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清初清末兩個姓孫的,一個叛族剃髮易服的千古罪人,一個剪辮反抗的革命先驅者

清初清末兩個姓孫的,一個叛族剃髮易服的千古罪人,一個剪辮反抗的革命先驅者

漢族自古以來就非常重視衣冠服飾。《孝經》有言:「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孝之始也。」漢人成年之後就不可剃髮,男女都把頭髮綰成髮髻盤在頭頂。而滿族的髮型與漢人迥異,該族男子把前顱頭髮剃光,後腦頭髮編成一條長辮垂下。?

清軍入關時曾頒發「剃髮令」、「易服令」,規定「官民既已剃髮,衣冠皆宜遵本朝之制。」滿清朝廷把剃髮作為歸順的標誌之一,口號是:「留頭不留髮,留髮不留頭。」「一個不剃全家斬,一家不剃全村斬。」晴天霹靂般的「剃髮令」,徹底激怒了當時各地的漢人,他們要發不要頭,寧為發而死,高呼:「寧為束髮鬼,不作剃頭人!」之後,遭到滿清的血腥鎮壓——揚州十日、嘉定三屠、江陰八十一日,最為慘烈的江陰八十一日死於清兵刀下者足有17萬多人,無奈只能屈服剃髮易服。

而「剃髮令」的罪魁禍首是個姓孫的,叫孫之獬,是天啟二年的進士,做了22年的大明臣子,在清軍佔據北京後就立即投降了。當然投降滿清的那麼多,孫之獬會被罵作千古罪人,是因為他是第一個剃髮易服的,當時朝臣分滿漢兩班,滿人服飾的孫之獬遭到滿漢兩方的厭棄,於是孫之獬乾脆奏請漢人一律剃髮易服,大家都一樣。於是,有了那道「剃髮令」,於是,才會發生「留頭不留髮,留髮不留頭」的慘劇,稱他為罪人並不為過。

漢人雖然為了保住性命,不得不剃髮易服,然而反抗並沒有終止,現在總所周知的「正月不剃頭,剃頭死舅舅」便是其一,《掖縣誌》卷二《風俗》:「聞諸鄉老談前清下剃髮之詔於順治四年正月實行,明朝體制一變,民間以剃髮之故思及舊君,故曰『思舊』。相沿既久,遂誤作『死舅』。」

剪辮運動——1911年10月,辛亥革命武昌起義成功,推翻了滿清王朝,成立了中華民國湖北軍政府,同時實施了除舊布新措施。軍政府貼出剪辮告示:「自武昌起義推翻清帝,重振漢室,凡我同胞,一律剪去胡辮。」當時南昌城內七處城門口,以及督軍衙門(市政府)、府學前、百花洲等十處,皆設有「義務剪辮處」,凡來剪「文明」髮式或剃光頭者,一律免費。

第一個剪辮子的人具體是誰,已經說不清了,但是第一個號召全國人一起剪辮子作為反抗滿清朝廷標誌的,也是個姓孫的,他叫孫中山,正是有「國父」之稱的孫中山,他是中國近代民族民主主義革命的開拓者,中國民主革命偉大先行者,中華民國和中國國民黨的締造者,三民主義的倡導者,創立《五權憲法》。他首舉徹底反帝反封建的旗幟,「起共和而終兩千年封建帝制」。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歷史趣分享 的精彩文章:

君王中的恥辱之晉景公——掉進廁所,爬不出來被淹死在裡面
烽火戲諸侯——只要能搏你一笑,便是舍了這天下又何妨

TAG:歷史趣分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