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身 > 2018東京馬拉松賽後記

2018東京馬拉松賽後記

藍蓮花

 時光·漫步

許巍 

00:00/04:30

那一刻,我看見沉默的大佛,我看見比叡山上翻山越嶺的白衣僧人,我看見奔跑的自己。

1

2018年2月18日,正月初三,奈良。

到日本的第3天,東京馬拉松前一周。第二天一早要去唐招提寺,就想晚上圍著奈良公園跑一跑。白天喧鬧的小城,此時幾乎見不到人了,黑魆魆的,陽光下的小鹿都不見了,樹影綽綽,安靜得讓人心慌。不經意間跑到了東大寺,「不如繞著大佛殿跑吧」,白天剛剛拜謁過大佛,佛總是讓人感到光明溫暖。

東大寺廬舍那佛是世界第一大銅佛。1265年前,鑒真和尚在這裡立壇授戒,從此改寫日本文明。記得80年代初,父親從鄉村小學騎車40多公里趕到揚州大明寺,目睹了鑒真乾漆像回鄉的盛況,帶回一張彩頁介紹,那時候知道日本有個地方叫奈良,奈良有個唐招提寺。

大佛殿一圈大約900米,看不見大佛,但知道佛在,心中升起莊嚴。一圈又一圈,華嚴經雲「一切即一,一即一切」,彷彿看到千年之前疾步經行的僧人,我知道,15圈的奔跑為我注入了新的力量。

2

2月22日,正月初七,比叡山。

知道比叡山和「千日回峰行」,是從英國人芬恩那本探索日本跑步文化的書——《跑者之道》。這次旅行兒子做的計劃,行程沒有放進這一站。到京都後,被一個又一個的寺院震撼,不經意之間想起了比叡山。調整行程,在京都逗留的最後一天到了比叡山。

到山頂時,已近中午11點,山上還有雪,寂靜無聲。比叡山是日本佛教的發祥地、母親山。1200多年前,從大唐學成歸來的最澄法師在這裡開山,傳播天台宗。

「千日回峰行」是比叡山特有的修行方式,在7年近1000個日子裡,僧人每天深夜出發,拜遍比叡山和京都府的270餘處聖跡。「走在海拔高低落差一千三百公尺,全程48公里的山路上,每天十六小時,持續一千天的修行試煉,隨時有落崖之險,不時有毒蛇、山豬、熊等出沒,更有強風勁雨、山崩、雷電的襲擊……此難行之行,一旦開始,就沒有任何理由可以停止,唯一能阻擋前進的,就是死亡。」完成千日回峰行,總行走距離大約4萬公里,相當於繞地球一周。近千年來,完成這一修行的不過50餘人,他們被稱為「大阿闍梨」。

在山上走了很久,從根本中堂到凈土院,踏過積雪到西塔釋伽殿,一直回到無動寺明王堂,間或見到匆匆走過的僧人,合十致意。鐘樓旁邊,有塊碑,「照於一隅此為國寶」,這是最澄和尚在《山家學生式》一文中的精粹之言:「國寶何物?寶道心也。有道心人名為國寶。故古人言:徑寸十枚非是國寶,照於一隅此為國寶。」修行的意義,在於尋找國寶般的道心。

寺內見到延曆寺發起的「一隅を照らす運動」海報,一隅照亮,大意是說你如果發光,小小的光線聚集在一起,就能把地球照亮,創造美好的世界。日本人信奉「照一隅者是國士」,天台祖師智者大師《摩訶止觀》說,「守一隅,照千里」,奔跑的意義,千日回峰行的意義,都在這六個字中了。

日本思想家鈴木大拙認為「靈性」是日本人包容萬物的宗教性根源,提出用「靈性」的概念來取代宗教這個西方詞語。他說,「靈性就是大地性,大地孕育萬物的生命力恰如人的靈性生生不息。只有和腳下大地直接接觸的修行,才有意義。」苦行的僧人將奔跑當成通往開悟的道路,雙腳叩擊在大地上,閃電曳過蒼穹,與內心的佛對話,直到自己也成為佛。

3

2月23日,正月初八。鎌倉。

白天,拜謁高德院大佛。海邊的千年大佛,風吹日晒,有青銅銹的斑駁,時光的印跡讓大佛更加悲憫。

夕陽西下時,在由比濱海灘散步。在日本晃悠8天了,為東京馬拉松而來,此刻,卻有些恍惚,近在眼前的東馬變得遙遠而又神聖。去年11月上馬之後,12月份訓練比較系統,半程配速進4:30,之後1月份跑量僅160公里,還包含3:32完賽的港馬;2月份至今100公里還不到,連續兩個月訓練不太系統,加上年前的各種年會、大酒,跑力下降,希望在春天跑進320的目標實在有點懸。

3:25吧,爭取跑進3小時25分,達標BQ,再訓練一個月,3月下旬的比賽再謀求320。撿了一片貝殼,在沙灘上寫下「3:25」,大海作證,大佛護佑,波濤會帶走此刻的祈願。

4

2月25日,正月初十,東京。

東馬9:10開跑,8:30站到起點。這是我的第25個全馬,第一個大滿貫賽事,平靜又充滿期待。果如法師說:「法法相融,立處皆真」。速度,時間,一分一秒的點滴進步,是跑者的男兒血性,也是行者的澄明佛性。

國歌響起,日本國歌《君之代》哀怨肅穆。9:10分,發令槍響,漫天花雨,唯美綻放, 2分半鐘,到達起點,紙蝴蝶、紙櫻花還在空中飛舞,按下跑表,一朵心形紙落在手上。

C區出發,起跑後,有點擁擠,隨著人群慢慢跑,第一公里用了5分36秒,彷彿夢遊。稍稍疏散後,迅速警醒,穿插游弋,第2公里進了5分。突然感到憋得慌,起跑晚,早餐吃得從容,喝了咖啡,利尿,這時必須要釋放了。很快路邊出現指示牌,前方100米有廁所,趕緊靠左跑,到了竟然還要排隊,等了兩個人,快速解決,看看錶,從進到出花了兩分多鐘。

重歸跑道,身輕如燕,彷彿掙脫鎖鏈,撒歡進入比賽狀態,4:45速度巡航。5公里處,手錶顯示過了26分鐘,比計劃時間多用了2分多鐘。提醒自己,不急,不能再犯上馬的錯誤,保持4:45以內的配速,穩住跑,絕不提速導致提早撞牆。

10公里時接近50分鐘,感覺完全跑開了,繼續4:45配速。日本人對馬拉松的熱愛無與倫比,聽不懂他們叫什麼,卻能感受到這是發自內心的歡呼,身體也從開始的恍惚、興奮、新鮮,過渡到輕鬆,專註和堅定。

日本橋,淺草寺,很快到了半程中間點,1:42,雖然耽擱了兩分多鐘,照這個速度跑,進325應該問題不大。

29公里,大片的五星紅旗風中揮舞,大概是華人助威團聚集的地方,華僑加上中國遊客,上百人在搖旗吶喊,「中國,加油」的歡呼聲蓋過了所有的聲音。揮手致敬,換來更熱烈的「加油」互動。在異國邂逅如潮的鄉音,讓人有點激動。

跑進銀座,全世界最繁華的商業區,熱鬧非凡,日本觀眾的加油聲此起彼伏,突然聽到有人叫我,回頭看,老婆加入了一個小型的中國人加油團,看到我,激動地搖著手裡的小國旗。真是緣份深啊,第一次觀看馬拉松比賽的她,竟能在川流不息的奔跑人群中找到我,四目相對,搖手致意。跑過去十幾米,才想起應該狠狠擁抱一下,跑得太投入了。

30公里,2:24,狀態不錯,保持勻速。進入長長的折返路段,路那邊的高手們已經到了40公里,全力衝刺了。疲倦感開始襲來,頭上的空頂帽吸足了汗,一直往下掉。「索性扔掉吧」,摘下帽子,丟進路邊老人手中的垃圾袋。輕輕一放,似乎放下了所有的塊壘,也多了背水一戰的勇氣。咬住4:45配速,就是勝利。

36公里,經過折返點。喘息明顯加重了,但沒有撞牆的感覺,還能保持正常的速度。 「今天天氣不錯,狀態不錯,應該拼一拼,也許還能更好些。3月下旬的重慶馬拉松也許氣溫高,沒法跑」,想法堅定了,腳下更從容了。

40公里,3:12還不到,心裡一陣歡喜,「今天320雖然不可能,322應該沒問題」。41公里,心想,可以再快一點,擺臂,加速,向前沖,漸漸地,人群好像消失了,世界突然安靜下來,眼前突然出現鎌倉大佛,青銅斑駁,垂目無語。剎那間,我彷彿在空中,看著另一個自己,喘著粗氣,面目扭曲,表情痛苦,用已經變形的跑姿,向著大佛奔跑,那一刻,眼中充滿了淚水。

越過終點,按下表,3:21:52。真正跑過終點的時刻,心中滿是平靜,仍然沉浸在最後幾百米的升騰之中,那一刻,我看見沉默的大佛,我看見比叡山上翻山越嶺的白衣僧人,我看見奔跑的自己。

走過終點線後長長的路,日本志願者用最高效的服務,最熱情的笑容,最真摯的掌聲迎接完賽者。正是這賽後一公里,讓東馬成為世界上最好的馬拉松。終點日比谷公園,路標上寫著「心字池」,旁邊有一個草書心形的水塘。看著水面,想像著「心」字的點劃分布,忽然間如五雷轟頂,彷彿祖師棒喝,奔跑42公里,你見到心了嗎?

5

2月26日,正月十一,上海。

比叡山上,把幾本關於「千日回峰行」的書都帶回了家,雖然看不懂日語。京都往東京的新幹線上,用手機搜尋關於「千日回峰行」的中文讀物,只找到一本酒井雄哉的《一日一生》。人到家,書也到了。

比叡山開山1200餘年的歷史上,有3人兩次修滿「千日回峰行」,40歲才出家的酒井雄哉就是其中之一。他於1973年至1980年、1980年至1987年,兩次完成這一艱苦卓絕的修行,成為日本最為知名的大阿闍梨。總是有人問他,為什麼要修「千日回峰行」,酒井總是回答,「我只能做這個」。

一本薄薄的小書,一小時讀完。酒井的語言樸實溫暖,他說,一日即一生,一步一步,專註於人生的道路,如果累了,就換個方式走。

酒井說:「沒關係,雙腳走累了,就用肩膀走吧。」

本文為98跑原創,文章屬個人觀點,僅供參考。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違者必究!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跑步心情 的精彩文章:

9種超實用動作,練出夏天好身材!
看了這篇乾貨,你還不跑!二年級生給小白掃盲第2課

TAG:跑步心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