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兩小時接4500次乒乓球我經歷了什麼?

兩小時接4500次乒乓球我經歷了什麼?

· 導語 ·

活到老,學到老,學習之道是什麼呢?獲得新知、練習、試錯、查擺、糾正。這一路有很多的困難:資源的獲取分配、情緒心態的把控。這些我們通過一本書和一場實踐來體會吧。

文 / 九天

(撿球神器鎮場)

最近兩個月,我又開始跟著陳教練打乒乓球,每周一次兩小時,目的主要是做做自己喜歡的運動,也彌補一下小時候好球台稀缺的遺憾。這次帶有學習的練球過程中,我發現我對這項熟悉的國球運動有一些誤解,同時我想起去年讀過的一本書——《學習之道》,一本以象棋和太極兩項運動為主題的自傳體學習經驗書。

這一書一運動的碰撞,產生了一些關於如何學習的小火花。

1

對打乒乓球的誤解和新認識

中國的小學中學裡,不管學校的設施新舊總會有幾個乒乓球台,我小時候經常排著隊,等著上場。儘管技藝不佳,很快就會被拍下,還經常會遇到高年級的同學把球台和打球機會搶走,但整體來說,和同學們一起打球是學生時代很愉快的時光。

那時我們會腦補著聖鬥士之類的少年漫畫,會念叨著鄧亞萍、楊影的戰術,給每個動作加戲,給每個成功加光,給每個失敗加理由。也給打球加了一些誤解。

誤解一打球要先學發球

我跟著教練練過有10次了,每次我都是練習接球,不下4000次。中間就沒有正式教過發球,只有過一次在教練臨時走開時讓我自己拿著幾個球發一發。這讓我挺驚訝的,我以為一開始就會教發球。畢竟在過去我在場上有時只有發球才能碰到球……發球得分顯得特別厲害,還能在場上多站會兒。

這個情況讓我想到《學習之道》中讓我感到很有啟發的一個觀念:

我的大部分對手都是從學習開局棋路開始的。很多理論都是以象棋比賽的開局為起點,一上來就教孩子學習開局也是誘惑十足,因為在開局可以設置很多陷阱,讓棋手可以迅速、輕鬆獲勝。乍-聽來,讓新手學習開盤棋局似乎挺說得通的,何不從開頭教起,尤其是這樣可能會速戰速決。而真相很簡單:一旦從開局學起,你就沒了退路,這一生都會用來牢記、更新《象棋開局百科全書》。這就像是會上癮一樣,具有極其危險的心理影響。

雖然乒乓球的教學順序未必是這個理由,但這段給了我們一個警示:嘗試一樣東西時,你是只要過把癮就死,還是說想獲得長足的進步,去體會它的奧義精髓。這兩者倒沒有優劣,只是我們心裡都應該明白自己在做的是哪樣。

誤解二遠台比近台容易

我一開始的站位,是身體離球台有一臂的距離,這樣讓我有安全感,因為這距離讓我覺得在接發球時有更多的時間反應:如果對方發了一個飛旋的球,我能看到它往哪飛了,可以趕緊跑起來;而如果是個網邊的短球,我也可以迎上去。這都比倒退追球要快。

一開始,教練就示意我靠近些,身體幾乎貼著台或者一拳寬。我說站遠一點好接,近一點難。他卻說,其實遠台並不好接,因為球落下來時的速度更快,離台遠也就是回去的球路也遠,增加了控球的難度。

為什麼會沒想到這一點呢?我反思之後認為主要原因是:站遠台可以少動點腦子,低估了後期控球的難度同時又高估了自己的控球能力。總結說就是,想用體力補腦力。如果能注意對方發球的動作、預判意圖,在網邊就快速反應回擊,對控球來說更容易,但這顯然需要動腦和經驗。

不想動腦子,就多做一些冤枉事;砍柴之前不磨刀;有新工具不願學,用老方法費時費力的做;有好觀念不願意用,保持著成見讓自己身心俱疲……這不都是類似情況的衍生嗎?

誤解三手腕胳膊越靈活越好

小時候打球,尤其是想打出一個很旋的球,先要把變身程序走一遍:定格、旋轉、跳躍、哼兩音節背景音樂、嘴裡逐字喊出招數的名字「天!馬!流!星!無!敵!旋!!」可以想像一下那些花里胡哨宛若智障的中二動作。

那時起,我接發球時就很愛各種轉手腕、甩胳膊,除了很炫,還可以迷惑對方。可是教練在早期提醒我一句:

不要晃,手腕要像打了石膏一樣固定。

他沒講具體原因,我想是那些動作很多餘,白費勁不說,還增加了犯錯的幾率。

再看高手打球,姿勢依然很炫,而且並不是靠中二動作體現的。這件事告訴我,各行各場合有自己炫的方法,隨意套用過去未必好使。

誤解四我是按要求做的呀,沒過去只是運氣不好

接球的時候以一盆為一輪,大約150個,教練會在對面連續發球,要求我在某一點或兩點或三點以某方式接(比如推、拉、抽、搓、彈,正反手)。接過之後,教練就會反饋意見。

當連續不過網時,教練會說「不要壓,不要壓,拍子豎起來」。我心裡就立刻抗拒道:「我沒壓,我沒壓,哪兒壓了?」然後球還是被網攔住,心裡的火一下躥起來——一定是風吹的!室內也有風。

其實想想在這種簡單場景下,要不是給力方向不對,球怎麼會不到位,這是物理常識。球不會成精有自己的想法。球沒走正路,只有一個原因——動作不對導致給力不對。如果有攝像機拍下來,應該會看到自己動作的彆扭。

(滿地打飛的球)

誤解五錯誤的動作會因為努力重複而改變

以前我心裡有個概念:「動作多做幾次就標準了。」這不僅包括運動,還包括其它學習。但接著上面連續失敗的場景,我發現不是。

當我不堪教練的重複指示改變動作時,球路就會變,當然,也許是上桌了,也許是飛去了其他的方向。但一定是發力方向改變了才有的改變。如果我一意孤行、同樣地用力,不管多少次,球還是不會過網。

錯誤的動作不會因為重複就變得正確,不管這重複有多認真多賣力。同樣的過程和條件就會導致同樣的結果。想想我們在做事時、在與人相處時,有多少次失敗後還是重複原先的做法,得罪人後依然不改言行,心裡卻期盼出現不一樣的結果。沒有如願時還要怪水逆,怪對方啰嗦。

當看到結果不對,就要調整,當遇到批評,就要有所改變,不然不要期待有不一樣的結果。

誤解六全身發力,毫不放鬆

從小我就被教育,學習是嚴肅的事情,要認真用功,不可弔兒郎當。打球是個學習還是項運動,我很自然地全身發力緊繃,每個動作都用力執行,生怕自己的放鬆褻瀆了學習的神聖。

於是教練的另一句常說的指示是:放鬆!肩膀放鬆,胳膊收回來時放鬆,借腰的力,輕鬆就推過去了。一直緊繃馬上就會累了。

當我試著放鬆一些,發現自己還能順利接球的時候,立刻感到自己以前做了很多無用功。我像一個白熾燈,大部分能量都去發了熱,但其實我需要的只是照明,我應該像LED燈,將更多的資源花在自己想要的方向上,否則只能事倍功半,心裡還覺得委屈。

2

書籍信息

編輯推薦中說這是美國公認經典學習書。作者是9歲起便8度榮獲全美象棋冠軍的天才神童。更讓人驚訝的是,在縱橫西方棋壇10年後,他改行研習太極拳還連續21次榮獲全美太極冠軍及世界冠軍的「太極拳王」。他說:「我意識到自己擅長的既不是象棋也不是太極,我擅長的是學習的藝術。」

3

學習之道

一個在某方面做到頂尖的人必然有過人之處,必然見識過普通人沒有見過的場面。他可以告訴你一條路的前方有什麼,通過這些優秀的人,我們可以站到巨人的肩膀上看看自己的來路和去路。我看到的學習之路有這些路標:

向最好的學習

作者是個會研究高手的表現,會讀經典。

我曾花了幾百個小時苦心鑽研他們的傑作,並為他們精湛的技藝所震驚。

18歲時,我無意中讀到一本書,名叫《道德經》,從此我的生活也發生了轉折。通過學習《道德經》,我感覺到自己就像在對所有那些我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的事物進行挖掘。我渴望「挫挫我的鋒芒」,來緩和我的野心,讓自己從物慾橫流中轉移開去。老子注重的是內修,是內在的本質而不是外在的表現。《道德經》就在於為我們的自然洞察力解除障礙,讓我們能看到並甩開錯誤思想。

提出著名的人類五層需求理論的馬斯洛早在1954年就提出過一個觀點:

Learn from what works best, not the average.(向最好的學習,不要向普通學習)

另外看到一個老外能從《道德經》中獲得巨大啟示,我還挺震驚的,再次證明了經典作品的智慧。

大量試錯-反饋-改進循環是關鍵

12歲起,我就一直寫周記,記下自己的象棋學習心得,不斷觀察自己的心理變化,現在,我對太極亦是如此。

我找的第一個教練是通過某寶找到的一位體院的學生,然後在球館找了一張桌子練,就是一個球對打。對方的水平對我來說那肯定是不知道高的哪裡去了,但可想我的練習量不會很大,因為大部分時間我在撿球。

而在後來學習的過程中,兩個小時我要接至少4000球,每一次都會立即獲得一個反饋:成功或失敗;成功會獲得一點肯定:很好,這就對了;失敗會得到指導:不要壓,向前,放鬆,左腳上前……然後我有機會做出調整和新的反饋,然後換一種場景鞏固正確反應的經驗。

不管是學一門技術,還是一門語言,既要學也要思和習。

學會休息

我發現如果我思考問題超過14分鐘,我的想法常常就變得複雜、繁瑣。注意到這個現象後,我學著監控我思考的效率,若我變得遲鈍了,我就會休息片刻,放下一切,恢復自我,然後面目一新地回來。

注意力、體力都是做事的資源。它不斷在消耗,結果就是注意力渙散、體力不支,不足以完成任務。我小時候看過一篇文章,說心臟這個終生運動的器官,有3/8的時間緊張著,5/8的時間放鬆,也聽過一句話「文武之道,一張一弛」,但我從來沒有體會到其中的啟示。泰勒·本-沙哈爾教授(在哈佛講幸福課的那位最受歡迎教授) 總結道:有壓力不是問題,休息不足才是問題。

我想很多有過焦慮的人都有過一種同感:時間不夠用,我不能浪費時間去休息。實際上是得不償失。

(自沙哈爾教授在混沌商學院的授課PPT)

在本章里,我主要談談最具有決定性的情緒之一,這種情緒可以成就一名選手也可以毀了一個選手,它就是憤怒

世上總是有討厭的人,而我必須學會怎樣以冷靜的頭腦應對。憤怒失控會讓我的人生止步不前。和富蘭克開始訓練後,我很快意識到當他攻擊我的脖子時我會變得憤怒的原因是我自己感到恐懼。我不知道如何處理這種恐懼情緒並且認為自己會受傷。富蘭克違反比賽規則,所以憤怒成為自我防禦系統,就像我當初和鮑里斯在國際象棋賽場上的情形一樣。因而,重中之重是我必須學會處理他對我脖子的攻擊。

對於可復原的獨立的競技狀態至關重要的三個步驟。第一,學會隨著分散注意力的事物流動,就是樹葉向風兒低頭。然後學會利用那些令你分心的事物,用那些原本會讓你輸掉比賽的事物來激勵自己。最後,學會在內心深處再創造出激發鬥志的環境。

高手眼中的世界

作者還描述了高手過招時的玄妙。

象棋大師有意識的觀察行為要少得多。也就是說,在象棋大師腦海中存在的信息組塊使得他能夠用更少的有意識思維觀察到更多的東西。所以他觀察得雖不多,但看到得卻不少。

即便是對於頂尖選手來說,也不太會有人認為眨眼會有什麼玄機——因為它畢竟轉瞬即逝,一切都再正常不過。然而事實並非如此。伴隨著眼神閃動的是人的意識細微變化,於是一個技藝超群的選手就會去研究它。

和他交手時甚至呼吸都會成為暴露自己的危險信號。我們交手時哪怕我只是走神了0.01秒,那麼下一刻我肯定被掀翻在地。

(電影《一代宗師》劇照)

4

精彩摘錄

?大師們知道如何抓住最微妙的機會以制勝。要想達到這種境界唯一能做的就是坦然接受痛苦,直到我能將數小時讓人麻木的頭腦煎熬當成是閑庭信步。

?人們往往只把注意力放在那些來勢洶洶的波浪上,卻忽略了海水退潮時也充滿了力量。 在陳老師看來,對我們現在這種寧靜健康的狀態構成最大威脅的就是對自然呼吸的持續干擾。

?最偉大的武術家並不是神秘主義者,而是極度專註的藝術家。

5

彩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久久歸一 的精彩文章:

TAG:久久歸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