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清朝皇帝熱愛養匠人造工藝品,高額供養經費從哪兒來?

清朝皇帝熱愛養匠人造工藝品,高額供養經費從哪兒來?

文|王宇丹

康熙年間,清宮造辦處成立,造辦處是專為皇帝製造御用器物的機構。造辦處有眾多優秀的匠人,製造出的工藝品精美絕倫。大量高級工藝品的製造意味著造辦處需要大批的經費支持。那麼,清宮造辦處的經費從何而來?

清宮造辦處成立初期,尚未設專項經費。康熙時期,造辦處臨時支用皆取自廣儲司庫,廣儲司庫是內務府下的部門。彼時,造辦處的經費規模並不大,支出僅占宮中經費的6.4%。雍正年間,造辦處的用銀有所增長。雍正帝相應地加強對造辦處財務的管理,設立錢糧庫,並選擇織造與稅關作為造辦處經費的來源。

時至乾隆朝,清宮造辦處的經費規模達到有清一代的最高峰。乾隆皇帝大體承襲了雍正時期的解決經費問題的辦法。乾隆中期,確定了九處主要的經費來源,分別是蘇州、江寧兩處織造;兩淮、長蘆及河東三處鹽政;粵海關、風陽關、九江關、淮關四處稅關。各處的應交款目都有詳細列出,共計36個徵收項目,在此不贅述。

乾隆朝增加幾處鹽政是合理的,當時的鹽政和織造、稅關一樣,常有大量的結餘。其中以兩淮鹽政為著。兩淮鹽課(鹽稅)當時有「當天下租庸之半」的美譽,其交納造辦處的銀兩數目非常巨大,僅養廉銀、積存規銀等項目就已經多達10萬兩。

乾隆五十二年,造辦處存銀多達40萬兩。這些經費有以下幾個主要用途:一是支付造辦處工匠的薪俸銀、飯食銀、公費銀以及賞銀等;二是支付造辦處材料費用;三是撥予圓明園,用於圓明園的各項建造工程。再有存余,就撥往戶部。

當然,我們也應該注意到,乾隆時期清宮造辦處經費規模的擴大和經費來源的充裕,得益於前幾位清代皇帝的努力。順治、康熙、雍正的苦心經營,勵精圖治,乾隆時期方得以政治穩定,經濟發展。唯有國力強盛,一國之君才有可能在工藝品製造上花費心思。而承擔經費的鹽政、織造、稅關也暫時不會覺得壓力如山。

參考文獻:

滕德永:《乾隆朝清宮造辦處的經費管理》,《明清論叢》第十六輯。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明清史研究 的精彩文章:

奉蔣介石命整肅東北軍,陳誠越是鐵腕,越多人覺得他結黨營私
身上有著俄羅斯血統,他卻用一生守護中國的藍天

TAG:明清史研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