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被稱作「偽好物」的蘇州片是什麼?

被稱作「偽好物」的蘇州片是什麼?

「偽好物」一詞源自北宋大書畫收藏家米芾對一件傳為鍾繇《黃庭經》的評價。他認為這件作品雖然是唐代摹本,然而因臨寫極佳,遂以「偽好物」稱之,肯定這件摹本的藝術價值。

台北故宮博物院近期推出了「偽好物——十六至十八世紀『蘇州片』及其影響」特展,展出作品48件。從特展名字和內容來看,都讓人覺得頗為新鮮。

明黃彪《畫九老圖》(局部)

傳明仇英《畫連昌宮詞》

傳明仇英《乞巧圖》(局部)

本次特展呈現一批頗具水平、製作於十六到十八世紀、與蘇州風格相關的偽古書畫作品及其影響。這類冠上唐、宋、元、明書畫名家頭銜的偽作,無論品質精粗,在近代籠統地被稱為「蘇州片」。由於它們被視為贗品,即使大量存在於公私收藏中,卻長期受到忽略。

傳宋張擇端《清明易簡圖》(局部)

然而,題材繽紛且為數眾多的「蘇州片」,正反映出明末清初「古物熱」與書畫消費蓬勃的氛圍。台北故宮博物院典藏的明末清初「偽好物」,可以展現當時商業作坊如何以古代大師為名,進行再制,同時利用文徵明、唐寅、仇英等蘇州名家的風格來響應這波需求,提供消費者對於著名詩文經典或討喜吉慶主題等種種的活潑想像,打造出《清明上河圖》《上林圖》等熱門商品。

傳唐周昉《麟趾圖》(局部)

「蘇州片」原本屬於商業性的仿作,然由於數量上的優勢與不可忽視的流通量,反而成為明中期以來信息傳播、古代想像與建構知識的重要載體。「蘇州片」甚至成功地進入清代宮廷,直接影響到宮廷院體的形成,對繪畫史的發展具有前人未曾關注到的重要性。

據筆記小說記載,明代嘉靖年間的宰相嚴嵩(1480—1567)父子非常想得到北宋張擇端《清明上河圖》,便向官員王忬(1507—1560)索求。王忬於是請畫師黃彪(1522—1594以後)摹造一本進獻。嚴氏父子相當寶愛此畫,將其視為收藏書畫之冠。後來裝裱匠湯臣向王忬索賄不成,揭露此卷為偽,嚴氏父子懷恨在心,最終借故誣陷王忬問斬。

傳明仇英《西園雅集圖》軸

這個「因畫致禍」的故事有許多版本,牽涉到的人物包括宰相、官員、畫師乃至裝裱工匠,階層來源複雜。故事中黃彪摹繪的《清明上河圖》可說是「蘇州片」里最熱門的題材,足以代表當時社會各階層共同捲入因「古物熱」形成的「偽好物」商品消費的熱潮。

傳宋李公麟《畫歸去來辭》(局部)

蘇州從明中期後,已成為江南甚至是全國的文化與時尚中心,蘇樣時裝、蘇式傢具與器用、蘇州園林與繪畫甚至點心,都是各地競相模仿的對象。由於當時江南經濟繁榮,許多人都有意願及財力收藏書畫。在豐厚利益誘惑下,蘇州當地出現不少古畫作坊,甚至部分文人畫家也加入了造假行列。

傳明仇英《群仙會祝圖》

從台北故宮博物院藏「蘇州片」可發現好幾類風靡當時收藏界的熱門商品。如《漢宮春曉》《百美圖》一類對妃嬪宮中生活浪漫的想像;或是依照著名詩文製作的敘事性繪畫,如根據司馬相如《上林賦》描繪皇家狩獵壯盛場面的《上林圖》;又如吉慶祝福意味濃厚的《群仙會祝》《瑤池獻壽》等群仙圖像;教養禮教倫常的《二十四孝冊》《養正圖解》等。

顏色鮮艷且細節豐富的蘇州商業仿古作品,不但廣受江南各階層歡迎,也成為許多親王與大臣進貢給清代帝王的禮物。

據悉,本次展覽雪持續至9月25日結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藝術中國ArtChina 的精彩文章:

香港巴塞爾光速賣出過億作品
畢加索的繪畫技巧

TAG:藝術中國ArtChin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