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中醫 > 劉渡舟:發汗解表勿片面辛涼(兼談空調病)

劉渡舟:發汗解表勿片面辛涼(兼談空調病)

發汗是為邪氣在表而設的一種治法。《內經》中說「善治者治皮毛」,又說「其在皮者,汗而發之」。




然而,「發汗解表」要先辨出風、寒、暑、濕、溫等的具體情況,然後選用辛溫發汗,或辛涼解熱的相應方劑,這樣做叫「辨證論治」,乃是克服主觀片面的一個關鍵措施。




如果醫者不從客觀的辨證出發,而是從自己的主觀願望,以及思想感情的喜惡出發,不能把發汗大法一分為二,而是局限於或溫或涼的一個側面,這就深深陷入「片面性」的泥潭。




以上這種情況古時有,現在也有。因為他們是搞主觀主義,偏離了辨證論治的要求,在臨床上給病人帶來了無窮無盡的危害。同時也限制了《傷寒論》的健康發展,所以,才有討論研究之必要。




那麼,為什麼產生了「片面性」的問題?為什麼犯了「片面性」的人,又很固執地難以改正?提起此話,一言難盡。今不揣膚淺,以下是討論與分析,希望同道們不吝賜教。




1.學術上的先入為主






人的知識來於學問,學問能使人眼界擴大,但也能使人心胸狹小而產生自我與主觀。一般來講,凡學傷寒者,慣用辛溫發汗;而習溫病之學,動手便用辛涼發汗。




他們師徒授受,先入為主,門戶之見,積習日深,成其自然,而自以為是。天長日久,於不知不覺中,產生了「片面性」的思想,並且還用「片面性」攻擊對方,讓他們俯首稱臣,納入自己的一派。



2.「矯枉」與「過正」




崇寒與崇溫兩派,意見相左,各是其說,互相爭鳴。論戰之下,不是東風壓倒西風,就是西風壓倒東風;況且,學術之爭,必有「矯枉」之論。由於意氣用事,在真理面前又多邁了一步,從一個極端又走到另一個極端,就會出現「矯枉過正」的毛病。




我認為,「矯枉」是對的,因為它把主觀片面的思想,糾正到恰如其分的程度,所以屬於「實事求是」的一種客觀態度。至於「過正」,則就離了譜,也就發生了錯誤,因為它從客觀上「開倒車」,用偏激過分的思想,又把問題拉到主觀片面的上頭。




儒家講:「致中和,天地位焉,萬物育焉。」凡屬搞過了頭的思想,就必然沒有生機,也就不能欣欣向榮地向前發展。




3.從歷史上找原因





自從《傷寒論》問世以來,被譽為「方書之祖」,影響極為深廣。隨之而來的就產生了辛溫發汗的習慣與思潮,一直到了金、元時期,出現劉完素遵《內經》之旨,闡發火熱病機,才開始扭轉了這種情況。




劉完素說:「余自製『雙解』"通聖』辛涼之劑,不遵仲景法桂枝、麻黃髮表之葯,非余自炫,理在其中矣。故此一時,彼一時。奈五運六氣有所更,世態居民有所變。天以常火,人亦常動,動則屬陽,靜則屬陰,內外皆擾,故不可峻用辛溫大熱之劑。」劉完素本著「五運六氣有所更,世態居民有所變」的天人相應之理,以及陽動過極,表裡內外皆擾的理由,成為公開反對張仲景用辛溫發汗的翹楚。




《火熱論》的學說,又經其門人穆大黃、馬宗素、荊山浮屠等人的大肆宣揚,其聲勢所及,也就在所難免地產生了「矯枉過正」的片面性思想,把辛溫發汗壓下去,把辛涼解表提上來。



到了明末清初之際,又有葉香岩、王孟英、吳鞠通等溫病大師相繼出現。他們著書立說,多所創新,至此才有系統的溫病學派產生。葉香岩擅用古方,又能創立衛氣營血辨治溫病,而沒有煙火之氣。一經指點,便別有洞天,而光彩射人;王孟英才氣橫溢,對濕、溫、瘧、痢織出古「經」今「緯」而燦爛奪目;吳鞠通服膺葉氏之學,創用三焦分證,別開生面,又有所前進。




以上的幾位醫家,他們跳出劉完素的熱葯與涼葯搭配的模式,而能改進創新,另闢蹊徑,形成了一種自己的風格,同時也批判地糾正了動手不離麻桂的思潮。對比之下,犯了辛溫與辛涼的片面性而各有其徒,但其中的辛涼派卻佔了上風,大有包打天下之勢。




這是因為溫病學在歷史長河中,經歷了金、元、明、清四個朝代,時間跨越甚長,故其影響極深。況且,溫病學說多出自南方,具有清新蘊藉的才氣,很能吸引廣大醫務人員的鐘愛,在思想上逐漸形成了統治的地位。其下造成罷黜辛溫麻桂,獨崇辛涼銀翹的局面,習而不察,蔚然成風,長此以往,伊於胡底?故不能坐視而不加評論。




4.傷寒的「寒」是什麼?






溫病學派濫用辛涼以治風寒邪氣,他們認為「寒」就是「溫」,寒與溫的界限,他們往往混為一談。其實,寒是寒,溫是溫,兩氣各異,豈能混為一談。




為了說明問題,請看張仲景所引的《陰陽大論》所云:「春氣溫和,夏氣暑熱,秋氣清涼,冬氣冰冽,此則四時正氣之序也。冬時嚴寒,萬類深藏,君子固密,則不傷於寒,觸冒之者,乃名傷寒耳。」又說:「中而即病者,名曰傷寒,不即病者,寒毒藏於肌膚,至春變為溫病,至夏變為暑病。」



由此可見,《傷寒論》所說的正局,乃是寒邪所傷,而居於六淫之先;至於溫病暑熱等病,乃是《傷寒論》的變局,為繼發之病,是伏邪所生,而居於傷寒之末。我認為學習傷寒,首先要抓住正局,要確切地承認傷寒的「寒」,就是寒冷之「寒」,不要把它當作溫病來對待。




《傷寒論》的文章,有其獨特的內涵,它能用「誤治」造成的「變證」,在論傷寒的同時而又論「雜病」,它又將「不即病」的傷寒,而統論各種溫病的發生,這種借舟抵岸的過渡文法,從文字上看,真真假假,虛虛實實,皆有可能,我們不要死摳字眼,斤斤計較,而難於自拔,只有從中吸收它的辨證論治的內核,才能得到海闊天空的大自在。




《陰陽大論》又說:「其傷於四時之氣,皆能為病,以傷寒為毒者,以其最成殺厲之氣也。」指出六淫之中,惟有「寒」邪傷人為最重要,所以稱之為「寒毒」。故其為病也超出其它邪氣之上,所以從歷史唯物主義的眼光來看,傷寒在我國也曾有過大的流行。




古人說:「冰凍三尺,而非一日之寒。」我們再觀《原序》所說的「其死亡者三分有二,傷寒十居其七」,便能心領神會地對這個寒毒肅殺之邪,在我國發生髮展的具體情況,「一錘定音」地確知是「寒」非溫。




古往今來,許多醫家對寒邪傷人的重要性心無定見,忽而指為溫,忽而指為疫,缺少「畫龍點睛」之舉,雖筆下千言,總不知「寒」為何物也。也有人能夠認識到「寒」,但又不知寒邪為病的嚴重程度與它的歷史存在,輕描淡寫而不及仲景之心法亦良可憾也。



傷寒既然是「寒」,而不是溫,就應當用辛溫之法,而不能用辛涼之法,可是在片面性(思維)的支配下,反用涼葯治傷寒。這豈不是咄咄怪事?孫思邈曾說過「嘗見太醫療傷寒,惟大青、知母諸冷物投之,極與仲景本意相反,湯藥雖行,百無一效。」反映了在唐代就發生過以涼治寒的這一活生生的事實。現在還有人對我說過「你還給學生講麻黃湯么?你用過麻黃湯嗎?」其言外之意,真讓人啼笑皆非。




5.夏天也有傷寒





友人趙君對余曰:古人說的冬令肅殺之寒邪,到了今天,氣候變暖,地氣北移,水冰地坼之嚴寒已不復存在,君何苦執古人書不放,而大講傷寒與麻桂辛溫發汗之法也?




我說,看問題不能只看一面,要看兩面,《傷寒例》叫做「臨病之工,宜須兩審也。」因為北京的暑熱難捱,君不見「製冷設備」應運而生嗎?最時髦的則屬其中的「空調機」了。空調機一開,則颯颯冷氣撲面而來,沁人肌膚,一身暑汗,馬上頓消。在貪涼取冷之時,則就不免造成「非其時而有其氣」。雖在夏天就得了「空調病」,也可以稱之為「傷寒」吧?老子云:「福兮禍所伏」,你能說北京的夏天沒有傷寒病嗎?




「空調病」據我臨床觀察,它有惡寒、發熱、身痛、氣喘、無汗等證,其脈則見浮弦或者浮緊,其舌苔則白潤不幹。所以,它同傷寒表實的「麻黃八證」極為相似,我稱它為「空調傷寒」,以資與正令傷寒互相區別。




另對於這個病,西醫見有高熱氣喘,痰聲漉漉,濕性啰音,多按「肺炎」治療,然而打針輸液等治法,臨床收效甚微。轉請中醫會診,因有畏懼麻桂之片面性,對患者在體表束縛的一層寒邪,得不到及時的溫散之法,而慣用辛涼之銀翹、桑菊等方,則必然郁遏陽氣,冰伏寒邪,始終得不到外出的機會。




張仲景說:「不汗出而煩躁」,這僅是其中的一例。推廣其義而言,則有「不汗出而喘」、不汗出而「發熱不退」、不汗出而「頭痛不解」,等等。




江西的萬有生教授說過:「不少人以為流感是熱性病,所以要用涼葯治療。初時還以辛涼為主,銀翹、桑菊廣為運用,後來漸至苦咸大寒(如板藍根)等,理由是它們可以抑制病毒生長,因此國內感冒藥市場為寒涼葯佔領。




而結果是,大量可用一二劑辛溫解表的麻黃湯治癒的風寒感冒患者,卻隨意用寒涼葯,令表寒閉郁,久久不解,釀成久咳不已,或低熱不退,或咽喉不利等等後果。臨床屢見不鮮,而醫者、患者竟不知反省。」以上萬老之言,是由衷而發,反映了他對只知用辛涼,而不知用辛溫的片面性,有一種焦急不安的心緒。




如果老年人患了「空調病」,因其抵抗力下降,「老怕傷寒」,雖然出現發熱,而脈來不浮反沉,浮為陽,沉為陰,陽證見陰脈者為逆,此證危機四伏,死人最速。此證往往伴見痰鳴氣喘、指涼不溫、精神不振、側頭欲睡,這些證候叫做「少陰傷寒」。必須當機立斷,而急用溫經補陽之法:附子12g,炙甘草10g,麻黃3g急煎與服。方名叫麻黃附子甘草湯。使其外散太陽之寒,內溫少陰之陽,附子力大氣雄,助正匡邪,兩治表裡,既監麻黃之迅,又增甘草之補,服後多可轉危。




如果出現心悸、頭眩、氣喘、背寒、小便不利、身腫腿沉、脈來沉弦、舌胖而苔水滑等證,這是寒傷少陰,心腎陽虛,不能化氣行水之過,可用苓桂術甘湯與真武湯合方(附子、桂枝、白芍、茯苓、生薑、白朮、炙甘草)溫補心腎陽氣,以化水寒之陰邪。




發汗解表醫之大事也。《傷寒論》辛溫發汗仲景之大法也。由於以寒訓溫,以溫統寒,造成發汗解表的片面性,而使仲景辨證論治之學受挫。讀斯文如能鑒吾用心之苦則幸甚矣。




本文摘自《山西中醫》,1997年8月第13卷第4期。




百轉千回湯 - 去痘痘治便秘的神湯




睡睡茶:可以解決90%的失眠問題



小手掌就可以治大痛的元火掌灸


========== END ==========


溫馨提示:

本平台分享健康圖文信息,僅供大家參考學習,不作為醫療診斷依據。如有需要,請在醫師指導下使用。



⊙版權聲明:文章源於網路,如侵權請聯繫我們刪除。




找不到好中醫?不如自己學中醫!


本號菜單中, 有完整的入門系列, 視頻系列. 歡迎大家學習.


學習古中醫, 傷寒論經方傳承


對經方有興趣者, 可加QQ群577262550


厚德載物!草木金石僅除身病,正己培德方祛心魔!


祈願:天下和順,日月清明;風雨以時,災厲不起;國豐民安,兵戈無用;崇德興仁,務修禮讓;國無盜賊,無有怨枉;強不凌弱,各得其所;人無病厄,富貴康寧;長壽好德,善始善終.


點擊【底部廣告】支持下小編吧,您的每次點擊都是我前進的動力!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岐伯有道 的精彩文章:

你可能從未見過如此神效的細辛
【經方】羅大倫:現代人耗神太多,身心太累,巧用"炙甘草湯"防止心臟偷停

TAG:岐伯有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