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逃走的扁鵲與被殺的華佗,謹以此文祝福真正的醫生

逃走的扁鵲與被殺的華佗,謹以此文祝福真正的醫生

謹以此文祝福真正的醫者!向仁心仁術者致敬!

但本文也鄙視混跡醫名之下的不學無術和有術無德者!

醫者在世人心中是除病救命的,他們干著關乎人命的大事,一言一行不僅攸關病人的生死康健,也往往攸關自己的身家性命。這種事連神醫也不能例外,扁鵲就熟知要趕在病人死之前跑路的道理。

在出自《韓非子·喻老篇》的扁鵲見蔡桓公中,扁鵲診斷出蔡桓公尚處在潛伏期的疾病,但對方不信也不接受治療。到癥狀發作時已經無藥可救,扁鵲為避禍只得先一步逃走。

這在歷史上雖未必真有其事,但它無疑說明一個現象:神醫也怕病人死後,醫理解說不被接受!這至少在兩千多年前的韓非子時代已經深入人心。

一個更可信的例證發生在明代。善良的馬皇后深知生命可貴,她臨死前不想連累醫生,拒接醫治,並對朱元璋說:「醫生只能醫病,不能醫命,如果醫生為我醫治,服藥不效,陛下一定會降罪於醫生,這是我不想看到的。」

同樣是女人,《琅琊榜2》中身為醫生的林溪,有一句發人深省的台詞:「世人對醫家最大的誤解,莫過於以為我們是神仙,若有救不回來的病人,那必定是因為沒有儘力。」

「沒有儘力」在外科醫生華佗身上得到了極致的體現。三國時代的重要締造者曹操或許心思耗費過大,早早地患上了風疾之症,成為頭疼專業戶,苦尋良醫,找到了手藝好的華佗。

華佗制定的治療方案是「此近難濟,恆事攻治,可延歲月」。應該說,神醫對這個中樞神經系統疾病做到了不吹不黑,假大空、高玄晦的廢話都沒說,簡單直白講要點:能治但不能根治,長期治療可以延年增壽。

一開始,曹操可能抱著試用的心態接受了這個療法,華佗也果然不失所言,每次都能在曹操病發時為他解除痛苦。可是時間一長,曹某人的心思就閑不住了,他越想越覺得「佗能愈此,小人養吾病,欲以自重」,認為華佗有能力根治,但這小子跟善於「養寇自重」的官油子學壞了,賴在自己身邊「養病自重」!

曹操不愧是一個出色的領導者,不輕易容忍別人的「糊弄」。荀彧替華佗說情:「佗術實工,人命所懸,宜含宥之」,華佗是正經醫生,饒他一命吧!曹操主意不改:「吾不殺此子,亦終當不為我斷此根原耳」,他不會為我除病根的,我殺定他了。

後來羅貫中寫《三國演義》的時候,覺得華佗之死不能這麼簡單了事。他作為「外科聖手」,必須死於醫學才有價值。於是在書中寫華佗要做開顱手術給曹操根除風疾,曹操一聽當時就震驚了,這人分明是刺客啊!趕緊拖出去殺掉。

當然,世上並不全都是羅貫中這樣的好心人,還有人往華佗身上潑髒水,說華佗並不是一心一意做懸壺濟世的神醫,而是把醫術當成求官的手段,結果求官心切在曹操身上玩砸了。

這話怎麼說呢?華佗憋著醫術不用,難道是留著玩農藥放大招?

好醫生都是天使,如果不幸生病而有幸遇上,就多一些耐心和寬容吧。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讀歷見聞 的精彩文章:

幽雲十六州是怎麼收復的?從三次北伐之憾,到聯金聯蒙之恨,苦等400多年終得良機

TAG:讀歷見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