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我實話告訴你,在古代,書法家都是一窩一窩的

我實話告訴你,在古代,書法家都是一窩一窩的

王獻之書法水平高,世人公認。還有,智永書法好,那也是盡人皆知。為什麼他二人書法可以這麼好呢?原因就是王羲之的書法水平高嘛!這說明什麼問題?說明家裡或者朋友圈裡有書法繪畫水平高的,自己也會受影響,不自覺的也會綽起筆練起來。因此說,古人搞書法繪畫都是一家一家子的。那麼,除了王羲之一家子,還有哪家是一窩一窩的呢?

1、王羲之家族

東晉王、謝、郗是歷史上有名的貴族世家,王家近三百年間書藝傳承不斷,人才輩出,成一蔚然壯觀的文化景象。

王羲之祖上是琅琊王氏,一直是名門望族,自太保王祥之後,族孫王衍累任至司空、司徒、太尉,是朝中數一數二的人物。王導是王衍的族弟。王導的祖父王覽,官光祿大夫;父親王裁,任鎮軍司馬。王導東晉初年的大臣,在東晉歷仕晉元帝、晉明帝和晉成帝三代,是東晉政權的奠基者之一。

王導,是王羲之的伯父。

王羲之祖父王正(尚書郎)、父親王曠(淮南太守)、伯父王導(丞相,舊時王謝堂前燕之「王」)、伯父王敦(軍事統帥),羲之母親衛氏(右軍早年從衛夫人學書,或出母氏一族)。王羲之岳父郗鑒為太尉(擇東床快婿的那位,位列三公)。

王羲之子女:王羲之的長子王玄之, 字伯遠,工草書和隸書。其妻何氏。玄之婚後不久病逝,身後無子,以其弟凝之之子蘊之為嗣。玄之生前曾參與父親羲之主持的蘭亭聚會,有帖傳世。

次子王凝之,字叔平。歷任江州刺史、左將軍、會稽內史,亦工草書和隸書。其妻為謝道韞,著名才女,中國歷史上少有的女詩人,「未若柳絮因風起「典故講的就是她,父為安西將軍謝奕,叔為謝安,舊時王謝堂前燕之「謝」。謝安曾得王羲之指點書法。

三子王渙之,善草書。自幼學習父親書法,達到了形似的程度。

四子王肅之,字幼恭,歷任中書郎、驃騎咨議。參加過父親王羲之主持的蘭亭聚會,並有詩流傳於後,只是不見其法帖傳世。

五子王徽之,是兄弟中在書法上有突出成就者之一。

六子王操之,字子重。歷任秘書監、侍中、尚書及豫章太守等職。其妻賀氏。賀氏祖父為當朝司空賀循

七子王獻之,為兄弟中書法成就最高者。

王羲之惟一的女兒,有一外孫為著名詩人謝靈運。謝靈運為王羲之的重外孫。

王羲之旁系親屬:王羲之的堂兄弟王恰、王薈(王導二子)皆精書法,王恰之子王珣(留有《伯遠帖》,為東晉王氏存世唯一真跡,文中伯遠是王羲之長子王玄之,二人平輩)。

王羲之族孫:王僧虔,為王羲之四世孫,與二子王志、王慈都是當時大書法家;

智永,為王羲之七世孫,與王羲之已經隔了近三百年。智永是從晉至唐代書法極關鍵的一個人物,上承王氏家學,下啟唐人書法,對歐虞顏柳書法有極重要的啟發。唐初大家虞世南,曾跟隨智永學習書法。

從王羲之往後,歷經多次朝代更替、戰亂頻仍。三百年間,琅琊王氏香火不滅,書法一直未斷傳承,各代都有書法大家,但留存下來可考姓名和作品的不多,實是一大遺憾。

2、唐代帝王宗室

唐朝延續了魏晉以來的貴族遺風,整個社會都崇尚文化藝術之美,唐朝的皇帝幾乎都是書法家。史料記載唐高祖李淵「特善書,工而且疾,真率不拘常體」。而唐太宗李世民、唐高宗李治、武則天,以及唐中宗李顯、睿宗李旦、玄宗李隆基都寫有一筆好字。唐太宗極為推崇王羲之,認為「虞世南死後,無人可與論書」,並金帛購求王羲之書跡,並將傳世之作《蘭亭序》為其殉葬。

3、李思訓家族

李思訓(651——716),唐代書畫家,字建睍,一作建景,隴西成紀人(今甘肅天水地區人),唐宗室李孝斌之子,官至右武衛大將軍,右羽林大將軍,此為《新唐書》和《中國美術史大典》記載。李思訓其祖父為唐長平王李叔良,叔良是唐高祖李淵的堂弟。唐武德元年,叔良官拜刑部侍郎,並進爵為王。武德四年,突厥人入侵,李淵命叔良率五軍擊之。叔良被流矢射中而薨,死後被贈左翊衛大將軍、靈州總管,謚曰肅。李思訓的父親名叫李孝斌,官至原州都督府長史。

思訓兄弟之間妙極丹青的有五人,思訓最為當時人所器重。他的畫作都極為超絕,尤工山石林泉,筆格遒勁,得湍瀨潺湲、煙霞縹渺難寫之狀。天寶中,唐明皇召李思訓畫大同殿壁畫,兼掩障。一天皇宮中夜聞有水聲,唐明皇說李思訓一定是通神之佳手,如果沒有技進乎道,並且不為富貴所埋沒,他怎麼能夠得此荒遠閑暇之趣!

其子昭道,在當時的書畫界也很有名氣,當時人稱其父子為「大李將軍、小李將軍」,大李將軍指李思訓,小李將軍指李昭道。今天所說的青綠著色山水,據說就是從大小李將軍而來。

李思誨,長平王李叔良之孫、李孝斌子、畫家李思訓之弟,李林甫父,揚州參軍,仕至朝散大夫。善丹青。

李林甫(683年-753年),小字哥奴,祖籍隴西,唐朝宗室、宰相,唐高祖李淵堂弟長平肅王李叔良曾孫,畫家李思訓之侄,山水畫似李昭道。

4、黃筌家族

黃筌,(約 903-965)五代時西蜀畫院的宮廷畫家,〔五代·後蜀〕字要叔,成都(今屬四川)人。歷仕前蜀、後蜀,官至檢校戶部尚書兼御史大夫;入宋,任太子左贊善大夫。早以工畫得名,擅花鳥,師刁光胤、膝昌苑,兼工人物、山水、墨竹。山水松石學李升,人物龍水學孫位,鶴師薛稷,擷諸家之萃,脫去格律而自成一派。所畫禽鳥造型正確,骨肉兼備,形象豐滿,賦色濃麗,鉤勒精細,幾乎不見筆跡,似輕色染成,謂之「寫生」。與江南徐熙並稱「黃徐」,形成五代、宋初花鳥畫兩大主要流派。

黃居寀 【cǎi】 (933年—993年後)〔五代〕字伯鸞,成都(今屬四川)人,五代十國名畫家黃筌季子。擅繪花竹禽鳥,精於勾勒,用筆勁挺工穩,填彩濃厚華麗,其園竹翎毛形象逼真,妙得自然;怪石山水超過乃父,與父同仕後蜀,為翰林待詔。嘗合作殿廷牆壁,宮闈屏幛,不可勝記。

北宋初年,黃筌與兒子黃居寶、黃居寀、黃居實及弟黃惟亮等轉入宋代畫院。黃筌因款書"付子居寶習"而被確定為他給兒子的習畫範本,也有人認為款為後添。

5、北宋帝王宗室

宋徽宗趙佶(1082.05.05—1135.06.05),宋神宗第十一子、宋哲宗之弟,宋朝第八位皇帝。先後被封為遂寧王、端王。哲宗於公元1100年正月病逝時無子,向太后於同月立他為帝。第二年改年號為「建中靖國」。

宋徽宗即位之後啟用新法,在位初期頗有明君之氣,後經蔡京等大臣的誘導,政治情形一落千丈,後來金軍兵臨城下,受李綱之言,匆匆禪讓給太子趙桓,在位25年(1100年2月23日—1126年1月18日),國亡被俘受折磨而死,終年54歲,葬於都城紹興永佑陵(今浙江省紹興市柯橋區東南35里處)。

他自創一種書法字體被後人稱之為「瘦金體」,他熱愛畫花鳥畫自成「院體」。是古代少有的藝術天才與全才。被後世評為「宋徽宗諸事皆能,獨不能為君耳!編寫《宋史》的史官,也感慨地說如果當初章惇的意見被採納,北宋也許是另一種結局。並還說如「宋不立徽宗,金雖強,何釁以伐宋哉」。

宋代除徽宗好書畫外,仁宗亦善畫佛馬,欽宗善人物。而親王宗室之中亦多畫家。如周王元儼善佛像鶴竹,景王宗漢畫鷹,益王畫花竹蔬果蝦魚,鄆王楷畫花鳥,漢王士遵畫人物山水,趙令穰畫山水,趙令松畫山水及狗,趙景升畫馬,趙叔盎畫馬等,均以畫名於代。

6、蘇軾家族

蘇軾於宋仁宗景祐三年十二月十九日(1037年1月8日)出生於眉州眉山,是初唐大臣蘇味道之後。蘇軾的祖父是蘇序,表字仲先,祖母史氏。蘇軾的父親蘇洵,即《三字經》里提到的「二十七,始發奮」的「蘇老泉」。蘇洵發奮雖晚,但是很用功。蘇軾其名「軾」原意為車前的扶手,取其默默無聞卻扶危救困,不可或缺之意。蘇軾生性放達,為人率真,深得道家風範。好交友,好美食,創造許多飲食精品,好品茗,亦雅好游山林。

蘇軾擅長寫行書、楷書,與黃庭堅、米芾、蔡襄並稱為「宋四家」。他曾經遍學晉、唐、五代的各位名家之長,再將王僧虔、徐浩、李邕、顏真卿、楊凝式等名家的創作風格融會貫通後自成一家。他曾自稱:「我書造意本無法」、「自出新意,不踐古人」。黃庭堅稱他:「早年用筆精到,不及老大漸近自然。」這說明蘇軾一生屢經坎坷,致使他的書法風格跌宕。存世作品有《赤壁賦》、《黃州寒食詩》和《祭黃幾道文》等帖。

蘇軾擅長畫墨竹,且繪畫重視神似,主張畫外有情,畫要有寄託,反對形似,反對程序的束縛,提倡「詩畫本一律,天工與清新」,而且明確地提出了「士人畫」的概念,對以後「文人畫」的發展奠定了一定的理論基礎。其作品有《古木怪石圖卷》、《瀟湘竹石圖卷》等。

蘇軾父親蘇洵、弟弟蘇轍,其子蘇過等亦善書。

7、趙孟頫家族

趙孟頫(1254年10月20日 —1322年7月30日),字子昂,漢族,號松雪道人,又號水精宮道人、鷗波,中年曾署孟俯。浙江吳興(今浙江湖州)人。元初著名書法家、畫家、詩人,宋太祖趙匡胤十一世孫、秦王趙德芳嫡派子孫;其父趙與訔曾任南宋戶部侍郎兼知臨安府浙西安撫使。

至元二十三年(1286年),行台侍御史程鉅夫「奉詔搜訪遺逸於江南」,將趙孟頫引見於元世祖忽必烈,忽必烈讚賞其才貌,兩年後任集賢直學士。至元二十九年(1292年),出任濟南路總管府事。元貞元年(1295年),回京修《世祖實錄》。鑒於元廷內部矛盾重重,趙孟頫便借病乞歸。累官翰林學士承旨、榮祿大夫,名滿天下。至治二年(1322年)卒,年六十九,贈江浙中書省平章政事、魏國公,謚文敏,故稱「趙文敏」。著有《松雪齋文集》等。

趙孟頫博學多才,能詩善文,懂經濟,工書法,精繪藝,擅金石,通律呂,解鑒賞。特別是書法和繪畫成就最高,開創元代新畫風,被稱為「元人冠冕」。他亦善篆、隸、真、行、草書,尤以楷、行書著稱於世。其書風遒媚、秀逸,結體嚴整、筆法圓熟,創「趙體」書,與歐陽詢、顏真卿、柳公權並稱「楷書四大家」。

趙雍,字仲穆,孟頫之子。官至集賢待制,同知湖州總管府事。山水師董源,尤工人馬花石。

趙奕,字仲光,孟頫之子。畫蘭竹與其父亂真,孟頫每題作自己畫,故其名不顯。

趙鳳,字元文,趙雍之子,以國子生登第為江浙行省檢校,工畫人馬。

管道升,字仲姬,孟頫之妻。管道升相夫教子,傳承書香畫藝,栽培子孫後代,「趙氏一門」流芳百世,三代人出了七個大畫家。趙雍、趙彥正名冠一時。王蒙有此外婆,自小耳濡目染,得天獨厚.

趙孟吁,字子俊,孟頫之弟,官至知州,畫人物花鳥頗佳。

崔復,趙雍之婿,有學行,工繪事。

王蒙(1308-1385),元末畫家。字叔明,號黃鶴山樵。趙孟頫外孫。湖州(今浙江吳興)人。山水畫受趙孟頫影響,師法董源、巨然,集諸家之長自創風格。作品以繁密見勝,重巒疊嶂,長松茂樹,氣勢充沛,變化多端;喜用解索、牛毛皴,乾濕互用,寄秀潤清新於厚重渾穆之中;苔點多焦墨渴筆,順勢而下。兼攻人物、墨竹,並擅行楷。與黃公望、吳鎮、倪瓚合稱「元四家」。

GIF

8、沈周家族

沈良琛,號蘭坡。精於鑒賞書畫,與王蒙是好友

沈澄,良琛之子,字孟淵,高卧不仕,以詩名,工畫。

沈貞,澄子,字貞吉,號南齋,山水師董源,與元代趙孟頫同流。

沈恆,澄子,貞弟,字恆吉,號同齋,山水師杜瓊,虛和瀟洒,不在宋、元諸賢下。

沈周,恆子,字啟南,號石田,自稱白石翁。山水少承家學,凡宋元名手,皆能出入變化,而獨於董源、巨然、李成,尤得心印。中年以黃公望為宗,晚年醉心吳鎮。沈周(1427年-1509年)字啟南、號石田、白石翁、玉田生、有竹居主人等,明朝畫家,吳門畫派的創始人,明四家之一,長洲(今江蘇蘇州)人。生於明宣德二年,卒於明正德四年,享年八十二歲(虛八十三歲)。不應科舉,專事詩文、書畫,是明代中期文人畫「吳派」的開創者,與文徵明、唐寅、仇英並稱「明四家」。傳世作品有《廬山高圖》、《秋林話舊圖》、《滄州趣圖》。著有《石田集》、《客座新聞》等。

9、文徵明家族

文徵明(1470.11.28—1559.3.28),原名壁(或作璧),字征明。四十二歲起,以字行,更字徵仲。因先世衡山人,故號「衡山居士」,世稱「文衡山」,漢族,長州(今江蘇蘇州)人,明代畫家、書法家、文學家。因官至翰林待詔,私謚貞獻先生,故稱「文待詔」、「文貞獻」。為人謙和而耿介,寧王朱宸濠因仰慕他的賢德而聘請他,文徵明託病不前往。正德末年因為歲貢生薦試吏部,授翰林待詔。他不事權貴,尤不肯為藩王、中官作畫,任官不久便辭官歸鄉。留有《甫田集》。文徵明的書畫造詣極為全面,詩、文、書、畫無一不精,人稱是「四絕」的全才,詩宗白居易、蘇軾,文受業於吳寬,學書於李應禎,學畫於沈周。其與沈周共創「吳派」。在畫史上與沈周、唐伯虎、仇英合稱「明四家」(「吳門四家」)。在詩文上,與祝允明、唐寅、徐禎卿並稱「吳中四才子」。

文彭,徵明伯子,工書法,篆刻為世所宗,山水墨竹花果均妙。

文嘉,徵明仲子,山水疏秀似倪瓚。

文台,徵明叔子,山水人物師李公麟。

文伯仁,徵明從子,山水人物學王蒙,不失家法。

文震亨,徵明曾孫,書畫有家風,明亡絕食逝。

文從簡,震亨子,工詩文,善書畫,山水能紹家法,用筆細秀。

文淑,從簡女,工仕女松石。

10、王時敏家族

王時敏(1592—1680年),初名贊虞,字遜之,號煙客,自號偶諧道人,晚號西廬老人等,江蘇太倉人,大學士王錫爵之孫,翰林編修王衡之子。明末清初畫家。王時敏以蔭官至太常寺少卿。時敏系出高門,文采早著。鼎革後,家居不出,獎掖後進,名德為時所重。明季畫學董其昌,時敏少時親炙,得其真傳。於黃公望墨法,尤有深契,暮年益臻神化。愛才若渴,四方工畫者踵接於門,得其指授,無不知名於時,為一代畫苑領袖。康熙十九年卒,年八十九歲。王時敏主張摹古,筆墨含蓄,蒼潤松秀,渾厚清逸,構圖較少變化。其畫在清代影響極大,王翚、吳歷及其孫王原祁均得其親授。王時敏開創了山水畫的「婁東派」,與王鑒、王翚、王原祁並稱四王,外加惲壽平、吳歷合稱「清六家」。

王鑒(1598年-1677年),明末清初畫家,「四王」之一。與王時敏為子侄行,年亦相若。字元照,一字圓照,號湘碧,又號香庵主,江南太倉人。王世貞曾孫。王士騏之孫,至父親王慶常這代,好聲色,以致於敗壞家產。萬曆二十六年(1598年)出生,崇禎六年(1633年)舉人。後任廉州府知府,世稱「王廉州」。工畫,早年由董其昌親自傳授,董其昌向王鑒表示「學畫唯多仿古人」,「時從董宗伯、王奉常游,得見宋元諸名公墨跡」,與同族王時敏齊名,王時敏曾題王鑒畫云:「廉州畫出入宋元,士氣作傢俱備,一時鮮有敵手」。

王翚(1632年4月10日─1717年11月15日),字石谷,號耕煙散人、劍門樵客、烏目山人、清暉老人等。江蘇常熟人。清代著名畫家,被稱為「清初畫聖」。論畫主張「以元人筆墨,運宋人丘壑,而澤以唐人氣韻。師從王時敏、王鑒。但他所畫山水不拘於一家,廣采博攬,集唐宋以來諸家之大成,熔南北畫派為一爐。其子王疇,孫王復祥,曾孫王大椿、王玖等均工畫。

王撰,王時敏子,王原祁父,山水承家學。

王原祁,明崇禎十五年(1642年)生,清康熙五十四年1715年)卒。字茂京,號麓台、石師道人,江蘇太倉人,王時敏孫。康熙九年(1670年)進士,官至戶部侍郎,人稱王司農。以畫供奉內廷,康熙四十四年奉旨與孫岳頒、宋駿業等編《佩文齋書畫譜》,五十六年主持繪《萬壽盛典圖》為康熙帝祝壽。擅畫山水,繼承家法,學元四家,以黃公望為宗,喜用干筆焦墨,層層皴擦,用筆沉著,自稱筆端有金剛杵。與王時敏、王鑒、王翚並稱「四王」,形成婁東畫派,左右清代三百年畫壇,成為正統派中堅人物。享年七十四。

王昱,原祁族弟,從原祁學,著有《東庄論畫》。

王愫,時敏曾孫,原祁從子,山水用干筆皴擦,得元人簡淡法。

王寶林,愫子,盡有父風。

王述縉,原祁孫,山水工力甚深。

王鳳儀,原祁曾孫,山水淡逸。

王宜,鳳儀弟,山水承家學。

王宸,原祁曾孫,山水承家學,以元四家為宗。

王子若,宸子,工畫。

王詰,宸族弟,山水用枯毫重墨。

下面還有---

南北朝陸探微一家、劉胤祖一家、謝靈運一家、毛惠遠一家、元帝一家、張僧繇一家。

隋朝鄭法士一家。

唐代閻立本兄弟,韋偃一家、趙公祐一家、常粲一家、戴嵩一家。

五代趙德玄一家、阮知誨一家、蒲師訓一家、丘文播一家。

北宋高文進一家,崔白兄弟,米芾、米友仁父子徐崇嗣兄弟。

南宋閻仲一家,馬遠、馬逵(馬世榮之子,馬遠之兄)、馬麟(馬遠之子)一家,夏圭、夏森父子。

元朝盛洪、盛懋父子,任仁發、任子昭父子。

明朝帝王宗室,魏之克兄弟,朱纓、朱稚征父子,戴進一家,藍瑛一家,陸師道父子,顧正誼一家,蕭雲從一家,李流芳父子,邊文進一家,林良父子,陳淳一家,孫從吉一家。

清朝清帝王宗室,丁觀鵬兄弟,袁江、袁耀叔侄,黃鼎一家,徐溶一家,錢維城一家,方薰一家,錢杜一家,戴熙一家,湯貽汾一家,董邦達一家,改琦一家,費丹旭一家,周覽兄弟,惲壽平一家,蔣廷錫一家,馬荃一家,鄒一桂一家,陳書一家,任頤一家,任熊一家,羅聘一家,趙之謙一家,高其佩一家等。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書畫品評 的精彩文章:

安徽尉天池,他的行草書作品,總給人一種「發瘋亂寫」的感覺
啟功、徐邦達、謝稚柳,當代書畫鑒定三大家,知道他們的絕技嗎?

TAG:書畫品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