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我的新歡 三星 Galaxy S9+篇一:S9+初體驗以及和S8的簡單比較

我的新歡 三星 Galaxy S9+篇一:S9+初體驗以及和S8的簡單比較

我的新歡 SAMSUNG 三星 Galaxy S9+ 篇一:S9+ 初體驗以及和S8的簡單比較

是的,我又回歸三星了,上篇手機曬單還是MIX2,趕在MIX2s發布前,用現在官網64G的價閑魚出掉了,機智如我...出掉以後順手就收了個S8來過渡,這麼說起來在S9發布之前還算是感受了一下S8...

三星 Galaxy S8(SM-G9500)4GB+64GB 謎夜黑 移動聯通電信4G手機 雙卡雙待4999元接近完美的手機京東

也感謝這個過渡的S8,讓我跳過了S9直接下單了S9+,原因有二,首先電池太不經用,S8的3000毫安只能說輕度使用大概能堅持一天,多看看微信刷刷大媽堅持不到下午四點...別說農藥和吃雞了...多玩兩把就沒電...然後就是屏幕略小,在吃雞時操作比較難受,換成S9+立馬感覺良好...

三星 Galaxy S9+(SM-G9650/DS)6GB+128GB 謎夜黑 移動聯通電信4G手機 雙卡雙待6999元完美的手機京東

偽開箱部分

從S7系開始差不多就這風格的盒子,不看上面的9基本和S8系一樣,背面有相當多的信息,128G只比64G多三百,經歷了S7必須隨時清理的32G和S8湊合能用的64G,這次果斷選擇了6+128G。

抽屜套內還有個內盒。

內盒上有封條,S8和S9+連封條的位置都一樣。

內盒端頭上有標籤,最愛迷夜黑,息屏整體感非常好。

內盒是翻蓋,這樣套著外盒的時候不會漏開。

和蘋果不同的是手機本體在中層,上面還有裝說明書的盒子保護著,偽開箱嘛,機器已經打開過了。

補一張激活的照片,屏幕好大,哈哈...

同系換機用三星自己的換機助手很方便,附送的OTG傳輸很快,也可以無線連接,速度只比連線慢一點點。

取出手機後,下面是配件層,所有的配件都在這裡。

都在這裡了,除了OTG轉接頭外還附贈了一個microUSB轉type-C的轉接頭,方便使用以前的充電線,三星收購JBL以後,傲嬌的把標配耳機換成了AKG,後續我會專門寫個帖子說說這個標配的耳機。

說明書盒子里的全家福,三星會員預訂送了禮品卡,激活送半年的碎屏險,我把新機的屏幕保護膜也收這裡了。

說明書...我基本不看...

外觀展示

上額就聽筒一個開孔,外觀明顯可見的只有前置攝像頭,還有就是S9系的中框與玻璃之間的銜接提高了一個厚度,用以改善S8系對手滑碎屏黨的不友好...但現在對強迫症和裸機手感黨又不友好了...

後蓋辨識度很高,雙攝和豎排指紋,很容易和S8、Note8系以及單攝的S9區分開來。

這次S9系的主攝像頭有一個比較獨到的地方,就是f1.5和f2.4可變光圈,在上方的主攝像頭上可以明顯的看到光圈收縮的效果,左側是f2.4,右邊是f1.5,這樣既可以在弱光時儘可能的捕捉光線,又能在光線充足時保證足夠的景深和銳度。

底部也是變化明顯的地方,保留耳機插孔的同時,把擴音孔改為類似type-C的長孔,內部還分為了兩個較長的腔體,往裡面看能看到防塵網。

外觀對比

和S8對比,其實S9系的外觀和S8系非常的像,在經過了S6系的單曲面屏,S7系的雙曲面屏,S8系的全面屏之後,S9系確實沒有一個比較突出的外觀亮點,就這樣吧,已經夠漂亮了。

上額頭的布局完全一樣,只是在對感測器的隱蔽上比S8做得更好,整體感更強,請忽略S8上的那張已經有點發白的水凝膜...

剛才已經提到過,背面的進化最為明顯,豎排布置,使用中更合理,背板的工藝已經到達目前的頂峰水準了。

S8系的水平對稱排布確實在感觀上比較符合強迫症,但實際使用中惱火。

豎排更實用,看上去也不算彆扭吧?其實我也蠻強迫症的...

頂部完全一樣,卡槽和環境拾音孔,但中框的材質不同帶來不同的光感。

側邊的按鍵布局也完全一樣,從S7系過渡到S8系需要適應bixby鍵,從S8繫到S9系完全不需要適應期。

底部之前也提到過,擴音孔經過了AKG的調校,外觀有改變,這個我後期會專門測試一下,等我下一篇來講。

卡槽基本一樣,仔細看會發現S9+的卡槽略長一點,然後在兩張sim卡之間有「偷膠」...其實是推sim卡的緩衝設計。

屏幕對比

這個環節基本上沒啥可說的,因為我發現三星確實是把最好的屏幕留給了自己,用於測試的照片是S8拍攝的,在兩個機器上顯示可見,綠色在兩個機器的顯示完全一致,只是屏幕大小的區別。

這張小花的照片放大看也基本上看不出差距,S8有點發白是因為貼的膜反光,S9+未貼膜。

紅色也一樣,只是膜反光,實際肉眼看不出差別。

拍照對比

這個環節就比較有意思了,三星在拍照方面一直都是同代的機器里領先的角色,以前上學的時候,師傅說過兩句話,終身受益,「自己最大的敵人就是昨天的自己」,「抬高自己不必貶低他人」;正好S8就是S9+的上一代,和自己比就能看到進步在那裡。

首先看戶外綠色的表現,玩攝影的朋友知道,數碼相機有一個很能夠拉出差距的指標,那就是白平衡演算法,而白平衡演算法裡面最容易拉出差距的就是戶外陰天和室內的人造光源...S8的照片初看比S9+討喜,但S9+的顏色才更接近實際肉眼看到的情況,怎麼說呢,S8的照片屬於經過了機內處理,而S9+的照片在忠於實際的同時也保留了更多可供後期調整的細節。

室內人造光源的色溫比較混亂,加上色彩繁雜也會影響機器的白平衡,S8和S9+的色彩還原基本一致,只是在紅色的還原上S9+要略好一點點,同時可見更大的光圈帶了更好的通光量,即使有防抖,在iso同為100的情況下1/17s的手持成功率會遠遠高於1/7s。

戶外的廣角測試,S8和S9+的廣角端都等效於26mm廣角,S9+的副攝像頭等效於52mm,接近於標頭的視角,可以提供無剪裁的放大效果,提高了攝像頭的實用性。

另一個對數碼相機的考驗是對紅色的還原,室外的月季花,S8的紅色過於飽和,S9+看似清淡,實則是保留了紅色範圍內的過渡色,寬容度比S8更高,保留了更多的細節。

然後就是我最喜歡的三星夜視儀測試,先是有光源,S8的1.7已經有點吃力了,同樣的1/10s曝光時間,自動iso已經達到了1250,毫無懸念的有明顯的畫質劣化和噪點,S9+憑藉大一級的光圈,iso只達到了800,色彩沒有明顯的發灰,噪點也比S8控制得好。

噹噹當,關燈,只靠一點點外界的環境光,S8和S9+在iso1250和曝光時間1/4s的相同參數下,差距如圖,暗部的細節、色彩還原和噪點控制依舊是S9+勝出。

至於背景虛化,我覺得只能說是聊勝於無吧,目前各家的演算法都一般,還沒有一個能看著虛化很自然的,得益於雙焦距攝像頭,S9+能夠很好的把前景和背景區分開,照片可見演算法不錯,軟體沒有把前景的葉片和後面的草地弄混,但原片可見虛化的邊緣還是經不起仔細看。

小結

沒有完美,只有更美,S9+剛上手不過一周時間,還沒來得及好好的品味,索性又給自己挖個坑,這篇就算是開箱和初體驗吧,下篇再寫寫操作和AKG帶來的體驗提升,還有值得一看的凝時拍攝。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什麼值得買 的精彩文章:

「全面屏」、隱藏式攝像頭:華為正式推出MateBook X Pro 筆記本
做一個靈魂畫手!Wacom和冠CTL-672手繪板開箱及初級繪畫經驗

TAG:什麼值得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