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從這三點,教你看清一個人

從這三點,教你看清一個人

- 01 -

對待親人的態度

有人說,對親近的人挑剔是人的本能,但是克服本能,便是一種修養。

「好脾氣都留給了他人,而壞脾氣都留給了家人。」

事實的確如此,這是多數人與人相處時的狀態。

曾經有一個不熟的朋友,他在對待朋友或同事時熱情又溫暖,但在面對自己父母的那刻,卻是一副嫌棄的面孔,刻薄又不耐煩。

後來,知道他這樣本性的人,都和他保持了一定的距離。

原本他是有望升職加薪的,但也因為這件事被上層領導否決。

我們通常對不大熟的人或陌生人,往往能以禮相待,好言好語;但對自己親人、好友說起話來卻從來都有恃無恐,肆無忌憚。

這一惡習,恰恰能反映出一個問題:

如果一個人,對身邊親密的人,說話和氣、不驕不躁、謙遜有禮,多半都是受過良好的家庭教育。

有責任心,有擔當的一個人,也更容易取得別人的信賴。

- 02 -

對待比自己地位低的人的態度

亞歷山大大帝是歐洲歷史上的軍事天才,有次去一個地方微服私訪,結果繞來繞去迷路了。

他走近一家商鋪,客氣地問門口站著的軍人:「朋友,你能告訴我回城的路嗎?」

軍人看著穿著普通的亞歷山大,很是傲慢的回答:「朝右走!」

對於禮貌且伴隨微笑的詢問,軍人顯然很不耐煩,就因為覺得對方身份比自己低;反之,高高在上的亞歷山大卻始終彬彬有禮。

這就是一個人的格局。

一般而言,人們面對比自己地位低的人天生就有種優越感。

而衡量一個人是不是好人,一個最簡單的標準就是看他如何對待底層群眾,如何對待那些和自己沒有利益關係的人,那裡,才藏著他最真實的教養和人品。

尊重是一種平等,不仰望不俯瞰,不卑不亢。

層次越高的人,越懂得尊重別人,他們更懂得尊重中平等、價值、人格和修養的含義。

- 03 -

在利益面前的抉擇

人都是趨利性的,這是人性的本能。

利益衝突就像一塊試金石,往往能映射出人品的真實形態,尤在有損自己利益的狀態時。

假如一個人為了一己私利,捂著眼睛昧著良心,做出了有損道德或是有違法律的事。那麼,這樣的人,他的人品還值得你信任嗎?

趁早遠離,是為上策。

相反地,如果一個人在利益面前,他仍能堅守自己的底線,在衝突面前選擇讓利,那麼這種人往往是值得信任的。

這種人他們的內心豁達,責任感強,願意站在他人的角度,為他人著想,不會過多計較自我得失。

「利可共而不可獨」,這是曾國藩說的。

這是在告誡後人「合作共贏」的理念,獨享只會寸步難行,最終損害的依舊是自己的利益啊,害人害己。

所以,一個人在利益面前的取捨,是完全可以判斷出此人值不值得深交的。

- 04 -

都說人心難測,人是會偽裝的高級動物,天生的演員。

但就算你再會偽裝,再會演戲,都有露出馬腳的一天。

那一旦遇到了事,便能真正地看清一個人的本質。

不管這個人好與壞,認清了總歸是沒有壞處的,總好過稀里糊塗地被人蒙在鼓裡。

認清了,也便踏實了。

- 晚安 -

贊是你給自己的鼓和晚安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暢讀一本好書 的精彩文章:

「明明很在乎,卻要裝作不在意的樣子真累。」

TAG:暢讀一本好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