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我用「Apple Watch Series 3 蜂窩版」的這些日子

我用「Apple Watch Series 3 蜂窩版」的這些日子

※ 本文所有照片均由 iPhone X 拍攝,經過 VSCO 調色,畫面經過裁切。

寫這篇文章之前,我特別回顧了一下這幾年玩過的「可穿戴設備」,仔細數了數,不算多也不算少。

最開始接觸這類產品是在 2014 年的時候,當時接連玩了好幾款產品,分別是InWatch Z、Pebble Steel、Sony SmartWatch等等,其中 InWatch Z 是一款可插 SIM 卡和拍照的智能手錶,想法挺超前可惜體驗太糟糕。至於 Pebble Steel ,雖然它有應用商店,但是電子墨水屏的觀感實在是很一般,最終它能用的「智能」體驗亦是屈指可數。

後來,我又陸續接觸了各式各樣的 Wear OS 手錶,這些產品相對出色的表現也在一定程度上改觀了我對智能手錶的印象。而後,我甚至還海淘過 Microsoft Band 2,可惜這玩意就是一個戴著「信仰」的手環,除此之外沒有更適合的描述來形容我對它的印象。

那麼,這些產品到底給我的生活帶來了哪些改變?

坦率地講,它們所帶來的改變真的相當有限,這是因為這些產品的功能體驗決定了它們在我手中只能發揮裝飾性的作用,幾乎就是戴在手上看時間,偶爾作為計時器和鬧鐘,僅此而已。此外,某些產品由於佩戴感和續航太差,甚至還給我帶來了一些煩惱!

正因此,當我最近開始用 Apple Watch Series 3 時感慨頗多,用一句話來評價的話,我會說:「這才是智能手錶本該擁有的形態。

其實 Apple Watch 系列也不是從一開始就如此優秀,其第一代 Watch 的體驗存在諸多不夠成熟的地方,例如處理器性能較弱導致打開 APP 響應速度緩慢,滑動卡頓等現象,再加上續航表現不佳的硬傷,第一代 Watch 確實不如其它 Apple 產品那樣受到歡迎。

在這之後,隨著 watchOS 的更新迭代,Watch 的核心體驗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改善,打開 App 的速度更快了,流暢性也提升了,再加上表現更加出色的 Apple Watch Series 2 和 Series 3 相繼登場亮相,我們總算開始領略到了 Watch 的獨特魅力。

當然,好戲才剛剛開始。

這裡的「好戲」說的就是中國聯通在 3 月 7 日上線的「eSIM 一號雙終端業務」,它適用於 Apple Watch Series 3 蜂窩網路版。而這一「好戲」的登場,也意味著 Watch 能夠為我們的數字生活帶來全新的變化。

那麼具體都有哪些變化呢?感興趣的尾巴不妨移步閱讀這篇文章:《一文帶你玩轉 Apple Watch Series 3 的蜂窩網路功能》。而本文則會通過我個人的主觀角度來為大家分享 Apple Watch Series 3 蜂窩網路版※的體驗感受。

※ 以下將簡稱為 Watch 3

一、

對於不運動的我而言,Watch 3 主要是用來:

查看時間、天氣、日期,使用鬧鐘和計時器提醒

手機未在身邊時接聽電話,收取郵件、簡訊提醒、微信聊天、使用語音功能回復微信

用於線下購物的移動支付

作為獨立音樂播放器或控制 iPhone 上的音樂播放

事實上,目前也有部分可穿戴設備支持上述功能,只不過與 Apple Watch 相比還是有很大的不同。那麼,這些不同究竟是體現在哪些方面呢?下文將會逐步揭曉答案。

查看時間、天氣、日期,使用鬧鐘和計時器提醒

幾乎所有的智能手錶、智能手環都能輕鬆完成這項基礎體驗,要說 Watch 3 在體驗上有何不同的話,必須得聊一聊「觸感引擎」。從 iPhone 到 Watch,Apple 這項「觸感引擎」技術的體驗是絕佳的。在 Watch 上,它的振動強度恰到好處,伴隨著提醒鈴聲的響起,振動強度還會和音樂節奏同步,正如你的 iPhone 響起默認鈴聲的時候。

除此之外,Watch 3 還擁有豐富的錶盤可供選擇,從簡約到實用、再到酷炫和卡通的風格,相信可以滿足不少人的需求。這些錶盤也不僅只是用來看時間,還包括一些可自定義的入口。例如我自己就使用「簡約」風格的錶盤,並設置了我最常使用的四個功能入口:

日期:查看今天是幾號、星期幾

溫度:查看當前的氣溫狀況

音樂:便於我開始播放音樂或控制音樂

計時器:偶爾用在午睡或者其它情景下的計時提醒

另外我還同時搭配使用「實用」錶盤,根據不同的場景切換使用,比如某些時候我更想看到數字時鐘而不是指針。據悉,Apple 已計劃在 watchOS 中加入第三方錶盤的支持。

▍手機未在身邊時接聽電話,收取郵件、簡訊提醒、微信聊天、使用語音功能回復微信

有時候我會待在房間里,而 iPhone X 則會放在客廳,這個時候如果響起電話我便可以直接通過 Watch 3 來接聽,我只需對著手錶說話就行,不用再跑去客廳拿起手機接聽電話。當然了,在外面的時候我是絕對不會對著手錶聊電話,想像一下手錶傳出來的聲音被周圍人聽到的尷尬吧……所以,一副無線藍牙耳機對於 Watch 用戶來說是必不可少的。

此外,當我陪家人一起出去逛街時,通常這種情況我也很少用手機,在沒有佩戴 Watch 3 之前,我無論去哪都要帶上手機,而現在,我完全不再需要往口袋裡放手機,一塊 Watch 3 即可接聽和撥打電話、收取簡訊和郵件通知,同時當我收到微信好友的消息時,我還能通過語音快速回復對方。

這種沒有隨身攜帶手機卻令人感到安心的體驗,大概也就只有 Watch 3 能夠帶來了,這也是我這段時間使用下來最有感觸的地方,畢竟在上述情景時我真的很討厭帶上手機,明明能夠用上它的機會很少,卻又不得不帶上它。

▍用於線下購物的移動支付

出於我個人使用習慣的原因,通常情況下我很少會用除支付寶以外的支付服務,當然,這番話也並不是代表我完全不用 Apple Pay ,事實上它在某些場合下非常方便,比如我前段時間去廣州出差,那張辦了有六七年的地鐵卡根本沒有派上用場的機會,因為廣州地鐵可以刷 Apple Pay,簡直不能更方便!再者,隨著 watchOS 開始支持北京和上海的交通卡,對於有時候會去這兩個地方出差的我來說也是方便了不少。

而在購物和餐飲等消費場合下我基本都是使用支付寶,說到這裡有一點讓我很困惑的是,微信支付竟然不支持 Apple Watch,反倒是在 Wear OS 的可穿戴設備上是獲得支持的,這就有點神奇了。

▍作為獨立音樂播放器或控制 iPhone 上的音樂播放

手錶和手機,哪個設備的電量對你更重要?這個問題我想大多數人都會認為是手機更重要,因為它能夠處理更多事情。而這個時候,手錶如果能夠分擔一部分事情那肯定是再好不過了,比如音樂播放。在佩戴 Watch 3 期間,我不再通過 iPhone 連接藍牙耳機播放音樂,而是直接把 Apple Music 的音樂導入到 Watch 3 內置存儲中,將其作為便攜播放器。

出差時,通常我會戴上無線耳機聽音樂,這個時候我極其討厭褲兜里再放一個手機,因此手機會放在背包裡面,而 Watch 3 戴在手上本身就不礙事,它可以很方便的控制和切換音樂。不過,我經常使用的網易雲音樂並不支持將音樂導入到 Watch 3 的內置存儲中,也不能播放我收藏的歌單。因此對於我而言,訂閱 Apple Music 也就成為了一個必選項。

而在家時,我會使用 iPhone X 開啟 SONOS 的音樂播放,播放期間 Watch 3 和 iPhone X 剛好是處於連接狀態,這意味著我可以輕鬆在 Watch 3 上控制 SONOS 的音樂播放,例如暫停音樂,下一首等等。過去,我總是不得不打開 iPhone X 來操作,現在我只要操作手腕上的 Watch 3 就行了。

二、

那麼對於運動愛好者而言,Watch 又能夠為你提供什麼樣的體驗呢?在此我特別邀請了身邊一位佩戴 Apple Watch Series 2 的運動愛好者來與大家一起分享。

#

我手上佩戴的是 Apple Watch Series 2,當初買的時候是看重二代終於有 GPS 定位,終於可以不用帶手機記錄運動軌跡,於是我就立馬下手了。剛買的時候我也是很在意它的運動數據,三環閉合、卡路里、成就勳章、好友共享運動數據、喝水記錄、站立記錄、心率等等,同時也會下載一些第三方的 App,例如咕咚、樂動力、悅動圈等,研究各種 App。

不過後來隨著熱度慢慢減退,我對於運動數據的記錄也就不太在意了,在我看來注重數據還不如注重運動本身,畢竟 Watch 的運動數據記錄模式也不多,平常運動我就跑步比較多,還會去健身房鍛煉,不過 Watch 對於健身房這一場景似乎沒有對應的數據記錄模式,經常切回運動模式也十分不方便,也就自動記錄了個卡路里和鍛煉時間,至於准不准我就沒多深究了。

現在我也就只有在跑步的時候會對 Watch 說一句:「嘿 Siri,開始戶外跑步。」從而觸發跑步數據的記錄,Watch 的跑步模式每一公里就會有震動提醒,抬腕就能查看運動時間、公里數、心率、時速,有消息推送時抬腕也會自動顯示,過段時間就會自動切回跑步記錄頁面,不會影響跑步時的狀態。跑步結束後,你可以選擇是否記錄這次的運動數據,包括運動的總時間、每公里的時速、跑步路線、天氣、距離、心率等。當你累積一段時間後回顧這些數據,發現自身的進步和走過的路也是蠻有成就感的。

也許會有人說:「這些數據,除了心率,手機都能記錄啦,何必買 Watch 呢?」

是的,我現在也是這麼覺得,如果單純記錄數據,沒必要用 Watch,可是如果你希望跑步的時候不帶手機就可以記錄數據,又可以聽歌,又或者希望免去經常掏出手機看消息,被消息中斷你跑步節奏的煩惱,那麼佩戴 Watch 是很方便的。此外,運動過後大汗淋漓,Watch 的防水功能將會變得很有用,直接在水龍頭下沖洗,無需擔心進水。

——以上內容由 yG 分享

三、

有別於我過去用過的可穿戴設備,Watch 3 的出現可以說在一定程度上改變了我的數字生活,這一點是毋庸置疑的。它既是一位配角,也是一位主角,在不同的使用情景下變換它所扮演的角色,輔助了智能手機更好的完成任務,或是替代了智能手機的某些功能,而這正是我個人對於 Watch 3 的理解。

當然,Watch 3 也並非一切都是最好的狀態。在實際體驗過程中,我有兩點看法,分別是「數碼錶冠的交互」和「Watch 的應用生態」。

▍數碼錶冠的交互

數碼錶冠作為一顆交互按鈕,其價值並沒有在 Watch 上得到很好的體現,大部分情況下我都是「點按」而非「旋轉」數碼錶冠,這一點我也同時詢問了身邊一些佩戴了 Watch 的朋友,他們也都深有同感。

就目前而言,數碼錶冠於我而言更像是一種「儀式感」般的存在,這讓我始終覺得 Apple 賦予它的意義相當有限,完全不同於 iPhone 上的 HOME 鍵。不過,這並非代表我否定了數碼錶冠的存在價值。而是在我看來,它的存在感時強時弱,略顯尷尬。雖然在這塊屏幕上設定計時器,滑動列表選項等功能操作時,數碼錶冠的確提供了相比觸摸屏更加精準的體驗,但是它所能夠帶來的意義也就僅此而已了。

或許這樣就足夠好了,只不過作為一顆重要的交互按鈕,總是會有一種這還不夠的感覺。

▍Watch 的應用生態

就像我在前面談到的,Watch 既是一位配角,也是一位主角。在它作為配角時,只需完成一些基礎功能就夠了,在這方面我是感到滿意的。可是在它作為主角時,受限於應用生態的客觀因素,我始終無法獲得滿意的體驗。

儘管 Apple 已經很努力在這幾年的時間裡推動 Watch 應用生態的發展,但是這依然無法掩蓋這塊小屏幕難以在應用生態有大突破的局面。同時,部分核心應用的質量做得參差不齊,就拿微信、滴滴打車和支付寶這三款應用舉例:

微信:作為 Watch 的必備應用,它的穩定性是存在問題的,比如我就遇到過「啟動閃退」的異常現象,最後只能通過卸載重裝解決。此外,收取新消息的延遲有點高,總體表現欠佳。

滴滴打車:它既無法同步顯示 iPhone 上的打車狀態,打車時也不能更改定位,想像一下當你去了一個陌生地點,而應用自動定位的地點是錯誤時,你的心情是什麼樣?並且更致命的是,它只能呼叫計程車……

支付寶:要想在 Watch 上使用支付寶,那麼你必須得在 iPhone 的支付寶上開通離線支付功能,不然萬一哪天你沒帶手機又想使用支付寶就很尷尬了……因為它根本不會使用蜂窩網路去讀取付款碼,適配做得不夠到位。

總的來說,Watch 的應用生態完全不同於 iOS 那般成熟,在我看來仍然還有很大的成長空間,至少上面簡單列舉的這三款幾乎是必備的應用,它們的體驗真的難以讓人滿意。

四、

作為這篇文章的結尾,我想再聊兩點 Watch 3 的選購建議。

首先是要不要買蜂窩版?從我這段時間的體驗來看,我是絕對不會推薦你買 GPS 版,除非你所在的城市未開通「eSIM 一號雙終端業務」,否則果斷選擇蜂窩版是絕對不會錯的。為什麼……?我想在這篇文章已經充分和大家說清楚這點,如果你是選擇 GPS 版,Watch 對於你而言只能是配角。而如果你是選擇蜂窩版,某些時候你真的完全可以不用帶手機出門了,這一體驗的便利性我想只有當你真正感受到時,你才會發現你的選擇是正確的,並且感慨 Watch 3 蜂窩版的強大。

至於 Watch 3 究竟值不值得買?這個問題可能就要因人而異了,畢竟 Watch 3 蜂窩版售價不低,雖然它能夠提供諸多功能體驗,一定程度上改變你的數字生活,但是它歸根結底是一塊手錶,你願不願意為這塊手錶掏出 3000 多元,我認為這是你首要考慮的因素。然後,你需要結合自己的需求去進行分析,比如在這篇文章中我所羅列的許多功能體驗,是否正是你所期望擁有的?

如果是,那麼 Watch 3 的出現無疑會為你的數字生活帶來諸多全新的變化。並且我相信在你感受了這些變化之後,你會發現你對於 Appe 硬體生態的依賴又進一步得到了增強。

當你入手了 iPhone 之後,你可能就會想著擁有一塊 Apple Watch Series 3,隨後你便入手,而就在你佩戴一段時間之後,你將會發現自己特別想要一副 AirPods……

不得不說,Apple 這個圈錢套路真是讓人心服口服的。

你可能還喜歡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數字尾巴 的精彩文章:

四月院線新片前瞻:《暴裂無聲》、《犬之島》、《湮滅》
你們要的窄邊框遊戲本,這下微星也有了

TAG:數字尾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