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網上「裸奔」時代,你泄露了多少隱私?

網上「裸奔」時代,你泄露了多少隱私?

圖片源於網路

前段時間,Facebook因泄露用戶隱私,超過5000萬用戶數據被泄露影響美國大選事件徹底激怒了美國民眾。為此,Facebook創始人兼CEO馬克·扎克伯格在英國《觀察家報》、美國《紐約時報》、《華爾街日報》等多家報紙上登廣告,就公司的「背信」行為道歉。

在武漢,一個名叫鄧玉峰的青年藝術家近日舉辦了一場名為「34 .6萬武漢公民的秘密」的個展。半年前,他從黑市買了34 .6萬人的信息,包括姓名、電話、地址、身份證、網購記錄、車主等詳細信息。

28歲的劉某,電話XX,家住武昌街道口,車牌號XX,發動機號XX,有一輛黑色別克牌汽車。3月4日,他在淘寶上買了一個24寸的行李箱,還有一個登山包。

個展中,像這樣的個人信息被模糊處理後粘貼在牆壁上,密密麻麻,觸目驚心!而據說每條隱私信息只需要一分錢。

圖片來源壹號收藏

大數據時代,你的個人信息或許早已不是秘密,當個人信息泄露變成常態,這種常態又慢慢變成一種習慣,你是選擇麻木接受,還是想過改變?

隨著互聯網的普及和移動App的深入人心。我們習慣於享受網路給我們帶來的生活便捷和趣味性。遺憾的是,這些便利多多少少需要我們用個人信息來換取。不管我們願不願意,他就在那裡。比如玩個美圖我們需要手機號註冊,亦或註冊一個外賣網我們需要精準的區域定位,再或者租用共享單車需要綁定我們的身份證信息。

圖片源於網路

然而,大多數網站、App無法給我們充分選擇權。不輸入手機號,根本就使用不了。輸入手機號就意味著同意協議條款,同意就表示願意接受各種廣告的轟炸。當用戶連選擇權都沒有時,說「用戶自願」無異於把綁架說成是尊重他人願意被綁架的權利。

其實很多貌似自願註冊、自願領取會員,都是「被自願」。

毋庸置疑,互聯網行業發展的基礎就是數據處理,這些數據包括購物記錄、網頁瀏覽痕迹,也有用戶手機號、身份證號等「身份信息」。

這些企業獲取用戶信息後,還未必能提供便利服務,反倒衍生出了「大數據殺熟」這類新名詞。別說數據泄露,就是基於演算法的所謂根據個人偏好的智能推送,都讓很多人不堪其擾。

在街頭採訪中,幾乎所有的受訪民眾都表示,不知道企業會怎樣處理和儲存自己的數據,但也無從選擇。一旦我們的信息被二次盜用,可能會用作各種會員登記,或是利用信息購物,甚至被騙子冒用你的親朋好友借錢,各種憂患潛在。

在這個網上「裸奔」的時代,應該如何保護我們的隱私?

1、出門在外不要看到商家活動要掃二維碼,就不加思考的去掃碼,這樣容易造成個人信息泄露

2、盡量不要在公共場所連接免費的WIFI,騙子容易通過網路獲取個人信息

3、發現手機收到不良信息及時向運營商反應,發現異常及時報警

4、盡量不要瀏覽一些不正規的網站,包括一些小廣告和不知名的鏈接

5、不要讓陌生人使用自己的手機,即使需要也一定要關注對方

6、收到快遞的時候,第一時間把快遞單撕掉,不要給不法分子留可乘之機

如果真的發現自己信息泄露出現嚴重後果應該及時向公安機關報案,不要讓自己的財產損失進一步加劇。既然國家規定一人一證的政策,千萬不要向非正規企業和個人透漏個人隱私。

公民是保護自己個人信息的第一道關卡,首先要做好自我保護。不要為了換取一時的便捷和小利而犧牲自己本該保留的隱私。

素材及圖片來源於網路,侵必刪。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武漢易融恆信金融 的精彩文章:

拼多多 是如何讓你成為免費業務員的?
湖北男子點開網上陌生理財廣告 結局你猜得到 過程卻讓人不知道說什麼好……

TAG:武漢易融恆信金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