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追平?不,是超越!第二代AMD銳龍處理器首測!

追平?不,是超越!第二代AMD銳龍處理器首測!

追平?不,是超越!第二代AMD銳龍處理器首測!

2017年度的DIY市場很難說屬於哪個品牌。AMD發布Ryzen CPU的絕地爆發,Intel狠擠一管牙膏推出8代酷睿,不可否認,2017年AMD引領了DIY界的風潮,攪動了一潭死水般的處理器市場,將其再次帶入了久違的良性競爭。

第一代銳龍處理器以其強勁的性能和超高的性價比攻城略地,消費者能夠以相對低廉的價格能享受到頂尖CPU的使用體驗。儘管第一代銳龍的多線程能力在同級別中已經難逢敵手,但是受限於14nm製程的限制,Zen架構的性能並未完全被發揮,單核性能和功耗控制方面並未能做到盡善盡美。

追平?不,是超越!第二代AMD銳龍處理器首測!

追平?不,是超越!第二代AMD銳龍處理器首測!

2018年,第二代AMD銳龍處理器攜升級過的Zen+架構與12nm製程工藝捲土重來,卻不僅僅是基頻提升、功耗優化那麼簡單。

技術分析

相較於第一代銳龍,第二代AMD銳龍處理器優化了架構和製程工藝,但這絕不是所謂的「馬甲戰術」。配合諸多技術升級,第二代AMD銳龍處理器相較於第一代銳龍可以說有了質的進步。

1、「Zen+」架構

追平?不,是超越!第二代AMD銳龍處理器首測!

AMD進一步優化了上代銳龍的Zen架構。儘管不是全新的架構設計,「Zen+」仍然得到了明顯的提升:

? L1緩存延遲減少約13%

? L2緩存延遲減少約34%

? L3緩存延遲減少約16%

? DRAM延遲減少約11%

? 促成單線程IPC改進約3%

? 官方支持JEDEC DDR4-2933(高於2667)

在這一基礎上,高達20MB的緩存池、以及更高頻率更低延遲的內存能夠以更高的效率被調用,對於日常使用的提升效果是顯著的。

2、12nm工藝

追平?不,是超越!第二代AMD銳龍處理器首測!

相較於第一代銳龍的14nm工藝,第二代AMD銳龍處理器採用了全新的12nm製程。該工藝提供的晶體管性能比之前的節點高出10-15%,提升了處理器的始終速度,降低了功耗。其具體表現為:

? + 300MHz時鐘速度,日常睿頻達到4.3GHz

? 核心電壓降低50mV

? 全核心超頻上限提升至4.2GHz

3、第二代精準頻率提升(Precision Boost 2)

追平?不,是超越!第二代AMD銳龍處理器首測!

以每秒1000次的速度對處理器的運行狀況(負載、溫度等)進行監控,根據情況以25MHz的精度調整頻率。相較於第一代技術,Precision Boost 2對於CPU的性能發揮更為徹底,採用了智能追求最高可能頻率的演算法。

4、神經網路預測與智能數據預取

追平?不,是超越!第二代AMD銳龍處理器首測!

每個AMD Ryzen處理器內都有一個真正的人工智慧,可利用神經網路對應用程序的行為進行實時學習並推測其下一步行動。先進的學習演算法可以理解應用程序的內部模式和行為,並預測將來需要哪些數據以便快速執行。 Smart Prefetch預先將數據預載入到AMD Ryzen處理器的大型緩存中,以實現快速響應的計算。

5、AMD StoreMI存儲加速

追平?不,是超越!第二代AMD銳龍處理器首測!

與第二代AMD銳龍處理器共同上市的還有AMD X470晶元組,其最大的亮點是支持AMD StoreMI技術。這是一款智能存儲分層軟體,可讓用戶將硬碟的容量與SSD的速度相結合,且無須額外安裝,造成數據損失風險。

測試平台介紹

追平?不,是超越!第二代AMD銳龍處理器首測!

在本次測試中,為了獲得最佳的性能數據,我們直接採用了全新的AMD X470平台。具體配置參數如下:

追平?不,是超越!第二代AMD銳龍處理器首測!

主板

追平?不,是超越!第二代AMD銳龍處理器首測!

本次採用的是華擎X470 Taichi Ultimate主板。這款主板整體覆蓋了以齒輪為主題的散熱裝甲,復古與現代科技的交融帶來了滿滿的賽博朋克風。主板本身的燈效能與AMD原裝「幽靈」散熱器完美同步,配套天衣無縫。而華擎本身的技術實力與紮實做工使得這塊主板能夠賦予銳龍二代更大的發揮餘地,華擎「妖板」的諢號是玩家對於這一品牌喜愛的最直觀反映。

顯卡

追平?不,是超越!第二代AMD銳龍處理器首測!

藍寶石RADEON RX Vega 56 8G HBM2 超白金限量版採用了14nm製程的AMD Vega10核心,擁有高達3584個流處理器,核心頻率1572MHz,搭配2048bit位寬的8GB HBM2顯存,超頻潛力十分巨大。而藍寶石也不惜工本地為它堆料,用料堪稱豪華;三風扇靜音散熱模組保證了溫度與噪音;3X8 PIN的誇張供電讓玩家能夠放心衝擊更高頻率。

內存

追平?不,是超越!第二代AMD銳龍處理器首測!

芝奇SNIPER X DDR4-3400 8GB x2是專為第二代AMD銳龍處理器量身打造的高頻內存。特挑體質的內存條在1.35V的低電壓下能夠維持3400MHz的高頻率,而時序卻低達16-16-16-36,更能發揮第二代AMD銳龍處理器的性能。

電源

追平?不,是超越!第二代AMD銳龍處理器首測!

安鈦克HIGH CURRENT GAMER 850W金牌模組電源採用了全日系電容,DC-DC全橋式LLC設計,轉換效率高達92%,18+10PIN的介面設計全面兼容所有供電需求。大功率高穩定的供電才能保證高性能CPU與顯卡的性能發燒(笑)。

對比測試平台

追平?不,是超越!第二代AMD銳龍處理器首測!

此外,我們還準備了另一套i7-8700k/i5-8600k平台進行對比測試。我們儘力保證兩個平台的硬體參數公平,在顯卡、電源、內存等方面完全相同,僅在CPU與配套晶元組方面有所異同。對比測試平台參數如下:

追平?不,是超越!第二代AMD銳龍處理器首測!

那麼,就讓我們開始測試,看看第二代AMD銳龍處理器能否達成前輩未盡之功,將老對手Intel的8代酷睿頭面戰將挑落馬下吧!

性能測試

1、CPU-Z性能測試

CPU-Z無須贅述,幾乎是每一個PC玩家的裝機必備。通過CPU-Z自帶的性能測試,我們可以將處理器的性能進行量化比較,大致了解到它們性能之間的差距。

追平?不,是超越!第二代AMD銳龍處理器首測!

Ryzen 7 2700X CPU-Z測試成績

追平?不,是超越!第二代AMD銳龍處理器首測!

Ryzen 5 2600X測試成績

追平?不,是超越!第二代AMD銳龍處理器首測!

追平?不,是超越!第二代AMD銳龍處理器首測!

通過測試,我們可以看到第二代AMD銳龍處理器在多線程性能方面,將對手遠遠地甩在了身,但在單核性能方面與8代酷睿之間還存在一定的差距。

2、Cinebench R15性能測試

Cinebench r15是一款基於Cinem4D引擎的處理器測試軟體,它最多能夠支持256個邏輯核心,通過使用CPU渲染一張高精度的3D場景畫面來測試處理器整體和單核性能。目前,大多數程序對於多核處理器的支持都已成熟,多核性能將在未來佔主導地位,因此,Cinebench r15是一款受到廣泛使用的CPU測試軟體。

追平?不,是超越!第二代AMD銳龍處理器首測!

Ryzen 7 2700X Cinebench R15測試成績

追平?不,是超越!第二代AMD銳龍處理器首測!

Ryzen 5 2600X Cinebench R15測試成績

追平?不,是超越!第二代AMD銳龍處理器首測!

追平?不,是超越!第二代AMD銳龍處理器首測!

通過測試,我們可以看到在多線程性能中,Ryzen 7 2700X對比i7-8700k、Ryzen 5 2600X對比i5-8600k都取得了壓倒性的優勢。但在單線程性能上,第二代AMD銳龍處理器依舊不及對手,但得益於製程和架構的改良,比起第一代銳龍進步明顯。

3、Fritz Chess Benchmark性能測試

Fritz Chess Benchmark也就是國際象棋測試,這也是是一款廣泛應用的CPU性能測試軟體。它通過計算國際象棋步數的方式來檢測CPU運算能力,處理器越強則每秒千步數越多。

追平?不,是超越!第二代AMD銳龍處理器首測!

Ryzen 7 2700X國際象棋測試成績

追平?不,是超越!第二代AMD銳龍處理器首測!

Ryzen 5 2600X國際象棋測試成績

追平?不,是超越!第二代AMD銳龍處理器首測!

通過測試,我們可以看到Ryzen 7 2700X及Ryzen 5 2600X均各自戰勝了對手。Fritz Chess Benchmark的測試偏重於多線程的整數計算能力。第二代AMD銳龍處理器得益於線程數量和優化方面的優勢,在這一環節力壓8代酷睿。

4、Super PI性能測試

Super PI是一款被硬體發燒友廣泛使用的CPU測試軟體,它多被用於超頻之後的穩定性測試。但其實根據其工作原理,Super PI考驗的是CPU的單核浮點運算能力,這以特性正好與國際象棋測試相對應。我們在Super PI中採用運算104萬位圓周率來測試處理器們。

追平?不,是超越!第二代AMD銳龍處理器首測!

Ryzen 7 2700X SuperPI測試成績

追平?不,是超越!第二代AMD銳龍處理器首測!

Ryzen 5 2600X SuperPI測試成績

追平?不,是超越!第二代AMD銳龍處理器首測!

通過測試,我們發現了第二代AMD銳龍處理器在單核浮點計算性能上的明顯劣勢,這也是AMD處理器的傳統短板。這不但是主頻方面的劣勢,也是處理器架構設計方向差異所致。在Super PI這一項目上,第二代AMD銳龍處理器與對手的差距明顯。

5、3DMark Time Spy性能測試

Time Spy是Futuremark第一個專門針對DX12設計的測試項目。隨著顯卡與軟體技術的迭代,DX12已經逐漸佔據了我們日常遊戲中的主流地位。核心引擎純粹基於DX12的Time Spy可徹底釋放硬體的潛力,讓我們直觀地了解電腦的遊戲能力。

追平?不,是超越!第二代AMD銳龍處理器首測!

Ryzen 7 2700X Time Spy測試成績

追平?不,是超越!第二代AMD銳龍處理器首測!

Ryzen 5 2600X Time Spy測試成績

追平?不,是超越!第二代AMD銳龍處理器首測!

通過測試,我們驚訝地發現兩款第二代AMD銳龍處理器竟然超過了它們的對手。一直以來,我們對於CPU遊戲性能的理解是主頻越高越好,但通過測試我們可以發現並預見遊戲優化的發展趨勢:主頻不是最重要的參照標準,多線程優化將會是主流。

6、小結

通過一系列的跑分軟體測評,我們可以看到第二代AMD銳龍處理器的多線程能力進一步得到了強化,在某些工作條件下遠超對手;而單線程能力雖然與酷睿8代處理器仍有差距,卻並不如上一代時那麼大。在可以預見的多線程優化時代,第二代AMD銳龍處理器將會有更大的作為。

遊戲實測

遊戲能力如何是大多數玩家最關心的能力了。跑分軟體雖然能說明一些問題,但只有遊戲實測才能檢驗一塊處理器的遊戲性能。由於時間緊迫,我們只在1080P的條件下測試了2款遊戲,分別是:《殺手6》和《古墓麗影:崛起》。銳龍二代處理器在這方面的能力如何?實際表現見分曉。

1、《殺手6》

追平?不,是超越!第二代AMD銳龍處理器首測!

大名鼎鼎的吳克47(大霧)不用過多地介紹。我們選擇這款遊戲的一個重要原因是它自帶了性能測試模式,我們可以直觀地對CPU在遊戲中的表現進行統計。我們把所有圖像設置選項設為最高參數,並且關閉垂直同步,進行性能測試。

追平?不,是超越!第二代AMD銳龍處理器首測!

在測試中,第二代AMD銳龍處理器與對應的8代酷睿處理器表現基本持平,不分高下。

2、《古墓麗影:崛起》

追平?不,是超越!第二代AMD銳龍處理器首測!

《古墓麗影:崛起》作為近期火熱的3A大作,進一步重塑了經典的勞拉形象。與《殺手6》相同,《古墓麗影:崛起》同樣自帶了效能測試功能。我們將所有圖像設置選項設為最高參數,進行測試。

追平?不,是超越!第二代AMD銳龍處理器首測!

第二代AMD銳龍處理器與對手的表現依舊差距細不可查,可以說是牢牢地處在同一水平線上。

3、小結

在遊戲實際測試中,第二代AMD銳龍處理器表現出了與8代酷睿幾乎等同的遊戲性能,這不得不說是一個驚喜。在單核頻率不及對方的情況下能夠達到同樣的遊戲體驗,除了證明了Zen+架構在遊戲方面的優化有其獨到之處,也說明了遊戲市場對於多線程處理器的優化愈發成熟,這也從側面體現出了第二代AMD銳龍處理器還有很大的潛力亟待發揮。

總結

這一次的第二代AMD銳龍處理器首測到此就告一段落了,儘管我們對於它們的性能潛力還沒有進行深挖,如超頻、AMD StoreMI存儲加速技術對比測試等。

追平?不,是超越!第二代AMD銳龍處理器首測!

在之前4月4日的媒體溝通會現場,AMD當場演示了Ryzen 7 2700X的超頻,並創下了高達5.88GHz的液氮超頻記錄。作為一款新CPU,其超頻潛力還遠未被發掘到極致,而這也說明了銳龍二代處理器的性能潛力之高,這也是我們將要在之後更深度的測評中帶大家一起體驗的。

追平?不,是超越!第二代AMD銳龍處理器首測!

而這次隨著第二代AMD銳龍處理器一同發布的AMD StoreMI存儲加速技術也是我們著重關注的新技術。AMD強調其能夠將內存、HDD、SSD橋接,結合三者發揮出更強大的儲存性能,使我們不由得想起了Intel的傲騰內存存儲加速技術,我們也會進一步地對比測試。

通過這次測評,我們可以看到AMD Ryzen 7 2700X和Ryzen 5 2600X在遊戲性能上的表現已經與各自的對手不分伯仲。但這僅僅只是AMD對Intel的一場遲到半年的追平嗎?我想並不是。在光鮮的遊戲性能持平下,是銳龍二代多線程工作能力對8代酷睿的顯著超出,這對於多媒體創作者和設計工作人員來說是極其重要的。儘管第二代AMD銳龍處理器自身定位於「遊戲利器」,更為強大的卻是其遊戲之外的能力,這一點尤為重要。

追平?不,是超越!第二代AMD銳龍處理器首測!

第二代AMD銳龍處理器在性能進步的同時,定價卻比當初第一代銳龍更為親民,而其介面仍然為AM4,全面兼容上代主板,性價比上無可挑剔。第二代AMD銳龍處理器令人興奮的銷售策略後是AMD的勃勃雄心,可以預見的是Intel與AMD在處理器市場上久違的龍爭虎鬥,這將是消費者的無上幸事。

追平?不,是超越!第二代AMD銳龍處理器首測!

風雲際會之時,最大的受益者的不是AMD、Intel、亦或是消費者,而是科技!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