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如何正確提竿刺魚?這篇專治各種脫鉤跑魚

如何正確提竿刺魚?這篇專治各種脫鉤跑魚

昨天的一篇漂相,讓很多釣友詢問提竿刺魚的技巧。

脫鉤跑魚是很多釣友心中的痛點,都說跑的那條魚,永遠都是最大的。

所以,今天就治一治脫鉤跑魚。

五種跑魚

水底跑魚:從浮漂出現魚訊,到提竿刺中魚後的一小段時間——數秒至數十秒。這個階段的跑魚原因最為複雜。

1.鉤的大小、鉤門寬窄、鉤尖深淺不適當,鉤尖磨鈍或卷韌造成刺魚時打滑。

2.線號不對、釣線磨損後強力下降、過硬的線造成鉤子入口偏淺、過軟的線造成鉤子在水下的形態不理想,魚追食時吃鉤困難吃鉤淺而跑魚。

3. 調釣的靈鈍不當造成提竿時機不準,鉤子沒有在正常的部位刺入而跑魚。

4. 餌團的狀態不適當,造成鉤子在魚口腔的正常部位不能完成刺入動作,鉤子掛的淺而跑魚。

5. 魚竿過硬,造成釣上大魚後的一瞬間無法及時弓起魚竿發力而拔河斷線跑魚。

6.調釣的目數不匹配,造成信號出的太早鉤子卻沒有正常的進嘴,掛的太淺跑魚;

水面跑魚:除了上述硬體原因外,還有開始提竿時拉魚的力量和速度過大,直挺挺地拉過來,用力過大直接拉壞鉤線或魚嘴,刺激魚的反抗力增強拉壞鉤線或魚嘴。

解決方法:建議有意讓回魚的路線稍稍長一點,走個弧線遛一遛。

遛魚時跑魚:魚從中鉤到能被控住,說明它的力度在可控範圍內,最初最鋼猛銳氣已經被滅掉,這時候發生的脫鉤都是可以避免的。

大魚中鉤初期,喜愛向水的中間或左右衝擊,我們只須控制魚竿的方向,使魚竿在下壓狀態下與釣線的角度圍繞直角變動(魚竿在上挑狀態下控魚力度不足),手竿盡量別讓魚向中間跑。

如果魚向水底扎去且窩著不動,一定要控住它,別讓它在近岸處較大範圍里沿水底移動,也不要試圖把大魚拉到水面(這樣的話,另一隻鉤容易掛底或雜物,也容易被岸邊岩石割傷釣線)。

有時,特別大的魚中鉤後會以非常沉穩的力道遊動,這種魚尚未發威,一定要及時調整角度,不要刺激它,這樣等它發現危險時可能已經來不及發力了。

飛魚時跑魚:這個階段跑魚,最有可能的是斷線、鉤變形、魚嘴拉豁和魚跳動脫鉤。

有時飛魚跑魚,問題卻是出在水下。在作釣鮊魚、紅梢(蒙古紅鮊)時,如果水深,提竿時不要強力硬拖,讓回魚的路線稍稍長一點,這樣魚出水後會變得非常老實,即使魚鉤的鉤門較窄、鉤尖較淺,也不容易跑魚,飛羅非魚時也有類似的技巧。

抄魚時跑魚:買個好點的抄網吧……

GIF

不同漂相,提竿刺魚的時機:

垂釣小魚時:魚漂出現抖動即可提竿。

釣大魚時:建議等到魚漂出現黑漂送漂等漂相時再提竿。在提竿的時候不用大力地後擺釣竿。因為這時魚已經吃牢魚鉤了,再用力提竿只會導致斷線斷竿的現象發生。在提竿時只需朝後擺動一下釣竿即可。

今日話題:

隔壁大哥的小編說:他跑過最可惜的一條魚,是一個90多斤的「美人魚」

所以你們跑過最可惜的一條魚是什麼?

@圖文來源網路,若有侵犯聯繫刪除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釣魚迷 的精彩文章:

釣魚是釣靈還是頓,優缺點區分!
選擇魚鉤,首先你得懂魚鉤

TAG:釣魚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