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智能音箱賽道聚齊BAT,想造爆款要搞清楚3個問題

智能音箱賽道聚齊BAT,想造爆款要搞清楚3個問題

文/李基祥 億歐專欄作者

現在,問世不久的智能音箱產品逐漸走過第一個初期的探索階段,入場的各家企業逐漸有了各自的定位和打法。明天,也就4月20日,騰訊終於也要發布自己的印象產品——騰訊聽聽音箱,BAT也終於在智能音箱領域再次碰頭,正面較量。

在智能音箱的賽道上,究竟如何站穩腳跟,如何才能不淪為「陪跑」呢?

2018年6月14日,在億歐「智能+新商業峰會」同期舉辦的「AI消費產品峰會」上,我們將專門設立智能音箱相關圓桌論壇,對這一問題進行深刻的探討。而今天,就先來聊聊智能音箱想要成功,必須要想清楚的3個問題。

低價還是高價?

目前市場上出現的智能音箱,價格上下浮動的空間非常大,從蘋果HomePod 的349美元(摺合人民幣約2200元),到天貓精靈打折時的99元,各家音箱的定價策略有著巨大的區別。

可以看到,現在幾乎大多數智能音箱的價格都集中在399、499、599的價格上,作為一台音箱,這個價格可以說非常「互聯網」了。而這樣定價的目的也非常明顯,那就是快速積累更多原始用戶,將自家在行業中的影響力推廣出去、放大,佔據這一未來的「流量入口」。

有趣的是,499標價的天貓精靈已經有了超過200萬台的訂單量,並且這一數字還在穩定增長中;而定價349美元的蘋果HomePod則折戟沉沙,多方報道都顯示其全球銷量不佳,第二季度將大幅削減供應鏈訂單。其實對應二者的產品能力來講,蘋果還是要明顯優於阿里巴巴的,但儘管如此,消費者在很多時候還是抵制不住低價的誘惑。

當然,也有人對於這一觀點持反對意見,渡鴉科技創始人呂騁就是其中之一。渡鴉科技在被百度收購後推出的第一款智能音箱Raven H定價就是1699元,超過國內幾乎絕大多數的智能音箱產品。呂騁把產品品質放在了第一位,推出足夠驚艷的產品,那麼總有相應消費者能夠看到產品本身蘊含的價值。

其實無論高價或低價,定價策略來自音箱出品方的整體產品策略,而目前的廠家的做智能音箱的背後策略,逃不開三種目標:AI技術的應用滲透,智慧家庭產品的生態,用戶價值的分割。

應用滲透是目前大多智能音箱的主要目標,以亞馬遜Echo和百度旗下Raven H為例,前者要保證將Alexa平台向更多產品滲透,而後者則更多為了向外界展示DuerOS平台的優越功能。

智能家庭產品生態是很多業界人士所看好的智能音箱未來願景,作為家庭中智能家居產品的中控平台,將音箱作為核心,佔據流量入口,建立生態閉環,從而實現對全部家庭場景下的智能硬體市場的卡位。

而用戶價值的分割,是目前創業公司或中小企業的常見策略,圍繞特定的用戶群體,不斷深耕用戶需求和產品質量,建立獨特的產品優勢。這在某種方面來講,是應該對巨頭競爭的一種切實有效的生存之計。

所以說,定高價還是定低價,取決於你的產品目標究竟是什麼?是圈住更多消費電子產品的消費者,還是提高少數音箱消費者的產品忠誠度。

當然,這就涉及到另一個值得思考的問題了。

智能音箱是不是音箱?

或許有人會認為,名字叫做智能音箱,顯然它首先要是個音箱,但其實並不是這樣。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這樣一款電子產品早已經脫離了音箱的範疇。4月17日,還未發售的騰訊聽聽音箱召開了媒體產品品鑒會,而這款音箱主打特質除了音質與可充電使用外,還有可以用來發微信留言;無獨有偶,在不久前百度發布的小度在家智能音箱,不但有了屏幕還主打視頻通話與視頻記錄功能。因此,相比較來說,智能音箱更是一款全新的消費電子產品。

中國工程院院士、原常務副院長潘雲鶴說:「智能音箱不是單純的音箱,它很可能成為下一代人機交互入口。智能音箱是目前市場上最好的消費級AI產品之一,它將多項人工智慧技術進行創新融合,從技術難度上來說並不是頂尖的,但能讓普通人也享受到科技的樂趣。」

敲黑板,這裡面提到的科技體驗,是智能音箱的關鍵詞。

為了提高科技體驗,各家標榜的產品特色各不相同。小米有著遠超其他互聯網公司的智能硬體生態體系,因此小愛同學的主打功能就是智能家居控制;百度的人工智慧技術能力不局限於語音,因此小度在家除了語音控制外,還有著一系列利用屏幕的交互體驗;騰訊的特色是社交,聽聽音箱也就有了其他音箱所沒有的微信通話和留言功能。

所以說,相比於智能音箱而言,傳統音箱是一種交互頻次很低的消費電子產品,用戶用來聽音樂所需要的操作頻率根本不能體現其交互的智能性;智能音箱必然要包含更多的功能,來滿足其展示自身技術和提高用戶使用頻率的要求。

因此,智能音箱的創業者如果想要在這個賽道獲得更多的關注和用戶,拋開自身對音箱這一品類的限制,添加更多有科技感的設計元素或交互方式,或許可以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智能音箱的核心,語音交互該抱誰的大腿?

智能音箱的崛起,很大程度上是由語音交互技術的提升而出現的,而目前市面上出現的所有智能音箱產品,其背後也有都有著各自相同或不同的語音平台提供方。

目前,語音交互這個賽道已經足夠擁擠。百度DuerOS最先發力,隨後陸續跟進的有阿里的Aligene和騰訊的小微,而思必馳的DUI、京東的Alpha以及小米水滴平台也緊隨其後推出。如果再加上老牌的科大訊飛、雲知聲,以及加上創業公司里的Rokid等,已經有超過10家語音開放平台局促在這一賽道里。

這對於創業者無疑是個好事,因為開放的平台將大幅度降低硬體創業者的門檻,他們只需要對產品進行打磨,接入到以上的平台中,就能得到一款中規中矩的產品。難點在於,應該挑選哪一家平台?

在考慮這一問題時,包括技術、成本、內容、生態等多方面的因素都應該列入衡量範疇。

目前, 語音識別技術已經不再是語音開放平台的門檻,對於語音的識別率各家平台都有比較不錯的表現;因此,一些曾經的邊緣技術成為了新的考核點,例如聲紋識別、多輪語音交互等。

成本也是很多創業公司的最終關注點,除了本身使用平台的成本外,已知的很多語音開放平台,包括百度DuerOS和科大訊飛,都有著對於硬體創業者在資金和供應鏈上的一些扶持。

內容是目前智能音箱產品新誕生的需求點,目前,國內線上音頻版權的爭奪日益加劇,而智能音箱如果想給消費者一個優秀的體驗,避不開對其能夠上線內容的深究。從這一角度看,騰訊和阿里的開放平台在技術上或許不如百度和科大訊飛優秀,但內容上有足夠的底氣。

當然,創業者還可以自研語音交互系統,不過筆者認為,這是最不明智的選擇。目前國內智能音箱創業公司中,Rokid是為數不多自研語音系統並將這一系統開放的公司。不過作為一家智能音箱公司,Rokid的口碑還不錯,但作為語音交互系統而言,Rokid在行業中就非常不起眼了。

把適合自己做的事情做好,而把其他工作交給「大腿」,或許才是智能音箱創業公司應有的態度。畢竟,在智能音箱領域已經談不上藍海了,而自己究竟能分多大一杯羹還是要有點數的。

當然,想要真正打造一款「爆款」智能音箱,需要考慮的問題還有很多。我們也將在2018年6月14日,在億歐「智能+新商業峰會」同期舉辦的「AI消費產品峰會」上,邀請相關企業負責人進行圓桌討論,針對智能音箱產品和行業進行深刻解讀與分享。

文章版權屬北京億歐網盟科技有限公司所有。文章內容系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億歐對觀點贊同或支持。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億歐網 的精彩文章:

從物聯網到人工智慧,「科技城」上海嘉定不甘落後
追求健康生活的味道,請從話堅果開始

TAG:億歐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