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你知道瓷器之都嗎?你知道嗎?

你知道瓷器之都嗎?你知道嗎?

關於瓷器的起源,大概有兩種解釋:一說西晉時,才有了嚴格意義上的瓷器;又一說,籠統意義上的瓷器,商代已經有了,雖然它是陶器的變異,但發端了瓷器的淵源。

中國的瓷器,以青瓷最為著名。其次,才是白瓷、彩瓷。青瓷唐代時臻於成熟,以越窖所產為最著,至於宋代,汝窖、官窯、龍泉窯,哥窯、鈞窯、耀州窖所產青瓷,將青瓷技藝推至化境。白瓷,以邢窖為 著,其次是定窯。彩瓷方面,影青首推景德鎮窯,黑瓷則舉建窯。

青瓷之所以稱為青瓷,在於坯體上施以青釉,也即其中摻有鐵元素的色劑。我們習慣上所稱的縹瓷、千峰翠色、艾色、翠青、粉青等等,即指這種瓷器。唐代的越窯在今浙江餘姚上林湖一帶,古時屬於越州 ,故此命名。越窯所產青瓷,釉色青中微而帶黃,後而改為清水般的湖色,上面刻畫有花鳥、人物、各種幾何圖案等。

汝窯舊址在今河南臨汝,因此處宋時屬於汝州,故名。據資料記載,元祜初年曾頒旨要以汝窯替代定窯,專為宮廷燒制御用瓷器,後而此項計劃流產。汝窯所燒之瓷,釉色深而翠綠,胎骨淡灰色,裝飾有印 花、刻花兩種,圖案則花卉、水鳥、蟲魚不一而足。

官窯,顧名思義,就是官方所辦的窯。兩宋時,朝庭自辦瓷窯,專為宮廷燒制瓷器。可考者,南宋時置窯於修內司,即今杭州鳳凰山,沿襲舊制的緣故,也稱修內司官窯,後而於杭州烏龜山下,別立新窯, 稱郊壇下官窯,範圍之大,今天已不可考,但知此處所燒之瓷,胎薄,呈灰、褐、黑三種顏色,施釉厚,尤以粉青色為主,看上去晶瑩剔透,猶如美玉。釉面多有紋片,器口及底部露胎處,呈灰或鐵色,稱 為「紫口鐵足」,為南宋瓷器中的珍品。

龍泉窯始建於五代,宋時開發,漸而著名,遺址在今浙江龍泉大窯、金村等處。龍泉青瓷工藝繼承越窯傳統,至南宋時而鼎盛。龍泉青瓷又可分為兩種類型,一種胎質細密而潔白,施釉則以粉青、梅子青為 代表,花紋裝飾上,首次出現了堆塑和貼花,這種類型習稱為弟窯,也即人們常說的龍泉窯。另一種類型習稱為哥窯,哥窯燒制的瓷器,以日用器皿為主,間也燒造各種文具及仿古的瓶、觚、鼎、爐等。

鈞窯舊址在今河南省禹縣,其工藝利用氧化銅、鐵呈色不同這一特點,燒成藍中帶紅或藍中帶紫的色釉,色澤如玫瑰,如牡丹,如海棠,雍容華貴,艷麗非常。鈞瓷胎骨灰白色,釉細而潤,其中佳品,底部 刻有數字,可知乃為宮廷所制。

耀州窯,位於今陝西省銅川市黃堡鎮附近,古屬耀州,故有此稱。唐代之前,此窯青、白、彩瓷兼燒,宋而後,主要燒造青瓷,器形有碗、盤、碟、罐、盒、爐等。耀州之瓷,胎質灰白而薄,釉色勻凈,裝 飾手法多刻花、印花,花紋則有牡丹、菊花、蓮花、龍、鳳、魚、鴨等紋。

白瓷公認邢窯所產為最,然則窯址一直是個謎,傳說在今河北內丘,因此處唐時屬邢州。據文獻記載:邢窯瓷器胎質細潔,釉色白潤。定窯舊址在今河北曲陽澗磁村、燕山村,唐時開始燒制白瓷,宋代始而 著名。定窯瓷以器皿為主,裝飾則有刻花、印花、劃花等技法。北宋後期,曾一度燒制專供宮廷使用的瓷器。

說到彩瓷,人們首先會想到景德鎮窯。此窯在今江西景德鎮市,它在存在,始於南朝陳時,五代時燒制白瓷,宋代景德年間,闢為官窯,以產影青瓷器而著稱。元代時,青花、釉里紅等的燒製成功,使景德 鎮瓷器遠近聞名。到了明代,景德鎮已成為全國的瓷器之都,一道釉和彩繪有了很高的成就,此外五彩、鬥彩等彩繪瓷器的出現,更使景德鎮瓷蜚聲海內外。到了清代,景德鎮瓷的燒制工藝,達到最高水平 ,彩釉得到更進和改造,能夠燒制粉彩、琺琅彩等。其間作品,尤以康熙、雍正、乾隆年間燒造的最為精美,並各有特色。

黑瓷為彩瓷的一種,因釉體呈黑色而命名。宋代時,建窯以燒制黑瓷享譽全國。建窯燒制的黑瓷,以小碗居多,胎骨烏泥色,釉面多條狀結晶紋,細如兔毛,又稱「兔毫盞」。有的器物底部刻有「供御」、 「進膳」等字樣,一望而知為宮廷專制。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一如過往 的精彩文章:

喝酒有助於養生,你知道嗎?

TAG:一如過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