了《瑜伽師地論》之後,也就是在玉華宮這個地方發生的。所以他的態度,他的轉變之後的對佛教文化的一個看法,就在這個三藏聖教序裡邊完全地表達出來了。他發現佛教所指向的這一種彼岸,指向的這一種未來,指向的內心的這樣一種獨立自在,還有這樣一種外在力量的一種渴盼,對他來講都是非常現實的。所以我想唐太宗在玉華宮的這一次與玄奘的對談,以及寫出三藏聖教序,也代表了整個中國政治家,全面準確對佛教有一個文化的定位了。

GIF

在長安城裡,與皇室的來往浪費了玄奘法師太多的時間,他很難專心致志地翻譯佛經,所以他請求到玉華宮翻譯經卷。此時唐太宗已經去世,即位後的高宗皇帝,將玉華宮改為玉華寺。他答應了玄奘法師的請求。公元659年,六十歲的玄奘來到了玉華寺。就是在這裡,玄奘度過了生命中最後的時光。

GIF

20世紀50年代,在玉華宮肅成院,考古學家曾在這裡發現了一個底座,底座上刻有銘文,據考證,這是現今發現的玄奘唯一的手跡。除此之外考古人員還發現了刻有佛陀腳印的石雕,這是玄奘在印度拓印後,回國請匠人精心仿雕而成。

GIF

一千多年以前,就是在這個僻靜的地方,四年的時間裡,玄奘法師帶領弟子們平均每年譯經170卷,數量空前絕後。

王魯湘:這個心經就是玄奘譯的。而且在所有的佛教經典中間,我覺得這一篇短短的心經,其實是在普及性上,使中國人對佛教的一個根本大意的一個了解上頭,這個心經,一部經的這一個力量,可能要賽過無數部經的力量。

李利安:心經啊,是應該說是中國今天的最流行的經典了。我是認為心經是與生命直接相關的一部經典。心經為什麼會與生命有關呢?講幾個故事吧,第一玄奘最早獲得心經,是一個病人給他的,與生命有關吧。玄奘最早用心經,是在西天取經的路上,他生命垂危之際,誦心經的。

王魯湘:好像有5天4夜都這個水米未進的時候。

李利安:是,另外呢,玄奘回國之後啊,他最早翻譯出他的那個本子,是在唐太宗生命垂危之際翻譯的。所以我高度懷疑,他其實倒談不上什麼翻譯,他就是給唐太宗在臨終的時候講心經的,

王魯湘:講心經

李利安:讓唐太宗誦心經。這是我的一個猜測。另外呢,玄奘臨去世的時候,也在誦了一些經句啊,這個和心經啊,基本上是一樣的。

王魯湘:一樣的

李利安:所以你看這個,都是生命面臨威脅的時候出現了心經。

GIF

玉華寺里的玄奘,他幾乎把所有的時間都花在了佛經翻譯上。四年後翻譯規模最大的一部佛經《大般若經》,也已翻譯完成。但是玄奘法師也走向了人生的盡頭。

仵錄林:有一天下午,玄奘法師,在用完晚餐以後準備到這個石窟裡邊去做晚課。經過這條水渠的時候,結果不小心一腳踩空了。踩空了以後掉下去。結果60多歲的老人嘛,踩空了摔得比較重。摔壞了以後,因為這個地方它的醫療條件,還不是太方便,結果呢玄奘法師就因為這個原因,就病了。時而清醒,時而就有點昏迷。他就給弟子們說,我夢見彌勒佛派使者來接我了,好大的蓮花。看著白凈鮮凈可愛。剛好有一個弟子,他有一天早上說,我怎麼夢見長安的一座寶塔給倒了。他說你們不知道,其實這預示著我要寂化了。

GIF

玄奘生病的消息傳至長安,唐高宗迅速指派醫生診治,但是,御醫到達玉華宮的時候,玄奘已經圓寂。公元664年2月5日,玄奘離開人世。唐高宗聞聽惡耗,一連數次感嘆,朕失國寶矣。

GIF

李立安:他也有一個交待就是說他圓寂之後啊,他的這個臭皮囊,千萬不要到宮殿跟前去,不要到寺院跟前去,遠離宮寺,要選擇一個山間,僻靜的地方,用草席子把他裹起來,簡單化處理吧,一切從簡。但是他圓寂之後啊,高宗知道了之後,罷朝三日,朕失國寶啊,非常的哀痛。高宗沒有按他的這個意志來辦,高宗按國家的這樣一種朝廷的制度,隆重地國葬,就把他安葬在了白鹿原。高宗上朝的時候,他就能看到這個白鹿原,心裡也不太舒服。

王魯湘:看了就傷心。

李利安:對,後來就從他的這個最早的安葬地又轉移到了少陵原,今天的興教寺的這個地方。在唐朝末年的時候,黃巢起義,起義軍裡頭想用玄奘的這個舍利啊,遺骨啊,作為一個神聖性的這個象徵,或者說一個表達他自己佛教的信仰。資料裡面講,就是玄奘的頂骨舍利,從此就離開了興教寺了。離開了之後,首先是在後來是在紫閣寺供奉的,也在終南山呢,

李利安:戶縣的紫閣寺供奉。到了宋代的時候,據說有一個僧人啊,從南京來的。

王魯湘:可政。

李利安:可政,這個可政法師在終南山紫閣寺得到了玄奘的頂骨,拿到了南京去了。在金陵志,建康志上都有記載,明代的資料也有記載。當然最全的資料發現,是在抗日戰爭時期,這個當時日本人要在那裡要建一個神社,挖出來了一個這樣的寶物。那個寶函上有銘文,那銘文上寫的這個玄奘的頂骨。日本拿了一部分,南京留了一部分。台灣獲得了一份,供奉在了日月潭的玄奘寺。在中國大陸的南京的這一份呢也是分別供奉到好幾個地方。

GIF

玄奘法師圓寂後,玉華山恢復了往日的平靜。到北宋時,這裡的宮殿已不復存在。幸運的是,歷史的痕迹並沒有就此抹去,玄奘法師在這裡留給我們的遺產,留給中華民族的智慧和精神,從此處開始不斷擴散、傳承和發揚。他成為了一個民族的脊樑。

更多內容,請收看本期《文化大觀園》

編輯:王竹、撕紙小妹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鳳凰衛視 的精彩文章:

清明出行,腫瘤患者貼心法寶
乍暖還寒春三月 穩住血壓有三招

TAG:鳳凰衛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