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無知即極樂,認知即痛苦!

無知即極樂,認知即痛苦!

求知過程其實分兩種,一種是掃除「盲點」,一種是掃除「盲維」。這個區別很重要,簡單來說,「盲點」就是知識欠缺,這一塊現在很好補足,上下網就行了。但是,「盲維」就不一樣了,整個世界有一個維度你不知道,是你看不見的版圖,那就麻煩了,因為你就不知道它的存在,你怎麼會去找呢?那這個「盲」怎麼掃呢?

子宮和伊甸園,是一種隱喻,叫做「原始舒適區」。人在「子宮」這樣一個跟母體合一,不需要自己承擔任何責任,不需要付出任何能力,被母體全權餵養的地方,所能感受到的都是不需要任何努力就能獲得的溫暖和舒適,飢餓和寒冷都被這個母體屏蔽在外了。而伊甸園的故事告訴我們,認知的開始就意味著舒適的結束——當你獲得認知的那一刻,你就產生了判斷。

原來你在母體里赤身裸體,一點兒不會有羞恥感,而一旦有了羞恥感,就證明在你的意識當中,你跟世界、跟他人之間形成了一種差別和對立,你認知的混沌狀態也就結束了。

認知開始的那一刻,也就是舒適結束的那一刻。

一個嬰兒從母體里出來的時候會哇哇大哭,是因為他首先要被迫接觸到本來被母體所屏蔽的寒冷和飢餓。

瀕死體驗:人類「墜落」的過程

現代心理學實驗對人的瀕死狀態做了很多的測試和記錄。很多有過瀕死體驗的人都會談到一個狀態:進入到一個狹窄黑暗的通道,彷彿前面微微有光。在經過這個通道以後,會突然從懸崖上掉下來——很多心理學家都一致認為,這種墜落的恐懼,以及在墜落當中感受到的那種痛苦,就是人類最初從母體出來時候的那種記憶。這個過程叫「墜落」。

很巧的是,在《聖經》裡頭,亞當和夏娃被從伊甸園驅逐出來的過程,就叫fall——墜落,墜落到人間,墜落到真實的世界。

而真實的世界是一個充滿著痛苦的世界,你要為你的生存承擔一切。所以人類的祖先亞當必須終日勞作才能果腹,女人則必須要忍受分娩的痛苦。

《黑客帝國》:進入真實的世界

電影《黑客帝國》有一個令人記憶深刻的鏡頭:當尼奧吞下那個紅藥丸,就意味著他同意從matrix,也就是母體的世界進入到一個真實的世界。他做這樣一個承諾的時候,莫菲斯給他做了一個類似於手術的工程——尼奧身上插滿了管子,他蜷縮著身體,樣子像嬰兒在子宮裡,只不過嬰兒的身上只有一根管子(臍帶),而尼奧的身上有各種各樣的像電纜一樣的管子。這個工程或者手術,就是把尼奧身上的那些管子全部拔掉,切斷他跟母體(matrix)之間的聯繫。突然一下子,尼奧就沿著一個黑暗的通道,直衝而下,最後從一個懸崖邊上的洞口直接掉了下來。這個時候,莫菲斯對尼奧說「歡迎來到真實的世界」。

這個情節描述的就是人類從舒適區,從母體,從跟母體合一的狀態,進入到一個真實世界的過程。

區別:自在和自由

說到這裡,我要給大家區分兩個概念:自在和自由。我們經常把這兩個詞連在一起說「自由自在」,但自由跟自在是很不一樣的。

在子宮、母體、伊甸園的狀態下,是「自在」:你獨自佔有一個快樂的空間,不需要思考,不需要選擇,你只是一個附庸,一個微不足道的終端,一切的事務都全權委託給那個母體了。

什麼東西都由不得你自己,這不是自由的嗎?不是。「自在」是你自己在那兒,甚至你連自己都沒有,就像我們的某個器官,它顯然不會有它的自我意識。

那自由是什麼呢?自由就是什麼都要由你自己來干,你自己來認知,你自己做選擇、做決策、做判斷,而且你要承擔這個選擇和判斷的後果,這才是自由。

自由說起來很好聽,但實際上自由是有代價的,代價就是當你的自我建立起來的時候,你要承擔種種的責任。

「無知即極樂」&「認知即痛苦」

從母體出來是好還是壞,是福音還是詛咒,那要看你怎麼看。

《黑客帝國》當中還有一個不太重要的角色,但被導演賦予了很重要的意義:太空船上的塞弗。

塞弗為什麼當叛徒?因為他覺得在船上天天吃那種難吃的東西,還要經歷各種各樣的兇險,這讓他不知不覺懷念當時在母體(matrix)的幸福生活。他叛變,就是想跟掌管母體的大總管、特工頭子史密斯達成一個交易,讓自己回到母體去。

塞弗有一句名言:無知即極樂。你只有在無知的時候,才會是快樂的——他說的就是在母體的那種狀況。

「無知即極樂」這個命題也可以轉換成另外一個命題,那就是認知即痛苦。

塞弗不願意承擔認知帶來的痛苦,也就是說他不願意承擔在真實世界裡,因為要自由而不得不付出的種種代價,所以他渴望回歸到母體去。

弗洛姆的「逃避自由」理論

1. 游泳池:子宮的隱喻

很多心理學家都講到過,人類具有那種渴望回到母體,回到子宮的無意識的、原始的衝動。

我們在很多歐美的電影里都會看到這樣的情節,當主人公遇到了特別大的痛苦,就縱身一躍,跳到游泳池裡。

2. 「逃避自由」:納粹心理學

對這種本能式的慾望和情緒需求,著名心理學家艾瑞克·弗洛姆(Erich Fromm)對它有一個定義:逃避自由。

因為自由很痛苦,我們就乾脆放棄認知,放棄選擇。因為我們不願意去思考,我們就讓一個人來代替我們所有的人來思考。

3. 彼得·潘綜合征

我們每個人身上都會有這種慾望。當你遇到挫折的時候,尤其當你做了很多的探索和選擇,卻發現沒有結果,勞而無功,甚至被撞得頭破血流的時候,你自然會產生這樣一種慾望:我想退出。

4. 媽寶男=巨嬰

生活中,我們看到的那種「媽寶男」,尤其是那種體型很魁偉,但是心理像一個嬰兒,遇到一點事情就哭得像個150斤的孩子的人。這種人用一個詞形容就是「巨嬰」,巨大的嬰兒。

當我們從一個沒有飢餓、寒冷,無比舒適的世界來到一個真實的世界的時候,我們就立即要面臨著來自這個真實世界的種種挑戰,其中最重要的就是飢餓和寒冷,以及各種各樣的兇險。在這種情況下,我們自然會有一種願望,想要重新回到母體,回到matrix,回到子宮,回到桃花源和伊甸園——逃避自由,回歸自在的那樣一種狀態。你想獲得認知的權利,必須同時接受與認知緊密關聯著的代價——痛苦,選擇,自由所帶來的強大壓力感。

「擁抱認知也就意味著擁抱痛苦。

—來自邏輯思維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市井之人 的精彩文章:

日本進入了低慾望社會:不婚、不生、不買房。中國呢?

TAG:市井之人 |