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77 歲創始人侯為貴出山為中興奔走,「孩子」不爭氣還是受了委屈?

77 歲創始人侯為貴出山為中興奔走,「孩子」不爭氣還是受了委屈?

來源:AI財經社(ID:aicjnews)

記者:周路平編輯:趙艷秋

IT桔子已獲得轉載授權

「中興被禁」這一事件持續發酵。有人聲討美國挑起貿易戰,有人疾呼中國要實現自主可控的晶元產業,有人評述中興不誠信,也有人憤怒於華為中興在原創技術上「太不爭氣」,還有人反思中國基礎創新缺失的深層原因。而這一切最終指向,中國企業缺的並不僅僅是「芯」。

4 月 17 日一大早,來公司上班的中興員工都收到了一封內部郵件,他們被告知,美國商務部對公司激活了(美國向中興出口商品的)拒絕令,公司已於第一時間成立危機應對工作組,在各個領域都分析並制定應對舉措,並特意囑咐大家保持平穩心態。

實際上,消息於頭一天晚上在一些微信群中開始傳播。起初是英文外電報道,而此時中興絕大部分員工還蒙在鼓裡,直呼「真的假的」。幾分鐘後,國內各大網站就推出了消息譯文。

消息稱,美國商務部宣布禁止美國公司向中興出售零部件、軟體和設備,時限長達 7 年。之後,英國國家網路安全中心(NCSC)也發出建議,告誡電信行業不要使用中興的設備和服務。

一家美國企業告訴 AI 財經社,在4月17日一早就收到公司法務部發來的郵件,要求暫停對中興出貨。而這家企業生產的產品是技術門檻並不那麼高的一類晶元。

「如果一刀切,全禁了,對中興的打擊是致命的。」中興一位供應商的高管對 AI 財經社表示。中興的核心產品,從手機到基站,從交換機到路由器,對美國晶元依賴很強。這意味著,中興用完了目前的存貨,很快將面臨無米下鍋的危機。「別說七年,一年都扛不住。」

中興也幾乎不可能在歐洲等其他地區找到完整、有競爭力的替代方案。即使有,需要更換基站和伺服器的晶元,相當於把東西重新設計一遍,還需要很長時間做可靠性試驗,保證產品「10 年不壞」。

事件在一天中持續發酵。有人聲討美國挑起貿易戰,有人疾呼中國要實現自主可控的晶元產業,有人憤怒於中興甚至華為「太不爭氣」,還有人反思中國基礎創新缺失的深層次原因。

制裁中興始末

中興被美國盯上還得回溯到 2012 年。中興將含有美國製造的配件和軟體產品出口到伊朗,合同數額達到數億美元。但此前,在美國的推動下,聯合國已於 2010 年 6 月通過了對伊朗的制裁,美國也通過了《全面制裁、問責及撤資伊朗法案》。

中興偷偷賣電信設備給伊朗的事情最終被美國發現。據外媒報道,此事是一名曾在中興美國分公司法務部工作的律師,主動向 FBI 檢舉的,並允許 FBI 拷貝他工作電腦中的資料。

美國商務部工業與安全局(BIS)還獲得了兩份中興的內部機密文件。據《財經》報道,這是 2014 年中興一位高管去美國時,在機場被扣下檢查,被發現在電腦中有兩份規避文件。而在這兩份名為《關於全面整頓和規範公司出口管制相關業務的報告》與《進出口管制風險規避方案》的機密文件中,描述了中興通過設立、控制一系列相互「半隔斷」的公司,向受美國制裁國家出口受控產品的事實。

據了解,中興在美國監管機構調查器件,找了無錫一家上市公司作為隔斷公司,通過賣給國內公司的形式,最終賣到了伊朗。

電信行業人士向 AI 財經社透露,向伊朗售賣禁運設備多是通過第三國轉運,要把設備的 Logo 擦除,或者換成別家的 Logo。由於這些國家受到西方制裁,造成類似基站、交換機、伺服器等通信設備沒有辦法從正規渠道獲取,而銷往這些國家的設備往往利潤更高。

「2013 年 11 月,不顧中興通訊法律部門的反對意見,中興通訊前任 CEO 召開了高層會議,決定重啟與伊朗的轉口業務。中興通訊的伊朗總部被授權去尋找願意與伊朗公司做生意的第三方,並願意單獨與中興通訊簽合同,將貨物轉運去伊朗,價格好商量。」BIS 後來公布過一份對於中興通訊調查分析。

美國的處罰在 2016 年 3 月到來了。美國商務部以中興「違反美國出口限制法規」為由,對中興採取限制出口措施,時間長達 7 年。

後來經過多方博弈和談判,中興要繳納 11.92 億美元罰款,當時合計人民幣約為 82.2 億元,其中 3 億美金暫緩繳納。最終是否支付,取決於未來 7 年中興對協議是否遵守並繼續接受獨立的合規監管和審計。同時,凡參與違規行為的中興通訊高管必須辭去管理層的職務,部分員工也要接受相應處罰。

而美國向中興及其子公司發放臨時許可,暫時解除對兩家公司的出口限制措施,保證它可以正常採購美國元器件、軟體和設備。

2017 年 3 月,中興最終認罰。雙方簽署協議,除了罰金,中興還將進行內控整改,包括解僱公司 CEO 史立榮在內的 4 位高層,並通過減少獎金等方式處罰 35 名員工。但問題來了,中興實際上只解僱了 4 名高級僱員,未處罰或減少 35 名員工的獎金。

這一點在兩年後的複核中惹惱了美國政府。不僅如此,美國商務部還給出另外一個理由:中興通訊在 2016 年 11 月 30 日和 2017 年 7 月 20 日的報告中作了虛假陳述,高達二十次。

「中興通訊精心策划了一系列的計劃來防止美國政府取得證據,例如從外部顧問那裡刪除或隱藏與調查相關的文件和信息。該計劃甚至還包括成立了一個由 13 人組成的工作小組,名為合同數據挖掘小組。該小組在 2016 年 1 月至 3 月期間,毀滅了全部與伊朗業務有關的資料,並且小組的郵件每晚都要刪除,以免暴露行動。」

「對於中興而言,問題很嚴重,但一定可以解決,我相信國家一定會出面。」一位不願具名的晶元專家對 AI 財經社表示,「中美兩國還有很多牌可以打。」雖然中國在半導體上的牌不多,但在其他方面的牌還挺多,「一定能達成一個新的平衡點。」

這件事情發生在中美貿易戰的大背景下,雖然美國商務部說,貿易戰和對中興禁運是兩碼事,但它在這個時間點重罰中興,不免讓人聯想。

「制裁是做給中國政府看的,作為談判的一個籌碼。」制裁出來後,美國半導體公司的股票大幅下跌,對美國國內也形成巨大壓力。

中興事件,已經成了國家層面的較量。中國已在 4 月 4 日採取反制措施對美國大豆、汽車、化工品等 14 類 106 項商品加征 25% 的關稅。除此之外,中國商務部還在審核美國高通對另一家半導體企業恩智浦的併購案。該併購案耗時日久,為商務部近年來首次使用兩個 180 天期限沒有審核完成的案例。這也許是中國的另一張牌。

太委屈還是不爭氣?

高端晶元 90% 以上依賴進口,這還是比較客氣的說法。」業內人士對 AI 財經社說。這是中國的現狀,儘管政府扶持晶元產業多年,但中國在晶元自給率上,尤其是高端晶元上,並沒有特別大的突破。

一位中興和華為供應商的高管對 AI 財經社介紹,儘管華為與中興都有晶元部門,但通信基站上從中央處理器到天線放大器,「全球沒有幾家企業能做,嚴重依賴美國進口」。在手機領域,從主晶元、快閃記憶體到天線,中興也幾乎繞不開美國。

在十七八年前,中興和國家開發投資公司共同建立了中興集成電路,在全亞洲最先開始了 3G 手機基帶晶元研發。「當時比華為海思要領先。」

但中興的文化不太鼓勵試錯,最後董事長侯為貴選擇了放棄,團隊解散,很多人去了海思。「中興目前應該是有技術儲備的,但沒有兩年,是做不出來的。」當年中興集成電路一位人士對 AI 財經社回顧說,「這麼大公司,當初放棄很可惜,現在比較被動。」

美國宣布制裁中興之後,國內一些媒體認為美國政府做得太狠,中興在這個時間點遭到如此嚴重的處罰,一定程度上受到了中美貿易戰的影響。

也有業內人士將矛頭指向了中興,認為中興沒有按規則辦事。「現在回過頭來看,中興並沒有誠心誠意地整改。」

一位在中國電信工作過 6 年、目前在 AR 領域的創業者,對中興特別是華為如今的表現提出了質疑。他觀察到,華為等企業之前由模仿發展、用跟隨壯大,歷經 30 年終成巨無霸。如今有錢有實力,卻仍然不去做改變世界的東西,還在採用「車燈理論」,只照亮前方 200 米,這給國內其他企業做了壞榜樣。

他透露,在最近幾年與華為的合作中發現,華為並不鼓勵顛覆式創新,即那種「從零到一」的開創性創新,而是大都從事「從一到 N」的工程性創新,這不用冒太大風險,可追求商業上的成功,但從骨子裡已與美國谷歌、亞馬遜等企業有了巨大差別,當然也就吃不到頭啖湯。

而在不久前流出的一篇華為內部文章中,有員工批評總裁任正非對業務表現出「收」的導向。「老闆說未來要淺灘撿魚,但淺灘撿魚能做啥呢?」

一位華為前員工也發現,在華為的規模做到世界第一後,華為內部的人也很焦慮。「以前有老大哥在帶著你走,至少知道前面是一片金礦,只管跟著往前走。而現在你是老大了,沒有人帶著你了,你怎麼去走?」任正非承認,華為已經進入了無人區。

不過,一位晶元專家對 AI 財經社表示,不能把板子都打在華為身上。在他看來,華為已經在部分領域做出努力和突破,例如手機上的核心處理器。

他呼籲產業界應該都沉下心來,把今天的壞事變成好事。他將半導體行業的發展與精準扶貧做類比,排好優先順序,確定下一個方向,集中精力做好。「國產化說了這麼多年了,但沒一個精準的導向。」

他舉例稱,面板企業京東方,一開始也曾被罵得狗血淋頭,但最後拿出結果來了,可部分替代進口。他認為晶元行業也應該如此,雖然晶元領域有客觀存在的難題:比起面板,技術更難,範圍更大。

分析師徐力持有相同的觀點,他認為「中國既不像某些人說的那麼強,明天就橫掃世界,也不像某些人說的那麼差,自產率為零。」

雲知聲 CEO 黃偉稱,這件事會讓一堆投了「騎著小黃車送外賣,順帶看個小視頻」的機構意識到,過去想在模式創新里掙快錢的,其實都是掙小錢,真正的價值還是科技硬實力。

中興事件發酵一整天中,很多媒體在自省中國「缺芯」現狀,呼籲建設自主可控的晶元產業,但一位人工智慧從業者在朋友圈中說:晶元業自嗨了,不是缺「芯」,缺的是更基礎的東西,比如設計工具、工藝、材料.......「可這些東西後面是什麼呢?是基礎研究、人才、文化、價值等大環境,而不限某個具體行業。」這道出更深的原因。

中國如今的巨頭企業,包括互聯網巨頭,都依靠模仿式創新興盛。中國真正的原創技術非常少。國人一直強調微創新、本地化創新。從根上講,是缺乏創新的整體機制。但在未來 20 年,中國成功的企業,一定是那些真正做到技術原創的企業。

中國正在實施一帶一路戰略,中國企業也迎來新一代出海高峰,在這個過程中要講求誠信和合規。

在如今看起來非常不利的事件中,很可能讓中國科技企業有機會反思看清問題,最終把壞事變好事。

PS:最新進展

昨晚(4月18日)有多位微博認證博主發文稱,已年愈七十七歲的中興通訊創始人侯為貴周一聽到消息後就立馬為此事開始四處奔波,並曬出照片。

圖片顯示,中興董事長殷一民、總裁趙先明以及創始人侯為貴,三人推著行李箱在機場忙於轉機。

希望中興能夠挺住。

END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IT桔子 的精彩文章:

重磅消息:優客工場宣布與無界空間正式合併

TAG:IT桔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