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Nature》社論:軍事工作會威脅科學發展與世界安全

《Nature》社論:軍事工作會威脅科學發展與世界安全

全球技術地圖

創新丨前沿丨科普丨資訊

在未知的世界裡,越來越多的政府在要求高校協助研發武器,而這會危害學術文化,拷問研究者的良知。

政府施壓要求學者參與軍事研究,高校需要明確所持立場。

韓國的緊張情有可原。在北方,一位窮兵黷武、難以捉摸的領導人手握核武器、威力日漸增強的導彈和大批軍隊。韓國正試圖通過其強大的科學基礎設施所具備的技術優勢進行反擊。但是該國想要利用學者的力量來追求軍事目標的行為卻引起了轟動。而且韓國也並非是唯一一個招致此類爭議的國家。

今年2月,韓國頂尖研究所韓國先進科學技術研究院( Korea Advanced Institute of Science andTechnology,簡稱KAIST)宣布將聯合韓國一流武器製造商韓華系統(Hanwha Systems)成立一個研究中心。報道稱該國防與人工智慧技術融合研究中心(Research Centre for the Convergence ofNational Defence and Artificial Intelligence)將會研究對武器大有裨益的技術,比如可使用人工智慧來控制導彈的速度、方向,並能實時監測敵方雷達。

該消息一經發布便遭到強烈反對。全世界近60名從事人工智慧與機器人研究的學者簽署公開信抵制KAIST參與自動武器軍備競賽,他們威脅將與KAIST斷絕關係。不過這個小插曲還是迎來了一個美滿的結局:KAIST總裁宣誓將不會研製致命武器。抵制結束,本周,公開信的作者接受了參觀KAIST的邀請。

但是同樣的問題世界各地都在發生。澳大利亞的科學家一直在抗議政府2014年提出的國防科學合作計劃,而現在該項目已經吸收了32所高校的研究員。2016年歐盟委員會決定資助國防研究,400名研究員簽署請願書表示抗議。

日本高校也就是否應該接受國防部採辦、技術與後勤局(Acquisition, Technology and LogisticsAgency)的資金而產生了分歧。去年,日本內閣諮詢機構日本科學委員會(Science Council of Japan)呼籲各研究員抵制這個行動,各機構成立特別委員會評估有關軍事研究項目的倫理道德和正當性。根據該委員會本月初公布的研究報告:135所接受調查的高校中有46所建立了這種體系。不過有30所研究機構同意研究員進行申請,還有41所機構並無建立這種制度的意圖。而且日本的天文協會已經表示了對該資金的支持,它聲稱協會內年輕的研究員認為如果所有的努力都符合日本的自衛政策,那它就可以接受。

在美國,高校主導軍事研究的現象由來已久,但是這種情形出現在軍事化較弱的國家則表明了世界地緣政治不確定性與不穩定性的加劇。試圖在這種環境下提高防禦能力是可以理解的——但問題是在哪兒?該怎麼做?

更重要的是,這類研究會威脅各個高校的基石——其核心原則。對軍事項目資金依賴的增強會降低獨立性、減少由好奇心驅動的研究。它會剪斷世界各地科學家相互信任的紐帶,逐漸削弱學術精神。即使在兩國交戰的時候,公開或在合作中分享數據和技術都一直是和平合作的基礎。而如果研究者們需要考慮他們的研究貢獻是否會被用於武器研發,那可以理解的是,他們可能不會共享自己的想法。

世界各地層出不窮的政府提議表明軍事資金會繼續滲入各大高校,那就隨它去吧。不過,相關研究員們則身負重任。這些工作要與研發符合人道主義、用於救生應用的基本承諾相一致——比如研發向飽受戰亂的地區輸送醫療用品的無人機,或者是可以清除雷區的機器人。這條分界線可能會很模糊。用於自主偵察潛艇的人工智慧可能看起來相對無害,但當將其配置於核潛艇,就變成了全球研究團體抗議的韓國欲研發的應用。而且,正如文中提到的韓國事件,科學家們在提醒世界警惕新興技術潛在威脅、重新定向研究軌道上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那些無視風險研發這些技術的研究員和機構需要保持公開透明,所以他們的同伴不僅要判斷他們的科學嚴謹性,還要確保他們避開了非人道主義應用。

編譯丨路會會

選自丨Nature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全球技術地圖 的精彩文章:

美國國家安全智庫建議軍方投資發展小型衛星網路
印度計劃發射大量通信衛星,建立高速互聯網

TAG:全球技術地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