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曾國藩抗旨不遵,咸豐皇帝雷霆震怒,若非石達開或許會在家鄉老死

曾國藩抗旨不遵,咸豐皇帝雷霆震怒,若非石達開或許會在家鄉老死

咸豐七年(1857年)3月6日,湘軍大營中的曾國藩接到家書,得知父親去世,於是他便上奏咸豐帝請求回家丁憂。而且他還沒等到朝廷的批複,便匆忙地離開了湘軍大營。要知道,這在戰時是犯了大忌的,因此咸豐帝大怒要治曾國藩的罪。

在湖南巡撫駱秉章和湖北巡撫胡林翼的一再求情下,咸豐帝這才網開一面,准其三個月的假期,假滿之日必須回到軍中辦理軍務,對於擅離軍營一事,暫且不予追究。可是,曾國藩接到上諭後,仍然不管不問,抗旨不遵,而是在湖南老家呆著不挪窩了。

曾國藩不是不想回去,而是卻有苦衷,湘軍對於他來說就如同水,自己就像這水裡的魚兒。想到這裡,他橫下心來,寫了一份著名的《瀝陳辦事艱難仍懇終制折》。

在這篇奏摺中,曾國藩大發牢騷,向咸豐帝表達出了帶兵艱難,自己雖是兵部堂官,可是權力卻不如一省的提督。湘軍負擔兩湖、江西抗敵重任,卻不被朝廷承認,自己要獎賞將領還得經過地方官的同意,即便是一些小小的獎勵,也要向巡撫、總兵求情,久而久之,將很難取信於部下。

曾國藩認為,這次朝廷若是再想要他出山,就得給個巡撫實職或是欽差頭銜,否則將無法繼續帶兵。咸豐皇帝收到這份奏摺時,差點沒氣的背過去。要知道,當時太平天國內部因為發生天京事變,實力已經有了很大的削弱,至於曾國藩在咸豐的眼中已經變成了一個可有可無之人,如今他伸手要權,不如順水推舟讓他繼續在家丁憂。

曾國藩完全沒想到會是這個結局,就連湖南一省的官員也認為他此舉言不由衷,背叛前誓。前線戰事吃緊,曾國藩卻跑回家還要挾皇帝。於是,有的批評,有的規勸,還有的甚至破口大罵。罵的最凶的就是左宗棠,罵他假仁假義假道學,罵他不該向朝廷伸手要官。

曾國藩這回算是走錯了棋,面對輿論壓力終於有點挺不住了,整日生悶氣。在痛苦中,聖人之言讓他恍惚見到了另一片天地。他不斷反思自己在官場上碰壁的原因,總抱怨皇上小心眼,大臣多私心,對他橫挑鼻子豎挑眼。這時,曾國藩終於開始在自己身上找原因了。

或許是過去的道路太過順暢,讓曾國藩不僅對同僚,就是對親兄弟也拿出一副「你們都不爭氣」的神情,處處批評教訓,當年曾國荃、曾國華到北京投奔他,呆不了多久就被他訓斥返鄉了。設身處地的想一想,那些自尊心受挫的同僚們當然也會以冷麵冷心甚至排斥辱罵來對待自己。

如今,他才看到了自己的弱點:太自傲。太急切、一味蠻幹、一味剛強。行事過於方剛者,表面是強者,實際是弱者。以前自己自負,以為自己能屈能伸,凡事總是別人的不是,後來才知道自己原來也有很多不足。

自從思想徹底悔悟之後,曾國藩開始變得謙恭了,圓滑了。他也想給咸豐帝上書,要求馬上返回戰場,但是礙於面子,畢竟拿不起寫摺子的筆。幸好,湘軍的將領與他保持了密切的聯繫,他多少也起到了一定的遙控作用。

對於湘軍而言,別人是很難指揮得動的,胡林翼、駱秉章等人為此極力向朝廷建議,讓曾國藩早日回到軍營。而當時,石達開出走天京,另外開闢地盤,幾萬精兵攻城奪寨,加上各路太平軍紛紛加盟,石達開的人馬迅速增至十萬之眾,朝廷震驚,下旨重新啟用曾國藩,從一定程度上來講,是石達開間接地幫了曾國藩的大忙。

接到上諭後,曾國藩這次老實了,什麼條件也沒提,而且到了湘軍大營後,他還親自拜見各省巡撫檢討自己的不是。連昔日正眼都不看的的那些州縣官,也都一一屈尊拜訪,這一次曾國藩算是涅槃重生,活生生地變了一個人。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千古歷史 的精彩文章:

清代最悲劇的親王府,只要宮中有旨意傳來,就會被奪走一個兒子
此行為實屬受賄,但大清官員無人拒絕,皇帝無奈載入律法予以肯定

TAG:千古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