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專註短視頻行業2年的一點心得體會

專註短視頻行業2年的一點心得體會

2016年6月誤打誤撞的進入了內容行業,獨愛短視頻,自此,一路摸爬滾打,跌跌撞撞的走過來,已有快2年時間。頭一年,太過自我,急於表現,以為舊經驗可以包打天下,結果,四處碰壁後方知學海無崖,自己只不過是井底之蛙,那點所謂舊經驗,也不過是以管窺天、以蠡測海罷了。

後一年放空自我,隱忍,少言,只專註於研究行業及產品本身,慢慢的也就有了些收穫,今天把這些粗淺的認識整理下來,算做2年紀作業。

我們常說的短視頻,一般分為兩類,一類是時長在15秒左右的豎版小視頻,統稱為ugc視頻,像「快手」、「抖音」。這類視頻以表現自我為主,更強調互動及情感的快速觸達;另一類是時長在幾分鐘不等的橫版(16:9)短視頻,也被稱為PGC視頻,主要以敘事為主,更強調故事性和知識性,比如:Youtube、西瓜視頻、好看視頻。

無論哪種短視頻,都帶有顯著的社區屬性,本質上都是在做連接,所以它的生態結構及用戶畫像一般是這樣的,舉個例子:

如果把我們的平台或產品比做一片草原,我們就可以在草原上養羊,羊就是我們的用戶,我們要先從養第一隻羊開始,如果這第一隻羊能夠在這片草原上活下來,吃得好,玩得好,就證明我們的草原沒有問題,具備了開放的能力,可以引入更多的羊。

羊多了,你就會發現頭羊才是最關鍵的,為什麼呢?因為一隻頭羊可以管一大堆羊,你就不用管了,只要有頭羊,羊群就可以聚集起來。

頭羊是什麼?比如說微博的大V、貼吧吧主、公眾號、百家號、頭條號,這些都是頭羊。而內容平台整個生態最核心的就是頭羊,頭羊就是視頻作者,不僅可以在你的平台上創作、發布內容,還可以幫著管理羊群,所以核心資源就是要去維護和發展頭羊,因為只要有頭羊就會有羊群,就代表了自組織的開始。

未來互聯網商業最核心的就是數據智能和網路效應,內容平台之間的競爭,更多是影響力的競爭,這個影響力便是網路效應產生的,也是由頭羊帶來的。

Youtube一直強調的:youtube的影響力是建立在youtube之外的,我們要做的只是不斷的激勵創作者生產好的視頻給用戶觀看,也是這個道理。

當你要評估一個產品或一家公司的網路效應有多大時,一個非常簡單的評估方法就是數一數頭羊的數量。高質量的頭羊數量越多,能夠聚集起來的羊群也就越多,影響力也就越大。

摩拜、OFO、滴滴有頭羊嗎?沒有,它們都是一家公司直接服務每一個單點的用戶,所以不存在自組織,也就沒有網路效應。

我們的草原羊多了,自然就會有狼,狼多了,我們就把羊都圈起來,向狼收費,而狼就是商家或廣告主,這就是整個內容生態。

有人一定會提出不同意見,不一定非要有頭羊呀,建設生態太辛苦了,我可以利用技術手段抓取內容,然後利用推薦演算法依然可以做智能分發!沒錯,是可以做,但這和PC時代的垃圾站沒有區別,只是一種流量生意,拼的是轉化率,因為Feed不錯的變現能力,肯定能賺錢,但因為沒有網路效應,也一定做不大。

流量是一種常態,就像洪水一樣,根基不夠,沒有很強的蓄水能力,洪水來了又走了,什麼都留不下,只剩一片狼藉。如今某一線大廠便採用抓取的方式投巨資殺進了短視頻領域,雖然目前DAU也有了幾百萬,但我從來沒有把他們當成競爭對手,因為採用流量的方式做內容,一定做不大。

也有人說,不對,抓取是為了完成冷啟動,先把用戶量做上來,用戶量大了,自然也會吸引作者,你難道不知道跨邊效應嗎?用戶越多,視頻的分發量就越大,從而會吸引到內容生產者併產出優質內容。哎,土豆也是這樣想的,也是這樣乾的,轉型短視頻,三個月時間花了小10億,結果呢?

總結一下,內容平台的核心競爭力就是取決於頭羊的質量和數量,換句話說,高質量頭羊越多,網路效應越大,影響力也就越大。

短視頻的三級火箭

說了生態結構和用戶畫像,那短視頻產品要怎麼做呢?在這裡我們要先介紹一個名詞:三級火箭。

這些年互聯網非常流行的一個辭彙就是三級火箭,他很好的概括了互聯網商業的發展模型,三級火箭是什麼?簡單總結一下:

第一級:搭建高頻頭部流量

第二級:沉澱用戶的商業場景

第三級:完成商業閉環

舉個例子:現在的360我們都知道,是目前國內最大的互聯網安全公司,他也是藉助三級火箭的模型發展起來的。

360的一級火箭是免費殺毒軟體,利用這級火箭降維打破了持續10年的殺毒軟體市場三國鼎立的局面,成為用戶量最大的安全工具。

360的二級火箭是從免費殺毒工具成為安全網路平台,進而推出360安全瀏覽器和360安全網址導航。

360的三級火箭就是它最終承載的商業閉環,從安全瀏覽器和網址導航的廣告收入,獲得企業的經營利潤。

小米公司也是如此:

一級火箭是手機,手機對於vivio,OPPO是利潤中心,對於小米是頭部流量。所以為什麼業界很多人批評小米價格低、利潤薄,搞得行業都不好做,其實是因為對產品的戰略定位不一樣。

二級火箭是它的一系列零售場景,小米網、小米之家、小米之店。當小米開到1000家小米之家,100萬家小米小店的時候,那真是隨便插根蔥都能開花,想賺錢太容易了。

三級火箭是一個高利潤的產品,這個是一定會有的,只是小米還不急著做,但最後一定是一個利潤非常高的項目,能扛住整個小米的財報。

很多人在聊小米和VIVO、OPPO之間的手機之爭,在我看來已經分出勝負了,小米一定會贏,你以為你在和小米比手機,其實他只是拿手機做頭部流量。你要賺利潤的產品,並非是小米要賺錢的地方。面對這樣的竟爭者,傳統的生意套路都會失效。

要玩三級火箭,有幾個必要的條件。

1、第一級火箭一定要是很高頻的應用。三級遞推一定是高頻推低頻,沒有低頻推高頻的。

比如:陌陌是個高頻應用,陌陌推直播,直播變現,這就是陌陌的三級火箭。

鬥魚是非常火的直播平台,它能推短視頻嗎?不行,短視頻比直播高頻,它難以作為一個高頻應用的一級火箭。

在短視頻領域很多公司在做的嘗試:先做一款有趣的拍攝工具吸引用戶使用,然後在工具基礎上推社區,聽起來覺得非常有道理,但卻沒有一家是能這樣做成的,究其原因,還是因為工具的使用頻度低,低頻無法推高頻。

原則就是:一級比一級低頻。

第二、通過第一級火箭獲得大量用戶後,要快速展開一個能夠沉澱用戶的商業場景。

比如,共享單車看上去是一個非常好的頭部流量,用戶量大,又足夠高頻。但在這樣一個頭部流量很大的基礎上,如何順滑地建設出能夠沉澱用戶的商業場景?這是共享單車的運營企業需要面臨的非常大的挑戰。

第三、操盤三級火箭的公司,要有勢能。

為什麼?首先,要有強大的資金投入或融資能力。一級火箭是不賺錢甚至要花很多錢的,你需要用免費來支撐一個龐大的用戶服務系統,還要保障用戶滿意,這是一筆很大的投入,沒有勢能的公司是很難有這樣的實力。

其次,當一級火箭鋪開頭部流量,他需要快速張開,短時間聚攏資源的能力是要有一定的勢能積累才能做的。小米能夠在很短的時間裡開那麼多家小米之家和小米小店,並不是隨便可以做到的事情。

短視頻的三級火箭是什麼呢?先買個關子,後面再說。

下面我們聊聊短視頻的用戶需求,互聯網發展到今天,從需求層面來看,我們大概可以歸納出三種類型的用戶,或者說一般用戶會存在三個層面的需求:

1、A類:這類用戶對自己的需求非常了解,非常清晰,追求的是效率,比如:搜索的用戶,我問的問題,你就快速的告訴我答案就好了,工具用戶也是如此;B2C電商也是依靠A類用戶發展起來的,我要買襯衫,我要買手機,我要訂機票….我對自己想要的東西非常清晰,我要尋找的核心是價格,所以京東的用戶也是一樣的,需求極其簡單,本質上就兩件:一、搜索自己想要的;二、比價格。

這類用戶還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忠誠度低,比如一個男人,他要買襯衫,買完了就走,不會多看一眼其他的東西,BAT中百度就是主要服務這類型的用戶。

2、B類:就是我有大概的需求,但是還沒有那麼明確,如果說男人買襯衫是A類需求,那女人買裙子就是B類需求,她並不知道自己想要什麼樣的裙子,需要挑選、比較、最後從各種信息中做出一個決定。男人要出門買襯衫,基本上就一定會買一件襯衫回來,但如果女人要出門買裙子,最後可能是買了一條褲子回來。很多垂類用戶也是這類需求,我喜歡模型,我會經常瀏覽各大模型網站,但並不知道想看什麼,只是去逛逛,看看有什麼新鮮、好玩的,本質上,淘寶、小紅書之類也是主要服務於這類型用戶的。

3、C類:就是我沒有任何需求,不知道自己想幹什麼,純粹打發時間的。如果說百度、京東服務A類用戶,淘寶服務B類用戶,那麼其實騰訊就是服務C類的。玩遊戲是因為閑,微信刷朋友圈是因為閑,你在閑的時候打開騰訊的產品一定可以幫你殺時間,以kill time為目的的內容型產品自然也是服務於這類型用戶的。

這三類需求是有優先順序的,即:A類> B類> C類,所以,一般來說,一個用戶只有在把他該做的事情都做完了,再沒有任何事情可乾的前提下,才會看短視頻,有人說,那不對呀,不是碎片化時間的嗎?也對,也不對,碎片化時間更多是因為受時間及空間所限,只能做一些不緊要的事情,讓時間過得快點,不那麼無聊,從目前的統計數據來看,用戶也是主要在睡覺前一段時間集中使用短視頻產品的。

所以短視頻不是剛需,也不是痛點,痛點的產品是幫助人抵禦恐懼和憤怒,顯然目前偏娛樂的短視頻產品都不是。

短視頻的目標用戶是誰?

還是從兩種不同類型的短視頻說起,上文說了小視頻時長短,強調錶現自我、快速的抒發情感,實際的感受就是內容新鮮、有趣、節奏快、充滿魔性,1秒鐘能讓你爽的,決不會超過2秒。這類內容也代表著時尚和潮流,天生會被年輕用戶所喜歡,年輕人總是會被各種新的時尚、潮流的東西所吸引,所以爆發力強。

短板也很明顯,如果只是靠新鮮、刺激的內容吸引用戶的話,產品的生命周期短是很大問題,因為年輕人的注意力總是會被其他時尚、潮流的東西所吸引,小咖秀曾經也是千萬DAU的產品,現在呢?誰還記得它。所以小視頻在完成高頻頭部流量的積累後,重點考慮的是如何沉澱一個長期、穩定的使用場景。而強調記錄、分享的instagram是最好的發展模板,隨著生產成本的降低,視頻是這個時代最簡單的記錄方式,畢竟,不是每個人都有好的文筆和拍照能力能夠描述清楚眼前的世界,但視頻不同,有聲音有畫面,一看就懂。

PGC視頻強調故事性和知識性,節奏沒那麼快,更受中老年用戶喜歡,這真是一個潛力無限的市場,這類用戶一但對某產品形成依賴,就不會輕易更換,用戶粘性高。目前的問題,內容無法像Youtube一樣豐富,視頻製作有一定的門檻,國內目前優秀的原創作者也還不多。

總結一下:上面比較系統的介紹了短視頻產品生態和商業發展模型,照著做可以做成嗎?答案一定出乎意料:做不成,而且基本沒有機會,原因往下看。

在我將近七年的產品經理生崖裡面,有一段時間我曾經非常的自負,經常覺得所謂風口上的產品做的都很一般,自己可以做的比對方好的多,於是就殺了進去,但這樣的情況往往都敗的很慘。我也常把失敗的原因歸結為諸如「團隊」不給力,預算不夠等等客觀原因上,直到最近,在預算充足,團隊靠譜,各種條件都還不錯的情況下做產品,依然沒能取得理想中的成績,細思量,才真的想明白原因。

互聯網不是存量競爭,而是增量競爭,也就是說同維度的競爭,先發優勢是非常高的門檻,市場上已經有了一款你想做的不錯的產品,用戶量也很大,這時候,你再做一款一樣的產品就得仰攻,那麼用戶替換成本極高。我們提供的局部優化,或者說微創新,減去用戶替換成本的話可以忽略不計。如果沒有奇招,沒有創新,用同樣的產品去競爭,基本上沒有任何贏的機會。

就算強推能夠撈到些用戶,但因為品牌的巨大吸附作用,也基本上是在替別人做嫁衣,比如,小時候我們在不知道運動鞋的情況下,買了第一雙國產不知名的球鞋,開始你很喜歡,但很快你知道了Adidas,一般情況下你一定會想盡辦法去換一雙阿迪!所以,現在很多新入場照炒的小視頻產品,基本上都是在給抖音、快手們培養用戶的。

從一個產品經理的角度來看這個問題:如果市場上已經有了同類產品,體驗不錯,用戶使用起來也很滿意,沒有太大的問題,如果你還要用同樣的方式,做一樣的產品,這不是為了用戶,只是因為你不服氣或者心存僥倖。用戶為什麼還需要你?這樣的產品真的能幫助你實現人生價值嗎?很難!

舉幾個例子:

第一個,我比較熟悉的360的故事,我們知道360安全衛士是傅盛從開始做起來的,後來他離開了360,在金山重新做了一款同樣的產品,他是非常強的產品經理,但即便是他自己,要按照自己曾經成功的路再成功一次,也已經是不可能的事了。360打了3Q大戰,把用戶數擴展到了3億,體量已經比金山大太多。

傅盛當時的做法是拚命做了一堆的所謂微創新,比360提前1周到2周上線。但一兩周之後,同樣的功能360就會跟上,而用戶反而會覺得是金山在抄360,這就是先發優勢。

還有大家都知道的微博的故事,新浪在2009年推出微博,在極短的時間內風靡全國,其熱度席捲了整個中國互聯網,用戶量很快破億,後來騰訊、搜狐、網易等一線大廠快速跟進,投入比新浪還要大的多,結果我們都知道了,最後獲勝的還是新浪微博,歸結原因,還是因為先發優勢。即使你是很牛的產品經理,一線大廠,也沒有辦法衝破這個魔咒。

有同學可能會說,這不對呀,微博類產品在國內是飯否先做的,而且做了很久,這也是先發優勢呀,而且王興也非常厲害,為什麼新浪能夠打敗飯否呢?

因為同維度競爭,體量大佔優,資源投入不平等,即使它後發,也可以贏。這也是為什麼BAT打創業公司極其容易的原因。

比如,騰訊出個QQ音樂,功能的使用體驗和其他音樂產品完全一樣,騰訊渠道強大,大家很容易知道和安裝QQ音樂。騰訊使用大量資金壟斷版權,熱門音樂「搜得到,能下載」就是核心體驗。於是,音樂App就QQ音樂一家獨大了。

這就是BAT的典型打法,因為用戶遷移成本極低,用大公司的體量優勢,一點一點地優化用戶體驗,一點一點的擠壓你,蠶食你。究其原因,就是因為替換成本低,從替換成本來說,用戶替換BAT的成本幾乎為零,替換成本包括哪些呢?用戶體驗、品牌認知、渠道方便、學習成本。

1、BAT的產品用戶體驗都不錯;

2、品牌認知成本為零;

3、渠道暢通,用戶獲得成本幾乎為零;

4、你已經把用戶教育好了,用戶切換成BAT產品的學習成本為零。

如果幾個競爭者體量差不多,也都差不多同一時間入場,先發優勢不明顯呢?那就是紅海戰爭,會有一場漫長的拉鋸戰。只有兩種方式能終結這種同維度的亂戰:要麼有降維攻擊的企業出現,比如360用免費終結傳統殺毒軟體市場,要麼是資本意志強行合併。曾經的殺毒市場,百團大戰,打車大戰,外賣大戰,都是這樣的。

所以,一個產品,你明明可以做得更好,但別人先做了,你做的產品體驗可以比對方好一些,怎麼辦?看體量,看用戶規模,如果對方已經遠大於你,就放棄吧,即使你很不服氣。

那是不是就完全沒有辦法了呢?當然不是!

1、放棄存量市場,到增量市場找機會!

這就是在以前沒有人踏足的地方,踏上自己的足跡。在增量市場,在用戶體驗為零的地方,踏上自己的足跡,在這樣體驗為零的地方,你只要能做出來一個體驗及格的產品,速度第一,快速感染用戶鋪開市場,讓最多的用戶體驗到你,這就是給後來者的壁壘,這也就是藍海的意義。

還是傅盛的例子,金山在國內被360打的很慘,於是傅盛帶領團隊去了美國,將360的安全模式複製到海外,利用Clean Master(手機衛士類的產品),快速鋪開市場,然後就在美國上市了,由此引發了中國互聯網公司的出海潮。後來,360也跟著殺到海外,但因為這次換做獵豹有了先發優勢,360在海外市場也再沒有贏的希望了。

2、創新!唯有創新

找不到增量市場怎麼辦?創新,唯有創新!

1、在現有體驗的基礎上,運用新科技等新要素、出奇招,大幅提升用戶體驗。

在2011年以前,市場上就有很多資訊類的產品,新浪、搜狐、網易這些門戶網站本質上乾的都是這些事情,那時候的模式很簡單,就是將傳統紙媒搬到了線上,所有人看到一樣的內容,一樣的排版。

張一鳴利用搜索的推薦技術,採用千人千面的方式推出了今日頭條,根據用戶的興趣愛好,個性化推薦相應的資訊內容,大幅提升了用戶體驗,也因此在體量不大,不具備先發優勢的前提下,在這個領域打敗了所有強手,後來居上成為了當之無虧的市場老大。

百度和Google的搜索大戰,很多人歸結為是中國特色的勝利,但其實也是創新,在當時,Google的公司體量、演算法及技術能力比百度要好的多,但百度出奇招做了Google沒有做的動作,自己著手建內容資源,那時整個中國互聯網的內容都不多,即使Google技術再好抓遍整個中國網站,也沒有足夠多的內容資源,所以縱使有很強的技術,但用戶體驗還是不好。

百度2003年做了百度貼吧,2005年做了百度知道,在內容生產方式上做了大量創新,完成了大量資源建設的工作,在資源層面上超過了Google,為用戶提供了更好的內容體驗。再加上其他因素,最終在中國市場打敗了Google。

但在移動場景百度為什麼會輸呢?

還是因為創新,在移動場景下,微信在百度的方法上進一步創新,用公眾號的方式,自已培養內容資源。現在在百度上搜微信公眾號的內容,幾乎是搜不到的。最新的內容都在微信里,百度進入移動場景,卻沒有新內容可供搜索,在資源層面出現了很大的問題。這也是為什麼今天百度、今日頭條必須花大力氣建設內容的原因。

支付寶一直是財付通頭上的一座大山,在2015年以前的七八年里,支付寶的市場佔有率將近80%,財付通市場佔有率只有3%,多年來,騰訊投巨資,想盡辦法推廣自己的線上支付方式,但佔有率一直沒有超過5%。至到2015年春節,微信出奇招,聯合春晚推出搖一搖紅包活動,一夜時間用戶量過億,之後又深挖廣闊的線下支付場景,一年時間,市場佔有率就和支付寶打平了,這就是創新的威力。

如果目前沒有辦法找到適合創新的場景和機會怎麼辦? 沒有辦法的辦法:在用戶有預期的地方不要讓用戶失望,別踩到用戶的忍耐底線;在用戶沒有預期的地方讓用戶感到驚喜,打造體驗的峰值,讓用戶盡量記住你,這也是一種創新的思路,比按步就搬的照抄要強的多,因為今天主要講短視頻,所以關於創新及體驗相關的產品話題,可以後面找機會再說。

2、用整個社會經濟升級,產業升級所產生的其他領域的新要素,變革內在的商業邏輯。也許用戶的前端體驗,依然是那個產品、那個服務,但公司背後的商業運作,已經變得完全不同了。

這方面的例子也有很多,360用免費這種全新的互聯網商業模式打敗了所有傳統的殺毒軟體公司,小米也用差不多同樣的方式顛覆了整個手機行業,還有拼多多在電商這個紅海裡面也爭得了自己的一席之地。

講了這麼多似乎和短視頻並沒有什麼關係,其實我苦口婆心的只是想說明一點,今天的短視頻之戰和當年的微博、電商之類的戰爭何其相似?BAT及一干巨頭全部入場,但如果只是按步就搬的做同樣的產品的話,後來者已經不會再有機會了。要想贏下這場戰爭,或者爭下一席之地,只有創新,或另開闢一個體驗為零的藍海市場。

=====未完待續=====

後記:

想著一次寫完,但發現內容實在太多,今天也實在是寫不動了,還是分成三篇產品篇、內容篇、總結篇吧,今天先寫一篇,另兩篇後面再找時間寫。

說實話,其實在短視頻這個領域我不過是個初學者,作為一個二年紀的小學生,還有很多需要探索和學習的地方,這些粗淺的認識,不見得就全都是對的,我們都要有自己的思考和判斷能力。

最後還是要感謝我目前就職的百度公司,給我提供了一個可以安安心心研究行業和產品的機會!願自己內心依然篤定、愉悅,深扎行業,終於所獲!

敬禮!

YU

2018-4-18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夢嶼千尋看古今 的精彩文章:

TAG:夢嶼千尋看古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