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四證紅樓夢時間大前提兼論作者的真實身份

四證紅樓夢時間大前提兼論作者的真實身份

〖一〗

在《九屏圖拓展應用破紅樓夢脂硯、畸笏之迷》、《大前提的確證方法兼論石頭、脂硯、畸笏之迷》、《紅樓夢的時間續證兼論孔梅溪》三篇文章里,筆者以九屏幕中諸要素的關係,找到共同的關係指向一個首創時間大提前在康熙年間八大山人、牛石慧與髡[kūn]殘、陳維崧、梁清標、徐元文、吳綺、余懷、姜宸英、嚴繩孫、沈朝初、萬斯同、勵杜訥、尤侗、洪升、萬言、張英、朱彝尊、徐秉義、張玉書 、王士禎、曹寅、秦松齡、楊中訥(1649年-1719年)生存的年代。約在1698-1708間。

甲戌本是依書的正文中的句子「至脂硯齋甲戌抄閱再評仍用石頭記「定名的。」石頭記「脂硯齋在甲戌抄閱再評是康熙年間甲戌1694年。

紅樓夢的首創主旨是隱記反清復明歷史。

對時間大前提與創作主旨確證後。再回頭重新捋一捋邏輯,按確證的時間大前提對相關推論做邏輯推導與修正。

甲戌本有眉批:「雪芹舊有風月寶鑒之書乃其弟棠村序也,今棠村已逝,余覩新懷舊,故仍因之」

棠村何許人?筆者推定棠村即是梁清標( 1620年 -1691年)。

梁清標,字玉立,一字蒼岩,號棠村,一號蕉林。明末清初著名藏書家、文學家,名列"貳臣傳"。明崇禎十六年進士,清順治元年補翰林院庶吉士,授編修,歷任宏文院編修、國史院侍講學、詹事府詹事、禮部左侍郎、吏部右侍郎、吏部左侍郎、兵部尚書、禮部尚書、刑部尚書、戶部尚書、保和殿大學士等職。著有《蕉林詩集》、《棠村詞》等。刻有《秋碧堂法帖》,朱彝尊為他寫有題記。有"項(元汴)家"蕉窗"梁"蕉林",圖書之富甲古今"之稱。"蕉林書屋"為當時文人雅士聚集之所。後來,江南藏書家何紹基曾到真定訪"蕉林書屋"。藏書印有"梁清標印"、"棠村"、"河北棠村"、"蕉林"、"蕉林書屋"、"蒼岩子"、"冶溪漁隱"、"玉立氏印章"、"現其大略"、"家在北潭"、"凈心抱冰雪"、"無垢"等。編撰有《蕉林書目》,今已不存。

梁清標詩詞:

【蕉林書屋絕句】淡煙晴日滿簾櫳,春色依依上小紅。客為看花頻載酒,海棠開否問東風。

【發真定】喜見還傷別,依然傳舍過。繁霜驅小隊,曉日渡滹沱。仆御催人急,漁樵入夢多。漸看三徑遠,其奈菊花何?

【南鄉子·柳村】近郭遍青疇。深柳孤村杜若洲。菡萏自開還自落,悠悠。野水閑雲泛白鷗。斜卧綠陰稠。瓜種東陵覓故侯。小阮柴扃留夕照,颼颼。蟬咽西風遍地愁。

【減字木蘭花·秋夜露坐】秋宵驚乍。淡月疏星清露下。剪剪風來。茉莉當檐幾枝開。竹籬綠滿。往事追尋人已遠。簾影霏微。葉底流螢自在飛。

小說中探春成立海棠詩社,自擬筆名「蕉下客」;通過探春的描寫伏寫了作者梁清標的蕉林詩社作紅樓夢創作之事。探春是杏花,杏花紅杏出牆,是變節花,探春的文人執筆寫手對應的映寫是"貳臣」梁清標。

紅樓夢第一回有「從此空空道人因空見色,由色生情,傳情入色,自色悟空,遂易名為情僧,改《石頭記》為《情僧錄》.東魯孔梅溪則題曰《風月寶鑒》.後因曹雪芹於悼紅軒中披閱十載,增刪五次,纂成目錄,分出章回,則題曰《金陵十二釵》」

在《紅樓夢的時間續證兼論孔梅溪》中,筆者已論及「東魯孔梅溪則題曰《風月寶鑒》」所言的孔梅溪真實身份即是孔尚任(1648~1718年)。

梁清標1691年逝世,梁清標為《風月寶鑒》作序,那麼《風月寶鑒》應成書在1691年前。

孔尚任的《桃花扇》創作時間在1689年。品讀《桃花扇》中的句子皆是滿紙的與紅樓夢用字用詞一致的一語雙關語。筆者更進一步推斷《風月寶鑒》成書在《桃花扇》創作時間的1689年之前。這個時間在1708年康熙四十七年一廢太子之前。由此也可推斷紅樓夢首創時的」鶺鴒之悲「是明皇室兄弟的國破家亡之悲,而不能是清皇室的九子奪謫之悲。

「雪芹舊有風月寶鑒之書」、「乃其弟棠村序也」。這個「雪芹」要年長於「棠村」;「今棠村已逝,余覩新懷舊,故仍因之」。由此推之,後人」余「是依前人年長於「棠村」的「雪芹」手中的」風月寶鑒「藏本」因之「作書再創的。

個年長於「棠村」的「雪芹」何許人也?

筆者推定這個年長於「棠村」的「雪芹」是馮嫻,蕉園詩社成員。馮嫻生卒信息不詳,

由梁清標生於1620,馮嫻應生於1620年前。

蕉園詩社最早成立的時間應在清順治年間,從順治到康熙歷時40餘年。蕉園詩社曾有"蕉園五子"、"蕉園七子"雅稱。因徐燦、柴靜儀、朱柔則、林以寧、錢鳳綸五人合刊詩集,故稱"蕉園五子"。"蕉園五子"的成員另一種說法是柴靜儀、林以寧、顧姒、馮又令。第二次重新組織詩社,由林以寧首倡,聯合張昊、毛媞、馮嫻、姚令則、李端明等人。所以,有前五子、後七子之稱。

馮嫻,字又令;《清詩匯》卷一百八十四載:「又令生長西溪,秉氣清淑,幼聰穎,讀書過目成誦,歸錢氏後,定省之餘,閨房唱和,因以名其集」。

王熙鳳判詞「一從二令三人木」 即是謎語,筆者以謎語打三人,謎底是朱彝尊、馮嫻、楊中訥。馮嫻字又令,解義又令即為二令。「一從」鞦韆格翻過來是「從一」,即從天。一從是朱彝尊。「三人木」鞦韆格翻過來是「木人」,即是楊中訥的字「耑木」。

然而,緊接上批甲戌本有一個重要的脂批:【若雲雪芹披閱增刪,然後開卷至此這一篇楔子又系誰撰?足見作者之筆狡猾之甚。後文如此處者不少。這正是作者用畫家煙雲模糊處,觀者萬不可被作者瞞弊了去,方是巨眼。】甲戌本第一回脂批:「余謂雪芹撰此書,中亦有傳詩之意。」

甲戌本上有評註留款畸笏叟,說明畸笏叟真身牛石慧並沒有在1707年離世,而是保命全身又做了隱姓埋名。

這個依書正文中句子「至脂硯齋甲戌抄閱再評仍用石頭記「定名的甲戌本,是約在曹雪芹成人至離世前抄寫改寫《風月寶鑒》的再創作品。

牛石慧應是一位長壽鶴。

筆者總結紅樓夢手法寫書之一為皮影戲法:脂硯齋八大山人與畸笏叟牛石慧、石頭石濤等明皇室後裔隱在幕後,紅縷夢執筆江南翰林寫手寫在前台;紅縷夢執筆江南翰林寫手即十二金釵;硯齋八大山人與畸笏叟牛石慧、石頭石濤等明皇室後裔的意像道身分隱在十二金釵中。

在創作時間大前提與創作主旨確定後,筆者邏輯修定了石濤、八大山人、牛石慧的道身五藏:

石頭石濤道體五藏:精寄身藏在劉姥姥人物下,為牛,為瓜,為窩瓜花;神寄身藏在寶琴人物下,為鳧,為寇;魂寄身藏在寶玉的含石而誕的補天剩石下;魄寄身藏在賈元春人物下;意寄身藏在賈環人物下;附形之靈為魄,附氣之神為魂也。石濤具相隱形在賈元春人物身後。元春自言為前世大荒山無稽崖青埂峰上的補天剩石; 賈環是石濤粗蠢石頭的心聲代言。

脂硯齋八大山人道體五藏:精寄身藏在王熙鳳人物下,為鳳,為鳥神;神寄身藏在林黛玉人物下,為鸚鵡;魂寄身藏在絳珠草下,為花魂;魄寄身藏在賈迎春人物下,為訥言硯台,為二木頭,為辛荑花;意寄身藏在賈蘭人物下;脂硯齋具相隱形在賈迎春身後。賈蘭是脂硯齋的心聲代言。

畸笏叟牛石慧道體五藏:精寄身藏在惜春人物上,為木蘭花;神寄身藏在史湘雲人物下,為寄生草,為鶴;魂寄身藏在神瑛侍者下;魄一會兒寄身藏在妙玉人物下;意寄身藏在寶玉人物下。畸笏叟具相隱形在妙玉身後。寶玉是畸笏叟的心聲代言。

〖二〗

雪芹是乾隆年間袁枚、裕瑞、敦誠敦敏口中一個真實的紅樓夢著書人物。

袁枚有言"寅....,其子曹雪芹撰石頭記一書,備記繁華風月之盛」

「裕瑞在《棗窗隨筆》中說的「抄本卷額,本本有其叔脂硯齋」

敦誠詩句:「腸回故壠孤兒泣,淚迸荒天寡婦聲。"

按袁牧之語,這個曹雪芹為曹寅之子。

按裕瑞之語,這個曹雪芹為脂硯齋的侄子。

按敦誠詩句:曹雪芹身世或為孤兒被繼養。

筆者邏輯恰合推證袁牧、裕瑞、敦誠說的都沒錯。

滿清官方記載《清實錄卷》記載《朱三太子案》: "丁未。先是奉差查審大嵐山賊吏部侍郎穆丹押解賊犯朱三、即王士元等父子六人至京、下九卿詹事科道會審。至是九卿等覆奏:朱三供伊系崇禎第四子。"

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已經七十五歲的朱慈照在山東被清廷捕獲,全家處斬。由於滿清入關打著"為明復仇"的口號,所以為了安撫中原民心,清政府為達到肅殺前明遺民的目的可謂煞費苦心。朱三太子案的爆發使滿清政府陷入兩難之中,為了達到既殺絕前明流亡貴胄又不觸怒民憤的目的,請康熙帝又使用的多爾袞一貫的欺詐伎倆,以假冒皇子的罪名將朱慈照及其子嗣全部殺害。至此,前明王室所有男性子孫幾乎全部被肅殺殆盡。

1699年康熙在平復吳三桂之亂後,為杜禍亂,查殺清剿明皇室後裔。

網查資料:「曹寅死後,曹顒繼任江寧織造。曹顒上任後三年後病故。......康熙又特命曹寅胞弟曹荃之子曹頫過繼曹寅並繼任織造之職」。曹頫(1695年?-?),字昂友,號竹居,曹宣第四子,曹寅嗣子,曹家最後一任江寧織造主事。曹雪芹生年約1715年5月28日卒年約1763年。

筆者推斷曹寅養子曹頫即為曹雪芹;過繼子時間應在曹寅(1658 - 1712)去世前。」曹頫1695年生「(曹頫奏摺稱呼曹顒為兄,曹顒約生於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 ,此為曹頫生年的上限)、」曹寅1712年卒「。曹雪芹出生時間應為1695年。曹寅1712年卒,「死後曹顒上任後三年後病故」恰是1715年。網上的」曹雪芹生年約1715年應為康熙又特命繼任江南織造時間。曹頫1695年生,1699年康熙查殺清剿明皇室後裔。曹雪芹真實身份是明朱皇室後裔;所以有脂硯齋八大山人為其叔說法。曹雪芹因是曹寅繼子,字用霑,沾曹字之意。曹頫為曹寅胞弟曹荃之子系曹家掩人耳目之詞。

曹寅的《詠紅述事》很可能是見證了1699年清政對明朱皇室後裔一場查殺,並出手救了一個明朱皇室遺孤。

計算一下:曹雪芹為曹頫生於1695年。曹雪芹出生時,隱姓埋名的畸笏叟牛石慧(約1628出生)在曹頫出生時應為67歲,至曹雪芹成年時八九十歲;國恨家仇囑予後人。乾隆年間曹雪芹完成紅樓夢巨著就正當其任。

〖三〗

網上可查尋的曹雪芹生平簡介是:《紅樓夢》作者曹雪芹,名沾,字夢阮,號雪芹,又號芹溪、芹圃。祖籍遼寧遼陽(一說河北豐潤),祖先原為漢人,後為滿洲正白旗「包衣人」(「包衣」系滿語音譯,意思是家奴)。

曹雪芹的名字有什麼特別含義嗎?

《呂氏春秋·本味》:「 陽華 之芸,雲夢之芹。」 高誘 註:「 陽華 乃 華陽 ,山名也……在 吳 越 之間。」

《呂氏春秋·有始》:「楚 之 雲夢 , 秦 之 陽華。」 高誘 註:「 陽華 在 鳳翔 ,或曰在 華陰西。」

《山海經·中山經》:「陽華之山 ,其陽多金玉。」

這裡曹雪芹的芹字用了三個典,且」雲夢「是作者給湘雲的隱語符號;湘雲是寄生草,畸笏叟牛石慧五體道藏,其神藏在湘雲人物下。

楚、 秦皆漢家符號!

「 陽華之山 ,其陽多金玉」,金玉是大清與大明的隱語符號。

曹頫的名字有什麼特別含義嗎?

康熙字典釋【頫】

【集韻】匪父切

音甫。

【說文】低頭也。從頁逃省。太史卜書頫仰字如此。揚雄曰:人面頫。

【徐鉉曰】頫首者,逃亡之貌,故從逃省。今俗作俯,非是。或作俛。

又【玉篇】靡卷切,音緬。義同。

又【廣韻】【韻會】【正韻】

音糶。

【周禮·春官·典瑞】頫聘。【註】大夫衆來曰頫,寡來曰聘。

又【秋官·大行人】殷頫以除邦國之慝。【註】殷頫,謂一服朝之歲也。一服朝之歲,五服諸侯,皆使卿以聘禮來頫天子。

又【小行人】存、頫、省、聘、問,臣之禮也。【疏】存、頫、省三者,天子使臣,撫邦國之禮。聘、問二者,是諸侯使臣行聘。

【左傳·昭五年】享頫有璋。【註】頫,見也。

【釋文】頫,他弔反。又他彫反。

1695年至曹頫1712年曹寅逝世,1675年立太子,1708年一廢太子,1709二立太子;太子與胤禩胤禟們不存在過繼兒子給一個臣子的理由。

而對於明皇室後裔,清入關當政,明皇室後裔逃外省,遭清庭追殺,呈逃亡之貌;已然為匪為弔反。

由此推斷曹頫為乾隆年間曹雪芹,曹頫真實身份為脂硯齋八大山人的侄子,八大山人本名朱耷,曹頫為明皇室朱人後代。

曹雪芹即曹頫應生於1695年,卒於1763年。

曹雪芹,名沾,曹頫也即曹霑。

〖四〗

2016年10月1日的光明日報標題文章」《種芹人曹霑畫冊》真實性應予認可「,再作佐證,全文錄此:

光明日報北京9月30日電(記者董城 通訊員賀潔)9月30日出版的《光明日報》以《曹雪芹親筆畫冊可能存世》為題,獨家報道了三十年來,學界對藏於貴州省博物館的《種芹人曹霑畫冊》(以下簡稱《畫冊》)進行發掘、論證的情況以及最新進展。30日下午,北京曹雪芹學會會長鬍德平在北京市公園管理中心、北京市海淀區委宣傳部共同主辦的第七屆曹雪芹文化藝術節開幕式上,圍繞《畫冊》進行了回應。

胡德平表示,北京曹雪芹學會對各方專家學者圍繞《畫冊》的鑒定、考證、推論的看法不可能完全一致,但形成了七項傾向性意見:

一是「中國古代書畫鑒定組」楊仁愷等專家20世紀80年代關於《畫冊》年代(乾隆年間)判斷的意見是定讞之論。當時,啟功、傅熹年、劉九庵、謝稚柳等人都同時看過此畫冊,並無提出異議。

二是有堅實的資料可證明,畫冊中題詩人曹霑與陳浩、陳本敬父子在生活年代上都有交集,並且有交往。

三是陳本敬在此《畫冊》上的題詩、印章不假。有關專家已經查到《陳本敬書詩稿》上的墨跡印章均有圖可與《畫冊》比對,且完全吻合。

四是《畫冊》的八幅圖畫均屬作者抒情自娛的文人畫,反映了「種芹人」的心態與情趣。「種芹人」的款識與曹霑的字型大小芹圃,兩者關係應是一致的。曹霑的名字與種芹人、芹圃、芹溪連為一體,應確為一人。

五是畫冊中有多枚印章,但閑章不閑。除去種芹人之外,別無二人刻此閑章。

六是第六圖的落款是「種芹人曹霑並題」。落款中的「曹」「種」「芹」「題」「霑」字均帶有明顯的章草筆意,應探索從曹雪芹的書法鑒定其書畫作品。

七是對曹霑落款中「並題」,應認定為不是「再題」,因為「再題」無解,「並題」的「並」是章草的寫法,「並題」至少說明《畫冊》的畫與第六圖的題詩是一人所為。同時,其餘七幅畫與曹雪芹生平思想、《紅樓夢》一書內容有何關係都有繼續深入研究的價值。

《光明日報》( 2016年10月01日 03版)

《種芹人曹霑畫冊》

曹霑繪畫唱和了紅樓夢《第四十回 史太君兩宴大觀園 金鴛鴦三宣牙牌令》劉姥姥出的第七個牙牌令:「左邊「四四」是個人。--是個庄稼人罷。中間「三四」綠配紅。--大火燒了毛毛蟲。右邊「幺四」真好看。--一個蘿蔔一頭蒜。湊成便是一枝花。--花兒落了結個大倭瓜。」中的一個蘿蔔和大倭瓜。

再證曹霑即曹頫,即曹雪芹。

康熙皇帝恩旨以曹頫過繼給曹寅,接任江寧織造。

曹家的虧空伏下了抄家的隱患。

康熙四十九年(1710),康熙硃批曹寅的奏摺:"兩淮情弊多端,虧空甚多,必要設法補完,任內無事方好,不可疏忽。千萬小心,小心,小心,小心!"(故,無編號)五十年(1711),硃批:"虧空太多,甚有關係,十分留心,還未知後來如何,不要看輕了。"

五十六年(1717)七月十三日,曹頫、李煦將歷年積欠83萬兩銀俱已清還。這應該是經康熙寬免後,以鹽課代賠曹、李兩家虧空的總數。

曹頫自己又不斷造成新的虧空。六十一年(1722)十月二十三日,查曹頫售賣人蔘仍有九千二百餘兩未交。

雍正元年(1723年),李煦獲罪抄家,從經濟上波及曹家。從前因李煦照顧,可以用兩淮鹽課代賠江寧織造的虧空。而當李煦案發後,曹家不僅喪失了鹽政的援助,並且還要將是年從鹽政得到的85120兩退還回去。起初曹頫百般拖賴,後來移交戶部,他就無計可施了。

雍正二年(1724)正月初七,曹頫立下軍令狀:"務期於三年之內,清補全完。"可是到期並未償清。

雍正五年(1727)十二月二十四日,正式下旨抄家:"江寧織造曹頫,行為不端,織造款項虧空甚多。朕屢次施恩寬限,令其賠補。伊倘感激朕成全之恩,理應盡心效力,然伊不但不感恩圖報,反而將家中財物暗移他處,企圖隱蔽,有違朕恩,甚屬可惡!著行文江南總督范時繹,將曹頫家中財物,固封看守,並將重要家人,立即嚴拿;家人之財產,亦著固封看守,俟新任織造官員隋赫德到彼之後辦理。伊聞知織造官員易人時,說不定要暗派家人到江南送信,轉移財產。倘有差遣之人到彼處,著范時繹嚴拿,審問該人前去的緣故,不得怠忽!"

雍正六年(1728年),曹頫因騷擾驛站、經濟虧空、轉移家產等罪革職抄家,舉家遷回北京,後事不詳。

〖五〗

乾隆年間張宜泉、敦敏、敦誠有與曹雪芹的交遊詩句;袁枚、永忠 、墨香、富察.明義、晉昌、裕瑞、程偉元、高鶚等一批人有言紅樓夢的文字記載;程偉元、高鶚更出了續寫120回本的程甲本、程乙本。

張宜泉、愛新覺羅·敦敏、愛新覺羅·敦誠與曹雪芹在同一時代,非常交好。

張宜泉(1720-1770),清內務府漢軍旗。著有《春柳堂詩稿》。

張宜泉詩作

愛新覺羅·敦敏(1729年-1796年),字子明,號懋齋,努爾哈赤第十二子英親王愛新覺羅·阿濟格五世孫,理事官愛新覺羅·瑚玐長子。

愛新覺羅·敦誠(1734--1791),字敬亭,號松堂,努爾哈赤第十二子阿濟格之五世孫,愛新覺羅·敦敏之弟。清朝宗室、詩人。

乾隆年間張宜泉、愛新覺羅·敦敏、愛新覺羅·敦誠寫有的很多與曹雪芹、芹圃、芹溪相關有詩句:

張宜泉《懷曹芹溪》詩云:「似歷三秋闊,同君一別時。懷人空有夢,見面尚無期。掃徑張筵久,封書畀雁遲。何當常聚會,促膝話新詩。」

張宜泉《題芹溪居士》:姓曹名沾,字夢阮,號芹溪居士,其人工詩善畫。愛將筆墨逞風流,廬結西郊別樣幽。門外山川供繪畫,堂前花鳥入吟謳。羹調未羨青蓮寵,苑召難忘立本羞。借問古來誰得似?野心應被白雲留!(《春柳堂詩稿》刊本)」

愛新覺羅·敦敏,字子明,號懋齋;著有《懋齋詩鈔》,《贈芹圃》是《懋齋詩鈔》第96首。

敦敏《贈芹圃》:「碧水青山曲徑遐,薛羅門巷足煙霞。尋詩人去留僧舍,賣畫錢來付酒家。燕市哭歌悲遇合,秦淮風月憶繁華。新愁舊恨知多少,一醉毷氈白眼斜。」

敦敏《題芹圃畫石》:「傲骨如君世已奇;嶙峋更見此支離;醉余奮掃如櫞筆,寫出胸中磈磊時!」

愛新覺羅·敦敏《芹圃曹君(霑)別來已一載余矣。偶過明君(琳)養石軒,隔院聞高談聲,疑是曹君,急就相訪,驚喜意外,因呼酒話舊事,感成長句。》詩云:「可知野鶴在雞群,隔院驚呼意倍殷。雅識我慚禇太傅,高談君是孟參軍。秦淮舊夢人猶在,燕市悲歌酒易醺。忽漫相逢頻把袂,年來聚散感浮雲。」

愛新覺羅·敦敏《訪曹雪芹不值》:「野浦凍雲深,柴扉晚煙薄,山村不見人,夕陽寒欲落。」

愛新覺羅·敦敏《寄懷曹雪芹沾》:少陵昔贈曹將軍,曾曰魏武之子孫。君又無乃將軍後,於今環堵蓬蒿屯。揚州舊夢久已覺,且著臨邛犢鼻褌。愛君詩筆有奇氣,直追昌谷破籬樊。當時虎門數晨夕,西窗剪燭風雨昏。接離倒著容君傲,高談雄辨虱手捫。感時思君不相見,薊門落日松亭樽。勸君莫彈食客鋏,勸君莫叩富兒門。殘懷冷炙有德色,不如著書黃葉村。」

敦敏《河干集飲題壁兼吊雪芹》:花明兩岸柳霏微,到眼風光春欲歸。逝水不留詩客杳,登樓空憶酒徒非。河干萬木飄殘雪,村落千家帶遠暉。憑弔無端頻悵望,寒林蕭寺暮鴉飛。」這是曹雪芹逝後的憑弔之作,作於乾隆三十年( 1765)春季清明時節。

敦誠《贈曹雪芹》:滿徑蓬蒿老不華,舉家食粥酒常賒。衡門僻蒼愁今雨,廢館頹樓夢舊家。司業青錢留客醉,步兵白眼向人斜。何人肯與豬肝食,日望西山餐暮霞。」

敦誠《挽曹雪芹》:四十蕭然太瘦生,曉風昨日拂銘旌。腸回故壠孤兒泣,淚迸荒天寡婦聲。牛鬼遺文悲李賀,鹿車荷鍤葬劉伶。故人慾有生芻吊,何處招魂賦楚蘅。開篋猶存冰雪文,故交零落散如雲。三年下第曾憐我,一病無醫竟負群。鄴下才人應有恨,山陽殘笛不堪聞。他時瘦馬西州路,宿草寒煙對落曛。」

曹頫去世時袁枚44歲張宜泉43歲、敦敏34歲、敦誠29歲。

程甲本出版時袁枚72歲、張宜泉71歲、敦敏62歲、敦誠57歲。

永忠是康熙第十四子胤禵的孫子。墨香(1743—1790),名額爾赫宜,是敦氏兄弟的叔父,富察.明義(乾隆八年1744年--嘉慶八年1804年以後)號我齋,滿洲鑲黃旗人,傅恆的二兄傅清之子,明仁的胞弟,乾隆帝的孝賢皇后之侄,是清皇朝的皇室成員,堂姨夫墨香。曹頫姻親。裕瑞(1772--?)愛新覺羅氏,字思元。封輔國公。工詩善畫,通西番語。(裕瑞為裕親王世子);跟袁牧有過交往。

曹頫去世時永忠28歲、墨香20歲富察.明義19歲。裕瑞尚未出生。

程甲本出版時永忠56歲、富察.明義47歲。

程偉元,網路資料:[出生於1745-1747年前後;江蘇蘇州人,乾隆後期,在京花數年之功,搜羅《紅樓夢》殘稿遺篇,並邀友人高鶚共同承擔"細加厘剔,截長補短,抄成全部"的編務,三印《紅樓夢》]

高鶚,網路資料:[(1758年-約1815年),高鶚字雲士,號秋甫,別號蘭墅、行一、紅樓外史。中國古典小說《紅樓夢》出版史、傳播史上首個刻印本、全璧本--程高本的兩位主要編輯者、整理者、出版者之一,清代漢軍鑲黃旗內務府人,籍貫瀋陽三檯子,亦自署鐵嶺高鶚、奉天高鶚,其先世清初即寓居北京。高鶚於乾隆五十三年(1788年)中舉,乾隆六十年(1795年)進士及第,歷官內閣中書、漢軍中書、內閣典籍、內閣侍讀、江南道監察御史、刑科給事中等職。有《月小山房遺稿》《硯香詞·簏存草》等作品傳世。乾隆五十六年(1791年)至五十七年(1792年),高鶚應友人程偉元之邀協助編輯、整理、出版《紅樓夢》程甲本、程乙本。自胡適作考證,紅學界長期認為《紅樓夢》後四十回系高鶚續成。]

按網搜出生年份記載,曹頫去世時程偉元18歲高鶚5歲

晉昌(1759-1828),輔國公晉昌,恭親王常寧五世孫。固山貝子明韶長子。字戩齋,號紅梨主人,宗室,正藍旗滿洲人。乾隆二十四年正月十七日生,道光八年八月初二日卒。嘉慶五年出任盛京將軍,八年八月因事革職。後以宗人府主事調烏什辦事大臣,歷任喀什噶爾參贊大臣、烏里雅蘇台將軍、伊犁將軍、烏魯木齊都統、盛京將軍等。曹頫去世時4歲。

宗室貴族晉昌在出鎮盛京時,特地延請程偉元入幕,佐其奏牘。程偉元為晉昌的《且住草堂詩稿》寫有跋;「古墨一螺生艷彩」,這是晉昌答謝程偉元贈畫冊時,對他的繪畫的贊語。

金朝覲作過一首《題程小泉先生畫冊》的詩道:「暨先生下世後,求其遺紙,如片鱗只爪,不可多得。景堂二兄以舊紙囑題,余喜得見先生手澤,因志數言於巔。時嘉慶庚辰清和月之八日」。詩的前六句,回憶了作者當年從學「程門」的情景;後六句「吁嗟二十年,風流成往事。片紙寄精神,憂惚聞馨頦。 展卷托長言,用以鳴相思。」 嘉慶七年冬天,晉昌寫給程偉元三十首和詩,其中第十二首的後兩句是:「況君本是詩書客,雲外應聞桂子芬。」第二十二首有句云:「官舍中為『安素堂』,……曾題『蘭桂清芳" 額。」 「安素堂」,是晉昌「官舍」中的主要廳堂。《戎?遣興草》的扉頁上,就印著 「安素堂藏板」五字。程偉元畫的扇面上,蓋印「臣元」的連珠印。按網搜出生年份記載,曹頫去世時程偉元18歲。

張宜泉、愛新覺羅·敦敏、愛新覺羅·敦誠將曹雪芹,字芹溪、芹圃的生活境況勾勒的狀況是:曹雪芹「賣畫錢來付酒家」、 「白眼向人斜」、「一醉毷氈白眼斜」、「野鶴在雞群」、「滿徑蓬蒿老不華,舉家食粥酒常賒。」、「司業青錢留客醉,步兵白眼向人斜。何人肯與豬肝食,日望西山餐暮霞。」,曹雪芹是個窮困潦倒、以青樓為業的社會末流。

難道曹頫因騷擾驛站、經濟虧空、轉移家產等罪革職抄家後,會淪落到這種境況?曾貴為江寧織造主事曹頫會是曹雪芹是張宜泉、敦敏、敦誠所述的一個青樓為業的人?

清朝社會等級森嚴,為什麼清內務府漢軍旗張宜泉,清愛新覺羅皇室宗族與白眼斜、青樓為業的曹雪芹交厚?

曹雪芹真的是一個會以青樓為業的人嗎?

曹頫會是以青樓為業的曹雪芹嗎?

張宜泉、敦敏、敦誠定與曹雪芹有相交,他們筆下的曹雪芹是否真實的畫像?

〖六〗

「曹雪芹」,名沾,字夢阮,號雪芹,又號芹溪、芹圃;為什麼曹雪芹,字沾這麼特別地喜歡選用這個芹字?

查閱【康熙字典】「芹」:

【詩.魯頌】思樂泮水,薄采其芹。

【箋】芹,水菜也。

【爾雅疏】水芹,一名水英。

【呂氏春秋】菜之美者,有雲夢之芹。

【埤雅】芹潔白而有節,其氣芬芳,味不如蓴之美,故列子以爲客有獻芹者,鄕豪取而嘗之,蜇於口,慘於腹也。

〔芹獻〕對人謙稱所贈東西不好。亦稱「獻 芹」。

〔芹意〕謙辭,微薄的情意。

〔芹藻〕古代喻貢士或有才學之士。

進一步查閱找到蘇軾《東坡八首》之三:「泥芹有宿根,一寸嗟獨在;雪芹何時動,春鳩行可膾。」《東坡集》載:"蜀人貴芹芽膾,雜鳩肉為之"。現還遺傳有一菜品名「東坡春鳩膾」

再考「鳩」是鳩鴿科部分鳥類的通稱;鴇和鳩是同一種鳥,鴇指雌鳥,鳩至雄鳥,是最惡毒的一種鳥。老鴇是妓院的女性老闆,老鳩應該是指男性老闆,古稱青樓也為紅樓。

考證的結果,感覺這「芹」並不甚高大上,甚至不小心都很容易來盤「東坡春鳩膾」,與「下三流」的「鳩」沾了邊。

「野浦凍雲深」張宜泉、敦敏、敦誠筆下的曹雪芹已然成了野雞。

紅樓夢中「雞」有什麼特別含義?

看《紅樓夢》第76回,大觀園聯句,黛玉與湘雲聯句後與妙玉一同去了櫳翠庵。

妙玉道:「如今收結,到底還該歸到本來面目上去。若只管丟了真情真事且去搜奇撿怪,一則失了咱們的閨閣面目,二則也與題目無涉了。」二人皆道極是。妙玉遂提筆一揮而就,遞與他二人道:「休要見笑。依我必須如此,方翻轉過來,雖前頭有凄楚之句,亦無甚礙了。」二人接了看時,只見他續道:

香篆銷金鼎,脂冰膩玉盆。

簫增嫠婦泣,衾倩侍兒溫。

空帳懸文鳳,閑屏掩彩鴛。

露濃苔更滑,霜重竹難捫。

猶步縈紆沼,還登寂歷原。

石奇神鬼搏,木怪虎狼蹲。

贔屓朝光透,罘罳曉露屯。

振林千樹鳥,啼谷一聲猿。

歧熟焉忘徑,泉知不問源。

鐘鳴櫳翠寺,雞唱稻香村。

有興悲何繼,無愁意豈煩。

芳情只自遣,雅趣向誰言。

徹旦休雲倦,烹茶更細論。

筆者解讀這首詩「鐘鳴櫳翠寺,雞唱稻香村」:

櫳翠寺是妙玉所居之所,「鐘鳴櫳翠寺」即是點明明朱皇室畸笏叟牛石慧鐘鳴號召文筆做刀,反清復明。

稻香村是李紈所居之所,又名浣葛山莊(元春賜名),

在《紅樓夢》第十七回"大觀園試才題對額 榮國府歸省慶元宵"中,賈寶玉因舊詩"紅杏梢頭掛酒旗",題為"杏簾在望",又取"柴門臨水稻花香"之意,名之"稻香村",並題聯為"新漲綠添浣葛處,好雲香護採芹人"。

在省親之夜,元妃游幸之後,將"杏簾在望"賜名"浣葛山莊」;因林黛玉代替寶玉所作詩《杏簾在望》,甚得元妃之心,取其詩句"十里稻花香"之意,改"浣葛山莊"為"稻香村"。

杏簾在望

杏簾招客飲,在望有山莊。

菱荇鵝兒水,桑榆燕子梁。

一畦春韭綠,十里稻花香。

盛世無飢餒,何須耕織忙。

第十七回,為迎元春省親,賈政入園查看。書中描寫「......一面走,一面說,倏爾青山斜阻。轉過山懷中,隱隱露出一帶黃泥築就矮牆,牆頭皆用稻莖掩護。有幾百株杏花,如噴火蒸霞一般。裡面數楹茅屋。外面卻是桑、榆、槿、柘、各色樹稚新條,隨其曲折,編就兩溜青籬。籬外山坡之下,有一土井,旁有桔槔轆轤之屬。下面分畦列畝,佳蔬菜花,漫然無際。

賈政笑道:"倒是此處有些道理。固然系人力穿鑿,此時一見,未免勾引起我歸農之意。我們且進去歇息歇息。"說畢,方欲進籬門去,忽見路旁有一石碣,亦為留題之備。眾人笑道:"更妙,更妙!此處若懸匾待題,則田舍家風一洗盡矣。立此一碣,又覺生色許多,非范石湖田家之詠不足以盡其妙。"賈政道:"諸公請題。"眾人道:"方才世兄有雲,"編新不如述舊",此處古人已道盡矣,莫若直書"杏花村"妙極。"賈政聽了,笑向賈珍道:"正虧提醒了我。此處都妙極,只是還少一個酒幌,明日竟作一個,不必華麗,就依外面村莊的式樣作來,用竹竿挑在樹梢。"賈珍答應了,又回道:"此處竟還不可養別的雀鳥,只是買些鵝鴨雞類,才都相稱了。"賈政與眾人都道:"更妙。"

筆者認為」桔槔轆轤之屬「取典南唐李璟(916~961)《應天長》詞:「柳堤芳草徑,夢斷轆轤金井。」

大觀園的建築每處都有扁額題字,獨稻香村處是石碣留題。探春建海棠詩社,李紈自薦當社長;李紈因此處得詩號稻香老農。

筆者查考推斷李紈的真實身份是徐元文。

徐元文(1634年-1691年),字公肅,號立齋,江蘇崑山人。順治十六年(1659年)進士第一,順治帝稱徐元文為"佳狀元",賜冠帶、蟒服、乘御馬等,授翰林院修撰。康熙十八年,出任修《明史》總裁,薦萬斯同入史局。升國子監祭酒,充經筵講官。康熙稱讚他:"徐元文為祭酒,規條嚴肅,滿洲子弟不率教者,輒加撻責,人人敬畏。後人不能及也。"後任左都御史,官至文華殿大學士兼翰林院掌院學士。

李紈有兩個表妹李綺與李紋;筆者推之即是徐乾學和徐乾學之弟徐秉義。

徐乾學(1631-1694年),字原一、幼慧,號健庵、玉峰先生,清代大臣、學者、藏書家。顧炎武外甥。康熙九年(1670年)進士第三(探花),授編修,先後擔任日講起居注官、《明史》總裁官、侍講學士、內閣學士,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升左都御史、刑部尚書。

徐秉義(1633一1711)初名與儀,字彥和,號果亭,清代南直隸蘇州府崑山縣(今江蘇省崑山縣)人,徐開法之子,顧炎武之甥。探花徐乾學之弟。顧炎武外甥。

狀元徐元文兄弟三人皆官貴文名,號稱"崑山三徐"、齋號「集義居」。

李紈的詩社社長,即是應畸笏叟牛石慧之召,是江南翰林學士聚寫紅樓夢的文社社長。

妙玉的詩「雞唱稻香村」就清楚其意,是江南翰林學士以稻香村為聚義點;聚寫唱和,撰寫紅樓夢。

脂硯齋八大山人、畸笏叟牛石慧、石頭石濤明朱皇室史弟是鶺鴒鳥、是鸚鵡、是啼血杜鵑;江南翰林學士不是鳥,是家禽鵝鴨雞。

筆者由此推斷,曹雪芹的」鳩「、」野雞「是取意其既是明朱皇室的在野身份,又取意其過繼曹家的庶人身份。

〖七〗

隨園位於南京五台山余脈小倉山一帶,原為曹雪芹祖上林園,是著名的私家江南園林,清代江南的三大名園之一,現地面主體建築均已不存,僅存遺址。

隨園其歷史最早可追溯至明末的吳應箕焦園,清康熙年間則是江寧織造曹寅家族園林的一部分,曹家的姻親富察明義曾說隨園就是《紅樓夢》里的大觀園。後歸於接任江寧織造的隋赫德,故名"隋織造園"、"隋園"。清乾隆十三年(1748年),袁枚購得此園,名之為"隨園",死後即葬於隨園。

袁枚有一首詠雞詩:《雞·養雞縱雞食》

」養雞縱雞食,雞肥乃烹之。主人計固佳,不可與雞知。「

筆者認為袁枚的詠雞詩並非是單純的詠物。而是另有暗指。

〖八〗

那麼張宜泉、敦敏、敦誠作為曹雪芹的朋友,為什麼要詩筆繪一個青樓為業的曹雪芹呢?

敦敏詩中野鶴在雞群」、「傲骨如君世已奇;嶙峋更見此支離;醉余奮掃如櫞筆,寫出胸中磈磊時!」似可透出敦敏與曹雪芹有多交厚,敦敏應知曉和懂得曹雪芹。

敦誠的《四松堂集》卷四《午夢記》,寫於丁丑(1757年)之夏。《午夢記》云:

「余非至人,往往多夢,夢覺思之,是想是因,亦不知其所以然也。丁丑夏客松亭山,雞窗無聊,每於午後便效坡翁,攤飯手持一卷,卧仰屋樑,俄而拋書蘧然入夢。覺來未及反側,夢境筒翅,靜而思之,渺焉茫焉,若有若無。……嗟乎!如非夢人則已,若同一夢也,何不聽樂鈞天而忘味帝側,又何不直入太虛看鞭龍,種瑤草,俯瞰下界,九點一泓。不然如邯鄲道上黃粱富貴,亦可差快一時。或如巫山之游,枕席高唐,亦可風流朝暮。郎漆園之蝶,鄭人之鹿,亦無不可。今數者不得其一,徒以至幻之身,入至幻之境。人生大夢,而大夢復夢,又於夢中說夢。夢覺圓夢,吾不知幻之至於何地而後止。」

《紅樓夢》第二十一回脂批回前墨:

有客題紅樓夢者,失其姓氏,「自持金矛又持戈,自將戕戮自張羅,茜紗公子情無限,脂硯先生恨幾多,是幻是真空歷遍,閑風閑月枉吟哦,情機轉的情天破,情不情兮奈我何」。

"甲戌本"只存了第一至第八回、第十三回至第十六回、第二十五回至第二十八回,共十六回;第二十一回脂批回前墨是"甲戌本"後版續本。其時間應在乾隆年間。

筆者認為「自持金矛又持戈,自將戕戮自張羅「即在言一個乾隆年間曹雪芹和一個康熙年間曹雪芹馮嫻,一正一閏,一真一幻兩同名作者交織矛盾這件事。

同時第二十一回脂批回前墨每一句都對應了書的作者與脂批人。

「情不情兮奈我何」,謎指《石頭記》空空道人。

「情機轉的情天破」,謎指《情僧錄》一僧一道。

「閑風閑月枉吟哦」,其中「閑風閑月」,諧音即嫻馮嫻閱,謎指《金陵十二釵》曹雪芹的真身馮嫻。

「是幻是真空歷遍」,謎指《紅樓夢》石頭石濤。

「脂硯先生恨幾多」謎指《紅樓夢》脂硯齋八大山人。

「茜紗公子情無限」謎指寶玉的真身,《風月寶鑒》更名者孔梅溪孔尚任。

「自相戕戮自張羅「,謎指《紅樓夢》續作者我齋,富察明義。富察明義號「我齋」

「自執金矛又執戈「,謎指《紅樓夢》續作者晉昌戩齋、敦敏懋齋。

筆者推定張宜泉、敦敏、敦誠作為曹雪芹的朋友之所以詩筆繪一個曹雪芹青樓為業,系作為朋友避文字獄而為曹雪芹做的迷霧障眼;且富察明義我齋、晉昌戩齋、敦敏懋齋也參與了紅樓夢續創之中。

〖九〗

世上所見中外作品,作者或一個或二人等,但作者是作者,作品中人物在作品中或與現實有所映射,但不會每一個作品人物對應一個作者。魯迅是近代慣用暗喻者,其作品狂人可從字縫隙間見得吃人二字,金缽鑼顛倒淋如意,但其作品孔乙已是孔乙已,不會從作品中跑出來對應出一位作者。何以斷定紅樓夢的十二釵等眾多書中人物各對應了作者?

筆者查考紅樓夢脂批有多處點明撰文的作者用筆。

第二十回 王熙鳳正言彈妒意 林黛玉俏語謔嬌音;在【可巧鳳姐正在上房算完輸贏賬,聽得後面一片聲嚷,便知是李嬤嬤老病發了,排揎寶玉的人。--正值他今兒輸了錢,[庚辰側批:找上文。]遷怒於人。[庚辰側批:有是爭競事。]便連忙趕過來,拉了李嬤嬤,笑道:「好媽媽,別生氣。大節下老太太才喜歡了一日,你是個老人家,別人高聲,你還要管他們呢,難道你反不知道規矩,在這裡嚷起來,叫老太太生氣不成?[庚辰側批:阿鳳兩提「老太太」,是叫老嫗想襲卿是老太太的人,況又雙關大體,勿泛泛看去。]你只說誰不好,我替你打他。我家裡燒的滾熱的野雞,快來跟我吃酒去。」】一段文字的末句側有庚辰側批:[何等現成,何等自然,的是鳳卿筆法。]

諸如此類多處,還有綺園、畸笏、脂硯多位批註人,畸笏評註就言及多人,芹、杏齋、蘋兒等。

曹寅對應的是小說中的劉姥姥。前文中的孔尚任對應的是茜紗公子賈寶玉。

寶玉前世身份是神瑛侍者。含玉而誕,不是石頭,是石頭的情痴主人;是畸笏叟牛石慧的前台皮影,是個「臭皮囊」。

寶玉含玉而誕的玉,前世是「女媧氏鍊石補天之時,於大荒山無稽崖練成高經十二丈,方經二十四丈頑石 三萬六千五百零一塊,媧皇氏只用了三萬六千五百塊,只單單剩了一塊未用,便棄在此山青埂峰下。」;「......單單剩下一塊未用......因見眾石俱得補天,獨自己無才,不得入選."是骨格不凡,丰神迥異一僧一道」那僧變念符書咒,大展幻術,將一塊大石登時變成一塊鮮明瑩潔的美玉,且又縮成扇墜大小的可佩可拿。「;那塊補天剩石被幻化為了通靈寶玉。變成了可佩可拿的美玉,上面還刻了字,又擇「絕世情痴」作主人,書中「絕世情痴」賈寶玉作了那塊頑石主人。

那塊頑石的真實身份是明皇室後裔石濤;石頭石濤具相隱形在賈元春人物身後。

元春與賈寶玉是兄弟。石濤與牛石慧也是明朱皇室兄弟。

石濤(1642年-1708年),本姓朱,名若極,小字阿長,發為僧後,更名法號有元濟、超濟、原濟,別號很多如大滌子、清湘老人、清湘遺人、清湘陳人、苦瓜和尚、靖江後人、晚號瞎尊者、零丁老人等,游南京時,得長竿一枝,因號枝下叟,別署阿長,鈍根,山乘客、濟山僧、石道人、一枝閣。清初畫家,廣西桂林人,祖籍安徽鳳陽,。南明元宗朱亨嘉之子,與弘仁、髡殘、朱耷合稱"清初四僧"。他是明宗室靖江王贊儀之十世孫,原籍廣西桂林,為廣西全州人。其生年有明崇禎九年、十四年、十五年(1636年、1641年、1642年)諸說,卒年有清康熙四十四年、四十九年、約五十七年(1705年、1710年、約1718年)諸說。明亡後,朱亨嘉自稱監國,內訌,被唐王朱聿鍵處死於福州。時石濤年幼,由太監帶走,出家。

石濤自名「大滌子」是否有「大謫子」之意?

石濤繪過大蘿蔔;曹雪芹也繪了大蘿蔔。

《對牛彈琴圖》是中國清代畫家石濤的國畫作品。該畫為紙本,墨筆,縱132.5厘米,橫53.4厘米,北京故宮博物院藏。此圖右上以隸書寫「對牛彈琴圖」五字,向左錄曹子清鹽使、楊耑木太史的原韻,其下錄顧維楨(幼鐵)和曹、和楊詩。接其後石濤錄自己所作古體詩兩首。此圖通過作者自題"世上琴聲盡說假,不如此牛聽得真"等詩句,反映出作者難遇知音,而只能寄託於"牛聲一呼真妙解"。

石濤和曹子清鹽史對牛彈琴詩云:

古人一事真豪爽,未對琴牛先絕賞。七弦未變共者誰,能使玄牛聽鼓掌。一弦一弄非絲竹,柳枝竹枝欸乃曲。陽春白雪世所希,舊牯新犢羞稱俗。聳背藏頭似不通,徵招角招非正宮。有聲欲說心中事,到底不爨此焦桐。牛聲一呼真妙解,牛角豈無書卷在。世言不可污牛口,琴聲如何動牛慨。此時一掃不復彈,玄牛大笑有誰爾。牛也不屑學人語,默默無聞大滌子。(和曹)

和楊耑木太史對牛彈琴詩云:

非此非彼到池頭,數盡知音何獨牛。此琴不對彼牛彈,地啞天聾無所由。此琴一彈轟入世,笑絕千群百群里。朝耕暮犢不知音,一彈彈入墨牛耳。牛便傾心寐破雲,琴無聲兮猶有聞。世上琴聲盡說假,不如此牛聽得真。聽真聽假聚復散,琴聲如暮牛如旦。牛叫知音切莫彈,此彈一出琴先爛。(和楊)

鈐「若極」「清湘老人」「贊十世孫阿長」三印。從圖、書法、篆刻看,應為石濤作品。此圖本為龐元濟所藏,上有「虛齋墨緣」朱文印。《虛齋名畫錄》卷十著錄此圖,並錄石濤和曹和楊二詩,內容完全相同。由此可見,故宮所藏即為龐元濟曾經收藏之作。

汪研山《清湘老人題記》也著錄石濤此圖,其文字如下:

偶寫《對牛彈琴圖》,乃蒙曹鹽使子清、楊太史端木賜題,依韻奉和各七古一首。

古人一事真豪爽,彈琴不邀世人賞。七弦未變共者誰,逆意元牛聽鼓掌。一弦一弄關絲竹,柳枝竹枝數般曲。陽春白雪世所希,老悖何心隨薄俗。聳背藏頭意似通,徵招角招同一宮。有心欲說心中事,誰詩知音爨下桐。牛試一鳴若悟解,此角倖存書卷在。蚩蚩不防牛後羞,無怪絲桐發深慨。此時一洗音頹靡,有知無識聊爾爾。牛也不屑學人言,默默無聞大滌子。

又和楊太史云:非此非彼到池頭,數盡知音何獨牛。此琴彈不與牛伍,地啞天聾無所由。此琴一彈轟入世,豈欲要琴效百里,朝耕暮宿不知音,詎料聲弦入牛耳。牛便傾心夢破雲,琴或無聲猶有聞。流水高山乏雅賞,敢期喘月求其真。何來牧豎歌成散,朝復朝兮旦復旦。獨彈古調自悠然,任爾海枯與石爛。

石濤初作《對牛彈琴圖》,曹寅與楊耑木各題長詩一首。

曹寅說「一笑雲山杜德機,閉門自覓鍾期子」,以石濤孤迥特立的性情,曹寅卻將其引為知己。石濤說「牛也不屑學人語,默默無聞大滌子」。

劉姥姥進大觀園被王熙鳳與鴛鴦戲耍,飯前有一段「老劉老劉食量大如牛」的噴飯段子。在藕香榭聽演奏樂器。只聽得簫管悠揚,笙簧並發,正值風清氣爽之時,那樂聲穿林度水而來,自然令人心曠神怡。劉姥姥聽見這般音樂,且又有了酒,越發喜的手舞足蹈起來。寶玉因下席過來向黛玉笑道:「你瞧瞧劉姥姥的樣子。」黛玉笑道:「當日舜樂一奏,百獸率舞,如今才一牛耳。」

筆者推斷曹寅收養搭救明朱遺孤曹雪芹,是小說中人物劉姥姥。劉姥姥是石濤的粗笨石頭的映寫,所以有石濤與曹寅引為知音的唱和。

石濤與曹寅他們之間的感情只要看看曹寅的《楝亭詩集》蒼略之序即可窺知。康熙二十七年曹寅將所整理的詩集寄至金陵,請蒼略作序,後來此序被置於《楝亭詩集》卷首,與顧景星、朱彝尊、姜宸英序並為《楝亭詩集》四序。蒼略云:「與荔軒別五年,同學者以南北為修塗,以出處為戶限......今曹子二千里外寄訊予,如魚山天樂,寫為梵音。」二人之情意如此。

楊中訥(1459—1717),字耑木,號拙宜主人,浙江海鹽籍,海寧人。康熙三十年(1691)進士,授翰林院編修,曾典試河南,出視江蘇學政,晚年罷官,與許汝霖、查慎行等結社吟詩。有《蕪城校理卷》二卷,《春帆別集》二卷。清代一般稱翰林院編修之職為太史,故石濤此處以「楊太史」相呼。楊耑木與查慎行、朱彝尊、陳亦禧、狄向濤等相善,查慎行《敬業堂詩集》卷二十九載乙亥七月,在京城陳亦禧(謙六)齋中,與楊耑木燕集;卷十載甲戌(1694),與陳謙六、狄向濤、楊耑木相會。朱彝尊的《曝書亭集》附有《拙宜園補題五首為楊耑木賦》等。陳亦禧、狄向濤等也是石濤的友人。楊耑木曾為官揚州,他題石濤《對牛彈琴圖》當在此時。曹寅在巡鹽御史任上,刊刻《全唐詩》,網羅了大批文人為其任校對官,有彭定求、沈三曾、汪扶晨、車鼎晉等人,楊耑木就是其中之一。楊耑木《蕪城校理卷》即記其揚州之事。石濤晚年的密友江世棟亦助曹寅之事。

筆者推斷,楊中訥楊耑木即是迎春二木頭的文筆寫手。是脂硯八大山人的前台皮影。「脂硯先生恨幾多」,也由這多重影像上得。八大山人與石濤為明朱皇室兄弟,引楊中訥為知音。

顧維楨,字幼鐵,號景原,江蘇崑山人,大致生於1641年到1645年之間,有《心聲集》一卷存世。《心聲集》前有顧彩(天石)、王澤弘之序。維禎乃顧景星之侄。

顧景星(1621—1687),字赤方,號黃公,別號金粟道人,蘇州人,明貢生,入清隱居不仕。顧景星與曹寅關係密切,曹寅以其為師,曹寅與顧禎相善可能受這一關係影響。顧維楨在揚州交際頗廣,其時住天寧寺,費錫璜《掣鯨堂詩稿》五律二有《天寧寺訪顧幼鐵》詩。石濤和曹寅相識很早。石濤為博問亭作《百美圖》,問亭敘其緣由云:「向隨駕南巡,覓得仇實父百美爭艷圖,內宮中物也。余得時恐為本朝士大夫所妒,是以索清湘先生寫之。」其上有多人款題。其中曹寅題道:「此巨幅《百美圖》,乃大滌子所制,今為問亭先生藏玩。己卯仲春,過白燕堂,始得一覯,見是卷中人物山水亭閣殿宇,風采可人,各各出其意表,令觀者不忍釋手,真石老得意筆也。於是乎跋其後。楝亭曹寅。」

1702年,石濤與好友王南村一道去京口焦山下探瘞鶴銘,後石濤為之作《焦麓剔銘圖》,這是石濤晚年重要作品,今不見傳世。曹寅《題王南村焦麓剔銘圖》云:「近代雲間稱好手,橅碑今復在山巔。冷金蟬翼無由辨,浪打雷轟亦醒然。雨余北固山全碧,風起江門種種聲。何許孫劉真事業,流觀泛覽足平生。」

筆者的推斷:曹寅是劉姥姥,不是寶玉,孔尚任是賈寶玉的真實執筆寫手。

一個鄉巴佬的創新學校

文進[紅樓詩書]

理進[閑紅易創]

微信公眾號:閑紅創客;

微信公眾號ID:Lyric_TRIZ;

歡迎讀者朋友圈轉發。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閑紅創客 的精彩文章:

紅樓夢的時間續證兼論孔梅溪

TAG:閑紅創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