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明朝崇禎皇帝求大臣捐款,可為什麼不直接抄他們的家呢?

明朝崇禎皇帝求大臣捐款,可為什麼不直接抄他們的家呢?

在大明快要滅亡的時候,出現了一幕令人百思不解的事情,擁有至高無上權力的崇禎皇帝竟然要哀求大臣們捐款來挽救大明,而這些大臣們卻一毛不拔,不是說皇權至高無上嗎?那就直接抄了大臣們的家不就完事了,而我們的崇禎皇帝卻選擇了忍讓,直到最後自殺都沒有抄大臣們的家,這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呢?在集權體制下,對官員來說,國家又不是他的,亡了又怎麼樣,老百姓造反又怎麼樣,皇帝換了又無所謂,只要自己榮華富貴就好,對上能騙就騙,對下能貪就貪,崇禎沒有看透這點,天真地認為禮遇大臣,他們就會遵循禮教道德好好效忠朝廷,低估大臣的下限,可以說是富貴限制了他的想像力,對大臣公然結黨也沒有政治警覺,以至於被忽悠到死。

崇禎的問題不在於他殺了九千歲,九千歲這種垃圾該殺,看見很多說要留著魏公公的就是naive,崇禎上位沒多久就能幹掉魏忠賢,說明的問題就是那時候的皇權能力還很強大,可以把自己不聽話的狗廢掉,問題是他殺了魏公公以後把魏公公辦的閹黨裡面幾乎所有的人都一網打盡了。這就不好了,很多人也不是真的和魏公公一夥,就是迫於形式,不得不低個頭,造個生祠也是為了升官發財。明朝崇禎皇帝求大臣捐款,可為什麼不直接抄他們的家呢?

這也是慘痛的歷史教訓,君非君,則臣非臣。所以皇帝要管理好臣民必須精於術,在任何時候,必須把軍權、監察權、人事權、財政權、輿論權緊緊攥在手裡,依靠制度來進行保證,不能放權給任何人,大臣只能忠誠於皇帝,服務於社會管理,否則官員一定會結黨抱團胡作非為。當然這對皇帝有非常高的能力要求和道德要求。

在嘉靖年間,大臣們還會給嘉靖皇帝真心的說:只要君臣一體,上下同心,大明朝振興起來,那不過是「瞬息之間」的事情。而到了崇禎皇帝的時代,整個社會的失望累積出來的頹廢,已經讓大臣們只有兩個選擇了;第一個選擇就是甘願為氣數已盡,很快就要滅亡的明朝殉葬,以全氣節,另一個就是「上順天意,下應民心」,順天應人,為改朝換代搏一把,或者直率的說,就是做腐朽沒落的明朝的掘墓人,去創造一個生機勃勃的新時代。可以說,從中國傳統的,還有當時的具體文化環境來講,大多數崇禎皇帝身邊的大臣們,都是在這兩個思想之間來回搖擺的。只是不管搖擺到那端,都是認為明朝已經「沒什麼戲」了,指不定那天就完蛋了的。

崇禎的這件事道出了皇帝權力的秘密,古代的皇帝的權力,並非君權神授,而是來自統治階級的支持,而皇帝是國家統治階級的代言人(猶如一個公司的CEO一般)。在古代社會,實際上是統治階級掌握了國家的命脈和王朝的更迭,而不是我們一直認為的百姓,百姓被稱為被統治階級,他們是統治階級手中的工具,從而影響國家的走向。古代的政府機構就是為了維護統治階級的利益而建立,統治階級只是委託皇帝行使這個機構的管理權而已。如果皇帝能夠維護統治階級的利益,大家都可以維護他的統治,但一旦皇帝損害了大部分統治階級的利益的話,他就會被拋棄,成為一個光桿司令。因此,古代的皇帝看似擁有至高無上的權力,實際上只是相對的。

其實到了崇禎後期的時候,皇帝就算想殺也沒有辦法殺,因為那個時候闖王的軍隊已經兵臨城下了,還有就是當時朝廷所有能打的軍隊基本都已經覆滅了還有名將也都已經凋零了,最後一個能打的孫傳庭還有他的軍隊都全軍覆沒,其實孫傳庭一死基本明朝的滅亡已經是成為了定局,明史上有一段詳細的記載,孫傳庭在汝州(河南郟縣)兵敗,李自成一日內追殺四百里地,直攆到孟津,明軍四萬餘人戰死,損失大量兵器輜重。十月初,李自成大軍攻克潼關,總兵白廣恩、陳永福降李自成。李自成以十萬軍圍攻孫傳庭,孫傳庭向渭南撤退,十月初三,孫傳庭戰死,時年51歲。崇禎卻認為他詐死潛逃,沒有給予贈蔭。同年十月,李自成攻破西安。

在古代社會,王公大臣等地主階級就是所謂的統治階級,他們掌握了國家的軍事、經濟等方方面面的權力。如果皇帝能夠維護他們大部分人的利益,他們就會給予皇帝權力,並且聽從皇帝的政令,一旦皇帝的政令損害了他們大部分人的利益,那麼這個皇帝就會被無情地拋棄,成為光桿司令,甚至會招來殺身之禍。

我們說文化的魅力和神奇魔力,其實很重要,這是很多事情的決定因素,也是所謂「大歷史觀」的重要核心。當一個文化體系崩塌,文化認同感消失時,那是你有千軍萬馬也挽回不來的。大家想一想,那麼強大的前蘇聯是如何解體的?當俄羅斯人不再認同「蘇聯」這個想像的共同體時,幾乎一夜之間,蘇聯這個曾經在全世界橫著走的超級大國就沒有了,就消失了。這樣的例子太多太多了,文化和社會認同感是一個決定著歷史趨向的重要力量,也是歷史趨勢的重要體現。當文化崩塌下來,崇禎皇帝剩下的,也只有一顆歪脖子樹了。

孫夫人張氏率孫家二女三妾投井自殺,年僅八歲的幺子孫世寧被一老翁收養。《明史》稱:「傳庭死而明亡矣。」最後李自成打進京城的時候都是一些老弱病殘還有一些太監在抵抗,這說明北京已經幾乎是一座空城要不然李自成也不會這麼快這麼容易打進京城。還有一點就是那些大臣家中都養了家丁,那些家丁戰鬥力還是相對可以的,崇禎想派兵抄他們家也不是那麼容易的,一手下已經沒有什麼兵,而且當時還有個問題是皇帝已經沒有錢調集兵馬。

崇禎絕對的性格有問題!說白了就是有點二。袁崇煥手握兵權尚且被凌遲處死,那些手無縛雞之力的文官反而沒辦法了?還是被人家抱成團來忽悠你嘛!滿朝官員個個慷慨激昂,憂國憂民都是表演給他一人看的,真是被組團忽悠死的啊!不過臨死明白了,遺言說,百官皆可殺,勿傷我百姓一人。李自成估計看到他的遺言了,而且還照做了,可見皇帝就是皇帝,這是奉旨抄殺啊!百官挨個吊打,挨個抄家。

顯然,明朝末年的崇禎皇帝就是這樣一個可伶的皇帝,東林黨一家獨大,大臣們抱團,自私自利,他們為了自己的私財,才不管國家的死活,想讓我出錢門也沒有,大不了國家亡了,我們再找一個新的代言人。崇禎皇帝作為帝國的統治者深知其中的利害關係,實際上他在執政晚期早就吃過癟,因此他最後關頭只能請求大臣們出錢打仗,而不是直接抄家。如果他選擇抄大臣們的家的話,一是沒有人會聽他的話,誰會自己抄自己家;二是這些大臣們會直接發動政變,擁立新君,或者直接投降,只會加速王朝的滅亡。當時的崇禎皇帝內心是多麼的悲涼,一國之君成了光桿司令,因此他在死之前發出了「朕非亡國之君,臣乃亡國之臣」的悲憤。

當時山海關吳三桂還有南方都有些軍隊可以勤王,但是一個是他們已經不聽號令幾乎成為了軍閥另一個是皇帝也能不差餓兵。當時的主要問題就是沒有錢,總結起來沒有錢什麼都不幹不了只能眼睜睜的等死。如果說國家是一個有機的整體,皇權就是大腦,官吏就是運動系統,大腦對運動系統失去控制了,肢體就癱瘓了,然後就全身潰爛而死,可怕的是大腦清醒著眼巴巴的看著自己潰爛卻動彈不得!所以說魏忠賢一類的爪牙缺不得!魏忠賢是條狗,狗太厲害了老是呲牙是該除掉以免威脅主子,但必須再養一條,官吏本該是肌肉,可是沒有了監督制約只吸收民脂民膏就成了肥肉贅肉,贅肉積攢到一定程度就血流不暢壞死了。

明朝的王公大臣不管明朝的死活,一般來說沒是沒有問題的,但是他們遇到了一個不按常理出牌的李自成,這個泥腿子還沒有悟出其中的秘密,只是為了眼前利益,開始了打土豪分田地,將北京城的王公大臣的家產都分了,而且這也是他一貫的作風,這一下他可惹大禍了,他超出一定的度,或者說李自成還沒有絕對的實力與地主階級為敵。如果這時他不立馬改變策略,開始團結這些統治階級,得到他們的支持的話,李自成必然會面臨滅亡。這不很快就應驗了,李自成農民軍的肆意妄為,造成統治階級果斷選擇了清軍,吳三桂放清軍入關。隨後,李自成的農民軍就在清軍和地主階級的聯合絞殺下滅亡。

總之,古代的皇帝的權力並非至高無上的,他們只是統治階級的代言人而已。古代有些皇帝(明太祖朱元璋)似乎擁有了至高無上的權力,那是因為他們是權術高手,他們知道團結大部分力量,來為自己所用,從而打壓另一部勢力,他永遠會維持著兩個勢力的平衡,自己居中調解,永遠掌握主動權,借力打力。沒有任何一個皇帝敢站在所有朝臣的對立面。抄幾個人的家可以,但解決不了問題。抄所有人的家,這就是逼人造反,都不用李自成打過來,大臣直接就造反幹掉崇禎了。皇權的絕對強大是建立在能拉攏平衡,利用各個利益集團相互制衡的基礎上的。你抄所有人的家,那所有人都會站在你的對立面,你一個孤家寡人能幹什麼?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李自成 的精彩文章:

闖王「李自成」戰敗後,到底死了沒?非但沒死,而且活的還很自在
李自成:農民大起義

TAG:李自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