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我不會害你的」這句話害了多少孩子

「我不會害你的」這句話害了多少孩子

很多人可能有過這樣的感受,面對父母的關心,你很難受,卻又很無奈。

你無法拒絕,但是自己卻又感受不到真正的關心,因為無論自己做什麼,似乎都是不對的。

因為他們的關心,常常在表達:我知道你該怎麼辦,你不知道自己該怎麼辦。

配圖 | 電影《血觀音》

我們會經常聽到父母對子女說:我都是為了你好。好不容易,你鼓起勇氣說了你的感受,想法、計劃…。

結果你聽到這句,「我不會害你的…。」

很無奈。

(01)

有則新聞,說是一位體校的姑娘在比賽中意外受傷,腰部骨頭裂開,腰椎滑脫。醫生是建議她不要再做劇烈運動,因為腰椎滑脫嚴重者會有癱瘓的風險。

這位姑娘跟媽媽提出了想放棄體育的念頭,姑娘說:「多走幾步路腰都痛得想死,我還怎麼訓練?」

但是媽媽卻不允許她放棄訓練。

原來,這位媽媽從小就為女兒規劃好了人生,想通過體育特長取得國家級運動員,再以體育特長生的身份被重點大學錄取。

姑娘把終止體育生涯的想法告訴媽媽後,媽媽勃然大怒。

媽媽說:「你不是小孩子,你不要這麼任性,你要為自己的前途負責…。」

「醫生說最嚴重會癱瘓,你現在還沒到最嚴重的時候,明年就高考了,你再熬一熬,媽媽不會害你…。」

「我不會害你的」 這是許多父母對孩子經常說的話。

如何去理解這句話?

通常的理解,我們意識上都會認為,父母都是為了孩子好才這樣的。

但,可能真相未必是這樣的。

「我都是為了你好,我不會害你的。」這些話的潛台詞,好像就是為了證明,我這麼做,當然是對的,所以,你得聽我的。

(02)

有的時候,父母可能只是為了實現自己權力的慾望,這種權力慾望的背後,只是想要孩子聽從自己的話,而未必是真的為了孩子好。

通常,父母讓孩子聽話,一般都會有兩種辦法。

第一種,就是都是為你好。而另一種,就是假如你不聽我的,我就懲罰你。

有位媽媽要求兒子道歉,因為兒子不小心弄壞了鄰居家孩子的玩具。

兒子不想道歉,鄰居也覺得這不是多大的事情,說沒有關係。這位媽媽仍然要求孩子道歉。

讓孩子道歉,這個做法本身沒有錯。這位媽媽讓孩子道歉的時候,她的說法也是:都是為了孩子好。

這種說法的確說得通,因為父母都想讓孩子明事理,有擔當,為自己的行為負責。

但是,當這個媽媽看到,孩子死活不道歉的時候,她的權力似乎就被挑戰了。媽媽就開始用威脅性的辦法:假如你不去道歉,今天就沒有電視看。

你要是不聽我的話,我就剝奪你的看電視的權利。這就是非常典型的權力意志的碾壓,你要聽我的話,不然你就會得到懲罰。

這就並不是在為了孩子的成長,而是借著為孩子的成長,來實現自己的權力意志。

(03)

為什麼要通過在孩子的身上來找到權力感呢?

我的一個朋友,說了他自己的親身經歷。

有一天,他和女兒從樓上下來,女兒想畫畫,但是忘記把畫筆帶下來,就叫爸爸幫忙。

但是他不願意再上去。他就跟孩子說,他不想再上樓去拿東西,為什麼在樓上的時候不拿,他讓女兒自己想辦法。

於是,女兒就去了找奶奶幫忙。然而,看著奶奶和女兒拿著畫筆從樓上下來的時候,這位爸爸頓時就暴跳如雷。

連帶著把老人也責怪了一通:你為什麼要幫她,我都是為了她好,自己的事情得自己做…。

自己的事情自己做,這句話本身是沒有問題。爸爸拒絕幫忙也沒有問題。為什麼孩子去找奶奶幫忙了,這位父親會如此的憤怒?

很可能是,孩子找到了別的支持,她可以不再依賴爸爸了,可以不再聽爸爸的話了,父親的權力感似乎受到了威脅。

他並沒有在第一時刻去制止,因為孩子讓奶奶幫忙拿畫筆的時候,爸爸是知道的。

但是他沒有馬上去跟奶奶說,不可以,要讓孩子自己做事情。而是等奶奶幫助了孩子之後,才大發雷霆。

我們似乎不能忍受,孩子不聽從自己的話。而這種情緒的背後,藏在對孩子背叛的憤怒。

因為,當孩子慢慢長大了,語言表達能力也強了,行動能力也增強了。

想吃零食,媽媽不同意,還可以去找爸爸,還可以去找爺爺奶奶。孩子有別的渠道了,可以在其它地方獲得更多的支持了。

這個時候,就會讓父母隱約的感覺到,有種將會被孩子拋棄的感覺。

哪怕父母言語上說著要為孩子好,要孩子獨立,要孩子成長。但是潛意識裡,你可能在害怕孩子的成長。

孩子的成長,被父母賦予了背叛與拋棄的意味。

(04)

有位朋友,總被父母埋怨說他不做家務,他每次聽到媽媽的抱怨他就很惱火,就越發不想做。

其實他並不是不做家務,他是根本沒有做家務的機會。

比如說洗衣服這件事,當天的衣服不夠多,就想等著第二天的衣服一起放洗衣機。

但是他媽媽看到就硬是要給他洗,而且還要手洗,理由是衣服不夠多,單洗那麼一兩件,浪費水又浪費電。

他想自己洗自己的衣服,媽媽就總對他說:你洗不幹凈的,你都不幹活的人,你怎麼知道洗衣服。

慢慢的,他也懷疑自己是不是真的不會洗衣服,不會做家務。

直到他被單位派去另外一個城市學習,那半年裡,他都是自己照顧自己,家務活並沒有媽媽說的那麼困難。

這時候他才發現,在家裡,媽媽是一邊抱怨他不做家務,同時又自己把家務全部包攬。

這時候,他有種感覺,其實不是自己懶,而是媽媽讓他懶。因為這樣,媽媽在家中才能找到價值感。

因為父母離不開孩子,所以通過否定孩子,來承包了孩子的部分自我功能。

而有的孩子,因為感受到了父母潛意識的願望,感受到父母這部分的需求,並與之產生了認同。

孩子就會在智力和能力上閹割自己,他們常常把自我功能外包出去,把自己變得好像很多事情都處理不了一樣。

孩子會通過把自己變得無能,以此來表達自己對父母的忠誠。

(05)

心理學家曾奇峰說,萬病源於未分化。

如果父母的注意力完全放在孩子的身上,就容易忽視,孩子作為一個獨立個體的存在。

甚至父母會覺得,孩子如果有了自己的獨立意識,自己就會有將要被拋棄的感覺。

GIF

作為父母,我們需要去看看自己,當你否定孩子的時候,對孩子說為他好的時候,你要去看看是不是真的在為孩子好。

還是說,其實你是在利用孩子對父母的愛和恐懼,來滿足自己。

每個人,都是獨立的個體,哪怕是在父母和孩子之間。假如不發生改變,孩子會很痛苦,因為成長是必然的。

當你不再把重心全部放在孩子身上時,你也就不會把所有的力氣,都壓在孩子的身上。

這何嘗不是對孩子,也是對自己的解脫。

作者:吳在天,二級心理諮詢師,心理行業從業7年,始終在自我成長的路上。

微信公眾號:不懂點心理(ID:bddpsy)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吳在天 的精彩文章:

清明節,我這樣和孩子談死亡

TAG:吳在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