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美晶元禁售激起多方憂思 國貨供應量不到一成仍需努力

美晶元禁售激起多方憂思 國貨供應量不到一成仍需努力

外國「芯」困住了中國通信企業?美國商務部16日以中興通訊公司違反同美國政府去年達成的和解協議為由,宣布將對該公司執行為期7年的出口禁令。路透社分析稱,美國供貨商向中興提供大約25%-30%的零部件,其中包括通信設備中至關重要的晶元等產品。事件引發外界對於中國通信行業核心部件自給率的關注,數據顯示,目前中國使用的晶元有近90%源自進口或由在華外企生產。

明星科企「瀕臨死亡」

「美國禁令讓中國明星科技企業瀕臨死亡」,彭博社18日報道稱,禁令可能使得中興無法給中國移動和西班牙電信等客戶提供所需的一系列部件。中興也無法從晶元製造商高通公司、美光科技,光學原件製造商魯門特姆控股公司和刺槐通信公司等企業採購原件,甚至還可能被禁止在其生產的手機上安裝安卓操作系統。

《紐約時報》稱,美國企業提供了中興通訊25%到30%的重要零件用於相關設備,包括智能手機和通訊網路裝備,如晶元製造商高通的微處理器、ACIA和Oclaro的光模塊、Finisar光纖收發器和光引擎、康寧的玻璃和杜比公司的聲音技術等。任何美國組件供應中斷都可能導致中興通訊錯過發貨和喪失訂單,威脅其在5G電信技術領域的優勢。

據中金公司估計,中興通訊在全球電信設備市場的份額約為10%,在中國佔30%。中興通訊表示已意識到制裁措施並評估對其影響,17日該公司的股票在香港和深圳股市停牌。

國產晶元供應率不到1成

《華爾街日報》近日報道稱,諮詢公司Gartner的數據顯示,中國進口全球近一半的晶元。根據美國13家最大半導體企業的年報數據,其在中國市場的銷售額總和超過700億美元。中國半導體協會數據顯示,過去幾年中國晶元的年進口額維持在2000億美元左右。

在通信晶元方面,高通授權生產的晶元處於壟斷地位,廣泛應用於中國手機企業產品(除華為中低端機),曾有業界機構統計稱,高通年營收的70%左右來自中國市場。

手機中國聯盟理事長王艷輝18日對《環球時報》記者表示,像華為、中興、聯想和小米這樣的科技公司一旦遭到美國晶元或部件禁售,幾乎是滅頂之災,這一點是中美科技水平的真實體現。一位計算機行業人士告訴《環球時報》記者,中國晶元需求量佔全球50%以上,但國產品牌晶元供應率幾乎不到10%。路透社援引業內人士的話稱,中國目前使用的晶元約50%來自美國。

中國半導體企業在全球晶元產業中仍處於中低端領域。中國半導體行業協會集成電路設計分會統計,2017年中國集成電路設計產業預計本土規模為1945億元,年產值上億的企業約191家。中國製造大部分集中在電源、邏輯、存儲、半導體分立器件等中低端產品。

「晶元不是砸錢能上來的」

通信專家項立剛告訴《環球時報》記者,在手機晶元領域,中國曾在3G時代設定TD-SCDMA標準,但全球晶元廠商都不支持,迫使中國自主研發相關晶元,雖然過程艱難,但也迫使企業快速成長。

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計算機學會名譽理事長李國傑18日接受《環球時報》等媒體採訪時表示,晶元反映國家的高科技製造水平,中國集成電路近幾年進步很大,紫光、華為的企業晶元研發已今非昔比,尤其是設計能力的提升。「晶元不是砸錢能上來的,經驗積累和人才培養都很重要,需要大力、堅定不移地給予應用機會。」

專家們告訴《環球時報》記者,中國晶元想要迎頭趕上依舊需要時間,半導體需要的材料、設備、元器件都需要大量的技術積累和工藝驗證。

國金證券的一份報告中分析稱,中國半導體產業最大的死穴在晶圓代工,封裝測試,記憶體生產的設備進口。據估算,中國晶圓代工封裝測試和記憶體整合製造將近有30%-40%的資本支出是購買美國的設備,其中20%-30%的設備中短期內無法由其他國家的產品替代。市場研究機構IC Insights的統計顯示,去年全球前十大無晶圓廠商中,高通、博通、英偉達、聯發科與蘋果位列前五,中國的海思與紫光集團分別位列第7和第10位。 本報駐美國特約記者 靖 塵 本報記者 趙覺珵 顯 揚 盧 戈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環球時報新聞背景 的精彩文章:

普京再表態:美歐打擊敘利亞軍事打擊未獲授權是侵略行為

TAG:環球時報新聞背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