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科學」號完成西太平洋海山科考返青,獲取大量新奇物種

「科學」號完成西太平洋海山科考返青,獲取大量新奇物種

文/半島客戶端記者 徐傑 圖/半島客戶端記者 孟達

19日,「科學」考察船號完成西太平洋麥哲倫海山系統多學科綜合調查,順利返回青島母港。本航次中,科研團隊對位於東經152o-153o、北緯17o的麥哲倫海山鏈的典型海山進行了綜合探測研究,獲取了大量的寶貴樣品,填補了國際上在該海山區調查的空白。據了解,此次科考還將首次面向公眾為完成調查的一座海山徵集一個中國名字。

遠航2.8萬海里,首次探索深水海山

19日中午11時,伴著微微海風和溫暖的陽光,「科學」號緩緩靠向中科院海洋所薛家島碼頭。遠航41天、航程2.8萬海里歸來的科考隊員紛紛來到後甲板上,列隊向前來迎接的親友同事揮手致意。「科學」號本航次科考於3月10日從青島起航,共搭載了來自中科院海洋所、中科院聲學所、山東大學、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東海水產研究所等單位的80名考察人員。

在「科學」號停穩後,記者登上了科考船,此時科考隊員已將航次科考獲取的大量樣品歸集整理完畢,等待運送到實驗室進一步研究。在船上會議室里,記者見到了航次首席科學家徐奎棟研究員,他告訴記者,麥哲倫海山鏈是一個全球關注的富鈷結殼區,由幾十座大大小小的海山構成,中國、俄羅斯、日本和韓國均在該區域有礦產合同區。「我們這一航次中針對的是位於東經152o-153o、北緯17o的麥哲倫海山鏈的典型海山,從地質、水文物理、化學和生物生態等多學科調查入手,對海山進行了綜合探測研究。」徐奎棟說。

據了解,海山又稱海底山,是指從海底高度超過1000米,但未突出海平面的隆起。目前全球估計有超過3萬座海山,但做過較深入探索的僅占約1%。海山地形多變,洋流複雜,生態系統特殊,在航行安全、軍事保障、海底礦產資源勘探開發和遠洋漁業發展中都十分重要。「根據起航前查詢的信息和數據,原以為本航次探索的海山也是淺水海山,實地調查掃描才發現,我們調查的兩座海山都是深水海山。」徐奎棟說,對於淺水海山,他們此前科考調查過不少,此次是「科學」號第一次對深水海山進行科考調查。

獲取大量新奇物種,填補國際調查空白

科考隊員介紹,在本航次中,他們通過多波束測深,獲得了兩座海山的精密地形圖,並對其中一座位於東經153o、北緯17o的海山,進行了地形地貌、底質環境、水體理化環境、底棲生物和生態等多學科綜合調查。調查數據表明,這兩座海山均為平頂海山,進行了全面調查的海山周邊最大水深是5500米,山頂最淺水深約1200米,海山高於基底4300多米;山頂面積約188平方公里,呈不規則的三角形狀;海山東北、西南和南部各有一個延伸較大的海嶺。

科考隊員還利用溫鹽深儀、垂直拖網和分層拖網等完成了海山「十」字斷面22個全水深站位的水文、化學和生物生態調查。利用「發現」號遙控無人潛水器(ROV)進行了7次下潛作業,獲取了巨型和大型底棲生物的寶貴樣品356個,涉及刺胞動物、棘皮動物、多孔動物、甲殼動物、軟體動物和多毛類等135種生物,包括許多之前未見的新奇物種。

此外,還採獲了岩石樣品33個,主要為玄武岩、富鈷結殼和鐵錳結核,獲得了4個站位的沉積物樣品,以及大量原位實測數據和影像資料,填補了國際上在該海山區調查的空白。

採到直徑80厘米海綿,是國內目前最大機體

在「科學」號的後甲板上,科考隊員展示了幾箱科考中獲取的生物、岩石樣品。徐奎棟研究員拿起一塊黑黑的圓形石頭,雖然其外形看起來沒有設么特別之處,但它卻是一種珍稀的稀有金屬礦產資源——富鈷結殼。而其他透明瓶子中裝著的還有很多五顏六色的奇特生物,其中不乏水螅珊瑚、黑珊瑚、金柳珊瑚等。當徐奎棟小心拿起一支金柳珊瑚時,大家還誤以為是一個彩燈束,「這種珊瑚就像彩燈傘蓋,它其實是一種動物,為什麼叫金柳珊瑚呢?請大家看我的手指。」徐奎棟小心刮掉金柳珊瑚一節枝幹的外層物質,裡面露出的枝幹顏色跟黃金顏色近似。

讓大家感覺不可思議的還有在一個大箱子里泡著的直徑約80厘米的玻璃海綿,它是科考隊員在1400米水深的海底採集而來。徐奎棟介紹,依靠水下機器人的精準助力,他們獲取的這個海綿機體十分完整,是我國目前從深水海山獲取的最大、最完整的玻璃海綿。

「海綿可以算的上是最原始的多細胞動物了,6億年前就出現在地球上了,它渾身多孔、靠骨針支撐起機體。」徐奎棟介紹,在發現這個海綿的1400米水深的海山處,水溫低、食物少,海綿長成這麼大的機體,需要經過很多年的時間。雖然海綿看起來軟綿綿的,但它有威力巨大的武器——骨針,當徐奎棟搬起海綿展示時,儘管戴著厚厚的橡膠手套,細小的纖維玻璃狀骨針還是輕易的刺穿了手套,扎中人的皮肉又痛又癢。

首次面向公眾,為海山起個中國名字

記者了解到,本航次科考項目面向「走向深海大洋」的國家重大戰略需求,圍繞深海大洋生物多樣性和資源熱點對海山系統開展綜合科學考察,這對於摸清西太平洋典型海山的生物多樣性家底,發掘生物資源和礦產資源,維護國家深海大洋權益,拓展和發掘國家戰略性海洋資源等具有重大意義。同時,也對支撐國家深遠海資源調查與合理開發提供了基礎數據和科學依據。

此外,本航次科考還有一個趣味十足的任務,那就是為完成了多學科綜合調查的一座深水海山命名。據介紹,這是我國自正式開展給國際海底地理實體命名以來,第一次面向社會公眾為海山起一個中國名字。此前我國在此區域的富鈷結殼合同區內已命名了採薇海山和維嘉海山,這一次將再在太平洋底鐫刻一個「中國名字」。關於面向公眾征名的時間和提交渠道,中科院海洋所將會通過相關渠道擇期公布。

據了解,要想給海山起名字,中科院海洋所要先向中國大洋協會申報,中國大洋協會再向國際上的海底地名分委會申報,通過後才能獲得國際認可。在科考隊員看來,給海山起一個中國名字是非常值得榮耀的事情,既能體現出中國人對國際海洋事務的貢獻,又能彰顯出中國人在國際海底的話語權,也是國家綜合實力的象徵。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煎蛋 的精彩文章:

未來的電腦長啥樣?
科學家們混合細菌和古菌的膜創造了新的生命形式

TAG:煎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